鰻魚也被稱為白鰻、河鰻、鰻鱺、青鱔等,是一種在淡水中養殖的珍貴魚類。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它具有藥用功效,鰻魚生長很快,適應性強,在溶解氧很少,其他魚不能存活的水域中正常生活。人工養殖技術的要求不是很高,飼料來源廣泛。近年來,大量農民在土池中進行了鰻魚養殖,均達到了高產高效的目的。在早春投放鰻種,它可以在秋季末上市,一般每畝產量800公斤至1000公斤。現將魷魚土池的高產高效養殖秘密如下:
一,池塘選擇和消毒
養殖鰻魚的土池需要通風和陽光,充足的水源,面積不宜過大。在土池周圍種植0.8米—1米的水上漂浮物或水花生等,圍欄或網圍欄可以防止魷魚逃離。它也可以遮蔭,這有利於它的生長。
在放養前應挖掘土地中過多的淤泥,應將池底平整,並修復池塘,入口和排水口。在鰻种放進池塘前10天至15天,每1000平方米用10至125公斤生石灰對池進行消毒。完全殺死野雜魚類和有害的生物。然後,在下池之前5天至7天將水從0.6至0.7米注入,並且通過60目篩網過濾水入口。最後,施用基肥,每1000平方米一般為300千克至400千克分解的豬糞。水為淺綠色或黃棕色後,可將其放入鰻種,以便在池後吃足夠的天然餌料。在約15天內將池水,深挖至1.5米。
二,處理與投放
適宜的鰻魚生長溫度為20°C~28°C,水溫在12°C開始供水,因此投放時間一般為2月下旬至3月中旬。在將其放入之前,將鰻种放入水中20分鐘至30分鐘以適應水溫。當袋子內外溫度差小於5℃時,可以拆開袋子,然後用小水盆將2到3盆水倒入袋子裡。鰻魚種逐漸從高溶解氧狀態適應低溶解氧狀態。同時在投放之前,應對其進行消毒,並將每50公斤水用0.75千克水洗至1千克鹽15分鐘至20分鐘。
鰻魚種要求體色為灰色,富有彈性,遊泳活躍。相同類型的規格應該整齊。否則,鰻魚之間的相互競爭將影響弱者的餵養。放養密度一般為每1,000平方米魷魚約4,000至5,000條魚;約50克左右的投3000至4,000;大約100克可以投放在2000至3000之間。
三,飼料種類和飼養方式
鰻魚的人工飼養主要依靠特殊的複合飼料(市場上有售),每50公斤加入50-60克維生素(維生素a,b,c,e)和1.5公斤2公斤魚肝油,幼鰻適當添加。如果暫時缺少特殊飼料,可以用小魚,牲畜內臟,蠶繭等動物飼料代替,粗蛋白質含量必須在40%以上。
鰻魚是一種肉食性魚類。在餵食時,我們必須實施「四定」原則,即定質,定量,定時和定位。定質:保證飼料的質量。準備好的飼料應該是柔軟和堅硬適中(加水量的1.2倍至1.3倍),新鮮乾淨,不會變質。定量:餵食量應根據鰻魚的大小,餵食,消化和天氣、水溫、水質來確定。通常,每日餵食量是鰻魚重量的1.5%至2.5%,並且適合在12小時內進食。定時:魚體型小,密度高。它每天上午8:00和下午4:00餵食;鰻魚的規格超過100克以上,可以從8:00到9:00每天餵食一次。定位:飼料放在固定的食臺上,每1000平方米的土池可以設置2到3個食物臺。
四,日常管理和疾病預防
每天早晚巡邏一次水池,觀察鰻魚吃食的情況,雨後檢查排水等,以防止逃逸。通常每10天至15天添加一次新水,夏季和秋季每5天至7天添加一次,並且換水量約為整個水池的10%。同時,要注意PH值到7—8.5之間。當pH值過高時,應更換新水。如果太低,應調整為每1000平方米15千克至20千克生石灰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