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剛石上石墨烯的自組織生長研究取得進展
所以,不論是探索製備石墨烯的新方法,還是尋找合適的生長石墨烯的基底材料,以便將石墨烯新奇的物理性質在室溫下呈現出來,都是石墨烯基礎研究與器件應用方面所亟待解決的問題。金剛石是集眾多優異性能於一身的絕緣材料,如果石墨烯能夠製備在金剛石襯底上,相比於其他襯底材料,有利於在室溫下呈現出石墨烯特殊的機械、導熱、電學和光學等性能,是一種構築石墨烯新奇功能器件的理想結構。
-
浙工大在氯乙烯單體合成炭基非金屬催化劑研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該工作系統地研究了石墨烯、石墨、高比表面積石墨、炭黑、碳納米管及活性炭在內的6類14種sp2構型炭材料及納米金剛石衍生的7種sp3構型,綜合分析比較了上述21種材料的比表面積、表面官能團含量、雜原子摻雜含量、表面缺陷位等多重因素和活性之間的關係,最終發現無論是sp3炭的金剛石體系還是sp2炭的石墨炭體系,在較寬的範圍內,其乙炔氫氯化催化性能和炭催化劑表面的sp2:sp3炭的比例都符合火山型曲線,活性最高的點均在黃金分割點附近
-
哈爾濱工業大學團隊在金剛石單晶領域取得重大科研突破
1月1日,哈爾濱工業大學與香港城市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單位合作,首次通過納米力學方法,展示了微晶金剛石陣列均勻的深彈性應變。該研究突出了深彈性應變工程在光子學、電子學和量子信息技術中的巨大應用潛力。
-
清華物理系張廣銘教授課題組在量子拓撲相變理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清華物理系張廣銘教授課題組在量子拓撲相變理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5月7日電 4月30日,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張廣銘課題組近期在量子拓撲相變理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在美國物理學會出版的國際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以「自對偶拓撲張量網絡態中演生出無能隙庫侖氣體態
-
在石墨層間解離能研究上取得重大進展
清華大學微納米力學與多學科交叉研究團隊在石墨層間解離能研究上取得重大進展清華新聞網9月17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微納米力學與多學科交叉研究中心(簡稱CNMM)鄭泉水教授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David J.
-
中國科大在金剛石量子模擬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杜江峰、王亞等人與理論合作者北京大學劉雄軍等合作,在金剛石氮-空位(NV)色心體系的量子模擬實驗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他們利用量子淬火動力學在實驗上模擬了凝聚態體系中尚未觀測到的三維手性拓撲絕緣體,並第一次對體內和表面的拓撲物理進行了全面的實驗研究。
-
石墨烯晶圓突破後,又出現「金剛石晶片」?尹志堯說的沒錯
此外,石墨烯屬於碳基半導體材料的範疇,與矽基晶片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發展方向,一旦取得突破,將會打破現有半導體行業的格局。因此,早在上個世紀末,全球很多國家就開始研發碳基晶片和石墨烯晶圓,可是卻一直未能取得什麼進展。我們國內對石墨烯材料同樣非常重視,並且始終堅持刻苦鑽研,儘管剛開始的時候並不是很順利,但時至今日終於收穫到了好的結果。
-
二氧化釩金屬-絕緣體相變機理同步輻射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二氧化釩金屬-絕緣體相變機理同步輻射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智能節能機敏材料二氧化釩(VO2)具有對外界紅外線進行感知和調控的特性
-
燕山大學在金剛石力學性能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近期,燕山大學亞穩材料製備技術與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田永君院士團隊與浙江大學交叉力學中心楊衛院士團隊合作,實現了金剛石的超高彈性應變(拉伸強度)和室溫位錯誘導的塑性變形。金剛石是自然界已知最硬的材料,被廣泛應用於珠寶、機械、半導體、對頂砧以及新型微納操縱等行業和領域,是不可或缺的戰略性材料,得到世界各工業發達國家的高度重視。然而,室溫下金剛石塊材極易脆斷,實測彈性應變不足2%,傳統更認為其不具備塑性變形能力,這些特徵嚴重限制了金剛石的潛在應用。
-
石墨烯晶圓亮相後,金剛石晶片迎來技術突破,國產晶片找到新賽道
01石墨烯晶圓亮相前段時間,中科院已經成功研發出8英寸石墨烯單晶圓,並可小規模量產。由此,中國成為唯一可生產8英寸石墨烯晶圓的國家。這也表示,中國石墨烯晶圓在產品尺寸、產品質量方面都走在全球前列。石墨烯單晶圓相較於矽晶圓,性能至少提升了十倍。
-
納米金剛石催化過硫酸鹽除汙染研究取得新進展
高效異相催化體系的構建是過硫酸鹽氧化技術的主要研究方向,其核心在於高性能異相催化劑的設計。圍繞這一核心,國內外學者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獲得了以鈷基為代表的系列高效金屬基催化劑。然而,這些催化劑在使用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金屬離子的溢出,導致水體二次汙染,對水生態環境、飲用水安全和人體健康構成了威脅。因此,研發安全、高效、經濟的非金屬碳基催化劑是構建綠色環保過硫酸鹽氧化體系的關鍵環節。
-
楊金虎教授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可逆晶態相變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楊金虎教授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可逆晶態相變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來源: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16-12-13 瀏覽:
-
物理系張廣銘教授課題組在非阿貝爾量子拓撲物態相變研究方面取得...
物理系張廣銘教授課題組在非阿貝爾量子拓撲物態相變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4月7日電 近期,清華大學物理系張廣銘教授課題組在非阿貝爾量子拓撲物態相變理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在2020年4月美國物理學會出版的國際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以「非阿貝爾拓撲物態相變的張量網絡方法」(Tensor
-
燕山大學在納米孿晶金剛石硬度機理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燕山大學亞穩材料製備技術與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田永君教授課題組溫斌教授與國內外科學家合作,在納米孿晶金剛石硬度機理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Dislocation behaviors in nanotwinned diamond」(納米孿晶金剛石位錯行為)為題於2018年9月21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Science Advances是Science
-
蘭州大學研究團隊在氣候動力學理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因此,以旱澇預測為焦點的月-季節尺度的氣候預測一直都是國家發展的重大需求。然而,現有的氣候模式預報的準確率遠遠不能滿足實際需要。氣候預測不準的根本原因在於氣候動力學基礎理論的欠缺。「Three-pattern decomposition of global atmospheric circulation」(中文:全球大氣環流的三型分解)是蘭州大學大氣科學學院胡淑娟教授與我國著名氣象學家醜紀範院士多年合作,在大氣環流動力學理論研究方面取得的原創性研究成果。
-
中國科學家預言的T-碳誕生,三維新結構比肩石墨和金剛石
最近我國科學家又在碳原子的研究上製造了「神奇」:由中科院大學物理學院蘇剛教授等人通過理論計算而預言的一種三維碳結構T-碳(T-carbon)終於「誕生」,中外科學家聯合研究團隊成功合成了T-碳,從而使T-碳成為可與石墨和金剛石比肩的碳的另一種三維新結構。
-
武漢大學在橙紅光TADF發光材料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
武漢大學新研究:橙紅光OLED效率達到29.2%。最近,熱活化延遲螢光(TADF)材料以其獨特性能獲得廣泛關注,被認為是繼傳統螢光材料和重金屬配合物磷光材料之後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第三代發光材料。在過去幾年中,TADF材料的電致發光性能獲得了長足進步。在天藍光區域,其外量子效率(EQE)已接近37%;在綠光區域,其EQE也已超過30%。
-
【科研進展】工業製造最佳碳納米管纖維方面取得新進展
【科研進展】工業製造最佳碳納米管纖維方面取得新進展 2020-09-04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金剛石單晶領域取得重大科研突破
金剛石單晶領域取得重大科研突破 來源:科技日報時間:2021-01-11 10:25:51 如何讓金剛石「聽話」,
-
同步輻射技術在二氧化釩薄膜相變的應力調控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同步輻射技術在二氧化釩薄膜相變的應力調控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鄒崇文副研究員和樊樂樂博士等利用同步輻射X射線衍射和倒空間成像技術(Recipro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