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綠色發展(118)丨東江湖水環境一級保護區——「網紅地」念好...

2021-01-15 生態環境部

8月最後一個周末,東江湖畔的春燕農莊很熱鬧,21間客房有10多間入住了客人。到了飯點,一樓餐廳幾乎客滿。

老闆何曉金和妻子謝春燕格外忙碌,就像今年暑假裡的每個周末一樣。「七八月是旺季,一到周末基本沒房,忙得三四點才吃得上中飯。」何曉金笑著說。

進入資興市白廊鎮,車子駛上沿湖公路,一側的東江湖與天空一樣碧藍,遠山層疊,風景如畫。沉醉其中的遊客,拍視頻、放上網,收穫大量「點讚」,東江湖晉升「網紅打卡地」。

不養豬,搞旅遊

東江湖作為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根據飲用水源地、溼地公園等管理要求進行排查,可發展區內像春燕農莊這樣的餐飲住宿經營戶有114家。

「堅持把保護放在第一位,不能有任何汙染下湖。」東江湖水環境保護局副局長羅永耀說。近年來,資興市投資近2000萬元,對18.8公裡的環湖公路、小東江沿線實施了截汙管網工程。沿線集鎮鄉村、餐飲住宿經營單位的汙水,都通過管網接入汙水處理廠。

「生活汙水都進了管網,我自己又安裝了油煙處理器、油水分離器。」何曉金帶著記者參觀,只見廚房乾淨整潔,屋前屋後不見汙水。

因位置、地形等原因,11家農家樂不能接入統一管網,就採用智能一體化汙水處理設備,單獨對汙水進行處理。據介紹,一組設備8萬元,政府、經營戶各出一半。處理完的水達到地表水三類標準,但也不會排入東江湖,而是泵送至水果園裡作灌溉用。

截斷岸上汙水,環東江湖的餐飲住宿經營單位的汙水和餐廚垃圾不再直排東江湖。杜絕湖上汙染,東江湖旅遊船舶的汙水與垃圾也已實現全收集、全處理。

「以前蚊子蒼蠅到處飛,豬尿豬糞就直接排出去。」4年多前,何曉金對環境的要求可沒有現在「講究」。2015年,為保障東江湖飲用水源安全,資興對湖區畜禽養殖進行規範整治,何曉金家的養豬場選擇了退出。

不養豬,搞旅遊。「現在環境好多了,隨便走到哪裡都聞不到豬屎臭,日子舒心、幸福。」何曉金坦言,養豬行情有好壞,好的時候一年賺幾十萬元,不好的時候就虧本;開農莊穩定,從2016年開業以來,一年毛收入有40多萬元。

今年遭遇疫情,但4月份開始遊客慢慢多起來,春燕農莊目前營業額達到20多萬元,比去年同期還要好。

「前年政府組織我們一起去千島湖參觀,後來我自己專門到洱海學習開民宿的經驗。」何曉金說,現在就想找個好的合伙人,把自家農莊做成讓遊客來「打卡」的精品民宿。

最後一批養魚戶上岸

8月27日,「秋老虎」餘威猶存,午後毒辣的日頭下,東江湖臺前水域,一支10多人組成的隊伍合力將一組網箱拖上岸,空油桶、鋼管等一一分拆、歸類擺放。「每天工作8個小時,大概可以拆2000平方米網箱。」工人李新進告訴記者。

2019年1月,為進一步保護東江湖的水生態,同時做大做強「東江湖魚」的地理標誌品牌,資興市啟動了東江湖第二輪網箱退水上岸。在2015年退出24.9萬平方米的基礎上,將當時保留的10萬平方米養殖網箱在今年內全部退出。

在去年已下發通告提前告知,且養殖證均已到期的前提下,今年4月,這一輪網箱退養啟動。

鎮上112戶養魚戶,白廊鎮政協聯工委主任雷林華帶領工作人員挨家挨戶走訪做工作。退水上岸補償資金,全部按程序發放到網退養殖戶。目前,全鎮已拆除網箱約9.24萬平方米,完成任務近9成,爭取9月上旬全部拆完。

建在興寧河入東江湖河口處的興寧汙水處理廠,前方專門建設了一塊600餘畝的人工溼地,進一步深化處理汙水處理廠尾水。

退水上岸,轉產轉業跟上。從前些年推進沿湖畜禽養殖退養、網箱養殖退出開始,資興市就組織了免費的「一戶一產」培訓。

養殖戶自願報名,可以學習駕駛、烹飪、電商、家政等10多項技能培訓。市裡還將對養殖戶的後續發展制定相關優惠政策,鼓勵養殖戶到庫外開展水產養殖或轉產轉業。

白廊鎮養魚戶黃利強主動將自家4500平方米養殖網箱清退完畢。退水上岸的黃利強,參加了旅遊管理廚藝免費培訓班。

網箱汙染「清零」,是資興將保護好東江湖作為最大政績的有力措施之一。近年來,資興對影響東江湖水環境的各類項目「零準入」,否決涉汙項目投資60餘億元;「封存」了總價值達500多億元的礦產資源;流域124.69萬畝林地全面實行封山育林、禁伐保護,湖內天然漁業資源生產性捕撈全面永久性禁止。

依託東江湖下洩中下層冷水資源,總面積4500畝的東江湖大數據產業園,著力打造全國乃至亞洲最節能環保的「綠色數據谷」。

2019年11月,資興摘得含金量最高的「國字號」生態金牌,被命名為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湖南生態環境

記者:曹嫻 通訊員:黃俊

相關焦點

  • 深晚報導|上下遊地區同心協力 一起保東江之水長清
    今年11月初,深晚記者赴「東江之源」尋烏採訪了解到,在中宣部和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關心推動下,深圳市對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支援合作工作深入展開。作為東江的發源地,尋烏一手抓基礎配套建設,一手穩生態環境保護,守住了綠水青山,為東江下遊群眾的用水安全把好了第一道關。
  • 誤入東江的中華白海豚,還是永遠離開了我們!
    導 語 11月12日下午,有人在東江博羅段發現了一條海豚,報給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後,專業人員根據視頻判斷,可能是一條成年的中華白海豚,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有釣友在一級飲用水水源地釣魚,這是違法的
    2021年1月4日,東城生態環境分局執法人員在東江飲用水源地周邊巡查時,發現有人在一級飲用水水源地垂釣,執法人員當場使用移動執法設備對當事人製作詢問筆錄。根據有關規定,個人在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遊泳、垂釣或者從事其他可能汙染飲用水水體活動的違法行為,可處500元以下罰款。
  • 博羅縣沿東江經濟帶發展規劃(摘選)
    四、探索異地孵化本地加速模式 對接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聚焦深圳、廣州、東莞等地,積極探索「異地孵化+沿東江經濟帶加速和轉化」的創新模式。做好園區清潔生產、循環利用和綠色環保化技術改造,推動園區充分利用設計產能進行擴容,引入智能裝備製造企業和裝備新材料企業。 五、各鎮(街)村級工業園 當前,沿東江經濟帶村級工業園數量多,僅園洲鎮就有27家,石灣有16家,呈現「布局散、汙染重、隱患多、利益雜、改造難」等問題,應大力進行改造。
  • 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內違建項目整治完成
    12月底前鎮級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內的違法建設項目已完成整治,提高了飲用水水源地的環境管理水平,確保了水源水質安全,惠城區飲用水水源地環境整治取得較好的階段性成效。清理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的建築物62宗,清拆面積約23900平方米。對約200戶居民生活汙水進行集中收集,新建截汙管網約13.5公裡。清拆沿岸簡易碼頭5個、釣魚樁臺111個,清理沿岸垃圾約15噸。惠城區飲用水水源地環境整治取得較好的階段性成效。
  • 雲南:「三大舉措」推動綠色能源高質量發展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記者劉穎報導 近日,雲南省能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喬國新在雲南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五周年新聞發布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介紹,2016年以來,雲南省能源局提高政治站位,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努力打好世界一流「綠色能源牌」。
  • 安遠:東江源頭譜華章
    「柏油路修起來了,村莊環境變美了,光伏、食用菌、紫薯等特色產業讓村民富起來了。」近日,該縣鎮崗鄉樟溪村扶貧駐村第一書記張世來深情地說,「群眾生活的這些改變都是得益於黨的精準扶貧政策。」鄭敏攝  安遠三百山是香港同胞飲用水東江的源頭,50多年來,安遠人民像愛護眼睛和珍惜生命一樣守護著源頭的一草一木。目前三百山保存著完好的自然生態系統,源區保護區面積292平方公裡,森林覆蓋率達98%,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釐米高達46萬個單位,是天然的避暑勝地和氧吧,源頭區水質長期達到國家I類標準。
  • 增城區東江北幹流33條一級支流水環境治理EPCO工程初見成效
    今年,增城區對東江北幹流的12條一級支流、1條二級支流、1條沿江暗渠開展水環境治理EPCO項目。目前整治的13條河湧,均已全面消除黑臭,其中11條河湧氨氮和溶解氧指標達到地表V類水質標準及以上。  據介紹,增城區內東江北幹流一級支流共33條,根據增城區環保局水質數據統計,2017年全年檢測平均水質均未能達到考核標準,呈現劣V類甚至黑臭狀態,對東江北幹流下遊造成嚴重影響。
  • 一年14次亮相央視,龍陵小黑山保護區生物多樣性成為新晉網紅
    據《龍陵小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及評價》報告(2020年),目前已知小黑山保護區野生動物物種(獸類、鳥類、兩爬和兩棲類動物)已由2006年的468種增至現在的534種。其中獸類、鳥類、兩爬兩棲類分別由2006年的131種、259種、78種增至現在的159種、291種、84種。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多樣性的棲息(繁衍)空間,讓龍陵小黑山保護區成為中國邊境線上當之無愧地的「珍稀瀕危動物集結地」。
  • 防城港丨創新生態環境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 有人在東江拍到了中華白海豚!
    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工作人員根據視頻做出初步判斷,並推測這隻中華白海豚可能是從珠江誤入東江的。視頻截圖中華白海豚中華白海豚(Sousa chinensis)是國家惟一一級保護的海洋鯨豚廣東珠江口保護區是我國現存最大的中華白海豚棲息地,保護區管理局已累計識別2381頭中華白海豚。(據網上資料整理)「我下午3點多就隱隱約約看到了,剛開始以為不是,4點多看到海豚一直擺尾巴,我就趕緊拿出手機錄了一段視頻。」
  • 環保科普 | 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怎麼劃定?
    因此為了保護飲用水水源地不受人類活動影響,保障飲用水源的水質安全,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就顯得十分必要了。我國在2008年修訂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中,第五十六條明確要求,凡是供應飲用水的水源地都要劃定保護區。並根據實際情況,將其劃分為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和准保護區三級。
  • 萬年湖水一夜之間變成粉色,或許是地球環境變化的縮影
    近日,印度一個火山口湖的湖水,一夜之間由原本生態綠變成網紅打卡粉,讓科學家感到了震驚,他們震驚並非是顏色的轉變,因為湖水變紅在全球範圍內案例並不少,震驚的是顏色變幻的速度和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有專家認為這可能跟疫情存在一定的關係。
  • 吳舜澤:推動綠色發展要正確處理好生態環保與經濟發展的關係
    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黨委書記吳舜澤發言。新華網 陳延特 攝  新華網北京12月28日電(郭香玉)28日,「第六屆綠色發展峰會暨《綠色中國典範案例彙編〔2019〕》發布儀式」在京舉辦。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黨委書記吳舜澤在會上表示,推動綠色發展最核心最基礎的就是要正確處理好生態環保與經濟發展的關係。
  • 網紅肌肉袋鼠去世 一直是保護區裡的「男子漢」
    網紅肌肉袋鼠去世    2015年才九歲大的紅袋鼠Roger重達89公斤,高2.007米,這隻東海岸的龐然大物在街上行走時常常會嚇倒狗狗和高爾夫球手。而上周六,保護區的負責人在社交平臺Facebook上宣布了Roger的死訊。
  • 各地加大環境保護力度組織社會力量 推動綠色生態發展
    2016年6月5日是第45個世界環境日,我國各地加大環境保護監督執法力度、採取有力措施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堅定改善環境質量、推動綠色發展的決心,增強全社會對改善環境質量的信心、倡導全社會群策群力,共同行動,積極參與到改善環境質量、全力打好補齊生態環保短板攻堅戰的行動中來。
  • 施懿宸:「網紅經濟」產業的ESG表現和可持續發展分析
    在「網紅經濟」產業快速崛起並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本文立足於環境、社會、公司治理(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以下簡稱ESG)和可持續發展視角,選取網紅經濟概念成分股中部分企業作為樣本,對「網紅經濟」產業的ESG表現進行簡要分析,為產業及其企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出可行性建議。
  • 綠色發展呵護「防城港藍」 ——我市生態環境保護情況綜述
    綠色發展呵護「防城港藍」 ——我市生態環境保護情況綜述 2020-12-02 1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訪談|崑嵛山保護區工委副書記...
    大小新聞客戶端1月6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信召紅)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等一系列新戰略、新部署、新要求,新徵程任重道遠,新形勢催人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