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美國FDA共批准45個新藥,較2014年多4個,創下近10年來歷史最高峰。在2015年獲批的45個新藥中,有新分子實體(NME)33個,生物製品(BLA)12個。其中,共獲批14個抗腫瘤藥物,6個心血管藥物,5個精神類藥物和2個抗感染藥物。值得一提的是,在獲批的45個新藥中,備受業內矚目的慢性心衰藥Entresto是近25年來該治療領域的一次重要發現,Entresto的問世有望顛覆10多年來從未升級過的慢性心衰的治療方案,並有望成為未來的重磅炸彈。
可以說,剛結束不久的2015年的確收穫不少,但2016年更值得期待。近日,Evaluate Pharma預測了2016年上市的10大潛力品種。在這10大潛力品種中,有6個NME,4個BLA。Evaluate Pharma預測:除用於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的Elagolix外,其餘9個品種均有望將於2020年突破10億美元以上的銷售額。
NO.1 替諾福韋艾拉酚胺(Tenofovir Alafenamide)
數據來源:Evaluate Pharma
替諾福韋艾拉酚胺(TAF)屬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NRTI),它是替諾福韋(TDF)的前體藥物。TAF和TDF具有相同的作用機制、抗病毒譜和耐藥突變點,且與所有的NRTI顯示協同作用。與TDF相比,TAF的抗病毒活性更強。研究結果證實,TAF在血漿和組織中的穩定性比TDF 更好,進入HBV感染的細胞後仍能保持最大程度的完整性。本品的臨床優勢表現為:在肝細胞和淋巴組織中低濃度即能獲得較好的療效,其抗病毒效應非常高,所需劑量僅為TDF的1/12~1/30,而細胞內濃度高4倍,血漿內濃度低90%,且安全性優於TDF,主要表現在對腎功能和骨密度的改變較輕。
NO.2 阿替珠單抗(Atezolizumab)
數據來源:Evaluate Pharma
阿替珠單抗是一種人源單克隆抗體,它通過幹預腫瘤細胞和腫瘤浸潤的免疫細胞的PD-L1蛋白表達,對T細胞有激活作用。阿替珠單抗對多種實體瘤均表現出良好的療效。臨床試驗證實,阿替珠單抗可使病情進展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尿路上皮細胞膀胱癌患者的腫瘤體積縮小。此外,阿替珠單抗聯合標準化療方案對進展期非小細胞肺癌有效。
NO.3 Ocrelizumab
數據來源:Evaluate Pharma
Ocrelizumab是一種完全人源化抗B細胞CD20抗原抑制劑單克隆抗體,主要用於治療多發性硬化症和類風溼關節炎。Ocrelizumab的臨床優勢表現在:對疾病的控制能力更強,抗體依賴細胞細胞毒性更強,免疫性更低,療效更加明顯。值得一提的是,現有用於治療MS的藥物需每日給藥1或2次,而Ocrelizumab僅每6月注射一次,其獨特的給藥周期可顯著改善患者的依從性。一旦Ocrelizumab獲準上市,無疑將成為該領域的佼佼者。
NO.4 格佐普韋/依巴司韋(Grazoprevir/Elbasvir)
數據來源:Evaluate Pharma
據統計,目前全球範圍內有2.1億人感染C型肝炎病毒(HCV),僅20%可自發清除,約60%~80%發展為慢性肝炎,部分患者進一步發展為肝硬化和肝癌。我國現有1000萬HCV感染者。格佐普韋/依巴司韋治療方案為1次/天,療程為12周,或24周。格佐普韋/依巴司韋的臨床優勢在於對肝硬化代償期、初治失敗患者的SVR率均>90%。此外,格佐普韋/依巴司韋對HCV/HIV共同感染的患者,SVR率可達87%-97%。本品不良反應主要有疲乏、頭痛、噁心、輕度貧血、ALT/AST輕度升高。
NO.5 奧貝膽酸(Obeticholic Acid)
數據來源:Evaluate Pharma
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種以膽管上皮細胞為靶細胞,以肝內膽汁淤積為特徵的免疫介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該病以女性多見,發病率男女比例為1:8~1:10。熊去氧膽酸(UDCA)是目前唯一經美國FDA批准用於治療PBC的藥物。奧貝膽酸的臨床優勢在於可顯著改善對UDCA治療反應不佳的PBC患者的生化指標,減輕肝臟損傷,改善肝臟炎症及組織學改變,延緩PBC進程並改善預後。
NO.6 Dupilumab
數據來源:Evaluate Pharma
Dupilumab通過阻斷2型輔助性T細胞(Th2)細胞因子白介素-4和白介素-13而發揮作用。臨床試驗證實,Dupilumab對特異性皮炎、溼疹,以及嗜酸性粒細胞水平增高的中重度持續哮喘有效。Dupilumab可快速且顯著減輕特異性皮炎患者瘙癢症狀,從而改善患者生活質量。Dupilumab的主要不良反應是鼻咽炎。
NO.7 Disc Repair Project
數據來源:Evaluate Pharma
NO.8 Venetoclax
數據來源:Evaluate Pharma
研究表明,約有30%-50%的復發性或難治性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患者帶有17p基因缺失突變,染色體17p基因缺失突變與癌症的惡化和耐藥性相關。攜帶該基因突變的患者預後非常差,其平均壽命不到3年。Venetoclax是一種B細胞淋巴瘤因子-2(BCL-2)抑制劑,Venetoclax有望用於治療攜帶17p基因缺失的復發性或難治性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除CLL外,臨床中本品單藥及聯合用藥治療的適應症還有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多發性骨髓瘤(MM)和急性髓性白血病(AML)。Venetoclax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有腹瀉、上呼吸道感染、噁心和中性白細胞減少症。
NO.9 Selexipag
數據來源:Evaluate Pharma
由愛可泰隆開發的口服環前列腺素受體激動劑Selexipag已於2015年11月22日獲美國FDA批准,Selexipag有望於2016年1月上旬正式登錄美國市場。與其它吸入型或注射型環前列腺素類藥物相比,Selexipag給藥方式更便捷,患者的依從性更高。
值得一提的是,除Selexipag外,愛可泰隆還擁有包括伊洛前列素、波生坦和馬西替坦在內的3個可用於治療肺動脈高壓的藥物。毋庸置疑,愛可泰隆絕對是肺動脈高壓藥物治療領域的先驅,從伊洛前列素到波生坦,再從波生坦到馬西替坦和Selexipag,上述各藥物的問世都展現出肺動脈高壓治療手段的進步。Selexipag的上市不僅為愛可泰隆因波生坦遭遇專利懸崖而引起的銷售額下滑提供了有力保證,同時還為其鞏固肺動脈高壓藥物市場坐上了頭把交椅。
NO.10 Elagolix
數據來源:Evaluate Pharma
子宮內膜異位症(Ems)是育齡期女性較為常見的臨床良性疾病,其發生率達10.0%,且呈明顯之上升趨勢。Ems以痛經、盆腔疼痛及不孕為主要特徵,嚴重影響女性的生殖健康和生活質量。臨床試驗證實,與安慰劑相比,每天給藥一次,給藥劑量為150mg的Elagolix能明顯降低絕經前婦女的子宮內膜異位症狀。Elagolix常見的不良反應是面部潮紅、頭痛、噁心和疲乏。(生物谷 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