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發展心理學的八種理論,你都了解嗎?

2021-01-14 靜夜思學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事業是所有事業發展的基礎,值此教師節之際,對所有教師說一句:你們辛苦啦!另外給大家介紹一本有關教育的書,《兒童發展心理學》,作者邊玉芳、張瑞平 。

這種類型的書,可能很少有人愛看吧,豆瓣都沒有評分。本書讀起來很有學術氣息,感覺又回到了大學課堂。

心理學,顧名思義,是研究人心理的一門學問,它不像物理、化學那樣,有那麼多公式可以套用,大部分時候是一種「揣測」,有一個詞叫做「揣摩聖意」,不就是猜嗎?但這句話要是被研究心理學的人看到,八成要氣個半死,他們認為心理學與物理、化學一樣,是建立在實證基礎上的一門非常嚴謹的科學,沒有任何「瞎猜」的成分,何況,物理化學也有模稜兩可的地方,不是嗎?

廢話不多說,回到本書,本書首先介紹了兒童發展心理學的八個基本理論,我將其稱為「八大門派」,然後又分別從感知覺、語言、記憶、情緒、智力、自我、道德等諸多方面詳細剖析了兒童心理的形成與發展,內容稍顯重複、囉嗦、枯燥。關於本書,咱們簡單介紹下八大門派,有個了解就OK了。

門派一 遺傳決定派

這派的人堅信在兒童成長與發展的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是基因,外部環境和教育只能起到輔助作用。具體來講,到了某一階段就做某一階段的事,如果你非要揠苗助長,讓兒童學習不該他那個年齡段該學的東西,只會事倍功半。

他們做過這樣一個試驗,以一對雙胞胎為例,讓老大在48周,也就是大概一歲時開始爬梯訓練,老二則啥訓練都沒有,再過6周,讓老二也加入爬梯訓練,結果發現,老二很快就達到了老大訓練好久才能達到的成績,這是什麼道理?這幫人又對大量的雙胞胎在玩積木、記數字、學單詞等方面進行試驗,得出的結論是不論在哪一方面,受訓練的兒童在一段時間內雖能超過未受訓練的兒童,但達到某個年齡後,一旦給沒受訓練的兒童同樣的訓練,他們馬上就會趕上甚至超過受訓練的兒童。

由此得出更深的結論是:外部教育環境再好,如果孩子沒有達到那個年齡,則效果甚微,這裡所說的年齡可以進一步認為是「基因」,他們認為這是受基因控制的,外力無法改變,故而他們是遺傳決定派。

二 環境決定派

道生一,一生二,萬物負陰而抱陽,有陰必有陽!既然有遺傳決定派,就必然有環境決定派跟它對立,這派的人認為兒童學習的基礎是條件反射,外界給他什麼刺激,他就會有相應的動作,如果你可以控制外界的刺激,你就可以控制他的成長,故而教育是萬能的,那些認定遺傳、基因起決定作用的人,哪涼快去哪呆著去!

他們的試驗是這樣式的:將一隻小白鼠放在9個月大的孩子身邊,孩子剛開始表現出很大的興趣,而一旦他想伸手摸小白鼠時,試驗人員就會突然敲響鐵棒,將孩子嚇一跳,如此重複多次,結果這個孩子見到小白鼠就害怕。由此得出結論:你想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你就用有利於那個方向的刺激去鼓舞孩子,從小培養,養成習慣。他們的口號是:「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我可以把他們訓練成我選定的任何類型的人物!」

三 強化派

這派的人信奉的思想很簡單:兒童的學習與發展是被動的,完全取決於外界對他們行為的反饋,如果某一行為不斷得到強化與鼓勵,則兒童將會很快熟練這一行為,如果外界對兒童的某一行為沒有任何反應,則該行為將會逐步消退。

四 階段派

這派人把兒童心理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0-2歲為感知運動階段,兒童通過運動認識世界;2-7歲為前運算階段,這段時間的兒童以模仿為主,缺少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7-11歲為具體運算階段,兒童初步形成邏輯思維;11-15歲為形式運算階段,抽象思維逐漸形成,兒童具備了對假設進行邏輯推理的能力。這派的特點在於他們認為兒童的心理發展是分階段的,不是連續的。

五 社會派

這派人認為人的一大屬性就是社會性,脫離了社會那還能叫人?故從孩童開始,人的心理就具有兩大機能:低級心理機能和高級心理機能。他們認為人的心理是在社會活動中不斷形成的,具體到實際應用中,這派人提出了一個「最近發展區」的概念。他們將一個人實際的發展水平與潛在的發展水平之間的差距稱為「最近發展區」。打個比方,你在沒有藉助任何外力的情況下,立定跳遠跳了兩米,但如果旁邊有個專業的教練給你點撥兩下,你就能跳兩米二,這裡的意思是說作為教育者,在教育兒童時,不要只看到他眼前的能力,也要看到他潛在的能力,如果做教育的沒有這個思想,那麼很可能會耽誤兒童發展的關鍵時期。

六 生態派

生態這個詞本意指生活狀態,但現在已經被用爛了,不管什麼事物,只要掛上「生態」二字,好像就立馬高大上了一樣。不過這裡說的「生態派」,還確實有那麼一點道道。

他們的理論全稱為「生態系統理論」,他們認為兒童生活在一個複雜的生態環境中,分為四層,最裡面一層為微觀系統,由家庭、學校、鄰居等組成,它跟兒童直接接觸,故而影響最大;第二層為中間系統,這層的實質是上一層的關係層,如家庭與學校的關係,家庭與鄰居的關係,如果關係和諧,則有助於兒童發展,如果關係對立,則不利於兒童發展;第三層為外層系統,它不直接接觸兒童,但會通過影響微觀系統裡的組成單位間接影響兒童的發展,比如父母的工作環境,學校附近的人文環境,它雖然不直接影響兒童,但卻可以通過影響父母、老師,間接影響兒童的心理發展;第四層為宏觀系統,它指的是整個社會的文化、經濟、風俗、歷史、法律等。

這派人認為四個系統組成一個大的生態系統,只有整個系統運行良好,兒童才能得到健康發展。

七 性慾派

這派的創始人是弗洛伊德先生,他總喜歡把所有問題都歸納到「性」上,他把兒童心理的發展分為五個階段:0-1歲為口唇期,兒童通過吸吮、吞咽、咀嚼等方式產生快感;1-3歲為肛門期,通過排便滿足自己;3-6歲為性器期,兒童開始對自己的性器官產生興趣;6-12歲為潛伏期,兒童的「自我」和「超我」開始形成,他的性需求得到壓抑;12歲以後為生殖器期,兒童開始擺脫成人的控制。

有個典型的例子可以說明這派的觀點,小男孩3歲以後開始對自己的小雞雞產生興趣,並會時不時撥弄它,這個時候的家長如果打他罰他,可能會給他造成嚴重的心理傷害。性慾派認為這個時期的兒童並沒有任何道德意識,他們只是在探索自己的身體,家長應理性的看待。

八 八段派

這派人基本傳承了弗洛伊德的理論,但又做了進一步改進,他們將人完整的一生分為八個階段,每一階段都有其對應的主要矛盾,這個矛盾處理好了,兒童就能健康生長,處理不好,兒童就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0-1歲為口唇期,這個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信任對抗不信任,初生的嬰兒剛來到這個世界,對周圍總是產生一種不信任感,如果家人對他好,他的要求都得到了滿足,那麼他就會慢慢產生信任感;1-3歲為肛門期,這個階段的主要矛盾是自主對抗懷疑,1歲後的兒童已經可以開始活動了,他們爬來爬去,試圖證明自己是自主的,如果這個時候的家長過分溺愛孩子,事事都代勞,他們就會產生很強的懷疑心理,認為自己不應該爬來爬去;3-6歲為性器期,這個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主動感對抗罪惡感,四五歲的兒童,對世界充滿了好奇,他們不停的探索,不停的提問,這一切都表明他們是在主動的學習認識這個世界,如果家長對孩子的求知慾不加表揚,反而嘲諷,會讓他們產生罪惡感,進而失去探索世界的興趣;6-12歲為潛伏期,這個階段的主要矛盾是勤奮對抗自卑,上一階段發展良好的兒童會進一步發揚主動性,更加勤奮的學習各種知識,這本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有些家長、教師會認為這孩子太淘了,太鬧騰了,於是加以阻攔,那麼自卑感開始產生。

以上為八段派的前四段,後四段是關於成年人的,這裡也就不介紹了。

好了,朋友們,兒童發展心理學的八大門派介紹完了,你認同哪一派呢?

相關焦點

  • 2016年考研心理學:心理發展的基本理論(一)
    摘要:對考研心理學中的發展心理學有了大概的了解以後,接下來就是學習與其相關的一些基本理論了,這部分知識比較龐雜,2016考研的學生需要注意   摘要:對考研心理學中的發展心理學有了大概的了解以後,接下來就是學習與其相關的一些基本理論了,這部分知識比較龐雜,2016考研的學生需要注意學習方法
  • 《人類發展心理學》課程回顧|從心理學視角探索人類發展軌跡!
    通過成熟論及雙生子實驗,告訴同學們在養育兒童時應遵循其內部的生物時間表,不要主觀地認為兒童應該做什麼,而應考慮他們能做什麼。在認知發展理論中,李曉東教授著重講訴了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和維果斯基的社會文化理論。對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的教育意義,她闡述道:提供良好的環境,讓學生探索。為兒童提供適合其發展水平的教育。
  • 心理學之皮亞傑道德發展階段理論
    皮亞傑道德發展階段理論心理學十一大理論皮亞傑通過「對偶故事法」的觀察實驗,觀察兒童的活動,用編造的對偶故事同兒童交談,考察兒童的道德發展問題。他認為兒童道德認知發展經歷了一個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提出了道德認知發展理論(《兒童的道德判斷》),他律水平和自律水平是兒童道德判斷的兩級水平。皮亞傑認為,10歲以前兒童的道德發展處於他律水平,即對道德行為的判斷主要依據他人設定的外在標準;10歲以後,兒童的道德發展進入自律水平,即兒童對道德行為的判斷大多依靠自己的內在標準。
  • 2016年考研心理學:心理發展的基本理論(五)
    摘要:對發展心理學有了大概的了解以後,接下來就是學習與其相關的一些基本理論了,這部分知識比較龐雜,2016考研的學生需要注意學習方法,以便
  • 幼兒教師資格證:兒童心理發展理論的主要流派
    兒童心理發展理論的主要流派是《幼兒園保教知識與能力》裡考察的重點,全國教師資格證考試網根據考試大綱為廣大考生整理推薦兒童心理發展理論主要流派的相關知識點,希望對考生備考有所幫助。
  • 兒童發展理論主要流派
    兒童發展理論主要流派 http://www.hteacher.net 2020-08-31 14:08 中國教師資格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五大兒童心理學經典實驗
    每個人都對這世界存有惡意,而我深愛你 文 / 部分圖文來源網絡 兒童心理學——或者更寬泛的說,發展心理學——並不僅僅是關於孩子的研究,而是研究像你我這樣的人,以及我們如何成為現在這個樣子。
  • 心理學:培養孩子的「讀心術」能力,有必要分析「兒童心理理論」
    比如《皇帝的新裝》中,只有一個小孩告訴皇帝「你其實沒有穿衣服」,從中就可以引發我們一種思考:這個牌子是真的天真?還是根本就沒有理解大家那樣做的原因? 人人都希望自己能夠獲得讀心術:甚至每個研究心理學的人都想要獲得這種能力:這樣我就可以清楚明了的,知道他人想什麼。
  • 維果茨基革命的心理發展理論(上):誰的心理學?
    主流心理學流派大都預設一個在歷史中呈現靜態的孤獨個體為研究起點,不論在這些理論中決定心理的因素是基因、刺激-反應條件作用還是像電腦一樣運作的信息處理模塊。從假設固有的「洞穴人大腦」的進化心理學,到強調主導性的賞罰策略的通俗行為主義,主流心理學理論普遍不看好人性變革的潛力。列夫·維果茨基。幸運的是,還有另外一種可供改革派發展的理論。
  • 埃裡克森「人生發展八階段理論」,告訴你怎麼一回事
    你是感到好玩,還是覺得不可思議,又或者像我一樣,開始深深考慮如何面對孩子日漸增長的「脾氣」,那麼寶寶為什麼會突然開始「頂嘴」呢。埃裡克森的「人生發展理論」埃裡克森在「人生發展八階段理論」中指出,孩子在兒童期、學齡初期、學齡期和青春期這4個階段都在不斷發展自我。寶寶在2-4歲時,會有意識地學會自我決定去做什麼、不做什麼。這時候,他會和父母產生激烈的衝突。
  • 2020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埃裡克森的社會化發展理論
    教師招聘考試:本文整理2020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埃裡克森的社會化發展理論。更多北京教師招聘考試信息請關注北京教師招聘考試網 在歷年的教師招聘考試中埃裡克森的社會化發展理論是教育心理學部分重點考察的內容。
  • 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埃裡克森認為,人的自我意識發展持續一生,他把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劃分為八個階段,這八個階段的順序是由遺傳決定的,但是每一階段能否順利度過卻是由環境決定的,所以這個理論可稱為心理社會階段理論。每一個階段都是不可忽視的。這八個階段分為:1.嬰兒期(0~ 1歲):信任和懷疑的心理衝突。
  • 心理學理論之弗洛伊德人格理論
    弗洛伊德是心理學史上第一個對人格進行全面而深刻研究的心理學家,他的「人格三結構」理論是第一個完整的人格理論。他不僅注意到了人格的多層次性,而且率先提出了人格中的欲望、動機等非理性的無意識因素的存在和影響,這大大豐富了心理學的研究內容。他的研究深入了人的內心世界,直面了人性的真實,這比以往的心理學對人的內心世界的認識更深刻。「人格三結構」理論的提出標誌著西方人格心理學的開始。
  • 禁毒社工理論知識:埃裡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
    【導讀】華圖北京社工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禁毒社工理論知識:埃裡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更多資訊請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北京社工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禁毒社工理論知識:埃裡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   埃裡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國著名精神病醫師,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埃裡克森的社會化發展理論(二)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備戰甘肅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廣大考生準備了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埃裡克森的社會化發展理論(二),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知識梳理】埃裡克森曾經在奧地利受到精神分析學派的訓練,接受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說,但他並不主張把一切活動和人格發展的動力都歸結為「性」的方面,而強調社會文化背景的作用。他認為,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間,都普遍經歷著生物的、生理的、社會的發展順序,按照一定的成熟程度分階段地向前發展。埃裡克森認為,兒童的自我是一種獨立的力量,其作用在於幫助個體適應社會。
  • 七大心理學,你了解嗎?
    隨著社會的發展,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覺察到心理在生活中越來越受歡迎和重視。雖然人們的生活質量提高了,但卻日復一日的忙於工作和其他,很少有認真坐下來關注自己的情感需求以及身邊人的情感需求,甚至是夫妻二人都很難靜下心來認真去溝通,漸漸地感情就開始疏遠,而且無人訴說。那麼,你們真的了解這七個著名的心理學效應嗎?
  • 學前兒童心理學2020網課答案-中國大學mooc
    0—6歲C、0—12歲D、0—18歲答案:B2、與學前兒童心理學是種屬關係的學科是A、辯證唯物主義哲學B、兒童解剖心理學C>答案:S—O—R48、與學前兒童心理學是種屬關係的學科是( )。A、辯證唯物主義哲學B、兒童解剖心理學C、幼兒衛生學D、發展心理學答案:D49、1882年,德國心理學家( )著作《兒童心理》的問世,標誌著科學兒童心理學的誕生。
  • 林崇德《發展心理學》(第3版)筆記和課後習題詳解
    ( 2)個體心理發展和種繫心理發展的關係 關於個體心理發展和種繫心理發展關係的理論,最有代表性的是霍爾提出的復演說。① 理論要點來源:靜業學習網 霍爾提出了把個體心理發展看作一系列或多或少復演種系進化歷史過程的理論 。
  • 兒童社會性發展 -那些可以讀的書兒
    若想系統了解,就要系統學習,就是要找到一本適合自己的「社會性專著」,然後讀起來,學起來……不僅僅可以更了解自己,也可以了解他人,還可以更了解如何與他人相處,從而與自我相處。 搜索: 兒童社會性發展,找到下列這麼麼多著作!
  • 埃裡克森社會發展八階段理論簡要介紹
    美國著名的精神分析理論家埃裡克森於1940-1950年間提出了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他認為,社會對個體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有不同的要求,個體自身的需要和能力與社會要求之間會出現不平衡,這種不平衡就會給個體帶來緊張感和內心衝突,埃裡克森把這種社會要求在個體心理種引起的緊張和衝突的矛盾,稱為心理社會危機。進而根據個體不同時期心理社會危機的特點,將人格發展劃分為八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