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太空發射競賽中國再超美俄,截止9月已發射29顆衛星

2020-11-02 田士臣上校

據美國突發防務新聞網站披露,截至9月30日,中國已發射了29顆衛星,而美國發射了27顆。但美國已經有更多的衛星在太空中。這則消息儘管是美國再次渲染中國威脅,但聽起來還是振奮人心。

據布萊斯太空技術公司(Bryce Space and Technology)的一份報告顯示,截至9月30日,中國今年發射的衛星數量超過任何其他國家。這使中國有望連續三年贏得太空發射率競賽。

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共發射了29顆衛星,僅在第三季度,中國就發射了14張衛星。

相比之下,美國總共發射了27枚,本季度發射了10枚。如果不是商業公司SpaceX(主要是推出自己的Starlink星鏈,旨在通過太空提供全球網際網路),那麼美國將遠遠落後於中國。布萊斯發現,事實上,SpaceX總共進行了15次發射,僅次於中國國有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CASC),後者已將25枚火箭送入太空,是今年迄今為止最活躍的發射服務提供商。

截至9月底,俄羅斯僅發射了8顆衛星,俄羅斯僅次於其他兩個主要太空大國,排在第三位。

但是,根據美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一項研究,儘管中國的發射速度高於其他國家,但與其他大多數發射國相比,中國遭受的發射失敗率更高。這項研究《中國如何提升其空間發射能力》指出:「儘管中國在發展其能力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其總體發射和有效載荷計算卻落後於美國等已確立自己地位的太空大國。」

根據德國衛星追蹤博客Gunter的Space Page的報導,今年中國的發射包括6枚遙感-30衛星。中國將遙感30號衛星定為遙感衛星,但西方專家普遍認為它們是解放軍擁有的偵察衛星。最近一次發射的遙感30號衛星於10月26日發射,向該星座增加了3顆衛星,使低地球軌道(LEO)總共有21顆衛星在距地球約600公裡高度繞地球運行。

「解放軍...已經發射了許多可能作為遙感設計的[光電]衛星。 「遙感28號」衛星於2015年11月發射,2016/2017年發射的「遙感30號」系列衛星中至少有兩顆被認為攜帶光電有效載荷」,美中經濟安全審查委員會5月份發布的《中國航天與對空活動》報告說。也有其他專家提出,這些衛星也可能是旨在利用無線電信號跟蹤船舶的信號情報(SIGINT)衛星。

根據CSIS的研究,中國在去年的發射中位居世界首位,成功發射了32枚發射器,在2018年再次發射了38顆發射器,該研究於2019年11月5日發布,但在今年8月進行了更新。

儘管中國的發射速度可能比任何其他國家都要快,但與美國相比已經部署太空衛星的數量上卻遠遠落後。根據有關科學家衛星資料庫聯盟的數據,軌道上總共有2787顆活動中的衛星:美國擁有/運營著1425顆;中國382;截至8月1日,俄羅斯為172。

布萊斯報告還顯示,商業通信衛星主導了發射市場,其次是商業遙感衛星。這些衛星主要是中低地球軌道的小型衛星。

相關焦點

  • 中國「胖五」發射成功,美國就在月球「圈地」,太空競賽開始了?
    5月還沒過幾天,有關太空的大新聞就一爆接著一爆:5月5日,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告捷,把近22噸重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送入太空,5月8日下午13時49分,飛船返回艙成功降落在酒泉東風回收著陸場預定區域。海南文昌發射基地,「胖五」點火瞬間。
  • 中美太空競賽不可避免,馬斯剋星鏈計劃開啟:將發射12000顆衛星
    近幾年來,全球各國都在不斷的往地球的外太空發射各種衛星,像是美國率先發射的衛星形成了衛星軌道,後面想要發射衛星的國家就得往後再退一步,美國可以說是佔到了最大的優勢,中國當然也不例外
  • 美媒:中國連續三年贏得太空發射競賽
    美國「突破防線」網站10月30日刊發題為《中國將在太空發射競賽中再次擊敗美國、俄羅斯》的報導稱,中國連續三年贏得太空發射競賽。全文摘編如下:據美國布賴斯太空與技術公司的一份報告,截至9月30日,中國今年發射的衛星數量已經超過其他任何國家。這將令中國連續三年贏得太空發射競爭。
  • 中國連續3年贏得太空發射競賽
    【美媒:中國連續三年贏得太空發射競賽】美國「突破防線」網站報導稱,據美國布賴斯太空與技術公司的一份報告,截至9月30日,中國今年發射的衛星數量已經超過其他任何國家。這將令中國連續三年贏得太空發射競爭。 如果不是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話——該公司主要發射自己的「星際連接」計劃,旨在從太空提供全球範圍的網際網路——美國將遠遠落後於中國。
  • 中國「胖五」剛發射成功,美國就在月球「圈地」,萬億級太空競賽開始了?
    除了利潤豐厚的火箭發射業務,太空領域更大的金礦則集中在衛星業務上,特別是低軌衛星。2020年3月18日,SpaceX旗下的獵鷹9號火箭成功將60顆Starlink星鏈網際網路衛星送入軌道,使得星鏈網際網路在軌運行的衛星數量達到360顆。
  • 連續三年擊敗美俄後,中國再次在衛星發射領域奪冠
    11月6日上午11點,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6號運載火箭,成功將13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其中還包括一顆6G試驗衛星,整個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如果對航天領域比較關注的話,就會發現今年我國航天發射任務非常密集,基本上隔一陣子就有一次,以至於讓不少航天迷們都有些審美疲勞了,不是重磅發射都提不起太大興趣。
  • 美國要發射400顆星鏈衛星 被批是「太空殺手」
    作為當前美國航天界的明星企業,SpaceX公司的標誌在甘迺迪航天中心隨處可見,就連當年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使用的傳奇性39A號發射塔架也歸屬該公司使用,成為遊人的打卡之地。不過這次發射使用的是「默默無聞」的40號發射塔架,承擔發射任務的「獵鷹9」火箭也已不再新鮮,美國民眾依然對它如此關注的原因只有一個:火箭上那60顆「即將改變未來生活」的「星鏈」衛星。
  • 美國月球「圈地」,中國「胖五」發射,日本成立「宇宙軍」,新太空競賽誰將勝出?
    除了利潤豐厚的火箭發射業務,太空領域更大的金礦則集中在衛星業務上,特別是低軌衛星。2020年3月18日,SpaceX旗下的獵鷹9號火箭成功將60顆Starlink星鏈網際網路衛星送入軌道,使得星鏈網際網路在軌運行的衛星數量達到360顆。
  • 2019全球航天發射次數再破百 中國佔約1/3超越美俄
    據統計,上述航天發射總共載有505個有效載荷,其中立方星及其他重約10公斤以下的微小衛星有190顆。按照「航小宇」的統計,今年全球發射次數比去年略少,2018年共進行了114次發射,其中中國39次,美國31次,俄羅斯20次。
  • 一枚火箭載多顆衛星,汽車運輸發射,中國航天低成本發射或已來臨
    長徵六號運載火箭成功地將13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的第351次飛行,搭載了阿根廷的10顆僅僅31公斤的遙感小衛星,還有我國3顆小型商業衛星,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顆是我國研發的全球第一顆6G實驗衛星,為探索下一代通信做前期實驗。
  • 境外媒體關注首顆量子衛星發射 中國邁向航天大國
    參考消息網8月16日報導 境外媒體稱,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中國發射升空。據大陸媒體報導,利用量子的特性,可以製作出最安全的密鑰,讓目前的資訊傳輸變得更安全。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8月15日援引新華社報導,中國發射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被正式命名為「墨子號」。報導稱,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院士說,墨子在兩千多年前就發現了光線沿直線傳播,並設計了小孔成像實驗,奠定了光通信、量子通信的基礎。
  • 中東土豪開始玩衛星!繼美俄歐中後,阿聯宣布明年發射導航衛星
    不久前,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正式建成,成為繼美俄歐後第三個建成全球導航系統的國家,而8月10日,央視新聞援引阿通社報導稱,阿聯官方宣布將在2021年發射本國第一顆導航衛星。2021年發射,而改進型的第二顆衛星將於2022年發射。
  • 中國將於今明兩年再發射4顆海洋衛星
    中新社北京8月17日電 (郭超凱 楊成)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17日消息,中國將在2020、2021年分別發射2顆海洋衛星,合計4顆。中國海洋系列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天基海洋遙感作為海洋高新觀測技術手段已廣泛應用於海洋環境資源調查、海洋防災減災、海洋經濟、海洋生態、海上安全和國防建設等領域。
  • SpaceX發射60顆Starlink衛星並在海上降落火箭
    經過2周的磨砂,SpaceX的Falcon 9火箭於2020年10月6日發射升空,運載了另外60顆Starlink衛星進入軌道。火箭在9分鐘後成功降落在海上。現在軌道上有775顆Starlink衛星。本周發射的60顆衛星裝有名為VisorSat的遮陽簾,目的是降低其亮度。他們是由兩階段進行,以軌道獵鷹9號火箭,從39A發射升空的美國宇航局甘迺迪航天中心在上午07點29分美國東部時間(11:29 UTC 10月6日的獵鷹9號助推器第一階段)回來發射後九分鐘,它就降落到地球上,降落在SpaceX的一架無人駕駛飛機上,在大西洋上。
  • 發射成功!中國北鬥,從西昌出徵!
    2020年3月9,20年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共執行43次北鬥發射任務,成功發射4顆試驗衛星在內的54顆北鬥衛星,成功率達100%,中國的北鬥從西昌走向太空,走向亞太,走向全球,西昌也成為文明世界的「北鬥港」
  • 成功發射!貴州20年助力29顆北鬥衛星發射
    今天上午9點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完成北鬥導航系統全球組網工作。北鬥導航系統成為世界上第四個覆蓋全球的衛星導航系統。
  • 印度將發射火星探測器 欲當太空競賽「領跑者」
    中新網11月5日電 綜合報導,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將於當地時間11月5日下午2時38分發射該國首顆環火星探測器,若發射成功,則將成為亞洲首例。此次太空探索引來多方關注,有媒體指出,印度此舉旨在成為與中日太空競賽中的「領跑者」,但是ISRO負責人否認了此說法。
  • 中國成功發射中巴第三顆「資源一號」衛星(圖)
    19日11時26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將中巴第三顆「資源一號」衛星送入太空  中國成功發射中巴第三顆「資源一號」衛星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北京時間9月19日11時26分,中國和巴西聯合研製的第三顆「資源一號」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
  • 衛星過多已阻礙科學家探索,美國不顧一切,還要發射3000多顆
    超3000顆衛星即將上天>前段時間,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做了一件讓國際天文領域都感到震驚的事,竟然批准了亞馬遜公司的「柯伊伯計劃」,這項計劃,這項計劃未來將在地球周圍發射3000多顆近地軌道衛星,其中2026年之前,會先送近2000顆衛星上天。
  • 【Starlink】SpaceX成功發射第13組「星鏈」60顆衛星
    本次發射原定9月17日進行,但因火箭一級回收海區天氣條件不佳推遲。9月28日的發射嘗試在倒計時進行到最後時刻因天氣條件不達標而取消。9月28日的發射在倒計時進行到起飛前31秒因天氣條件不達標而取消。10月1日的發射嘗試又在倒計時進行到起飛前18秒因地面傳感器讀數異常而被中止。10月5日的發射則在燃料加注前因天氣原因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