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C:胡紅雨等提出輔伴侶蛋白調節HSP70的ATP酶活性的分子機制

2020-12-05 生物谷

近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JBC)在線刊登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胡紅雨課題組的研究成果「The C-terminal Helices of Heat Shock Protein 70 Are Essential for J-domain Binding and ATPase Activation」。該論文闡明了人源誘導型分子伴侶HSP70的C-端螺旋亞結構域在輔伴侶蛋白HSJ1a結合和激活ATP酶活性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也是首次觀察到J蛋白結合HSP70後引起C-端螺旋構象的變化。

神經特異性表達的輔伴侶蛋白HSJ1a是輔伴侶蛋白家族的一員,它同時具備與分子伴侶HSP70作用並調節其ATP酶活性的J結構域和能與泛素結合的UIM結構域。博士生高雪超等人之前已經闡明了HSJ1a可以通過與HSP70作用,雙重調節底物Ataxin-3的降解(PLoS ONE, 6, e19763, 2011)。在此基礎上,高雪超等利用生物化學和結構生物學方法,研究了HSJ1a的J結構域與HSP70結合併調節ATP酶活性的分子機制。

研究人員首先發現,HSP70的C-端螺旋對HSP70酶活性的激活非常重要。隨後,他們利用HSJ1a與不同HSP70蛋白片段相互作用的差別,來解釋酶活性激活程度的差異性。結果表明,只有在C-端螺旋完整存在時,HSJ1a的J結構域才能有效地與HSP70結合併最大程度地激活HSP70的酶活性。進一步發現,HSP70的C-端螺旋並不為J結構域提供直接的結合位點,而是通過影響N-端ATP酶結構域的構象來促進J結構域與HSP70的相互作用,而且在J結構域結合後,C-端螺旋結構域發生明顯的構象變化。通過解析HSP70的C-端螺旋結構域的結構,研究人員找出了那些發生變化的殘基位於螺旋與螺旋之間的連接區域。

該研究為進一步理解HSP70的別構調控機制提供了新的思路,也為分子伴侶作為疾病幹預靶點的可能性提供了理論依據。

該項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科技部、基金委、中國科學院的經費支持。

(生物谷Bioon.com)

The C-terminal Helices of Heat Shock Protein 70 Are Essential for J-domain Binding and ATPase Activation*

Xue-Chao Gao‡, Chen-Jie Zhou‡, Zi-Ren Zhou‡, Meng Wu‡, Chun-Yang Cao§ and Hong-Yu Hu‡,1

The J-domain co-chaperones work together with the heat shock protein 70 (HSP70) chaperone to regulate many cellular events, but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J-domain-mediated HSP70 function remains elusive. We studie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uman-inducible HSP70 and Homo sapiens J-domain protein (HSJ1a), a J domain and UIM motif-containing co-chaperone. The J domain of HSJ1a shares a conserved structure with other J domains from both eukaryotic and prokaryotic species, and it mediates the interaction with and the ATPase cycle of HSP70. Our in vitro study corroborates that the N terminus of HSP70 including the ATPase domain and the substrate-binding β-subdomain is not sufficient to bind with the J domain of HSJ1a. The C-terminal helical α-subdomain of HSP70, which was considered to function as a lid of the substrate-binding domain, is crucial for binding with the J domain of HSJ1a and stimulating the ATPase activity of HSP70. These fluctuating helices are likely to contribute to a proper conformation of HSP70 for J-domain binding other than directly bind with the J domain. Our findings provide an alternative mechanism of allosteric activation for functional regulation of HSP70 by its J-domain co-chaperones.

相關焦點

  • 伴侶蛋白調節HSP70機制研究獲進展
    該論文闡明了人源誘導型分子伴侶HSP70的C-端螺旋亞結構域在輔伴侶蛋白HSJ1a結合和激活ATP酶活性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也是首次觀察到J蛋白結合HSP70後引起C-端螺旋構象的變化。 神經特異性表達的輔伴侶蛋白HSJ1a是輔伴侶蛋白家族的一員,它同時具備與分子伴侶HSP70作用並調節其ATP酶活性的J結構域和能與泛素結合的UIM結構域。
  • MLL家族蛋白甲基轉移酶活性調節的分子機制被揭開
    人民網上海2月20日電(記者姜泓冰)經過多年努力,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上海)雷鳴、陳勇研究組和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李國輝研究組近日解析出甲基轉移酶MLL家族蛋白複合物的結構,並闡釋了其活性調控的分子機制。國際學術期刊《自然》2月18日以長文形式在線發表該成果。
  • 科學家揭示MLL家族蛋白甲基轉移酶活性調節的分子機制
    MLL家族蛋白(MLL1/2/3/4,SET1A/B)是一類特異性針對H3K4的甲基轉移酶,其甲基轉移酶活性依賴於C末端的一個保守的SET結構域。前人實驗發現,MLL家族蛋白與其他具有SET結構域的甲基轉移酶不同,它行使功能需要多個輔助蛋白WDR5、RBBP5、ASH2L組成複合體才能有效完成甲基化修飾過程。
  • 分子伴侶Hsp70輔助蛋白摺疊變構調節方式的解析
    分子伴侶Hsp70輔助蛋白摺疊變構調節方式的解析 來源:生物催化劑設計與改造服務公眾帳號   發布者:管理員   日期:2015-09-24   今日/總瀏覽
  • 生物物理所等在分子伴侶的動力學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該論文報導了利用單分子螢光技術研究人源應激型Hsp70蛋白的構象動態及與輔分子伴侶Hsp40相互作用的動力學機制。Hsp70蛋白是分子伴侶系統的核心成員之一,參與細胞內蛋白質摺疊、轉運、降解等多種生理活動,對於維持細胞內蛋白質穩態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 Nature:MLL家族蛋白甲基轉移酶活性調節機制
    作為一種重要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組蛋白甲基化修飾在多種生命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細胞內有多種甲基化酶和去甲基化酶共同調節組蛋白的修飾狀態,在組蛋白甲基化狀態確定後,多種效應分子特異地讀取修飾信息,從而參與基因轉錄調控過程。近年來,人們逐漸鑑定出了一系列組蛋白甲基化修飾位點。組蛋白的甲基化修飾主要發生在賴氨酸(K)和精氨酸(R)殘基上。
  • 上海光源在揭示組蛋白乙醯轉移酶活性調節機制上取得新發現
    近日,由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哥倫比亞大學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利用上海光源晶體學線站,在揭示組蛋白乙醯轉移酶活性調節機制上取得新發現,該項研究成果已被國際頂級期刊
  • HSP70降解澱粉樣蛋白的分子機制
    HSP70降解澱粉樣蛋白的分子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4 23:34:31 海德堡大學(ZMBH)和德國癌症研究中心(DKFZ)Bernd Bukau及其團隊揭示了人
  • Cell:分子伴侶Hsp70讓細胞的蛋白合成速度最大化
    , 也被稱作伴侶蛋白)的作用機制。每個細胞含有上千種不同的蛋白,每種蛋白在有機體中具有特定的功能。蛋白合成的藍圖儲存在基因中。作為細胞中的大分子機器,核糖體讀取這種遺傳信息,並利用它合成較長的胺基酸鏈。這些所謂的多肽隨後需要「摺疊」成三維結構,從而形成功能性蛋白。蛋白合成是高度複雜的,容易出現錯誤,因此被稱作分子伴侶的分子摺疊輔助者監管和指導這個至關重要的過程。
  • 生物物理所等揭示組蛋白乙醯轉移酶活性調節的新機制
    該工作通過解析真菌特有的組蛋白乙醯轉移酶Rtt109與活性調節因子Asf1以及底物H3-H4複合物的晶體結構,結合生化和遺傳學實驗,首次揭示組蛋白伴侶調節組蛋白修飾酶活性的分子機理。這是染色質領域第一個組蛋白修飾酶與完整底物複合體的結構。  核小體是真核生物染色質的基本結構單元,由約146bp的DNA纏繞在核心組蛋白八聚體而形成的。
  • 郭玉松團隊揭示平面細胞極化核心蛋白從內質網輸出的分子機制
    PCP的建立受一組進化保守的PCP核心蛋白調控,包括跨膜蛋白Frizzled以及鈣粘蛋白EGF LAG七次跨膜G型受體家族成員(Celsr)【1】。新合成的跨膜的PCP核心蛋白沿著分泌轉運途徑被傳遞至質膜,而後在質膜上執行其生理功能。目前,調節PCP核心蛋白在分泌轉運途徑中的運輸的分子機制還大部分未知。
  • JBC:分子伴侶幫助蛋白質摺疊的分子機理
    2015年5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分子伴侶是一種協助蛋白質進行摺疊的分子助手,其中一種伴侶分子是所謂的熱激蛋白60(Hsp60),這種蛋白可以在線粒體中形成一種類似於「桶狀」的結構,從而便於蛋白摺疊過程的發生,近日刊登於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來自弗萊堡大學的研究人員揭示了這些「桶狀」蛋白結構形成的分子機制。
  • 組蛋白分子伴侶OsChz1調控染色質結構的分子機制
    Nature Comm | 復旦大學董愛武/沈文輝合作揭示組蛋白分子伴侶OsChz1調控染色質結構的分子機制真核生物DNA複製、轉錄與修復一直伴隨著核小體的組裝/去組裝過程,該過程需要依賴組蛋白分子伴侶的幫助。已有的研究發現,酵母Chz1是組蛋白變體 H2A.Z特異的組蛋白分子伴侶,系統進化樹分析顯示在酵母、真菌、植物及動物中都存在Chz1同源蛋白,但目前對Chz1蛋白的功能研究僅在酵母中被報導。
  • 肌動蛋白ATP酶家族的聚合調節酵母己糖激酶活性
    肌動蛋白ATP酶家族的聚合調節酵母己糖激酶活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1 14:33:22 美國哈佛大學Ethan C. Garner、Andrew W.
  • 下列關於酶活性調節描述中,不屬於酶變構調節特點的是( )
    下列關於酶活性調節描述中,不屬於酶變構調節特點的是( ) A.酶蛋白分子中存在調節部位或調節亞基 B.變構劑與酶蛋白分子非共價結合 C.消耗ATP D.屬於快速調節
  • 伴侶蛋白介導的自噬調節胚胎幹細胞的多能性
    伴侶蛋白介導的自噬調節胚胎幹細胞的多能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25 12:14:45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Xiaolu Yang研究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
  • 研究發現關鍵內質網伴侶蛋白協同自噬途徑負反饋調節細胞應激反應...
    這一調控機制的發現為分子伴侶蛋白維持細胞內穩態的作用和機制提供了新認識。  內質網作為蛋白質加工的重要場所,其穩態對於維持蛋白質代謝平衡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內質網內未摺疊或錯誤摺疊的蛋白質的過度滯留會引起內質網應激。持續高水平的內質網應激與多種代謝性疾病的發生和進展密切相關,如肥胖、胰島素抵抗、2型糖尿病、脂質代謝異常等。
  • JBC:靶向組蛋白去甲基化酶 為治療結直腸癌提供新靶點
    2018年5月27日 訊 /生物谷BIOON/ --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1A在多種腫瘤中存在過表達能夠促進癌症進展。之前研究表明JMJD1A能夠促進結直腸癌進展,但是該分子在結直腸癌中的作用還沒有得到完全了解。
  • 分子伴侶調節α-突觸核蛋白
    分子伴侶調節α-突觸核蛋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6 11:16:14 瑞士巴塞爾大學Sebastian Hiller、Björn M.
  • 酶活性的調節方式(二)
    負別構調節會降低酶的活性,但與酶的抑制劑是不同的。從微觀上看,酶的分子如果正在與抑制劑結合著,是不能形成產物的,不論哪種抑制劑。而酶分子上結合了負調節物以後,仍然可以生成產物,只是由於整體構象變化,對酶的親和力降低,相當於Km增大。競爭性抑制劑雖然使表觀Km增大,但其實質是佔據活性中心,阻止底物與酶結合,抑制劑存在時酶是不能與底物結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