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諸多感覺中,視覺一向是最不容易受其他因素影響的。然而近日,中科院心理所的一項研究表明,性信息素能夠左右不同性取向的人對性別的視覺認知。這一有趣的發現發表在5月1日的《當代生物學》期刊上。論文的通訊作者周雯及另一位作者陳科璞接受了果殼網的採訪。
「此前,關於類信息素雄甾二烯酮和雌甾四烯這兩種化學物質的研究,主要探討的是它們對情緒和生理喚醒水平的影響,」周雯對果殼網介紹說,「並沒有直接證據表明雄甾二烯酮和雌甾四烯攜帶任何具體的性信息。我們的研究就這一點提供了比較明確的實驗證據,說明二者有效地傳遞了性別信息。我們的工作對人類性信息素的存在提供了比較關鍵的證據。」周雯的研究發現,在處理視覺接收到的信息並試圖辨認人物性別時,異性戀男性會受到雌信息素的影響,異性戀女性和同性戀男性則會受到雄信息素的影響,而同性戀女性或雙性戀者則不受明顯影響。
研究小組根據前人的研究,設計了一組走路的「光點小人」——一組運動的點陣,每15個點各自代表一個人走路時重要的關節。「那些走路的光點小人是根據50名男性和50名女性的走路數據得來的,」周雯說,「如果只從光點小人的走路模式來看,男性傾向於更大地擺動手臂和肩膀,而女性則是更多地擺動髖臀部。」
發光小人實驗(視頻只有5秒,仔細看)。被試需要在短時間內對這些光點小人的性別指數進行判斷。圖中從左往右男性化程度依次增加。視頻來源:中科院心理所
隨後,他們讓各組被試在規定時間內評定走路點陣更加男性化(+0.45SD)還是女性化(-0.45SD)。實驗被試分為4組——男異性戀組、女異性戀組、男同性戀組、及女同性或雙性戀組——每組24人,這些被試都是健康的非吸菸者。每組被試分別在無信息素、有雄甾二烯酮以及有雌甾四烯的條件下進行判斷。這些信息素被混在丁香的香氣中,因而不會被察覺。
結果表明,各組被試在不同條件下對性別的認知出現了顯著的不同:「直女」和「男同」容易受到雄信息素的影響,而不受雌信息素的影響;「直男」會顯著受到雌信息素的影響;女同性戀或雙性戀被試的判斷則不容易受信息素的影響。在這些信息素的影響下,認知遷移達到了8%。「我們覺得接近8%的判斷轉移是相當可觀的,畢竟視覺在日常性別認知中佔到主導,並且被試們一直以為他們只是聞到了丁香味而已,」周雯評價說,「從統計上來看,這個效應也是很顯著的。」
雄甾二烯酮和雌甾四烯醇誘導性別認知遷移的集中趨勢圖。不同性別、性向的被試受到信息素的影響不同。圖片來源:Wen Zhou et al. (2014) Current Biology.
「視覺是人類的主導感官。由於視覺信息一般比較明確,所以較少受到其他感官的影響;而當視覺信息不明確時,其他感覺通道的信息就會發揮更大的作用。」周雯補充說。她告訴我們,人類在感知環境時,「越是變異小(即明確)的感官輸入,在最終形成的知覺中所佔的權重越大。」因而,能對視覺認知造成影響,意味著性信息素確實能夠傳遞的信息比先前大家認為得要多。
類似的嗅覺影響視覺的例子還有沒有?當然有,只不過那些例子和性信息素關係不大。論文另一作者陳科璞向果殼網展示了一張圖片:「想像它散發出誘人的花生醬的味道,或者是排洩物的汙穢。兩種情形下,我們對麵包上塗抹的是什麼東西的感知會有很大的不同。」
當視覺不足以提供所有信息的時候,嗅覺傳遞的信息能對感知造成影響。圖片來源:中科院心理所
周雯所在的實驗室先前已經有不少嗅覺和視覺在知覺形成早期趨同的研究,闡述這些現象背後的可能機制。「我們正在進行實驗來精確定位嗅覺影響視覺時的神經底物。我們也在試圖探清人類對性別的化學感受交流背後的神經內分泌機制。」周雯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