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冰工作間內正要準備塑封的冰塊 新時報記者 吳聖男 孟天宇 攝
炎熱的夏季,一杯加冰的奶茶能迅速緩解酷暑帶來的煩躁;超市中生鮮魚類案板上的冰塊,也讓人忍不住想要靠近來感受一份涼爽……
冰,是夏季不可或缺的產品,除了用來食用,還有降溫、儲存低溫產品的作用。這麼大批量的冰究竟是如何生產出來的?為了在酷暑中尋求一絲涼意,新時報記者實地探訪了長清區一家「冰工廠」。
生物冰車間其實「不冰」
27日上午,室外溫度33攝氏度。記者來到位於長清區的濟南東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遠在車間外,就能聽到機器的轟鳴聲。
負責人周東方帶領記者了解生物冰袋生產的詳細過程。與大家想像的「一秒進入冰天雪地」不同的是,這裡的工人並未穿著棉襖,車間內的溫度也與正常氣溫無異。
「這個環節生產的生物冰袋,是需要客戶採購回去自行冷凍的,一次冷凍可以堅持12小時。」周東方介紹,此類冰袋冷凍後的溫度能達到零下10攝氏度。
生物冰袋車間內,放置著一個近2米高的白色塑料桶,桶中裝著膠質的低溫蓄冷劑,由管道傳送至機器中就變成了柱狀。機器上端掛著一盤塑料包裝紙,蓄冷劑被灌入柱狀包裝袋中,進行切割封口。整個環節一氣呵成,一包包生物冰袋就這樣被生產出來了。
每臺機器前都坐著一名工人,他們負責將傳送出來的生物冰袋放入箱中,等待發貨。「必須得把數點好,多一包少一包都不行。」一名工人說,他們每日將冰袋放入盒中的動作要重複近萬次。
參觀完生物冰袋車間,記者又見到了乾冰的生產過程。遠遠望去,一個藍色的塑料桶散發著白色「仙氣」,而塑料桶上方的乾冰製造機還在源源不斷地生產小柱狀的乾冰,走近後一股涼意撲面而來。
「這些是固體乾冰,溫度最低的能達到零下78.5攝氏度。」說著,周東方用鐵鍁在藍色塑料桶剷出了一部分乾冰,此時固體的乾冰被機器壓縮成了柱狀。據了解,該車間可生產直徑3毫米和16毫米的乾冰。此外,在已經裝箱準備運輸出去的藍色塑料箱中,記者還發現一包包羅列整齊的袋裝乾冰,冒著白色的煙霧。
儲存冷庫「冰火兩重天」
周東方告訴記者,由於工業降溫冰需要的場地較大,因此並未設立在此。隨後,他帶領記者參觀了該工廠內的最後一個車間,也是要求最為苛刻的一個車間——食用冰車間。
進入車間前,記者先見到了兩個更衣室。由於是食用產品,車間必須無菌,進入車間前需穿上白色防護服。「食用冰的生產非常嚴格,目前有很多奶茶店都會選擇直接購買袋裝食用冰,就是怕自己冷凍的冰達不到安全標準。」周東方帶記者進入到食用冰車間的過濾區,該區域放置著兩個2米高的水桶以及部分過濾機器。「用來製作食用冰的水是自來水,首先需要經過紫外線殺菌,然後再由機器進行過濾,才會進入到製冰機中。」
透過食用冰車間的窗戶,記者觀察到有兩名佩戴口罩、帽子,身穿防護服的工作人員坐在車間內,正將冰塊裝入袋中。食用冰車間內的溫度要低於室外溫度,且光線也較為幽暗。一名工作人員坐在椅子上,手中拿著一個無菌的包裝袋,只見她輕踩腳下的踏板,冰塊就從機器中「哐啷哐啷」地傾瀉出來進入袋中。袋子的下方放著一個電子秤。「這個秤是用來給冰塊稱重的,一袋冰塊5千克,不能缺斤少兩,如果多了需要用鏟子取出來。」周東方告訴記者,該車間24小時最大產能為10噸,如今正值食用冰的旺季,因此特意為工人安排了兩個班次。
當食用冰打包夠一定數量,會由專門負責運輸的工作人員從窗口取出,用小推車將它們放到一處冷庫中,這也是記者探訪過程中最「冰爽」的地點:冷庫門打開的一刻,一股寒風呼嘯而至。冷庫內堆積著滿滿的冰袋,在低溫的作用下,房頂處都凝結了不少霜花。「因為需要極低的溫度來儲存冰塊,這個車間的溫度大概在零下12攝氏度左右,室內室外溫差45攝氏度,所以不能長待。」周東方說。小小「冰工廠」蘊含大商機
據了解,該「冰工廠」主要生產乾冰、生物冰袋、食用冰塊和工業降溫冰。可別小看這個面積只有500多平方米的廠房,在10餘名工作人員每日的努力下,能生產出4萬袋生物冰袋和10噸食用冰。
而作為「拳頭產品」的乾冰,廠內3臺機器同時運作,每小時便可產出近2萬噸。
「乾冰和生物冰主要用於物流冷鏈的配送保鮮,像是一些海鮮供應商、果蔬供應商、冰淇淋店以及蛋糕店,都會選擇用乾冰和生物冰來進行保鮮。兩者的區別就在於,我們生產的乾冰溫度為零下78.5攝氏度,可以保證生鮮產品7天低溫的冷凍,而生物冰的溫度要高於乾冰,冷凍效果也要遜色不少。」周東方介紹,像是頂級的生鮮食材大都會使用乾冰進行儲存,因此乾冰價格也遠遠高於生物冰。
周東方告訴記者,「6.18」前後是乾冰和生物冰需求量最旺的時候。「我們的工人們從凌晨4點就開始在工廠裡忙活,一直幹到晚上11點才能基本完成訂單數。負責運輸的工人也是一趟又一趟地往外出車。」據了解,乾冰除了用作物流冷鏈,有些工廠還會用乾冰來清洗模具,部分場合也需要用乾冰來製造煙霧效果。
而此處生產的食用冰,用途就更廣泛了。「便利店銷售的冰杯以及飲品店內可樂、奶茶中所添加的冰塊,都是用的這種食用冰。」此外,由於天氣炎熱,麵粉發酵的速度遠高於平時,不少食品加工廠也會在夏季購買食用冰塊,用冰水和面從而控制發酵效果。
「工業降溫冰的用途也很廣泛。」周東方介紹,目前部分高溫廠房內,即使安裝了大馬力的中央空調,室溫達到一定高度時製冷作用也會停止,因此部分企業會選擇用放置冰塊這種傳統物理方式來降溫。
將「濟南的冰」推廣到全國
如今,周東方的「冰工廠」與不少大客戶合作,從食品加工到醫療、運輸行業,再到電子、美容等都有涉及,這也為他帶來了不小的收益。說起做「冰」,周東方感慨萬千。
「2008年,我上下班都會路過海鮮市場,門口就會有人賣冰。」周東方回憶說,12年前冰的價格已經很高了。「除了賣大冰塊的,還有人用暖水瓶裝了乾冰來賣,小小一提就賣150塊錢。」周東方一問才知道,這些是用來儲存海鮮的。
「後來我就開始找內行人打聽,發現乾冰這個東西,冷藏保鮮效果要比普通冰塊好太多,價值也高,準備入手一些賺點錢。」然而,第一次買乾冰的周東方卻鬧了笑話。「當時乾冰只有北上廣大城市才有生產商,到手之後找買家的工夫,箱子裡的乾冰消失不見了。我還很生氣,給商家打電話問他是不是發了假貨。」據周東方回憶,商家用了很長時間在電話那頭解釋「揮發」一詞,並囑咐他將來找到買主再訂購乾冰。
此後的時間,周東方每日都奔波在各個海鮮市場、酒店後廚,來獲得客戶資源。「初期我的乾冰只有價格低、質量好才可能有機會賣出去。當時也幾乎跑斷了腿,久而久之建立了自己的回頭客,生意也就好起來了。」在2013年時,周東方終於有了足夠的資金,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冰工廠」,建廠初期他也遭到了不少人的質疑。「有人問我在北方建冰廠是不是想不開,北方對於冰的需求畢竟不像海南、廣州等地這麼大,在濟南似乎只有夏季才有市場。但我認為,冰在任何季節都是必不可少的,雖然我的廠子在濟南,但我的冰卻可以『走』出去。」
如今,周東方正在考慮將他的「冰工廠」擴大規模,建立專業的營銷團隊,將「濟南的冰」推廣到全國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