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頂嘴?埃裡克森「人生發展八階段理論」,告訴你怎麼一回事

2021-01-08 小辮子媽媽

上午,我正蹲在地上洗衣服,寶寶突然推門進來,兩眼放光地朝我奔來,二話不說擼起袖子就加入我的「洗衣大業」中。

不一會,寶寶的嬉笑聲引起了奶奶注意,當看到雙手泡在水裡的寶寶時,奶奶忍不住扯著嗓子喊起來:「你怎麼又去玩水了,你看你一身弄得那麼溼,感冒了怎麼辦啊?!」

不甘示弱地寶寶站起來,雙手叉腰,牟足了勁奶兇奶兇地朝婆婆懟回去:「啊,啊啊啊,啊啊啊。」那氣勢,那聲量,完全可以和奶奶媲美。好氣又好笑的婆婆感嘆道,一個小不點,還不會說話呢,就先學會頂嘴了。

當家裡軟萌可愛的寶寶,突然有天有了自己的想法,甚至還會「頂嘴」的時候。你是感到好玩,還是覺得不可思議,又或者像我一樣,開始深深考慮如何面對孩子日漸增長的「脾氣」,那麼寶寶為什麼會突然開始「頂嘴」呢。

埃裡克森的「人生發展理論」

埃裡克森在「人生發展八階段理論」中指出,孩子在兒童期、學齡初期、學齡期和青春期這4個階段都在不斷發展自我。

寶寶在2-4歲時,會有意識地學會自我決定去做什麼、不做什麼。這時候,他會和父母產生激烈的衝突。有句話說「3歲的孩子狗都嫌」,說的就是這個時期的寶寶,愛頂嘴愛抬槓,說出的話來能氣死人。其實,這正是他們自我意識萌芽的表現。

孩子從幼兒走向成年,每個階段都有需要完成的目標,而這些目標的最終目的,是長成為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人。也就是說,寶寶想要發展自我,就必定會在父母的意識裡抗爭。通過頂嘴、反抗來表達自己不同想法,形成自己個性,最後發展統一性。

所以,當你被「貼心的小棉襖」懟得一愣一愣的時候,不要傷心責怪孩子「沒良心」。相反應該為他們感到高興,因為這代表了孩子在成長。

如何應對孩子「頂嘴」?

雖然寶寶頂嘴是發展自我的契機,但並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聽之任之、放任自流。面對他的頂嘴,我們還是需要把握好「度」,讓孩子能形成良好的內部品質。

1、了解孩子的敏感期

孫瑞敏在《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中說道:當孩子不斷說「我的」而拒絕分享時,這是自我的誕生。

閨蜜跟我分享了她家2歲小寶學習說話過程中,一個有趣的現象。當小寶開始叫爸爸媽媽後,第三個學會的詞不是奶奶,不是爺爺。而是「不」,閨蜜喊:「寶寶快過來,我們出門玩。」寶寶會喊著「不不不」一邊跑向她。接著他又

在某種程度上可以這麼說:頂嘴是孩子語言發展和自我發展,共同作用的產物。

蒙特梭利在闡述嬰兒的發展史時提到,孩子在2歲時會發現,自己與世界是個分離的獨立個體。

孩子會通過對物品的佔有來感知自己的存在。同時和大人對抗,用以分辨清楚「我」和「你」。這個時期孩子的「自私」和頂嘴,都只是他自我敏感期的表現。我們應該尊重和理解。

2、看到孩子頂嘴背後的情緒

兒童心理學家麥克納馬博士說過:「孩子發脾氣本身是無害的,但阻止他發脾氣才是。」

心理學上認為,情緒本身是一種能量,並且是需要流動的能量。害怕時我們會瑟瑟發抖;緊張時,我們會手心出汗,痛苦時,我們會號啕大哭。只有通過這些方式讓情緒流動起來並釋放出去,我們才會歸於平靜 。

孩子頂嘴,有時候其實也是能量的流動。他通過語言將自己不滿、委屈、憤怒等情緒表達出來。一旦將這些壞情緒釋放掉,他的心理才會暢通,從而擁有健康的心靈。

「面質」技巧,改善孩子行為

國際家庭教育大師託馬斯·戈登,在解決親子衝突問題時提出「行為窗口」理論。即將孩子的所有行為看作一個「窗口」,當父母與孩子發生衝突時,這個行為則被稱為孩子的「不可接納行為」。

父母不能接受孩子頂嘴時,就將他這個行為劃到「不可接納行為」中。而要做到雙贏,既讓孩子滿意又讓父母接納,戈登博士提出的方法就是「面質」。前些天,侄子看電視將聲音開到最大。被吵得頭暈的姐姐有些生氣:「這聲音隔條街都能聽到,你是耳朵出問題了嗎?」沒想到侄子立馬回懟:「你不看還不準別人看啊,管那麼多。」姐姐被嗆得半天沒說出話來。

其實,侄子電視聲音開很大這個行為對於姐姐來說,是不可接納的。這時候可以說:「寶寶,電視聲音開好大 ,我聽得有些頭疼,怎麼辦啊?」

這就是面質,當面發出孩子行為給別人帶來的感受和困惑,將思考權和改變權交給孩子,而不是指責和命令。

這時候孩子往往不會頂嘴,而是思考自己行為帶來的後果,然後去體諒他人從而做出改變。當我們去掉成見,重新看見這個頂嘴的孩子時,你會發現,他的童年裡藏了許多你不知道的秘密。

小辮子媽有話說:

孩子愛頂嘴,只是自我意識發展必經的階段。但是如果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沒有給到正確的指引,隨著孩子年齡見長,那麼「頂嘴」就很有可能會變成,影響親子交流的因素。如何禮貌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是在親子溝通中我們都要學習的內容。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立刪】

往期精彩內容回顧:

一部BBC紀錄片:寶寶如何學會說話?爸媽需在這幾方面助力!

寶寶一見生人就哭?處在「認生」關鍵期,抓緊培養這兩項能力

3歲寶寶「愛攀比」,可能是缺乏認同感,搞清原因更重要

相關焦點

  • 禁毒社工理論知識:埃裡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
    【導讀】華圖北京社工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禁毒社工理論知識:埃裡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更多資訊請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北京社工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禁毒社工理論知識:埃裡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   埃裡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國著名精神病醫師,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
  • 埃裡克森社會發展八階段理論簡要介紹
    美國著名的精神分析理論家埃裡克森於1940-1950年間提出了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他認為,社會對個體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有不同的要求,個體自身的需要和能力與社會要求之間會出現不平衡,這種不平衡就會給個體帶來緊張感和內心衝突,埃裡克森把這種社會要求在個體心理種引起的緊張和衝突的矛盾,稱為心理社會危機。進而根據個體不同時期心理社會危機的特點,將人格發展劃分為八個階段。
  • 埃裡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
    在我們的教師資格和教師招聘考試中,都會複習到這樣一個知識點----埃裡克森的人格八階段理論。埃裡克森的理論一般在考試中呢不全是大題考察的,多為細碎的小知識點的選擇題考察。那麼如何能夠更容易地記住這方面的理論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談一談埃裡克森的八階段理論吧!
  • 如何學習埃裡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
    埃裡克森是一位沒有獲得高等學位的理論家。事實上,埃裡克森沒有接受過高中以上的正規教育,但是他盡其所能成功地爬上學術階梯,獲得哈佛大學教授職位。他完全可以成為弗洛依德所認為的精神分析家不必攻讀醫科專業主張的一名典型範例。埃裡克森認為,人要經歷八個階段的心理社會演變,這種演變成為心理社會發展。這些階段包括四個童年階段、一個青春期階段和三個成年階段。
  • 埃裡克森人格心理八階段理論——孩子6歲前,要抓住這3個主要矛盾
    美國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埃裡克森,曾經提出過一個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他把人的一生分成八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一對核心的矛盾,能夠解決這些矛盾的孩子,這個問題就不會成為他之後的障礙,而如果沒有解決這個矛盾,那一個人就會出現殘缺性狀態和不連貫狀態。
  • 埃裡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
    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論,為不同年齡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教育內容,任何年齡段的教育失誤,都會給一個人的終生發展造成障礙。嬰兒前期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衝突,如果這一階段的危機成功地得到解決,就會形成希望的美德;如果危機沒有得到成功地解決,就會形成膽小懼怕。
  • 埃裡克森的社會化發展階段理論
    一、考情分析埃裡克森的社會化發展階段論是我們的教師資格證以及教師招聘考試中常見的考點,出題形式多為單選題型,一般是給出某一階段,匹配相對應的人格發展任務,或者是給出發展障礙者的心理特徵,去匹配對應的階段。但是部分省份也出現過多選、辨析、簡答等出題形式。
  • 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具體解釋
    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經常會以單選題的形式作為考察,而這八個階段當中,也經常會考察到學前期、學齡期和青年期的區分,因此要求我們對這幾個階段有充分的認識,以下我將對這個知識點進行詳細的闡述。埃裡克森認為,個體在發展中逐漸形成的人格,是生物的、心理的和社會的三方面因素構成的統一體。在人格的發展過程中,要經歷順序不變又相互聯繫的八個階段。
  • 人生的八個階段,自我心理學家埃裡克森描述的圓滿一生
    自我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認為,我們的身體是遵循著年齡變化的,心理發展也是遵循一個類似的過程。從出生那刻,我們就需要適應在合適的時間出現的某一個發展階段。每一個發展階段都是面臨的一次危機,解決的好,有一個好的轉折,解決的不好,有一個壞的結果。
  • 2017安徽教師教師招聘考試:埃裡克森八階段理論
    每一個階段有這些階段應完成的任務,並且每個階段都建立在前一階段之上,這八個階段緊密相連。一、埃裡克森八階段理論理論背景埃裡克森是一位沒有高等學位的理論家。事實上,埃裡克森沒有接受過高中以上的正規教育(Woodward ,1994),但是他盡其所能成功地爬上學術階梯,獲得哈弗大學教授職位。由於缺乏正規訓練,他並沒有致力於常規的心理學學術傳統。
  • 埃裡克森的社會性發展階段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E.F.埃裡克森構造了人格發展的「心理社會性發展」模型。埃裡克森認為,在個體與社會環境交互作用中,一方面由於自我成長的需要,個體從環境中獲得滿足;另一方面個體又不得不受社會要求的限制,因而在社會適應上產生一定的困難,埃裡克森將這種困難稱為發展危機,發展危機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表現各不相同。
  • 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埃裡克森認為,人的自我意識發展持續一生,他把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劃分為八個階段,這八個階段的順序是由遺傳決定的,但是每一階段能否順利度過卻是由環境決定的,所以這個理論可稱為心理社會階段理論。每一個階段都是不可忽視的。這八個階段分為:1.嬰兒期(0~ 1歲):信任和懷疑的心理衝突。
  • 為什麼埃裡克森人格心理發展八階段,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
    其次,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塑造孩子健康人格具有積極的作用和深遠的影響,家庭是幼兒在人生旅途上的第一站,對人一生的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家庭中,兒童遭遇到最初的經驗,這將決定他是否有安全感、被愛或者是焦慮、憎恨等情感,我們認識到家庭氣氛中等。
  • 埃裡克森的社會化發展理論
    在歷年的教師招聘考試中埃裡克森的社會化發展理論是教育心理學部分重點考察的內容。關於埃裡克森的社會化發展理論往往由於知識點的繁瑣,導致考生對知識的掌握不到位,以至於在解答題目的過程中會出現錯誤的情況。本文在此對其做出總結,希望對各位考生的備考有所幫助!
  • 青春期的孩子說不得?埃裡克森階段論告訴你其中的原因
    我們不僅想問一句:「這孩子到底怎麼了?還是我以前的孩子嗎?」與其胡亂猜測孩子的想法,不如了解一些青春期的發展特徵,才能有的放矢,有針對性的對孩子的變化進行必要的引導。美國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愛利克·埃裡克森,提出人格的社會心理發展理論,把心理的發展劃分為八個階段,指出每一階段的特殊社會心理任務,並認為每一階段都有一個特殊矛盾,矛盾的順利解決是人格健康發展的前提。在這個階段論的表格中,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青春期的心理特徵和社會矛盾,以及矛盾得不到解決可能出現的結果。
  • 埃裡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告訴你,60歲的人應該做什麼?
    無論是商界成功人士,還是街坊好友,都能跟他們侃侃而談,得到他們的人生閱歷。退休後的張宏民也沒有閒著,他開始從事一些培訓工作和公益活動,為整個社會培養後繼人才和宣傳正能量。02可是,在國人的嘴下,好像這個年齡段的人就只能婚姻美滿,含飴弄孫才是正確的人生打開方式。
  • 埃裡克森的社會化發展理論-心理學知識
    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中的前五個階段是教招考試的常考考點,需要全題型備考,其理論不難理解但記憶起來容易出現混淆現象,希望今天的講解有助於您對其有更清晰而深入的認識,幫您準確拿分。一、嬰兒期:基本的信任感對不信任感(0-18個月)。
  • 教育碩士筆記——柯爾伯格三水平六階段與埃裡克森八個階段理論
    埃裡克森提出的八個階段:①信任對懷疑——建立信任與愛——沒有安全感;②自主對羞怯——自主性行為——缺乏信心,產生羞愧感;③主動感對內疚感——自信和責任感——產生內疚;④勤奮感對自卑感——勤奮,成功感——自卑失敗感;⑤角色同一性對角色混亂
  • 根據年齡劃分,人生分為八個階段,對於目前的你屬於哪個階段呢
    當時有一個心理學家叫埃裡克森,他按照心理發展的年齡階段,他把人劃分為八個階段,也是根據人的社會性和人格特徵來劃分的。那麼從社會心理發展階段理論來說,他這樣劃分之後,那麼每一個階段,它都會有相應的心理任務和心理危機產生。比如說,為什麼很多人說有中年危機,這個中年危機為什麼會產生?如何去避免中年危機的產生?那麼中年危機是什麼?
  • 埃裡克森的社會發展理論
    埃裡克森的社會發展理論在教師資格證的考試中主要以單選題和辨析題的形式進行考查。單選題主要會考查埃裡克森的階段理論中每個階段所面臨的任務,尤其是青年期。辨析題主要會考查階段名稱與衝突之間的對應。多以單選題為主。埃裡克森出生於德國,在奧地利受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訓練,後定居美國,是美國現代著名的精神分析理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