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遙感排查網箱養殖 湖南省163個水源保護區將有"千裡眼"

2020-12-04 湖南在線

衛星遙感排查網箱養殖,每5天就能監測一次

全省163個水源保護區將有「千裡眼」

華聲在線8月12日訊 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是否存在違規網箱養殖?未來,不用依靠人力去巡查,通過衛星遙感影像就能定期監測到具體情況。近日,由湖南省第二測繪院承擔的2018年長江經濟帶監測(湖南)項目通過驗收,其中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監測和水庫圍庫監測成為該項目一大亮點。

目前,湖南省劃定的縣級以上水源保護區共有163處。「通過衛星遙感監控,我們可以查看到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排汙口的分布情況,定期監測保護區內是否存在網箱養殖情況,分析近年來保護區內林草、建築物等地表覆蓋的構成變化情況等。」湖南省第二測繪院相關負責人介紹,保護區水域的衛星重訪周期為5天左右,也就是說,想要高頻監測的話,每5天就能監測一次保護區水域是否存在網箱養殖。

據了解,項目監測成果可以服務於湖南省河長辦、水利、生態環境等行業主管單位,將為湖南水源保護區汙染排查和重點水庫圍庫整治工作提供測繪地理信息技術支撐。

■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潘顯璇 通訊員 陳鑄 實習生 肖嫻

相關焦點

  • 柘林湖永修水域網箱養殖未環評[圖]
    近幾年來,以蔡春華為代表的養殖戶在柘林湖永修水域大面積進行網箱養殖來養桂魚、鱸魚等高檔魚。  村民指責大規模網箱養殖汙染了當地的環境,而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柘林湖永修水域目前有網箱3000隻左右,大小几十家養殖戶竟沒有一家做環境評價,更令人憂慮的是,這些網箱養殖可能會影響到柘林湖灌區供水水源水質。
  • 環保科普 | 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怎麼劃定?
    環保科普 | 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怎麼劃定?因此為了保護飲用水水源地不受人類活動影響,保障飲用水源的水質安全,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就顯得十分必要了。我國在2008年修訂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中,第五十六條明確要求,凡是供應飲用水的水源地都要劃定保護區。並根據實際情況,將其劃分為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和准保護區三級。
  • 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汙染防治管理規定
    、放養禽畜,嚴格控制網箱養殖活動;禁止可能汙染水源的旅遊活動和其他活動。第十四條 飲用水地下水源保護區的水質均應達到國家規定的《GB5749—85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要求。各級地下水源保護區的範圍應根據當地的水文地質條件確定,並保證開採規划水量時能達到所要求的水質標準。第十五條 飲用水地下水源一級保護區位於開採井的周圍,其作用是保證集水有一定滯後時間,以防止一般病原菌的汙染。
  • 浙江東陽:在水源一級保護區垂釣?已有人被罰款!
    東方紅水庫是虎鹿鎮唯一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本月中旬,市綜合行政執法局虎鹿中隊巡查時發現,當事人程某在東方紅水庫東南側,利用一根拋竿進行垂釣,現場還有抄網、釣餌等。由於發現及時,現場還未有漁獲。「我就是虎鹿鎮人,也是聽人說這裡可以釣魚才過來釣的,這是第一次來,沒想到違反了法律。」當事人程某說。
  • 為大氣環境監測衛星研製「千裡眼」
    9月30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光所承研的紫外高光譜大氣成分探測儀、大氣環境監測衛星高精度偏振掃描儀通過交付驗收評審。未來,兩臺精密儀器將安裝在我國大氣環境監測衛星上,成為監測大氣環境質量的「千裡眼」。  大氣環境監測衛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中的科研衛星,是我國大氣環境監測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
  • 衛星遙感:「上帝之眼」也有煩心事
    衛星遙感是航天遙感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人造地球衛星為遙感平臺,主要利用光電、無線電或雷達等技術手段,從太空直接對地表目標實施偵察監視、跟蹤預警,因此也被稱作衛星家族中的「頭號間諜」。目前,衛星遙感技術被廣泛應用於軍事和民用領域,全世界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衛星遙感的「千裡眼」。
  • ...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不得擅自調整劃定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
    《甘肅省水汙染防治條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不得擅自調整劃定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每日甘肅網12月24日訊據蘭州日報報導 《甘肅省水汙染防治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條例》指出,實行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制度,經批准劃定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不得擅自調整。《條例》指出,新建、改建、擴建直接或者間接向水體排放汙染物的建設項目和其他水上設施,應當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 銅合金網衣將成網箱養殖行業新寵?
    銅合金網衣將成網箱養殖行業新寵?2015-08-17 10:32: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洋與漁業雜誌        瀏覽量: 11015 次 我要評論 近日,有業內人士向本刊報料,南海領域將試投首隻用新型材料--銅合金材料作網衣的深水網箱,銅合金網衣能避免海洋生物附著物在養殖網上生長,從而為深水魚類養殖創造更潔淨、健康的生長環境。南海首隻銅合金網衣網箱試投6月26日,南海海域首隻銅合金網衣網箱在南海水產研究所(下稱「南海所」)深圳試驗基地投放。
  • 牛蛙的網箱養殖技術
    牛蛙的網箱養殖技術 2018年03月26日 09:49作者:科普中國網編輯:網絡 牛蛙的網箱養殖技術 牛蛙是近年來頗受養殖戶歡迎的養殖項目,有著很高的養殖價值。
  • 「天空之眼」在中國 遙感衛星數據自給率達80%
    「天空之眼」在中國 遙感衛星數據自給率達80% 原標題:   新疆的草業工作者為了看清一塊草地的長勢,再不必花上10天的時間,翻山越嶺到天山的另一頭。這一工作將由高分家族的遙感衛星代勞。
  • 推動綠色發展(118)丨東江湖水環境一級保護區——「網紅地」念好...
    不養豬,搞旅遊東江湖作為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根據飲用水源地、溼地公園等管理要求進行排查,可發展區內像春燕農莊這樣的餐飲住宿經營戶有114家。「堅持把保護放在第一位,不能有任何汙染下湖。」東江湖水環境保護局副局長羅永耀說。近年來,資興市投資近2000萬元,對18.8公裡的環湖公路、小東江沿線實施了截汙管網工程。
  •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攀枝花市觀音巖水庫飲用水水源...
    龍井村居民生活來源主要為芒果種植及其他農產品種植,另有少量的分散式牲畜養殖。目前龍井村正在規劃建設傣族生態文化體驗區,建成後將吸引外來遊客旅遊,生活源排汙將增加,但由於資金短缺,目前該規劃項目處於停滯狀態,無實質性進展。
  • 湖北石首成功實現江豚人工網箱養殖 開創世界人工繁育江豚先河
    湖北石首成功實現江豚人工網箱養殖 開創世界人工繁育江豚先河2017-12-09 09:32:00  水產養殖網網箱裡有3條江豚,2大1小,一家三口,夫妻分別叫「天天」、「鵝鵝」,女兒叫「嬌嬌」。&nbsp&nbsp&nbsp&nbsp1992年,國務院批覆成立石首天鵝洲國家級豚類自然保護區。1990年,有關部門在長江故道投放5頭江豚試養,現已增至75頭,形成一個維持自我生存和繁衍的江豚群體。
  • 測繪日丨湖南省影像統籌及衛星應用系統正式上線
    紅網時刻8月27日訊(記者 楊朝文 楊楊)今天,湖南省影像統籌及衛星應用系統(以下簡稱「衛星雲遙」系統)正式上線,6項功能全國首創,4項功能全國領先,將實現數據需求網上申報、數據自動傳輸、自動化快速生產和服務、遙感影像統籌全生命周期管理、多時相遙感在線雲服務、自動變化檢測和要素提取、衛星軌道預測和應急調度
  • 衛星遙感+AI,罌粟花識別|美國加州罌粟花爆發
    而生長在加州的這片罌粟其實有個更溫柔的名字,花菱草。雖然無論是從名稱角度還是科學分類,它註定繞不開罌粟這個範疇,但加州的罌粟,卻屬於另一個類群。儘管與鴉片罌粟一樣,加州罌粟會對人類的神經中樞產生影響,但是作為其中「善良」的一員,加州罌粟對人的影響更多是積極的。
  • 池塘網箱養殖寬體金線蛭的試驗報告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目前人工養殖的是「寬體金錢蛭」,長約6~12cm,體略呈紡綞形,扁平而肥壯,背面通常為青綠色,有五條黑色間雜的環行條紋。該品種形體大、產卵率高、生長快,適於人工養殖。
  • 「千裡眼」「順風耳」,我們的衛星比你想像中更厲害!|中國航天日
    既一脈相承,又不斷進化既各有所長,又相互借鑑組成了一個個大名鼎鼎的中國衛星家族2020年4月24日我們迎來了第5個中國航天日弘揚航天精神 擁抱星辰大海你知道我國都有哪些種類的衛星嗎?圖源pixabay1981年9月,一枚「風暴一號」火箭將「實踐二號」和「實踐二號」甲/乙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中國成為世界第三個掌握一箭多星技術的國家。2006年發射的「實踐八號」衛星,是我國第一顆空間誘變育種試驗衛星。
  • 高分七號衛星上崗,高解析度「千裡眼」不只是解析度這麼簡單
    高分七號的高分可不是考試考的高分,是由來於這個項目的名稱,2006年中國將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列入《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是當年部署的16個重大專項之一。這個「高分專項」是一個非常龐大的遙感技術項目,是一個包含至少7顆衛星和其他觀測平臺綜合運作的項目。
  • 烏賊海水網箱養殖技術,養殖季節是什麼時候呢?如何選擇海區養殖
    有條件的海區,晚上可在網箱上方點燈誘集一些浮遊動物,補充食物。(2)餌料投餵:曼氏無針烏賊是典型的肉食性頭足類,幼時以橈足類、枝角類或糠蝦等浮遊動物為食,成體則攝食小魚小蝦。通過試驗發現,烏賊長達1.2cm後,能攝食大小適口的溼性配合飼料與新鮮餌料。以此規格作為烏賊出苗標準的,養殖者購苗後不再需進行餌料馴化。
  • 衛星遙感技術的創新化應用
    衛星遙感技術是一項對地觀測綜合性技術,長期以來,應用於水利水文、地質、土壤、環境、農林業等領域。近年來,隨著遙感運載工具與攝影測量技術的演進,空間技術與信息技術的發展,人類通過遙感技術獲取地理空間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