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探訪濟南一家「冰工廠」:45℃溫差僅一門之隔

2020-12-07 新華網山東頻道

  食用冰工作間內正要準備塑封的冰塊 新時報記者 吳聖男 孟天宇 攝

  炎熱的夏季,一杯加冰的奶茶能迅速緩解酷暑帶來的煩躁;超市中生鮮魚類案板上的冰塊,也讓人忍不住想要靠近來感受一份涼爽……

  冰,是夏季不可或缺的產品,除了用來食用,還有降溫、儲存低溫產品的作用。這麼大批量的冰究竟是如何生產出來的?為了在酷暑中尋求一絲涼意,新時報記者實地探訪了長清區一家「冰工廠」。

  生物冰車間其實「不冰」

  27日上午,室外溫度33攝氏度。記者來到位於長清區的濟南東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遠在車間外,就能聽到機器的轟鳴聲。

  負責人周東方帶領記者了解生物冰袋生產的詳細過程。與大家想像的「一秒進入冰天雪地」不同的是,這裡的工人並未穿著棉襖,車間內的溫度也與正常氣溫無異。

  「這個環節生產的生物冰袋,是需要客戶採購回去自行冷凍的,一次冷凍可以堅持12小時。」周東方介紹,此類冰袋冷凍後的溫度能達到零下10攝氏度。

  生物冰袋車間內,放置著一個近2米高的白色塑料桶,桶中裝著膠質的低溫蓄冷劑,由管道傳送至機器中就變成了柱狀。機器上端掛著一盤塑料包裝紙,蓄冷劑被灌入柱狀包裝袋中,進行切割封口。整個環節一氣呵成,一包包生物冰袋就這樣被生產出來了。

  每臺機器前都坐著一名工人,他們負責將傳送出來的生物冰袋放入箱中,等待發貨。「必須得把數點好,多一包少一包都不行。」一名工人說,他們每日將冰袋放入盒中的動作要重複近萬次。

  參觀完生物冰袋車間,記者又見到了乾冰的生產過程。遠遠望去,一個藍色的塑料桶散發著白色「仙氣」,而塑料桶上方的乾冰製造機還在源源不斷地生產小柱狀的乾冰,走近後一股涼意撲面而來。

  「這些是固體乾冰,溫度最低的能達到零下78.5攝氏度。」說著,周東方用鐵鍁在藍色塑料桶剷出了一部分乾冰,此時固體的乾冰被機器壓縮成了柱狀。據了解,該車間可生產直徑3毫米和16毫米的乾冰。此外,在已經裝箱準備運輸出去的藍色塑料箱中,記者還發現一包包羅列整齊的袋裝乾冰,冒著白色的煙霧。

  儲存冷庫「冰火兩重天」

  周東方告訴記者,由於工業降溫冰需要的場地較大,因此並未設立在此。隨後,他帶領記者參觀了該工廠內的最後一個車間,也是要求最為苛刻的一個車間——食用冰車間。

  進入車間前,記者先見到了兩個更衣室。由於是食用產品,車間必須無菌,進入車間前需穿上白色防護服。「食用冰的生產非常嚴格,目前有很多奶茶店都會選擇直接購買袋裝食用冰,就是怕自己冷凍的冰達不到安全標準。」周東方帶記者進入到食用冰車間的過濾區,該區域放置著兩個2米高的水桶以及部分過濾機器。「用來製作食用冰的水是自來水,首先需要經過紫外線殺菌,然後再由機器進行過濾,才會進入到製冰機中。」

  透過食用冰車間的窗戶,記者觀察到有兩名佩戴口罩、帽子,身穿防護服的工作人員坐在車間內,正將冰塊裝入袋中。食用冰車間內的溫度要低於室外溫度,且光線也較為幽暗。一名工作人員坐在椅子上,手中拿著一個無菌的包裝袋,只見她輕踩腳下的踏板,冰塊就從機器中「哐啷哐啷」地傾瀉出來進入袋中。袋子的下方放著一個電子秤。「這個秤是用來給冰塊稱重的,一袋冰塊5千克,不能缺斤少兩,如果多了需要用鏟子取出來。」周東方告訴記者,該車間24小時最大產能為10噸,如今正值食用冰的旺季,因此特意為工人安排了兩個班次。

  當食用冰打包夠一定數量,會由專門負責運輸的工作人員從窗口取出,用小推車將它們放到一處冷庫中,這也是記者探訪過程中最「冰爽」的地點:冷庫門打開的一刻,一股寒風呼嘯而至。冷庫內堆積著滿滿的冰袋,在低溫的作用下,房頂處都凝結了不少霜花。「因為需要極低的溫度來儲存冰塊,這個車間的溫度大概在零下12攝氏度左右,室內室外溫差45攝氏度,所以不能長待。」周東方說。小小「冰工廠」蘊含大商機

  據了解,該「冰工廠」主要生產乾冰、生物冰袋、食用冰塊和工業降溫冰。可別小看這個面積只有500多平方米的廠房,在10餘名工作人員每日的努力下,能生產出4萬袋生物冰袋和10噸食用冰。

  而作為「拳頭產品」的乾冰,廠內3臺機器同時運作,每小時便可產出近2萬噸。

  「乾冰和生物冰主要用於物流冷鏈的配送保鮮,像是一些海鮮供應商、果蔬供應商、冰淇淋店以及蛋糕店,都會選擇用乾冰和生物冰來進行保鮮。兩者的區別就在於,我們生產的乾冰溫度為零下78.5攝氏度,可以保證生鮮產品7天低溫的冷凍,而生物冰的溫度要高於乾冰,冷凍效果也要遜色不少。」周東方介紹,像是頂級的生鮮食材大都會使用乾冰進行儲存,因此乾冰價格也遠遠高於生物冰。

  周東方告訴記者,「6.18」前後是乾冰和生物冰需求量最旺的時候。「我們的工人們從凌晨4點就開始在工廠裡忙活,一直幹到晚上11點才能基本完成訂單數。負責運輸的工人也是一趟又一趟地往外出車。」據了解,乾冰除了用作物流冷鏈,有些工廠還會用乾冰來清洗模具,部分場合也需要用乾冰來製造煙霧效果。

  而此處生產的食用冰,用途就更廣泛了。「便利店銷售的冰杯以及飲品店內可樂、奶茶中所添加的冰塊,都是用的這種食用冰。」此外,由於天氣炎熱,麵粉發酵的速度遠高於平時,不少食品加工廠也會在夏季購買食用冰塊,用冰水和面從而控制發酵效果。

  「工業降溫冰的用途也很廣泛。」周東方介紹,目前部分高溫廠房內,即使安裝了大馬力的中央空調,室溫達到一定高度時製冷作用也會停止,因此部分企業會選擇用放置冰塊這種傳統物理方式來降溫。

  將「濟南的冰」推廣到全國

  如今,周東方的「冰工廠」與不少大客戶合作,從食品加工到醫療、運輸行業,再到電子、美容等都有涉及,這也為他帶來了不小的收益。說起做「冰」,周東方感慨萬千。

  「2008年,我上下班都會路過海鮮市場,門口就會有人賣冰。」周東方回憶說,12年前冰的價格已經很高了。「除了賣大冰塊的,還有人用暖水瓶裝了乾冰來賣,小小一提就賣150塊錢。」周東方一問才知道,這些是用來儲存海鮮的。

  「後來我就開始找內行人打聽,發現乾冰這個東西,冷藏保鮮效果要比普通冰塊好太多,價值也高,準備入手一些賺點錢。」然而,第一次買乾冰的周東方卻鬧了笑話。「當時乾冰只有北上廣大城市才有生產商,到手之後找買家的工夫,箱子裡的乾冰消失不見了。我還很生氣,給商家打電話問他是不是發了假貨。」據周東方回憶,商家用了很長時間在電話那頭解釋「揮發」一詞,並囑咐他將來找到買主再訂購乾冰。

  此後的時間,周東方每日都奔波在各個海鮮市場、酒店後廚,來獲得客戶資源。「初期我的乾冰只有價格低、質量好才可能有機會賣出去。當時也幾乎跑斷了腿,久而久之建立了自己的回頭客,生意也就好起來了。」在2013年時,周東方終於有了足夠的資金,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冰工廠」,建廠初期他也遭到了不少人的質疑。「有人問我在北方建冰廠是不是想不開,北方對於冰的需求畢竟不像海南、廣州等地這麼大,在濟南似乎只有夏季才有市場。但我認為,冰在任何季節都是必不可少的,雖然我的廠子在濟南,但我的冰卻可以『走』出去。」

  如今,周東方正在考慮將他的「冰工廠」擴大規模,建立專業的營銷團隊,將「濟南的冰」推廣到全國各地。

相關焦點

  • 閃電記者探訪濟南唯一 一家餐廚廚餘垃圾處理基地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11日訊 在濟南,每天都有300多噸的餐廚廚餘垃圾產生,這些垃圾會被怎麼處理,怎樣才能變廢為寶呢?今天我們閃電新聞記者專程去探訪了濟南唯一 一家餐廚垃圾和廚餘垃圾的處理單位,濟南十方固廢處理有限公司。
  • 溫差60℃!冷庫工人屋外短袖屋內棉衣,出汗變成冰碴子
    然而,卻有不少工人在熱浪裡繼續著手頭的活計,趕著工期,也有特別的工作者——冷庫工人,在冰與火裡穿梭,他們的汗水在60℃的溫差下很快凍成冰碴兒。23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兩位年輕女記者分別體驗了冰與火交織的世界。嶽稼春在冷庫裡搬運成箱的雪糕。室外溫度38℃,這是濟南入夏以來的第一個高溫預警。
  • 探訪「世界蟑螂工廠」:年產20噸最貴500元一斤(圖)
    飼料美洲大蠊正在進食10月15日,美國《洛杉磯時報》報導了一家國內的蟑螂工廠日前,本報記者趕赴山東濟南,實地探訪這個「蟑螂工廠」。■養蟑螂成了世界第一5層小樓裡飼養超過3000萬隻美洲大蠊記者採訪的目的地位於濟南市西南的長清區明發路上。
  • 記者探訪世界最大稀土礦 礦區門崗戒備森嚴 礦化帶遍布攝像頭
    被曝稀土以「白菜價」售賣  記者探訪世界最大稀土礦 礦區門崗戒備森嚴 礦化帶遍布攝像頭  10月14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來到白雲鄂博礦區實地探訪,發現這裡門崗戒備森嚴,沒有門卡或提前預約不能入內。有工人告訴記者,現在礦區內部安有攝像頭並有巡邏車輛,近些年已經沒有稀土被偷運的現象,但在距離礦區五六公裡外的小山上,此前仍有附近村民或小廠商在私自開採。
  • 探訪濟南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點:取樣、滅活、提取、擴增……一份報告...
    4月27日,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探訪第三方獨立檢測機構——艾迪康醫學檢驗中心,揭秘新冠病毒檢測取樣、滅活、提取、擴增等核心過程。【核酸提取、製備、擴增區域為核心區域】更衣室,緩衝室,淋浴室,核酸試劑製備區,核酸提取區,擴增區,洗滌室,標本儲藏室……濟南市天橋區田莊東路4號2幢,坐落著一家第三方獨立檢測機構——艾迪康醫學檢驗中心。進入其中,各種不同作用的房間映入眼帘。
  • 記者實驗揭開冷凍產品含冰量,解凍後近半是水!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朱洪蕾 攝&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近日濟南氣溫驟降,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頓熱騰騰的火鍋是不少市民的選擇。尤其隨著物流日漸發達,遠在海邊河邊的水產品輕易就能買到。
  • 探訪諾貝爾家族的「炸藥工廠」
    後來得知,這地方竟然是大名鼎鼎的諾貝爾(Alfred Nobel,沒錯,諾貝爾獎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家族當年的炸藥工廠所在地!一個冬日的下午,偷的浮生半日閒,我們臨時起意,坐地鐵從北到南穿越大半個城市,去探訪諾貝爾的「發家之地」——「冬灣」。
  • 實探特斯拉二期工廠:一眾供應商比鄰而居
    特斯拉的國產化浪潮給國內供應商帶來了機遇,一批嗅覺靈敏的供應商不甘於只出現在特斯拉的「朋友圈」,還要將自家工廠搬到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附近,和特斯拉做「鄰居」。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不久前曾表示,特斯拉上海工廠零部件供應本土化效果明顯,零部件國產化預計今年底將達80%。
  • 濟南夜生活:24小時店寥寥無幾 10點後只能吃路邊攤
    近日記者兵分多路探訪了濟南超市、餐館、藥店24小時經營情況,探訪濟南夜經濟的發展現狀。儘管需求廣泛,但受經濟水平、生活習慣等多種因素影響,濟南24小時經營的超市、藥店寥寥無幾,就連最基本的餐飲需要,深夜經營的只有快餐攤點。
  • 探訪濟南最大「汽車墳場」:報廢車待價而沽堆積如山1/192016-07-15...
    7月14日,齊魯網記者來到濟南最大的汽車報廢中心--山東華嘉機動車報廢中心,對這座鮮為人知的「汽車墳場」進行探訪,揭秘報廢車輛命運的終結過程。該報廢中心位於濟南市西郊美裡路附近,濟南市成千上萬的報廢汽車被運往這裡集中處理,100畝地的空間上,報廢車輛密密麻麻,堆積如山。
  • 300萬年冰洞與火山僅隔400米 火山從宋代就開始燃燒
    300萬年冰洞與火山僅隔400米 火山從宋代就開始燃燒時間:2020-09-21 10:49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300萬年冰洞與火山僅隔400米 火山從宋代就開始燃燒 【冰與火之歌!
  • 濟南中小學附近已難覓「牙籤弩」 網上也已下架,僅個別商家在售...
    網上仍在售的「牙籤弩」手機截圖  88197600熱線(記者崔妮娜)最近,一款在中小學生中頗受歡迎的玩具「牙籤弩」因有著很強的破壞性而在全國受到關注,濟南不少中小學附近的文具店之前也都有賣「牙籤弩」。
  • 45天研發出國內首款紙口罩,濟南這家企業逆勢突圍的秘訣是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範佳可降解防護紙口罩、消毒口罩、課桌消毒墊……這些與時俱進的創新產品都與濟南一家企業有關。近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專訪了山東省人大代表,濟南聖泉集團董事長唐一林,聽他揭秘企業逆勢突圍的秘訣。
  • 燙髮染髮前需做皮試 記者探訪美髮店沒一家做
    記者隨後來到這家美容店,美容師告訴記者,顧客在染髮燙髮時發生過敏的機率很小,他當了4年美髮師也只遇到過這一例。當天他發現周小姐過敏後,立即將她頭髮上的染髮燙髮劑洗掉,而且沒有收取她的美發費用。他們並不知道周小姐的過敏症狀這麼嚴重。美髮店表示,確實沒有做皮試,但美容店不是專業醫療機構,做皮試也沒有硬性要求。
  • 《玩偶師》:懦弱與勇敢僅一門之隔
    影片一開頭,一位小男孩閉著眼躺在箱子裡,在他身邊站著一位製作玩偶的老人。「我需要一些他至少穿過一次的衣服。」「還要沒洗過的。」「我還需要一綹頭髮和他最寶貴的東西。」原來小男孩早已經去世就,然而他的父母卻接受不了這樣的現實,便花重金做了男孩的玩偶。
  • 24小時輪崗檢測分秒必爭 記者探訪核酸檢測實驗室
    檢驗人員在實驗室開展核酸檢測工作。記者吳青華攝連日來,南寧市對確診病例活動軌跡所涉及的興寧區、江南區、西鄉塘區、南寧經開區等重點區域人員開展全面核酸檢測,截至1月17日8時,全市累計完成核酸採樣841957人,已出核酸檢測報告353956人,檢測結果全部為陰性。這樣的高效率離不開市民的積極配合,也離不開我市各醫療機構專業檢驗人員不分晝夜的辛苦付出。
  • 濟南:8年前電腦回收價僅20元 二手電腦去哪了
    8年的過氣電腦被叫價20元一款用了8年的電腦可以賣多少錢?有多少回收機構願意回收?近日,記者拿著一款2010年購買的戴爾筆記本電腦來到位於濟南二環南路附近的一條商業街詢價。這條商業街雲集著十多家電子產品銷售和維修的店鋪,部分店鋪門前掛著「回收、維修電子產品」的招牌。記者進入一家店鋪後,將電腦展示給店鋪老闆看,他立刻搖著手說道,「這種電腦太舊了,不回收。
  • 中國軍網記者探訪「悟空」媽媽家
    它是當時世界上觀測能段範圍最寬能量解析度最優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它將在太空探尋暗物質存在的證據,是人類在探索宇宙核心秘密的進程中邁出的又一重要步伐!此「悟空」最新發布內容是:可能探測到暗物質存在新證據。詳見軍報記者微信公眾號的相關發布內容《重磅!中國「悟空」:我可能首次看到了暗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