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滿天星鬥,只有夜晚可見吧。
詩仙李白的《夜宿山寺》,整篇未見一個「夜」字。原詩如下: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山巔寺廟,神仙居所也。我們知道,無論是佛寺還是道觀,都喜歡遠離塵世,建在那大山之中。一則鳥語花香;二則空氣清新;三則沒有那麼多的閒雜人等。不過,最牛的,要算是把寺廟建在山巔之上了。
高山之巔,往往被稱為雲頂。如果,穿過紛紛渺渺的雲霧,再拔起一座百尺高樓,又如何呢?別的不說,樓上的人的感覺,一定是賽神仙啦。由於空氣清新,絕少PM2.5,視野也一定比平時清晰了許多。當然,也只有在晴朗的夜空,那滿天的星鬥,才眨眼睛吧。
從追星到摘星,是從凡人到仙人的蛻變。此時,大概不必像平時那樣,費勁地仰望星空了吧。可以想見,白衣長髯的李太白,一手撫欄,另一手摘星,可謂喜不自禁也。不過且慢,在醉意闌珊之餘,勿要鼓譟,因為恐驚天上人呀。
李白號稱是太白金星轉世。另外,他的詠月的詩篇也有不少 ,比如這一首: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那麼問題來了,身處危樓之上的李白,除了滿目星鬥,他還能否看見月亮呢?如果能夠看到,今晚,他怎麼隻字不提月亮的事呢?估計,那天晚上,天上沒有月亮。
這裡面,有一些科學的道理。因為,在某種程度之上,月亮和星星是不可兼得的。往往,在繁星點點的夜空,難以發現月亮。所以,在月亮掛在天邊的時候,一般也就別想著摘星啦。
當然,並不是說兩者相剋。比如,在晴朗的天氣環境之下,我們是可以清晰地看見,月亮和星星一起掛在天上的。只是,由於月亮太亮了,它那皎潔的月光,會把附近的星星的閃亮掩蓋掉的。
按照現代天文學的解釋,月亮會導致天上的星星的數量大幅減少。一般來說,會減少2個星等。也就是說,如果有月亮,李太白就只能看到平時的十分之一的星鬥啦。 另一位大詩人曹操,不是說過「月明星稀」嘛,這句話是有道理的。
就算是看不見月亮,估計李白也應該不會遺憾。因為,李白是道家中人。他一定知道,稍許的缺憾,何嘗不是適度的完滿呢?
靜夜繁星,獨上危樓,唯恐驚擾了天人的清夢。竊喜之餘,還欲他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