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最後一個周末,東江湖畔的春燕農莊很熱鬧,21間客房有10多間入住了客人。到了飯點,一樓餐廳幾乎客滿。
老闆何曉金和妻子謝春燕格外忙碌,就像今年暑假裡的每個周末一樣。「七八月是旺季,一到周末基本沒房,忙得三四點才吃得上中飯。」何曉金笑著說。
進入資興市白廊鎮,車子駛上沿湖公路,一側的東江湖與天空一樣碧藍,遠山層疊,風景如畫。沉醉其中的遊客,拍視頻、放上網,收穫大量「點讚」,東江湖晉升「網紅打卡地」。
不養豬,搞旅遊
東江湖作為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根據飲用水源地、溼地公園等管理要求進行排查,可發展區內像春燕農莊這樣的餐飲住宿經營戶有114家。
「堅持把保護放在第一位,不能有任何汙染下湖。」東江湖水環境保護局副局長羅永耀說。近年來,資興市投資近2000萬元,對18.8公裡的環湖公路、小東江沿線實施了截汙管網工程。沿線集鎮鄉村、餐飲住宿經營單位的汙水,都通過管網接入汙水處理廠。
「生活汙水都進了管網,我自己又安裝了油煙處理器、油水分離器。」何曉金帶著記者參觀,只見廚房乾淨整潔,屋前屋後不見汙水。
因位置、地形等原因,11家農家樂不能接入統一管網,就採用智能一體化汙水處理設備,單獨對汙水進行處理。據介紹,一組設備8萬元,政府、經營戶各出一半。處理完的水達到地表水三類標準,但也不會排入東江湖,而是泵送至水果園裡作灌溉用。
截斷岸上汙水,環東江湖的餐飲住宿經營單位的汙水和餐廚垃圾不再直排東江湖。杜絕湖上汙染,東江湖旅遊船舶的汙水與垃圾也已實現全收集、全處理。
「以前蚊子蒼蠅到處飛,豬尿豬糞就直接排出去。」4年多前,何曉金對環境的要求可沒有現在「講究」。2015年,為保障東江湖飲用水源安全,資興對湖區畜禽養殖進行規範整治,何曉金家的養豬場選擇了退出。
不養豬,搞旅遊。「現在環境好多了,隨便走到哪裡都聞不到豬屎臭,日子舒心、幸福。」何曉金坦言,養豬行情有好壞,好的時候一年賺幾十萬元,不好的時候就虧本;開農莊穩定,從2016年開業以來,一年毛收入有40多萬元。
今年遭遇疫情,但4月份開始遊客慢慢多起來,春燕農莊目前營業額達到20多萬元,比去年同期還要好。
「前年政府組織我們一起去千島湖參觀,後來我自己專門到洱海學習開民宿的經驗。」何曉金說,現在就想找個好的合伙人,把自家農莊做成讓遊客來「打卡」的精品民宿。
最後一批養魚戶上岸
8月27日,「秋老虎」餘威猶存,午後毒辣的日頭下,東江湖臺前水域,一支10多人組成的隊伍合力將一組網箱拖上岸,空油桶、鋼管等一一分拆、歸類擺放。「每天工作8個小時,大概可以拆2000平方米網箱。」工人李新進告訴記者。
2019年1月,為進一步保護東江湖的水生態,同時做大做強「東江湖魚」的地理標誌品牌,資興市啟動了東江湖第二輪網箱退水上岸。在2015年退出24.9萬平方米的基礎上,將當時保留的10萬平方米養殖網箱在今年內全部退出。
在去年已下發通告提前告知,且養殖證均已到期的前提下,今年4月,這一輪網箱退養啟動。
鎮上112戶養魚戶,白廊鎮政協聯工委主任雷林華帶領工作人員挨家挨戶走訪做工作。退水上岸補償資金,全部按程序發放到網退養殖戶。目前,全鎮已拆除網箱約9.24萬平方米,完成任務近9成,爭取9月上旬全部拆完。
建在興寧河入東江湖河口處的興寧汙水處理廠,前方專門建設了一塊600餘畝的人工溼地,進一步深化處理汙水處理廠尾水。
退水上岸,轉產轉業跟上。從前些年推進沿湖畜禽養殖退養、網箱養殖退出開始,資興市就組織了免費的「一戶一產」培訓。
養殖戶自願報名,可以學習駕駛、烹飪、電商、家政等10多項技能培訓。市裡還將對養殖戶的後續發展制定相關優惠政策,鼓勵養殖戶到庫外開展水產養殖或轉產轉業。
白廊鎮養魚戶黃利強主動將自家4500平方米養殖網箱清退完畢。退水上岸的黃利強,參加了旅遊管理廚藝免費培訓班。
網箱汙染「清零」,是資興將保護好東江湖作為最大政績的有力措施之一。近年來,資興對影響東江湖水環境的各類項目「零準入」,否決涉汙項目投資60餘億元;「封存」了總價值達500多億元的礦產資源;流域124.69萬畝林地全面實行封山育林、禁伐保護,湖內天然漁業資源生產性捕撈全面永久性禁止。
依託東江湖下洩中下層冷水資源,總面積4500畝的東江湖大數據產業園,著力打造全國乃至亞洲最節能環保的「綠色數據谷」。
2019年11月,資興摘得含金量最高的「國字號」生態金牌,被命名為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湖南生態環境
記者:曹嫻 通訊員:黃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