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個問題,那我就要詳細的介紹一下牛頓和愛因斯坦這兩位偉大的科學家了,我個人覺得他們倆個是現代物理學的兩顆雙子星,閃耀全場。

先來介紹一下牛頓,這可是一個非常牛逼的人物,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大人物。
艾薩克·牛頓(Isaac Newton,1643年1月4日至1727年3月31日)是一位物理學家和數學家,他發展了現代物理學的原理,包括運動定律,並被認為是17世紀科學革命的偉大思想家之一。1687年,他發表了自己最受好評的作品「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被譽為最有影響力的物理學書籍。1705年,他被英格蘭的安妮女王封為爵士,使他成為艾薩克牛頓爵士。
艾薩克牛頓出生於1643年1月4日,在英國林肯郡的伍爾索普。使用「古老的」朱利安日曆,牛頓的出生日期有時顯示為1642年12月25日。
牛頓在光學,運動和數學方面做出了發現。牛頓推理說,白光是光譜中所有顏色的複合物,光由粒子組成。他關於物理學的重要著作「 原理 」包含了除能量之外的幾乎所有物理學基本概念的信息,最終幫助他解釋運動定律和重力理論。與數學家Gottfried Wilhelm von Leibniz一起,牛頓被認為是發展微積分的基本理論。
牛頓的第一個重大公共科學成就是在1668年設計和建造了一個反射望遠鏡。作為劍橋大學的教授,牛頓被要求每年舉辦一次講座,並選擇光學作為他的首要課題。他用望遠鏡研究光學並幫助證明他的光與色理論。皇家學會要求他在1671年展示他的反射式望遠鏡,並且該組織的興趣鼓勵牛頓在1672年發表關於光,光學和色彩的筆記。這些筆記後來作為牛頓Opticks的一部分發表:或者,反射,折射,反射和光的顏色。
在1665年至1667年間,牛頓從三一學院返回家中繼續他的私人學習,因為學校因大瘟疫而關閉。傳說,在這個時候,牛頓在落下的蘋果身上體驗到了他引人注目的著名靈感。根據這個常見的神話,牛頓坐在一棵蘋果樹下,當水果倒下並擊中他的頭部時,激勵他突然想出重力理論。雖然沒有證據表明蘋果實際上撞擊牛頓的頭部,但他確實看到蘋果從樹上掉下來,導致他想知道為什麼它會直線下降而不是一個角度。因此,他開始探索運動和重力理論。
正是在這18個月的時間裡,牛頓認為他的許多最重要的見解 - 包括無窮小的微積分方法,他的光和顏色理論的基礎以及行星運動的規律 - 最終導致了出版他的物理書Principia和他的重力理論。
同樣,愛因斯坦也非常的偉大,也做出了巨大的科學貢獻,我跟大家具體的講一講你們就知道了。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至1955年4月18日)是一位德國數學家和物理學家,他發展了狹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1921年,他因光電效應的解釋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在接下來的十年中,他在被納粹分子襲擊後移民到美國。他的工作也對原子能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晚年,愛因斯坦專注於統一場論。憑藉對探究的熱情,愛因斯坦一般被認為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物理學家。
作為一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有許多發現,但他也許以其相對論和方程式E = MC2而聞名,這預示著原子能和原子彈的發展。
愛因斯坦於1905年在他的論文「關於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一種特殊的相對論,將物理學引向了一個令人興奮的新方向。到1915年11月,愛因斯坦完成了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認為這個理論是他人生研究的高潮。他深信廣義相對論的優點,因為它可以更準確地預測太陽周圍的行星軌道,這在艾薩克牛頓理論中是不足的,並且對於引力的工作原理提供了一個更加廣泛和細緻的解釋。愛因斯坦的主張通過英國天文學家弗蘭克戴森爵士和阿瑟愛丁頓爵士在1919年日食期間的觀測和測量得到肯定,因此誕生了一個全球科學偶像。
愛因斯坦於1905年關於物質/能量關係的論文提出了方程E = MC2:物體的能量(E)等於物體的質量(M)乘以光速平方(C2)。這個等式表明物質的微小粒子可以轉化為大量的能量,這是一個預示著原子能量的發現。著名的量子理論家馬克斯普朗克支持了愛因斯坦的論斷,他因此成為演講電路和學術界的明星,從1913年到1933年成為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長之前擔任過各種職務。
牛頓百科:www.myliushu.com/528.html
愛因斯坦:www.myliushu.com/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