題集|06 兒童同伴關係的作用;兒童知覺的發展特點;對應推論說;DSM...

2020-12-06 詠卿先生

遊戲分類

皮亞傑從兒童認知發展角度將兒童遊戲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練習性遊戲階段(0~2歲)、象徵性遊戲階段(2~7歲)和有規則遊戲階段(7~11、12歲)。

兒童同伴關係的作用

兒童的同伴關係是兒童在交往過程中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一種兒童之間特別是同齡人之間的人際關係。它對兒童的個性和社會性發展起著成人無法取代的獨特作用。

(1)同伴可以滿足兒童歸屬和愛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兒童在同伴集體中被同伴接納並建立友誼,受到讚許和尊重而產生一種心理上的滿足,這有利於兒童的發展。

(2)同伴交往為兒童提供了學習他人反應的機會。同伴榜樣在改變兒童行為和態度中具有很大的潛力。兒童常模仿同伴的行為並將其同化到自己的行為結構中去。

(3)同伴還是兒童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參照框架。兒童常從同伴那裡獲得不能從成人那獲得的知識和信息,並在將自己與同伴比較的過程中形成對自我的評價。

(4)同伴還是兒童得到情感支持的一個來源。當兒童面臨陌生或恐怖情境時,好友在場可起到與父母同樣的作用來消除緊張和壓抑。

兒童的自我中心

皮亞傑的心理發展階段說把兒童心理發展分為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和形式運算階段。其中前運算階段的具體表現為:泛靈論,自我中心,思維的不可逆性和未掌握守恆。自我中心是指認為所有的人與自己都有相同的感受,不能從他人的角度看待問題。

小學自我意識的發展表現趨勢

小學自我意識的發展表現趨勢為:小一到小三處於上升時期;小三到小五處於平穩階段;小五到小六處於第二個上升階段。

兒童知覺的發展特點

兒童知覺發展主要表現在空間知覺和物體知覺的發生和發展方面。空間知覺包括方位知覺,距離知覺,物體知覺包括大小知覺,形狀知覺。

(1)嬰幼兒時期知覺發展的特點

嬰兒對外界事物的方位知覺是以自身為中心進行定位的,新生兒已能對逼近物體有某種初步反應,並具備原始的深度知覺。嬰兒在3個月時具有了分辨簡單形狀的能力,在8、9個月以前就獲得了形狀恆常性。4個月以前的嬰兒就已具有了大小知覺的恆常性,6個月以前的嬰兒已能辨別大小。到幼兒時期逐漸開始發展和完善。

(2)小學兒童知覺的發展特點

在大小知覺方面,小學兒童不僅能熟練地用目測和比測進行直覺判斷,而且還逐漸能用推理進行判斷。在形狀知覺方面,在小學教育的影響下,兒童形狀知覺水平逐年提高,他們不僅能正確辨認幾何圖形,而且能正確繪製各種圖形,最後還能用語言正確說明圖形的特徵,但對事物的本質特徵還缺乏把握。在方位知覺方面,在小學教學的影響下,兒童在方位知覺上有了較大的發展。7~9歲兒童已能初步,具體地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對性,9~11歲兒童已能比較概括,靈活地掌握左右概念。

詹姆斯的經典公式

詹姆斯在《心理學原理》(1890)一書中提出了一個自尊的經典公式:自尊=成功/抱負,意思就是說,自尊取決於成功,還取決於獲得的成功對個體的意義。(也就是根據這個公式,增大成功和減小抱負都可以獲得高的自尊。)

自我意識內容的分類

實用自我、原則自我是由施奈德與坎貝爾提出的;公我意識、私我意識原則是由Fenigstein,Scheier與Buss提出的;生理自我、社會自我、心理自我是由詹姆斯(W.James)提出的。

對應推論說

(1)「對應推論」是人們對行為進行歸因的一種方式。當人們認為一個人的行為與其特有的內在屬性(動機、品質、態度、能力等)相一致時,就是在進行對應推論。推論恰當與否決定於事實上行為者的內在屬性與其行為相互一致的程度。

(2)瓊斯和戴維斯揭示了對應推論的程序,即先判定行為者的動機,然後由此推定行為者的品性。他們認為,當他人有某種行為時,行為的觀察者就要判定這種行為是不是他人有意做出來的,以及這種行為所產生的效果中哪些是行為者所需求的。如果某種行為後果只是行為者無意造成的,就不能根據它來判斷行為者的品性。

(3)瓊斯和戴維斯還提出幾種可能影響對應推論的因素。第一個重要的因素是社會讚許性;第二個因素是行為的選擇自由性;第三個因素是行為結果的嚴重性;最後一個因素是非共同效應。

內隱社會認知的研究方法

內隱社會認知的活動脫離了意識的監控,直接測量法已無法證明內隱認知過程的存在,因此內隱社會認知研究所採用的是間接測量的技術和方法,包括投射測驗法、補筆法、閾下條件法、反應時法和內隱聯想測試。人種志是指通過在自然情境中以局外人的立場去觀察、描述、判斷和解釋,而獲得對一定社會文化背景中個體和群體的心理現象、心理過程、行為及其意義的整體理解,不是研究內隱社會認知的方法。

態度轉模型

霍夫蘭德等人提出態度轉模型,認為態度轉變包括四個因素:傳遞者、溝通者、接受者以及情境。

DSM-IV對人格障礙的診斷標準

DSM-IV對人格障礙的診斷標準如下:

(1)明顯偏離了患者所在文化所應有的持久的內心體驗和行為類型,表現為下列2項以上:

①認知(即對自我、他人和事件的感知和解釋方式);

②情感(即情緒反應的範圍、強度、脆弱性和適應性);

③人際關係;

④衝動控制。

(2)這種持久的行為類型是不可變的,並且涉及個人和社交場合的很多方面。

(3)這種持久的行為類型導致臨床上明顯的痛苦煩惱,或在社交、職業或其他重要方面的功能缺損。

(4)這種行為類型在長時間內是相當穩定不變的,至少可以追溯到青少年或早期成年時。

(5)這種行為類型不可能歸於其他精神障礙的表現或後果。

(6)這種行為類型並非由於某種物質(例如某種濫用藥物,治療藥品),或一般軀體情況(例如腦外傷)所致的直接生理性效應。

衝動型人格障礙

衝動型人格障礙又稱攻擊性人格障礙,以情感爆發和伴明顯行為衝動為特徵,男性明顯多於女性。癔症型(表演型)人格障礙以過分的感情用事或誇張言行吸引他人的注意為特點。

分裂型人格障礙

社會隔絕、行為古怪、猜疑或偏執觀念,這屬於分裂型人格障礙的特徵性表現。

酒精依賴的特點

酒精依賴的特點有:

(1)精神依賴性。精神依賴性是酒精依賴的基礎。

(2)耐受性。耐受性的形成有快有慢,影響因素主要有個體素質、飲酒方式。

(3)對飲酒行為失去控制。

(4)身體依賴性。身體依賴性是指當停滯飲酒或驟減酒量時,機體出現一系列特徵性的戒斷症狀。

(5)出現各種併發症。當酒精依賴進展到一定階段,全身所有器官系統都會受到損害。

說明:診斷標準和特點稍有不同,特點將診斷標準進行了概括。

精神活性物質

物質依賴中的物質指的是會導致個體產生精神及身體依賴的精神活性物質,包括酒精、尼古丁、安非他明(又名苯丙胺)、阿片以及大麻等。美沙酮與海洛因、阿片同屬於嗎啡類。

相關焦點

  • 學前兒童時間知覺的發展
    一、學前兒童時間知覺的發展時間知覺即人們對客觀現象的延續性、順序性和速度的反映。由於時間很抽象,人們在感知時常常要藉助中介物,如天體的運行、人體某些器官的節律或專門的計時工具。【單選題】學前兒童時間知覺的發展大大落後於空間知覺的發展,其主要原因是( )。
  • 教師資格證考點:兒童發展主要流派
    兒童是祖國的花朵,需要老師辛勤的澆灌,因此兒童的發展的理論也是考試經常考試的知識點,今天小編給大家總結一下兒童發展的主要流派。一、成熟勢力說(成熟學說)成熟勢力說是強調基因順序規定著兒童生理和心理發展的理論,簡稱成熟論,代表人物為美國心理學家格塞爾。格塞爾認為,支配兒童發展的原因有二:成熟和學習。
  • 福建教師招聘考試,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這些實驗,記住就有分
    學前兒童在各年齡階段特徵是我們在了解、理解孩子的基礎,也是考試中學前心理學的重要考點,在這3年裡,幼兒心理發展有明顯的變化,每年有新的特點。下面一起來看一下,關於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那些實驗。教育萬能說""給我一打健全的嬰兒,把他們帶到我獨特的世界中,我可以保證,在其中隨機選出一個,訓練成為我所選定的任何類型的人物 – 醫生、律師、藝術家、巨商人,或者乞丐、竊賊,不用考慮他的天賦、傾向、能力,祖先的職業與種族。否認遺傳的作用,他認為教育和環境是行為發展的唯一條件。
  • 5~6歲兒童繪畫創作中藝術思維的過程與特點
    對學前兒童的藝術思維進行研究,有助於教育者進一步深入認識學前兒童的內心世界,使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更好地促進兒童的發展。   本研究借鑑哈佛大學加登納教授關於藝術活動三大系統的概念,以及國內研究者關於繪畫超常兒童藝術思維過程三大系統的概念,將藝術思維過程分為三個部分:知覺(perception)、反省(reflection)和製作(production)。
  • 題集|05 機能主義心理學及其貢獻;認知學習的特點;進化心理學的...
    意識的作用是使有機體適應環境,強調意識的作用與機能。研究方法:不限於內省法、也使用觀察法、測驗法與問卷調查。評價:機能主義大大推動了美國心理學面向實際生活的發展道路,促進了教育心理學的發展,認為學習使人的適應性得到提高;同時還推動了工業心理學的發展,特別是對工作環境中的人的因素的研究。
  • 兒童發展心理學的八種理論,你都了解嗎?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事業是所有事業發展的基礎,值此教師節之際,對所有教師說一句:你們辛苦啦!另外給大家介紹一本有關教育的書,《兒童發展心理學》,作者邊玉芳、張瑞平 。這種類型的書,可能很少有人愛看吧,豆瓣都沒有評分。本書讀起來很有學術氣息,感覺又回到了大學課堂。
  • 科學地把握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特徵
    半歲後,兒童在與成人的接觸下玩玩具,成人給兒童演示動作,幫助他們完成動作。這是兒童與成人的交往有了協同活動的性質。兒童擺弄物體的動作只限於外部特徵。1歲後,兒童能按物品功能和一定方式來擺弄物品,進行實物活動。3歲前,兒童以極大的興趣擺弄物品,由此發展自己的感知覺和動作。3歲時,兒童開展自我意識,發展通過象徵符號來認識外界的認識活動。要求獨立活動,不收成人控制。
  • 學前兒童心理學2020網課答案-中國大學mooc
    32、雙生子爬樓梯實驗說明兒童心理發展過程中( )的作用A、遺傳因素B、家庭教育C、文化環境D、生理成熟答案:D33、在皮亞傑的兒童認知發展階段理論中>答案:S—O—R48、與學前兒童心理學是種屬關係的學科是( )。
  • 影響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因素
    遺傳也是提供人類物質發展的最基礎的自然物質前提,也就是說,遺傳只是一種可能,而不是必然,明星的顏值自是不必說,但是明星的孩子並不一定都長得好看。遺傳就有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心理發展。唐氏綜合症是因為染色體異常引起的,這些患者的智商盡在25~50之間,與正常兒童的智力相差較多。(2)生理成熟因素:是指身體結構和機能生長發育的程度和水平。
  • 兒童社會性發展 -那些可以讀的書兒
    搜索: 兒童社會性發展,找到下列這麼麼多著作! 人類發展生態學理論 2 研究方法 基本類型與研究設計 數據收集方法 非實驗性數據因果關係推斷方法 3 遺傳與生物基礎
  • 兒童守恆實驗是什麼?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向兒童出示兩個一模一樣的瓶子,兩個瓶子中裝有相同體積的液體。在兒童確認兩個瓶子裝有相同數量的液體後,實驗者將一個瓶子中的液體倒入另一個比較高但比較狹窄的瓶子裡,並問被試兒童:「這個比較高的瓶子裡的水比這個矮瓶子裡的水多,還是一樣多呢?」
  • 題集|07 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動機衝突的主要類型;沙赫特—辛格...
    情緒與腦組織關係海馬在情緒行為的背景調節中起關鍵作用(如海馬損壞,會在該高興的時候哭。)杏仁核對知覺和產生消極感情有重要作用,在厭惡學習中也很重要。扣帶回前下部與情緒加工有關,扣帶回後上部與認知功能有關。網狀結構對維持大腦皮層興奮水平、保證機體處於清醒狀態有重要作用。
  • 傳媒觀察 | 從受眾視角看兒童電影研究
    與普通的受眾相比,兒童電影的主要目標受眾有其特殊性。兒童需要通過一個漸進的過程才能夠認識和了解電影的典型特徵、掌握基本「電影語言」,將其與圖書、電視的表達形式區分開來。掌握「電影語言」,需要觀看者觀看與之認知發展相匹配的影片,從不斷變化的鏡頭、剪輯、聲效中理解畫面、聲音的象徵意義,理解角色之間的不同關係。
  • 《韋氏兒童智力量表—第五版》完善理論框架
    雖然智力測量領域從來不乏各式各樣的量表,但韋氏智力量表一直在智力測量領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韋克斯勒在早期版本的韋氏智力量表的設計過程中始終沒有明確申明其設計是否來源於一個單純的智力理論,因此有些心理學家批評韋氏智力量表的理論基礎不夠紮實。
  • 兒童親社會道德判斷發展
    在四川歷年考試中,道德發展階段理論經常涉及。除了大家熟知的皮亞傑和科爾伯格道德發展階段論之外,艾森伯格的親社會道德理論也是越來越頻繁出現。一、背景介紹美國兒童心理學家艾森伯格在柯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理論基礎上,創立了親社會道德理論。柯爾伯格研究所用的兩難故事在內容上幾乎都涉及法律、權威或正規的責任等問題。
  • 探求自閉症兒童大腦的奧秘
    「在兒科醫院裡,我見到了很多患有自閉症的兒童,有的會因為衣服上標籤產生的摩擦而大哭不停,有的可以盯著一個轉動的玩具看數小時。神經科學研究的專業知識告訴我,他們的感覺輸入或處理系統存在異常」。於翔告訴記者說,目前關於自閉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患兒語言和社交行為的障礙,較少關注患兒的感知覺發育。
  • 百色市積極發揮兒童服務站作用 助力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6個兒童服務站自啟動以來,累計服務時長約3000小時,總計服務兒童17000人次,總入戶走訪300餘次,資源連結20餘次。服務涉及項目點周邊多個社區、鄉鎮,有效緩解留守兒童面臨的各類問題,助力兒童身心健康發展。規範管理,夯實工作基礎。兒童服務站是基層開展兒童關愛服務的重要陣地。百色市民政局高度重視,認真謀劃,有序推進。
  • 論成熟在兒童發展中的重要性——格塞爾的雙生子爬梯實驗
    在影響個體身心發展規律的問題上,存在兩種對立的觀點,一種是遺傳決定論,另一種是環境決定論。遺傳決定論認為兒童發展是受先天不變的遺傳所決定的,認為兒童的智力和品質在生殖細胞的基因中就已然被決定了,心理發展只不過是這些先天所得東西的自然展開和延續。環境和教育僅僅起一個引發的作用,而不能改變它。
  • 2019年寧夏教師資格證筆試學前兒童發展中研究方法辨析
    它沒有一個統一的界定,常常藉助於我們所學的一些專業理論知識、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以及建構在龐大的社會背景下提出的一些具體要求,通常總結來說就是三個點,教什麼、怎麼教以及我們為什麼這麼教?今天我們為大家準備了與此相關的知識內容,來幫助大家克服關於研究方法方面的困難,避免在考試中出現相應的錯誤。   學前兒童心理學研究方法這類題目在歷次考試當中都會有所涉及,主要表現為單項選擇題的考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