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社融增量34.86萬億元 「寬信用」進入穩定退潮期

2021-01-21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2020年社融增量34.86萬億元,「寬信用」進入穩定退潮期

1月12日,央行公布了12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及2020年社會融資規模數據。數據顯示,12月末,廣義貨幣(M2)、狹義貨幣(M1)同比分別增長10.1%、8.6%,分別比11月末低0.6個、1.4個百分點。與此同時,M1、M2同比增速回落。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整體上看,金融數據延續了2020年11月以來的下行勢頭,顯示在貨幣政策向常態化回歸過程中,「寬信用」進入穩定退潮期,存量社融及M2增速等指標向名義GDP增速靠攏的趨勢正在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從2020年新增人民幣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量來看,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在持續增加,而且貸款結構也有顯著改善。據統計,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9.63萬億元,同比多增2.82萬億元。其中,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2.17萬億元。2020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結構方面,2020年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佔同期社會融資規模的57.5%。

M1、M2同比增速回落

2020年12月末,M2餘額218.68萬億元,同比增長10.1%,增速比11月末低0.6個百分點,比2019年同期高1.4個百分點。M1餘額62.56萬億元,同比增長8.6%,增速比11月末低1.4個百分點,比2019年同期高4.2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餘額8.43萬億元,同比增長9.2%。全年淨投放現金7125億元。

M1是M0+企事業單位活期存款,M2是M1+企事業單位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數據顯示,2020年12月份,人民幣存款減少2093億元,同比多減8088億元。全年人民幣存款增加19.65萬億元,同比多增4.28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11.3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6.57萬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3931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1.06萬億元。

相比於前一個月,12月M1、M2同比增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回落,M1結束5個月回升。其中,11月M1、M2同比分別增長10%、10.7%。對此,開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分析,M2增速低預期,或與財政支出進度低於預期等有關,12月財政存款僅投放9540億元、較2019年同期少投放1246億元。

在王青看來,12月M1增速比11月末下調1.4個百分點,比2019年同期加快4.2個百分點。一方面或與近期房地產調控收緊,房地產市場降溫有關,另一方面也體現年末企業信貸增速下滑(12月企業短期貸款大幅下降約3000億)帶來的影響。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李義舉向記者表示,當前我國宏觀槓桿率較高,尤其是非金融企業槓桿率較高。截至2020年三季度,非金融企業部門槓桿率為164%,與2019年同期相比上升了8.4個百分點,防風險已成為宏觀調控政策的重要關注點。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並未繼續寬鬆,這導致近期M1M2增速出現回落。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央行行長易綱近日表示,「2021年貨幣政策要『穩』字當頭,保持好正常貨幣政策空間的可持續性。在總量方面,綜合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

社融存量增速低於預期

12月末,本外幣貸款餘額178.4萬億元,同比增長12.5%。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172.75萬億元,同比增長12.8%,增速與11月末持平,比2019年同期高0.5個百分點。12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26萬億元,同比多增1170億元。

王青認為,12月人民幣貸款新增1.26萬億,環比少增1700億,符合季節性規律;同比多增1170億,主要源於12月票據貼現率走低,企業票據融資大幅增長,這也對企業短期貸款形成一定替代效應。

值得注意的是,12月主要由居民房貸構成的居民中長期貸款出現了7個月以來的首次同比少增(-432億)。王青分析,這表明前期出臺的「三條紅線」等房地產金融監管措施正在產生效果。與之相反,12月企業中長期貸款保持同比較大幅度的多增勢頭,意味著政策面對製造業投資的支持效果仍在持續顯現。

記者注意到,人民幣貸款餘額同比增速在2020年7月、8月、9月一直保持在13%,10月、11月、12月開始出現下降,同比增速分別是12.9%、12.8%、12.6%、12.5%。從2020年全年來看,人民幣貸款增加19.63萬億元,同比多增2.82萬億元。

李義舉分析,全年來看,疫情發生之初,貨幣政策積極響應「六穩」「六保」政策要求,加大了逆周期調節力度,且採取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信用貸款支持兩項政策。這有利於企業度過前期流動性緊缺的難關,保護了市場主體,為疫情後期經濟的復甦打下了基礎。在數據上表現為企業獲得的中長期信貸支持增加,人民幣貸款快速增長。

分部門看,住戶貸款增加7.87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92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5.95萬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2.17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2.39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8.8萬億元,票據融資增加7389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減少4706億元。

初步統計,2020年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284.83萬億元,同比增長13.3%;2020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34.86萬億元,比2019年多9.19萬億元。

趙偉分析,「社融存量增速低於市場平均預期的13.5%,較11月回落0.3個百分點。防風險加強下非標收縮的加快,及永煤事件衝擊下的信用債融資低迷,是社融加速回落的主因。主要分項來看,信託貸款和表外票據明顯收縮,企業債券融資繼續低迷。」

王青認為,12月存量社融增速降幅超出市場普遍預期。從全年社融結構來看,主要特徵是債券和信貸融資大幅增長,成為逆周期調節的主要發力點;委託貸款、信託貸款等表外融資延續下降勢頭,表明嚴監管並未因疫情來襲而出現方向性調整。

相關焦點

  • 貨幣政策「不急轉彎」 「寬信用」進入穩定退潮期
    來源:中國經濟網原標題:貨幣政策「不急轉彎」 「寬信用」進入穩定退潮期中國經濟網編者按:中國人民銀行1月1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12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18.68萬億元,同比增長10.1%。12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26萬億元,同比多增1170億元。2020年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284.83萬億元,同比增長13.3%。
  • 社融增量為何大跌?央行參事獨家解析背後原因
    5月M2達到174.31萬億元,同比增速持平於8.3%,然而社會融資規模(社融)存量182.14萬億元,增速降至10.3%,且5月社融增量(7608億元)環比下降較多(4月社融增量為1.56萬億元),同比少增3023億元,引發了市場關注。各界關注的是,究竟是什麼引發了社融增量的大降?M2的下降進一步向社融傳導後,這又將如何影響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央行的貨幣政策未來將如何相機抉擇?
  • M2與社融現「剪刀差」,央行呵護實體經濟丨焦點眾議
    2017年上半年地方債發行節奏較2016年同期顯著放緩。2016年上半年,地方政府債共增加近3.5萬億元。而2017年上半年地方政府債僅增加約1.8萬億元。地方債發行的減少使金融機構債券投資放緩,進而導致M2增速的下降。但地方債發行的變動並不在社融的考量之中。這是導致M2與社融分歧的第一個原因。
  • 寬信用進入尾聲?本周五央行一動作...
    去年12月社融、M2不及預期 寬信用進入尾聲?2021年1月12日,央行發布2020年12月份金融信貸數據。其中,新增信貸1.26萬億元(前值1.43萬億元);新增社會融資總額1.72萬億元(前值2.13萬億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速13.3%(前值13.6%);M2同比增速10.1%(前值10.7%)。
  • 財信研究評12月貨幣數據:社融弱信貸強格局有望延續
    12月國內社融增量同比減少4821億元,存量增速較上月大幅回落0.3個百分點至13.3%,大幅低於市場預計。正文事件:2020年12月份,社融增量為1.72萬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4821億元;新增人民幣貸款1.26萬億元,較上年同期多增1200億元;
  • 2020年金融數據和社會融資統計數據顯示:
    央行1月12日發布的2020年金融數據和社會融資統計數據顯示,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9.63萬億元,同比多增2.82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34.86萬億元,比上年多9.19萬億元,這與此前央行方面的預判相契合。去年6月,央行行長易綱在陸家嘴論壇上曾指出,預計全年人民幣貸款新增近20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將超過30萬億元。
  • 中融信託:上半年寬信用扶持作用明顯,下半年重心將向「高質量發展...
    來源:金融界網站近日,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新增社會融資規模3.43萬億元,優於預期且大幅超出去年同期,同比多增0.8萬億元;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1.81萬億元,同比多增0.15萬億,略超預期的1.76萬億元。
  • 不再寬鬆 2021年將面對增量入市動能的放緩
    相較於全面寬鬆的2020年,2021年將面對的是一個增量入市動能邊際放緩的市場環境。根據我們基準假設的預測,我們認為2020年全年北上、財富管理機構、保險增量入市將達2.6萬億元,2021年增量入市降至2.1萬億元。  2021年國際指數暫無對A股的擴容計劃,相較2020年,風險預期邊際改善,預計外資流入(北上)將提升至3000億元左右。
  • 【年終大戲、重磅來襲】2020年宏觀經濟金融回顧與2021年展望
    (3)若2020年與2021年經增速分別保持2019年80%與90%的水平,則2021年經濟總量與經濟增速將分別達到111.30萬億和8.50%;若均保持2019年80%的水平,則2021年經濟總量與經濟增速將分別達到110.53萬億和7.86%。
  • 今年房貸增量或與去年大體相當
    據可查的最新數據,即央行發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9月末,全國主要金融機構(含外資)房地產貸款餘額48.8萬億元,同比增長12.8%,增速較2020年6月末回落0.3個百分點。房地產貸款佔各項貸款餘額的28.8%。
  • 【重磅來襲】2020年宏觀經濟金融回顧與2021年展望
    (3)若2020年與2021年經增速分別保持2019年80%與90%的水平,則2021年經濟總量與經濟增速將分別達到111.30萬億和8.50%;若均保持2019年80%的水平,則2021年經濟總量與經濟增速將分別達到110.53萬億和7.86%。
  • CMF發布「宏觀穩槓桿下的中國信用風險表現、趨勢及防範」 報告
    這與2020年對衝疫情的寬信用政策對風險的緩釋作用明顯有關,但隨著下半年寬信用政策邊際略微收緊,違約的新增主體數量比上半年有了一定的攀升。其次,報告論述了信用風險加快釋放的邏輯與原因。2020年下半年隨著寬信用政策的邊際收緊,企業再融資壓力進一步加大。反映在經濟運行中就是原來一些對衝性融資行為和投資性融資行為轉化為旁氏融資行為,越來越多的旁氏融資出現就不可避免地帶來違約的發生以及信用風險的加快暴露。從影響信用風險加快釋放的原因來講,主要有四點:第一點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在疫情衝擊下,我國宏觀槓桿率進一步攀升,債務風險處於高位。
  • 2020年上半年宏觀經濟分析及下半年展望:改革創新護航持續反彈
    5.金融環境:信貸社融處歷史同期高位,寬信用成效顯著 二季度新增信貸社融均處於歷史同期高位,寬信用成效顯著。二季度新增人民幣合計 4.99 萬億元,同比多增 1.13 萬億元。二季度新增社融合計 9.72 萬億元,同比多增 3.72 萬億元,主要的增量貢獻來自人民幣貸款、企業債券淨融資、政府債券淨融資和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其中人民幣貸款同比多增 1.34 萬億元,企業債券淨融資同比多增 9075 億元,政府債券淨融資同比多增 7012 億元,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同比多增 6039 億元。
  • 今年房貸增量或與去年大體相當,專家提示避免擠佔信貸資源
    據可查的最新數據,即央行發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9月末,全國主要金融機構(含外資)房地產貸款餘額48.8萬億元,同比增長12.8%,增速較2020年6月末回落0.3個百分點。房地產貸款佔各項貸款餘額的28.8%。
  • 今年房貸增量或與去年大體相當 專家提示避免「虹吸效應」擠佔信貸...
    據可查的最新數據,即央行發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9月末,全國主要金融機構(含外資)房地產貸款餘額48.8萬億元,同比增長12.8%,增速較2020年6月末回落0.3個百分點。房地產貸款佔各項貸款餘額的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