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航行危機四伏「長尾鯊」號跌入2600米深海底無人生還

2020-12-05 利刃號

潛艇在水下航行是非常危險的,各種意想不到的突發狀況都有可能對潛艇造成毀滅性的傷害,甚至遠遠超過在作戰時敵軍造成的傷害。在眾多的危險中,海中斷崖是核潛艇最害怕碰到的危險之一,因為一旦處理不當,就會造成艇毀人亡。曾經我國的372潛艇就遭遇了海中斷崖,由於艇員正確處理,再加上一定的運氣成分,所以成功地實現了自救,但是其他的潛艇遇到海中斷崖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1964年從「北鬥六」號上拍攝的「長尾鯊」號指揮艙

  美國長尾鯊號核潛艇造價高達5000萬美元,可以潛到400米水下,排水量超過了4000噸,裝載22枚核彈。長尾鯊號在1963年深潛實驗中遭遇到了海中斷崖,瞬間跌入了2600米深的海底,強大的水壓將長尾鯊號壓爆,斷成了6截,潛艇碎片散落在數萬平米的海底,潛艇上129人被強大的水壓活活壓死,攜帶的22枚核彈也消失不見了。

海底斷崖示意圖

  在海洋中,不同的區域海水密度不同,所以浮力也就不同。海中斷崖是指核潛艇在航行中突然遇到了海水區域密度變小,由於浮力減少,潛艇就會出現急劇下沉的情況。如果不能得到控制,海底巨大的水壓就會把潛艇壓扁,對潛艇來說就是滅頂之災。當年長尾鯊號遭遇海底斷崖的時候,又失去了動力,甚至緊急排水裝置也失效了,所以造成了上浮失敗,直接就跌入了2600米深的海底。

以色列「達喀爾號」潛艇殘骸

  長尾鯊號事故並不是個例,1967年以色列達喀爾號潛艇也遭遇了海中斷崖事故,載有69名官兵的達喀爾號潛艇在地中海失蹤。以色列經過31年的搜尋,終於在3000多米深的海底發現了斷成3截的達喀爾號潛艇。事後調查報導認為,該艘潛艇遭遇了海中斷崖,但是由於艇上官兵操作不熟悉,錯過了上浮最佳時間,所以被水壓爆,而艦上官兵根本來不及發出求救信號。

相關焦點

  • 世界核潛艇的首次折戟 美國第二代攻擊型核潛艇——「長尾鯊」級
    1963年4月10日9時17分,科德角以東200海裡威爾金松海溝,美國海軍SSN-593「長尾鯊」號攻擊型核潛艇沉沒,全艇129名官兵隨這艘核潛艇長眠於2560米深的海底,成為世界上第一艘沉沒的核潛艇,此時距離它交付美國海軍只有1年6個月。
  • 4000噸核潛艇突然失控,墜入2600米深海被壓癟,艦上人員無一生還
    但隨著文明的發展,戰爭形式也不斷發生變化,新式裝備層出不窮,人類不僅將足跡探索向外太空在月球留下了腳印、還利用各類潛艇下潛到深海之中探索水下的世界。 潛艇這類武器一般都潛伏在深海之中航行。潛艇周圍的大氣壓隨著下潛深度的加深而加大,並且能見度極其的低,在高水壓的陌生深海環境中一旦潛艇出了事故,憑藉人類的力量根本無法倖免於難。美國曾有一艘潛艇在執行任務時發生了重大事故,導致2600米深的海下重達4000噸的潛艇被恐怖的海底壓強壓成了碎片,潛艇上的工作人員無一生還,包括潛艇上搭載的人類最強的武器核彈也下落不明。
  • 美國的「長尾鯊」級核潛艇,是世界上第一艘沉沒的核潛艇
    在二戰期間,美國嘗到了「核」的甜頭,不僅大力發展核武器,還研製出核動力的裝備,第一艘核潛艇「鸚鵡螺」號潛艇就是來自美國,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第一艘沉沒的核潛艇也是來自美國。第一艘沉沒的核潛艇是美國的「長尾鯊」級攻擊核潛艇,在1963年4月10日在滅國的波士頓以東220海裡處進行大深度潛航實驗時沉沒,這也是世界海軍史上第一艘沉沒的核潛艇。「長尾鯊」級核潛艇,又被稱為大鯵魚級攻擊核潛艇, 是美國的第三代攻擊攻擊核潛艇。
  • 2600米深海發生驚險一幕,四千噸核潛艇被壓碎,129人無一生還
    在當今世界的各類海軍武器裝備中,航母一直被視為遠洋航行利器,成為世界各國海軍極力追求的武器裝備。而在一些國家眼裡,核潛艇的戰鬥潛力絲毫不輸航母,這點從俄羅斯在與美國進行海上力量比拼時不落下風就能看出。的確,核潛艇憑藉其優秀的潛藏能力,可以深潛海底,關鍵時候起到出奇制勝的作用。
  • 4300噸核潛艇遭遇海底斷崖,掉入2560米深的海底,129人全部遇難
    據美國中文網報導,當地時間21日,美國海軍罕見披露稱,美國海軍一艘核動力潛艇穿過了荷姆茲海峽,駛入波斯灣,「羅亞爾港」號飛彈巡洋艦和「菲律賓海」號飛彈巡洋艦伴隨。4300噸核潛艇沉入海底,129人喪生大海有人認為,美國研發任何先進武器的背後,或多或少都有戰爭的影子,拿核潛艇來說,即使還沒有在海底爆發過大規模的戰爭,但出動潛艇潛入別國海域附近,勢必會給別國構成威脅。當然,美國在核潛艇上發展得並不是順風順水,曾發生過一次重大意外事故,也是世界首次核潛艇沉沒事故,發生在美國的「長尾鯊」號核潛艇上。
  • 6年前372潛艇事件:突墜300米,180秒逃生,冒死甩掉外軍反潛跟蹤
    有人說,一定是「達喀爾」號暴露了行蹤,被埃及海軍發現並擊沉;還有人說「達喀爾」號潛艇本身質量不良,很有可能出現故障導致失事,然而所有猜測都難免憑空臆斷,因為「達喀爾」號潛艇根本沒有留下一絲信號便在地中海消失了。然而,時隔31年之後,也就是在1999年,「達喀爾」號居然再一次出現在了世人的面前,搜救人員在3000米的海底找到了早已成為殘骸的「達喀爾」號。
  • 什麼是「水下魔鬼」?潛艇在水下有多危險?
    潛艇在大洋中航行,就像闖龍潭虎穴,步步危機。不但有暗礁、山峰、暗流,還有讓人聞之色變的「海中斷崖」和「水下魔鬼」。潛艇有三怕,一怕掉深,二怕進水,三怕起火。掉深是潛艇浮力突然減小,急速掉向海底,若超過極限潛深,就會被海水壓垮,艇毀人亡。
  • 鐵達尼號竟然在海底3750米處,深海之下還有這種生物
    海下18米是人類潛水的平均深度,常見的海洋動物都在這裡,作為人類最多可以潛到40米的深度,這裡的水壓相當的厲害了,就好比有428.9個成年男人躺在你的身上,估計就壓成肉餅了。所以說海底世界非常美麗,但也充滿了危險。這一期的小根兒看天下帶你去看看美麗的海底世界。
  • 還記得中國潛艇遭遇水下斷崖嗎?浮出水面就遭外軍機圍堵
    在最近播出的《強軍》系列片中,重提了中國海軍372艇應對「掉深」的事跡。2014年春節期間的一個午夜,潛行在大海深處的南海艦隊372潛艇突然遭遇「掉深」。所謂「掉深」,就是「水下斷崖」,就像高速行駛的汽車突然掉進了懸崖一樣。
  • 這個夏天,與長尾鯊來一次浪漫的約會.
    我的世界裡 只有你——長尾鯊。上個月我們發布了6月媽媽島行程為了大家更好的潛水體驗,我們現將行程升級。媽媽拍絲瓜島行程2.0約會長尾鯊之行2018.6.29-7.4媽媽島因長尾鯊聞名潛水界。淺海長尾鯊幾乎每天破曉都會到Monad Shoal這個潛點的海底山脈頂端清潔身體。
  • 探索海底深處的奧秘,一起來見識我國深海水下機器人
    探索海底深處的奧秘,一起來見識我國深海水下機器人。 眾所周知,地球表面幾乎四分之三被海洋覆蓋。海洋遠比陸地遼闊和深邃,蘊藏著難以想像的礦物、能源、蛋白質、生物基因等難以想像的資源。海洋還有著極其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更是生命起源的搖籃。 探索海底深處的奧秘,正是水下機器人的使命。
  • 4000噸潛艇落進2600米海底懸崖,129人遇難,22枚核彈失蹤
    在天空上,在海面上,甚至在水下都有著人類的軍隊和武器。而在海面之下,還潛藏著核潛艇這種極為危險的武器。作為專門為海戰研製出來的武器,核潛艇自然是從出生到死亡都在水裡泡著。當然,核潛艇作為搭載著核武器的潛艇,一直受到了世界各國的重視,它的每一次出航,在水下幹了什麼都得記錄在案。
  • 海底最深多少米,海底9萬米有多恐怖
    注圖片來源網絡地球是一個海洋星球,陸地只佔地球一小部分,而大部分都是海洋,因此不少人都想知道海底最深多少米,其實有關科學家做了專門的研究,通過高科技探究目前只知道海地最深有一萬多米,幾乎可以裝下整個珠穆拉瑪峰,於是人們就憑著自己想像來猜測海底9萬米有多恐怖,不過據了解海底9萬米沒有任何生物,一片荒涼寂靜得讓人感到害怕。
  • 中國首次使用水下機器人 發現海底巨大黑煙囪
    「大洋一號」科學考察船第21航次自今年7月18日從廣州起航,至今已在海上航行了100多天。就在開始不久的第三航段考察中,「大洋一號」首次使用水下機器人「海龍2號」在東太平洋海隆「鳥巢」黑煙囪區觀察到罕見的巨大黑煙囪,並用機械手準確抓獲約7千克黑煙囪噴口的硫化物樣品。這一發現標誌著我國成為國際上少數能使用水下機器人開展洋中脊熱液調查和取樣研究的國家之一。
  • 電影《鯊海》曝製作特輯 海下47米拍攝鯊口求生
    原標題:電影《鯊海》曝製作特輯 海下47米拍攝鯊口求生電影海報。片方供圖  華龍網11月20日11時50分訊(記者 李嫋)由約翰內斯·羅伯茨執導,克萊爾·霍爾特、曼迪·摩爾聯袂主演的深海災難電影《鯊海》日前宣布將於12月8日全國上映。電影講述兩姐妹因潛水意外受困於47米深海,與鯊魚展開生死搏鬥的故事。據悉,該片全程在海底拍攝,鏡頭呈現出的緊張感也接連不斷。
  • 63歲普京在克裡米亞乘潛水器探80米深黑海海底(組圖)
    17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訪問克裡米亞,那邊廂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發推特指責他「挑戰世界文明」,這邊廂普京卻在「秀肌肉」清單上又添了一條,乘潛水器潛到80米深的黑海海底進行「探寶之旅」。 18日,普京參加了紀念俄羅斯地理學會成立170周年的活動,隨後他與地理學會的專家一起前往克裡米亞的塞瓦斯託波爾,乘深水潛水器潛到黑海海底進行「探寶之旅」。普京成功下潛80米,並在水下停留45分鐘後上岸召開新聞發布會。
  • 解密丨「奮鬥者」號「一口氣」下潛到海底10000多米!它靠什麼?
    「奮鬥者」號的「大腦」由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精心打造。深海一片漆黑,地形環境高度複雜,「奮鬥者」號的「大腦」必須得實現高精度航行控制,不然就可能有「觸礁」風險。為此,研究人員克服了深淵複雜環境下大慣量載體多自由度航行操控、系統安全可靠運行等技術難題,「奮鬥者」的「指揮中心」實現了在線智能故障診斷、基於在線控制分配的容錯控制以及海底自主避碰等功能,提高了潛水器的「智商」和安全性。「同時,我們設計的神經網絡優化算法,能夠讓『奮鬥者』在海底自動匹配地形巡航、定點航行以及懸停定位。
  • 澳方:疑似海域水深4500米 海盾號再發現水下信號
    澳方公布專家繪製的海底地圖發布會要點如下:一、澳大利亞「海盾號」6日在搜救區域北部偵測到兩次水下脈衝信號,第一次持續了2小時20分鐘,第二次持續了13分鐘。澳方認為這些信號與之前搜索到的黑匣子信息相符,是目前為止最好的線索,但仍需進一步確認,要謹慎、負責對待。二、海盾號將繼續停留在原來海域,用水下聲學定位儀搜尋。
  • 炸彈測深出來的海底一萬米,都藏有何種玄機?
    由美國科學家阿蘭·P·特魯希略和哈洛德·V·瑟曼所著的《海洋學導論》中指出:水深200-4000米為半深海帶,4000-6000米為深海帶,6000米以下為超深淵帶。因此,對於海洋生物科考來說,200米以下的科考就算作半深海考察,4000米以下算深海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