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從4方面「介入」臺灣問題,當警惕

2020-12-04 時代之聲V

編輯:酒叟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由於國際局勢的不同,美國在對待臺灣的政策態度上也有所不同。在冷戰期間,這個時候的臺灣暫時還沒有明確表示「獨立」的趨勢,同時,中國大陸方面也沒有足夠的軍事實力。這個時候的美國便已經為以後對於東亞地區的發展做出制約而開始行動,利用對臺灣地區的「戰略模糊」製造問題。在同中國的外交上承認只有一個中國,但會繼續向臺灣出售武器。

而在冷戰結束以後,美國從兩極爭霸的局勢中脫穎而出成為了世界第一強國。這個時候的美國對臺灣的政策便日益明朗,開始將臺灣作為制約中國大陸發展的「第一梯隊」。不僅在對臺灣地區的「獨立」表示出支持的態度,還對「一中一臺」等分裂主張進行慫恿。這個階段對臺灣地區的「臺獨」勢力起到了極大的助推作用。現如今,臺灣問題已經成為中國與美國之間的最敏感問題,而表現,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看出。

美國「介入」臺灣問題的四種表現

一、在地緣政治上,臺灣地區的地理位置特殊,在大陸多個關鍵地區可以構成威脅。同時,還可以制約日本向南方發展。在如此重要位置,美國很可能在地形上做文章。二、在經濟上,由於有臺灣問題的存在,其實已經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有了制約。加之美國對臺灣地區的經濟多有扶持,在90年代,臺灣已然成為了亞洲四小龍之一。三、在意識形態上,臺灣地區的政治模式多受美國推崇的意識形態影響。這也是美國自冷戰之後實現戰略目標的一項手段。四、在文化交流上,美國利用同臺灣地區的貿易往來,對臺灣進行了很多的文化輸送。這也使得臺灣地區在同中國地區的文化認可上的偏差越來越大。

警惕之心不可無

雖然臺灣地區的經濟發展已經不如當年,但是臺灣問題在當前更加複雜的國際形勢之下依舊十分關鍵。前不久,美國軍隊派出戰艦和飛機在我國東海南海地區頻頻有動作。臺灣的「臺獨勢力」也將這樣的信號視作對他們的「加油打氣」。加之美國要轉移戰略重心的「印太戰略」需要在亞地區的幫手推動,美國對臺灣問題上施加的手筆會更大更多。面對老道的美國,警惕之心不可無。

免責聲明:本文由時代之聲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臺海網。

相關焦點

  • 楊澤軍:美國保證不了臺灣的安全
    畢竟現今兩岸的軍力差距增大,中國大陸的綜合實力、軍事實力已大不同以往,美國難以阻擋大陸解決臺灣問題的決心,正如中國駐美公使鏗鏘有力地表示,「美軍艦停靠臺灣之日,就是解放軍武統臺灣之時」。      另一方面,吳釗燮乞求美軍事保護臺灣,美出於自身戰略利益考慮,真槍實彈之時未必會真出手。
  • 強世功:要高度警惕香港問題的「臺灣化」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張麗媛】12月21日,在環球時報2020年年會議題一「香港之痛:根在政治還是民生環節」中,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強世功表示,要高度警惕香港問題的「臺灣化」。強世功表示,香港問題可能不再是資本主義、社會主義的衝突,而是要不要認同香港,要不要統一的問題。他認為,今天的香港問題中有經濟問題,但最衝突的一定是思想文化的問題。
  • 解決臺灣問題的關鍵期是什麼時候?他點出來了
    臺灣「2020大選」正如火如荼,然而臺灣網友卻發現一個怪現象:從去年底臺灣「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敗開始,蔡英文為了掩蓋執政無能、民進黨在島內失去民心的真相,一路炮製「大陸介入臺灣選舉」論;而為了打擊政敵,今年以來蔡英文又不斷炒作「亡國感」,更不惜破壞臺灣「憲政」,於一個月內憑空弄出個「反滲透法
  • 臺「防長」:希望美國在尖端科技方面多多協助臺灣
    臺「國防部長」馮世寬(圖片來源:中評社)據中評社報導,臺「國防部長」馮世寬25日上午以臺灣中山科學研究院(簡稱臺灣「中科院」)董事長身份主持臺灣「空軍新式高教機」籤約儀式時,主動提到,他已經跟「美國在臺協會」主席莫健見面,表示希望美國在尖端科技方面提供協助。
  • 美國會要求臺灣「大選」後45天內 提「大陸幹預報告」
    美國參、眾兩院分別通過了2020年《國防授權法》,要求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在臺灣「大選」後45天內,必須提交報告,說明「中國(大陸)對臺灣選舉的幹預或破壞」。該法案充滿賊喊捉賊的意味,臺網友也大呼,「這就是美國明目張胆介入臺灣選舉的證據!」
  • 北大法學院教授強世功:要高度警惕香港問題的「臺灣化」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張麗媛】12月21日,在環球時報2020年年會議題一「香港之痛:根在政治還是民生環節」中,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強世功表示,要高度警惕香港問題的「臺灣化」。強世功表示,香港問題可能不再是資本主義、社會主義的衝突,而是要不要認同香港,要不要統一的問題。他認為,今天的香港問題中有經濟問題,但最衝突的一定是思想文化的問題。強世功提到,我們要意識到,香港最近這些年跟本土相關聯發展出來後現代思想,即後物質時代思想,看年輕人的訴求裡面,從來沒有要解決經濟貧困問題,要解決的都是思想文化精神層面的東西。
  • 專家視角 | 嚴語:美國是否會極限引爆臺灣問題?(2020年8月)
    但近段時間以來,川普政府在處理臺灣問題時,已非交易思維,也即打「臺灣牌」的目的並非為了要與中國大陸交易或是換取其他方面的利好,而是把臺灣納入更大的遏華戰略。長期來看,是要對中國大陸製造「臺灣陷阱」。但隨著川普本屆執政進入尾聲,再加上美國對華「貿易戰」、「科技戰」、香港問題、新疆問題等並未取得預期效果,川普政府開始變得焦躁不安,已經無暇區分優先序列,而是有牌就打,有牌必打。在這種情勢下,臺灣問題也開始由原先的相對沉寂,開始顯著升溫。短期來看,是要為川普製造選舉利益。
  • 星鏈計劃已經開始,在美國發射4.2萬顆衛星,全球都需提高警惕
    直到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出現,標誌著太空探索中開始出現私人力量。據環球網報導,由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建造的獵鷹九火箭搭載了61顆衛星在美國東部的空軍基地發射升空不過據有關文件顯示,該公司還準備再增加3萬顆衛星,使衛星總量達到4.2
  • 中共黨史研究︱1950年美國為何向臺灣派遣第七艦隊?
    4月底5月初,美國駐香港和臺灣的武官與美國海軍作戰部先後建議,美國應採取措施來維持在臺的國民黨政權,以便為西方當時較為薄弱的東南亞防禦爭取時間。在東北亞方面,鑑於1950年英國、印度等國先後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地位,杜魯門與艾奇遜擔心新中國會聯合蘇聯提出不利於美國的對日媾和方案,因此在1950年2月決定加快對日媾和,甚至不惜聯合英國單獨對日媾和。
  • 透視美國在臺灣駐軍的歷史,美國還會在臺灣駐軍?
    「美國駐臺辦事處」可能將駐紮美國海軍陸戰隊進行「安保」的消息,使得本來就十分特殊的美臺關係問題再次令人繃緊了神經。毋庸置疑,這種論調很容易令人聯想起另一個更加敏感的問題——美國是否會在臺灣駐軍。從地理位置上來看,臺灣島北接琉球群島、南鄰菲律賓群島,是連接東北亞與東南亞的樞紐地帶,同時還扼守亞歐大陸進出中南太平洋的咽喉。由此來看,即便不考慮遏制中國大陸軍事力量的因素,美國也不可能不覬覦臺灣島的戰略地位。從美國人將臺灣島稱為「不沉的航空母艦」,足見美國對於臺灣島在軍事方面的重要價值的認識。歷史上,臺灣島也是美國亞太軍事部署的重點地區。
  • 喚醒兩岸共同記憶 開始思考統一後臺灣治理問題|中國世界觀.027
    目前臺海局勢持續緊張,美國借臺灣問題向中國挑釁動作逐漸升級,中國如何應對?推動兩岸凝聚共識、和平發展的重點是什麼?本期微評:近日美國大選飽受關注,無論結果如何,其遏制中國發展和亞太戰略都不會改變。在美國啟動全面遏制中國戰略的背景下,要做好備戰和應急處置預案。
  • 臺學者:美國連有安保條約的日本都沒有承諾,為什麼臺灣總是假設...
    據臺灣中時新聞網11月5日報導,與會者紛紛提醒,不管誰當美國總統,臺海若開戰美軍都不會介入,臺灣淡江大學陸研所教授趙春山更特別提醒,臺灣應了解這點,避免介入美國與大陸之間的衝突。,不管誰當總統,美國臺海政策都會維持戰略模糊,臺灣要避免介入大陸與美國的衝突,不要自己貼上去,當美國與大陸合作時則想辦法參與分一杯羹。
  • 湯本:釣魚島問題 中國應該和美國談回歸
    核心提示:《鳳凰周刊》的一項調查顯示,臺灣的年輕人對於這種臺灣意識的認知度越來越高,而馬英九也不敢強勢的表達釣魚島糾紛中的臺灣立場。鳳凰衛視6月9日《新聞今日談》,以下為文字實錄:趙情晴:另外我們知道其實島嶼問題對於臺灣地區來說也是息息相關的,但是我們看到這一次事件出來之後,臺灣並沒有一個什麼官方的人出來講話,並沒有說自己的立場。您覺得原因是什麼?另外,有鳳凰周刊這個調查說,現在臺灣的年輕人對於這種臺灣意識的認知度是越來越高,您覺得原因究竟是什麼?
  • 警惕臺灣"離心力"增強
    陳水扁「臺獨」路線的嚴峻性和危險性表現在「臺灣國家化」、「政策臺獨化」和政策上的「去中國化」四個方面。在經歷民進黨執政四年以來,臺灣主張統一的市場呈現萎縮,社會民眾對統一的立場發生改變,臺灣對中國大陸大離心力正在加大。如果說民進黨的上臺使臺灣政治社會的演變加快向不利於和平統一的方向發展的話,那麼,近幾年兩岸關係的發展則是有利於兩岸社會融合與政治整合的。
  • 董拔萃:淺談美國大選後的中美關係與臺海局勢
    但大家都清楚,無論美國是共和黨或是民主黨執政,都同樣地會打「臺灣牌」,美國阻撓兩岸走向和平統一,扼制中國和平發展的霸權主義不會改變,這是我們仍然必須面對的嚴峻挑戰。 中美關係在最近的四年來,川普政府從政治、軍事、經濟、科技等方面對中國採取極限施壓,無所不用其極的下作手段,只有咱們想不到,沒有川普、蓬佩奧之流做不出來的。
  • 臺灣「自製」潛艇開工,這事能成嗎?
    儘管問題重重,但臺灣方面還是在去年5月舉行了潛艇廠房的「開工儀式」。臺船公司在當時的廠房開工儀式上透露,自造潛艇原型艦代號1168,使用X型尾舵、外型採用「雪茄型」設計,艦長約在70米內、寬約8米、高約18米,排水量約2500至3000噸,將裝備數位化聲吶、潛射型Mk 48型魚雷和潛射「魚叉」反艦飛彈。那麼這一次臺灣這麼高調宣示自造潛艇是否已經成竹在胸?
  • 在美國升空的兩顆臺灣衛星,失聯了
    圖源:Space X YouTube頻道由臺灣研發的「飛鼠」衛星、「玉山」衛星升空時間一拖再拖,直至1月24日晚23時於美國卡納維爾角基地升空。但當衛星於25日10時和晚間20時各通過臺灣上空一次時,臺灣基地臺都沒收到衛星傳回信號。臺「太空中心」解釋,可能是衛星信號接收盤架設角度不對或電力不足,將再度嘗試。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太空中心」研發的這兩顆衛星,分別命名「飛鼠」、「玉山」,使用臺科技部門、教育部門高教深耕等計劃經費,每顆斥資逾千萬元(新臺幣)。
  • 樹欲靜而大風不止:中印邊境和臺灣問題高度聯動,考驗中國定力!
    臺灣回歸後,至少撕開了500公裡以上的口子,而且向西太平洋前出500公裡,極大改善了我海軍出動的外部環境。打掉美國制華的最大王牌。由於臺獨勢力的配合,臺灣牌是美國打起來最輕鬆的一張牌,又直指中國要害。美國在臺灣一直享受著太上皇的待遇,美臺軍售,高官互訪,經濟掠奪等等,美國在臺灣問題上獲得了對華的最大槓桿。不給其他國家兩邊鑽空子的機會。
  • 「深度」美國明年對臺軍售會有哪些「質的突破」?大陸要警惕什麼
    【環球時報記者 章節】美國國會參眾兩院上周分別通過總金額7405億美元的2021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一般而言,美國每年的國防授權法案,主要是安排下一財年的軍費怎麼花,解決好給每個軍種怎麼分錢的問題。新法案包括哪些涉臺軍事條款「2021財年國防法案把支持臺灣列為威懾中國的策略」,16日一篇美國媒體的報導直接點明美國對中國大陸打臺灣牌的意圖。報導稱,該法案支持美國繼續向臺灣出售防禦裝備,「維持臺灣必要的自我防衛能力」。
  • 民進黨又誣稱大陸介入臺灣地區選舉,國臺辦駁斥:堅決反對栽贓抹黑
    【環球網報導】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12月25日上午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有記者提問稱,民進黨當局上臺以來,為一黨之私全面限縮兩岸交流,在島內大搞「綠色恐怖」,將「26條措施」、兩岸正常交流等一些活動誣稱為大陸介入臺灣地區選舉,頻頻公開詆毀攻擊大陸,請問對此有何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