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探索創新機制全域治水構建「水美僑鄉」 「江門經驗」變「河長...

2020-12-02 中國江門

經系統治理後,流經我市的最大河流西江常年保持Ⅱ類水質。


近年來,江門河長制湖長制工作成效顯著。今年5月,我市河長制湖長制工作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獲得4000萬元獎勵;2018年和2019年,我市以地級市第一名的成績獲得省河長制考核「優秀」等次;在省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中,我市連續五年獲得「優秀」等次……

據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全市優良水體比率上升12.9%;9個國考、省考斷面水質優良比率達到100%,創近5年同期最高水平。河湖面貌得到改善、市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日漸提升,我市河長制湖長制工作從「有名」邁向「有實」,一批「江門經驗」的誕生,變「河長制」為「河長治」,「水美僑鄉」畫面越發清晰。

機制先行

將流域水質保護等機制納入地方性法規

整潔的碧道上,修葺一新的騎行道與步行道藍紅相映,老人們在此漫步,小孩在大人的照看下追逐嬉戲,一旁的釜山人行天橋橋面上,不少攝影愛好者採風拍照,這樣一幅人、景、水「交相輝映」的美景圖,便是被網友評為江門市十大「網紅打卡地」之首的城央綠廊碧道。如今這樣的景象,在僑鄉並不是「一角之景」,沙坪河從昔日「黑臭水體」化身植被繁茂、碧波粼粼的生態寶地,開平住家船船民「洗腳上岸」,讓潭江江面「一望無疾」煥發新容顏。

自2018年全面推行河長制以來,我市因地制宜,創新機制打出治水「組合拳」,構建了一整套長效工作機制並不斷完善。「全面推行河長制後,我市率先實行『雙總河長制』,在全省率先全面完成市、縣、鎮、村四級河湖長制體系構建工作,同時率先在全省將河長體系延伸到自然村一級。」市河長辦有關負責人介紹,在河長制述職長效機制方面,我市在2019年先行先試縣級總河長向市級總河長述職的基礎上,今年探索實施鎮級總河長向縣級總河長述職制度,通過「述職制度+年度方案」的形式,構建起市、縣、鎮三級「全聯動、全鏈條、全覆蓋」的河長制述職長效機制。

同時,我市是全國較早將流域水質保護、河長監督考核等機制納入地方性法規的地級市。2016年,我市出臺《江門市潭江流域水質保護條例》;2018年,結合河長制工作,我市對保護條例進行了修訂。此外,我市還出臺了全省第一個河長制水質考核獎懲工作方案,將水質汙染指數改善率排名作為主要評判標準,對年度水質綜合考核排名前三位的市(區)給予獎勵,對水質汙染指數同比無改善且排名後三位斷面所在縣級河長實施約談。

「為了更好地推動治水工作落實落細,我市還建立了河長巡河履職『三個清單』(月度水質清單、月度工作清單、月度問題排查清單)制度,讓河長帶著問題去巡河。」市河長辦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市還通過明察暗訪強監管的方式,聘請第三方社會機構,對全市河湖治理常態化開展暗訪巡查,在媒體設立河湖整治「紅黑榜」,接受社會監督,強化監管效果。數據顯示,自2017年7月以來,我市在不斷完善的機制下紮實推動河長制工作落實落細,3年多來共解決河湖問題2.5萬多宗。

紮實整治

逾4100公裡河道實現常態化管理

2018年,開平市以河長制為引領,組織對住家船「河湖頑疾」進行依法清理、陽光清理、和諧清理。如今,開平城區217艘住家船的整治工作已全面完成,200多戶船民「洗腳上岸」,江河逐漸恢復了原來的面貌。「如今我都是『腳踏實地』,不再像以前在住家船上生活的時候,行走還會搖搖晃晃了。」今年89歲的老船民徐榮說。

住家船的清理整治,是我市開展河長制工作以來「五清」「清四亂」專項行動成效的一個縮影。2018年初,我市在全省率先開展「五清」「清四亂」專項行動,截至目前,全市在「五清」專項行動中共投入4.95億元,清理整治入河排汙口1400宗,清理河道漂浮物56.9萬噸,清淤疏浚2170公裡,清理河湖障礙物2726處,清理違章建築物2817處共257.25萬平方米,納入河長制管理的4100多公裡河道全部實行「每年兩次集中清漂+常態化保潔管理」。在「清四亂」專項行動中,江門列入省整治範圍的377宗重要河湖「四亂」問題,列入市整治範圍的459宗侵佔江河湖泊違法違規建設問題,已全部完成整治銷號。

紮實整治,推動了我市河湖面貌迎來大變樣。「原來這裡都是一些丟棄的垃圾,如今整潔多了,鄉親們的河湖保護意識也增強了很多。」新會區三江鎮河長辦有關負責人看著虎坑水道清波蕩漾、河岸白鷺群飛的美景欣慰地說道。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後,三江鎮通過「五清」「清四亂」專項行動,並開展沙仔島治理工程,使島內生態環境日益改善,島上鳥類越來越多,成為「候鳥花園」。去年12月,9隻「神秘的客人」——國家級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白鶴突然現身沙仔島,這是我省首次觀察記錄到白鶴。

加速推進

EPC+O模式全面翻開治水新篇章

來到江門,到江海區的城央綠廊來看一看是個不錯的選擇。「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周圍的景觀改變了很多,綠化、燈光、道路、橋梁等越來越有特色,來這裡的人也越來越多,生活氣息越來越濃。」市民屈景周對近年來我市碧道建設取得的成效讚不絕口。

高標準規劃建設萬裡碧道是廣東省作出的重要戰略決策,也是推動廣東河長制湖長制從「有名」走向「有實」的重要抓手。我市按照「三年見雛形,六年顯成效,十年新跨越」的目標要求,計劃至2021年底,全市建成42段共360公裡碧道。去年,我市完成了9公裡省級碧道試點江海城央綠廊和90多公裡市級碧道試點的工程建設。

今年,我市將剩餘的29段共260公裡市級碧道,採用統一打包、統一推進的EPC+O模式推進,並於6月份正式啟動建設,成為全省首個以EPC+O模式全面推進碧道建設的地級市,標誌著江門碧道建設正式駛入「快車道」。「今年以來,我市碧道建設已完成投資5.6億元,已建成碧道68公裡,目前碧道建設EPC+O項目已完成所有前期工作,並進入全面進場施工階段。」市河長辦有關負責人說。

今年10月,我市再次通過EPC+O模式,自主實施西江潭江14條跨縣重點支流綜合治理工程,標誌著我市朝著逐步實現「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的目標更進一步。據悉,西江潭江14條跨縣重點支流綜合治理工程是我市推進西江、潭江流域41條重點河流(水系)綜合治理工作的重要舉措,將加快解決流域內洪(潮)澇災害頻發的老問題,以及水資源供需矛盾、水生態損害、水環境汙染等新問題,進一步推動我市堅持治水、治城、治產相融合,全流域、全要素、全方位開展河湖綜合治理工作。

文/圖 皇智堯 彭偉宗

相關焦點

  • 張旭輝帶隊巡查武義江:探索構建「智慧治水」新模式
    12月29日,金華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區級總河長張旭輝帶隊前往江南街道,巡查武義江開發區段,檢查「河(湖)長制」落實情況。他強調,開發區上下要全面貫徹落實省、市各項決策部署,適應治水新常態,落實治水新要求,探索構建「智慧治水」新模式,為創建高能級戰略平臺築牢生態屏障。
  • 江蘇淮安:「河長制」一攬子改革打響全域生態河湖品牌
    近年來,淮安水利改革向全面縱深推進,水安全保障能力不斷提升,依法治水全面升級,特別是全面推行河湖長制以來,淮安創新「一河長兩助理」「三長一體」「民間河長」「樣本河道」等一攬子舉措,打造全域生態美麗幸福河湖品牌。
  • 打造環境優美湖泊生態群落 吳江全域治水共塑示範區生態底色
    示範區揭牌一年來,吳江區深入開展治水工作,不斷創新治理模式,交出了一份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的高分答卷。元蕩、澱山湖岸線貫通示範區核心湖泊聯合治理成效快速顯現目前,位於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先行啟動區內的吳江水系連通綜合整治元蕩先導段工程已經基本完成,實現了元蕩、澱山湖岸線全面貫通。
  • 廣州海珠區創新治水模式 清水綠岸造福百姓
    近年來,海珠區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按照省、市水汙染防治攻堅戰總體部署,結合本區實際,堅持把水汙染治理攻堅放在全區工作的突出位置,以河湖長制為抓手,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不斷探索「黨建+治水、生態+治水、文化+治水、治城+治水、環島碧道+共享濱水空間」等具有「海珠經驗」的治水新路子,日益改善的水生態環境給人民群眾帶來越來越強烈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 「民間河長」制有辦法!
    ,著力推行人大代表擔任「民間河長」工作,創新開展水汙染防治監督,取得良好成效。這項工作被評為2018年廣東省縣鄉人大工作創新案例之一。貫穿一條主線,加強黨對「民間河長」工作的領導雙水鎮黨委按照「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要求,重視和支持人大工作。
  • 杭州高新區(濱江)治水工作再上新臺階 幸福河湖科技助力
    近年來,高新區(濱江)緊緊圍繞「數字濱江」建設,大力推進數據賦能治水的濱江實踐。不斷加強平臺建設,構建濱江治水雲平臺,將原有的智慧河道、智慧管網、水務GIS、防洪排澇預警等系統全部納入該平臺體系中,通過打通數據壁壘,實現各治水數據的互聯互通,提升各類涉水事件的感知、決策、預警、調度與控制能力。
  • 福建省林業廳廳長陳則生:創新機制 建設現代林業先行區
    吳隆重 攝人民網三明8月10日電(吳隆重)「及時總結好的經驗做法,繼續在全國率先突破一批重點改革任務。」在9日召開的福建省設區市林業局長會議上,福建省林業廳廳長陳則生就如何抓住中央出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的良好機遇,探索符合中央精神和福建實際的林業生態文明建設新機制、新模式等問題,對下半年林業重點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
  • 浙江頻出治水新招 打造「水清岸綠河湖美」
    而「汙水零直排」就是對生產、生活和經營活動產生的汙水,實行截汙納管、收集處理、達標排放,做到「晴天不排水,雨天無汙水」,以此為標準的「汙水零直排區」建設正是浙江近年來創新推出的治水治本之策,切實解決了治水「治反覆、反覆治」的問題。  2019年,浙江從工業集聚區、生活小區和鄉鎮(街道)三個領域全面推進「汙水零直排區」建設,金華市婺城區竹馬鄉便是鄉鎮(街道)建設工作中的「佼佼者」。
  • 浙江電視臺《壹周播報》:杭州市拱墅區治水辦五水共治顯成效
    治水序幕自拉開以來,真正體現了我省「幹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的實幹精神和先鋒意識。今年以來,拱墅區治水辦認真落實省、市「五水共治」工作部署,高標準建設「汙水零直排區」和高質量建設「美麗河湖」,深入開展二次供水提升改造、河道美化家園、濱水街區提升改造等重點工作,推進「五水共治」轉型升級。
  • 「詩邑江門•醉美僑鄉」江門市原創文藝作品展演...
    這場以「詩邑江門•醉美僑鄉來自江門本土的藝術家們傾情演繹了《陽光·沙灘·海浪》《山裡人的歌》《春意》《風華正茂》《再創好明天》等五邑優秀原創文藝精品及《故鄉的雲》《月亮代表我的心》《在那遙遠的地方》等流行金曲,讓遊客在音樂、舞蹈中感知城市厚重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旅遊資源,推動江門文旅融合打開新局面。
  • 治水攻堅戰|「河道變清了,搬走的居民又搬回來了」!寮步兩級河長...
    從莞香橋出發,沿著寮步河邊走邊看,看到河裡有垃圾、雜物,立馬拍照上傳通知保潔人員來清理……自從三年前當上村級河長,這已經成了劉烘江的一個習慣。他說,看著這條河越變越好,以前搬走的人,有些又搬回來住了,心裡真是非常高興。
  • 岑鞏全面修復水生態環境 水清岸綠帶來全域環境「蝶變」
    曾經的臭水溝「逆襲」成為「打卡地」,城市痛點變亮點。生態修復 美的不僅僅是水龍江河是岑鞏人民的母親河。前些年,隨著岑鞏經濟的發展,河兩岸的冶煉廠、養殖場、集鎮居民的生產生活汙水一併排入河中,部分河段汙染較為嚴重,成為沒人願意靠近的臭水溝。水之變,源頭在岸上。為把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景象還給群眾,近年來,岑鞏縣積極推進小城鎮汙水管網建設,督促汙染企業整改。
  • 首屆福建省「最美河長」頒獎活動在福建省水利廳舉行
    12月31日,由福建省水利廳河長辦舉辦的首屆福建省「最美基層河長」「最美民間河長」培訓座談會在福建福州舉辦,會議為活動票選出的20名「最美河長」頒發了榮譽證書。  本次活動旨在進一步激發社會公眾愛河護河的熱情,更好的宣傳河長制,拓寬公眾參與河長活動渠道。
  • ...大鵬先行——大鵬新區多舉措保護海洋環境,加快構建海洋汙染...
    這是一次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導向的海洋環境綜合治理的探索創新探索,在國內尚屬首例。新區五大海洋監管部門聯合探索「海陸統籌」新模式,實現新區海洋生態環境監管的「精細化」。結合新區打造「世界級濱海生態旅遊度假區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載區」的戰略目標,五部門探索構建「海域—流域—陸域」海洋環境保護體系,貫徹「海陸統籌」「以海定陸」的綜合治理理念,推動制定信息共享機制、聯合會商機制、聯動執法機制、聯合督察機制等海洋環境綜合治理四大常態化機制,明確分工,保障《備忘錄》「強實操、嚴規範、重時效」的特點。
  • 江門這份「三年行動計劃」新鮮出爐!哪些內容與你有關?
    許曉雄表示,加快構建「三區並進」區域發展格局,對破解江門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參與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我市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以及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工作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