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硫酸鋁與復混肥配施可改良鹽鹼化...

2020-12-07 農業環境科學

【歡迎您關注--農業環境科學】

東北農業大學資環學院馬獻發副教授團隊採取不同比例的硫酸鋁與不同類型肥料的組合施用於東北松嫩平原鹽鹼土壤稻田,以改善土壤質量,為未來的利用提供科學依據。相關成果發表於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 (IF=2.452)。

閱讀論文全文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Purpose

Serious soil salinization, including excessive exchangeable sodium and high pH, significantly decreases land productivity. Reducing salinity and preventing alkalization in saline-sodic soils by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practices are urgently required. The combinations of aluminum sulfate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fertilizer at different rates were applied on rice paddy with saline-sodic soils of the Songnen Plain in Northeast China to improve soil quality and its future utilization.

Materials and methods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a completely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Twelve treatments with aluminum sulfate at the rates of 0, 250, 500, and 750 kg·hm2 with inorganic, bio-organic, and organic-inorganic compound fertilizers were performed. Soil pH, electronic conductivity (EC), cation exchangeable capacity (CEC), exchangeable sodium percentage (ESP), total alkalinity, sodium adsorption ratio (SAR),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available nutrients, soluble ions, rice growth, and yield in the saline-sodic soils were measured across all treatments.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measured soil attributes were determined using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systematic cluster analysis.

Results and discussion

The pH, EC, ESP, total alkalinity, SAR, Na+, CO32, and HCO3 in saline-sodic soil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hile CEC, SOC, available nitrogen (AN), available phosphorus (AP), available potassium (AK), K+, and SO42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due to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aluminum sulfate with fertilizer compared with the fertilizer alone. The most effective treatment in reducing salinity and preventing alkalization was aluminum sulfate at a rate of 500 kg hm2 with organic-inorganic compound fertilizer. This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soil pH, EC, ESP, total alkalinity, SAR, Na+, and HCO3 by 5.3%, 28.9%, 41.1%, 39.3%, 22.4%, 23.5%, and 35.9%, but increased CEC, SOC, AN, AP, AK, K+, SO42, rice height, seed setting rate, 1000-grain weight, and yield by 77.5%, 115.5%, 106.3%, 47.1%, 43.3%, 200%, 40%, 6.2%, 43.9%, 20.3%, and 42.2%,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CK treatment in the leaching layer.

Conclusions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by aluminum sulfate at a rate of 500 kg·hm2 with organic-inorganic compound fertilizer is an effective amendment of saline-sodic soils in Songnen Plain, Northeast China. These results are likely related to the leaching of Na+ from the soil leaching layer to the salt accumulation layer and desalination in the surface soil, and the increase of SOC improved the colloidal properties and increased fertilizer retention in soil. In addition,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aluminum sulfate applied to soil needs to be further studied.

嚴重的土壤鹽漬化(過量的可交換鈉和高pH值)顯著降低了土地生產力,迫切需要通過綜合改進措施降低鹽鹼土壤的鹽度並防止鹼化。採取不同比例的硫酸鋁與不同類型肥料的組合施用於東北松嫩平原鹽鹼土壤稻田,以改善土壤質量,為未來的利用提供科學依據。試驗採取完全隨機區組設計。共設計12種處理,分別為無機肥料、生物有機肥料和有機-無機復混肥料與硫酸鋁(添加量為0、250、500和750 kg·hm-2)配施。測定不同處理中的土壤pH、電子電導率(EC)、陽離子交換容量(CEC)、可交換鈉百分比(ESP)、總鹼度、鈉吸附比(SAR),土壤有機碳(SOC)、可利用養分、可溶性離子、水稻的生長狀況及產量。使用單向方差分析、相關分析和系統聚類分析確定所測定的的土壤屬性之間的關係。結果表明,與單獨施用肥料相比,硫酸鋁與肥料配施的處理下鹽鹼土壤中的pH、EC、ESP、總鹼度、SAR、Na+,CO32-和HCO3-顯著降低,而CEC、SOC、有效氮(AN)、有效磷(AP)、有效鉀(AK)、K+和SO42-顯著升高。降低鹽度和防止鹼化的最佳處理為硫酸鋁500 kg·hm-2、有機-無機復混肥施用。與浸出層中的對照處理相比,該處理顯著降低了土壤pH、EC、ESP、總鹼度、SAR、Na+和HCO3-,降幅分別為5.3%、28.9%、41.1%、39.3%、22.4%、23.5%和35.9%,但增加了CEC、SOC、AN、AP、AK、K+、SO42-、稻米高度、結實率、千粒重、產量,增幅分別為77.5%、115.5%、106.3%、47.1%、43.3%、200%、40%、6.2%、43.9%、20.3%和42.2%。500 kg·hm-2硫酸鋁與有機-無機復混肥配施,是松嫩平原鹽鹼地土壤的有效改良方法。這可能與Na+從土壤淋溶層向鹽分堆積層的浸出和表層土壤中的脫鹽有關,而SOC的增加則提高了土壤的膠體含量,進而提高養分保留。此外,硫酸鋁對土壤的環境影響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相關焦點

  • 內蒙古投入2.48億元實施鹽鹼化耕地改良試點
    新華社呼和浩特9月15日電(記者李雲平)記者15日從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獲悉,今年內蒙古安排專項資金2.48億元,對12.2萬畝鹽鹼化耕地進行改良試點,探索可推廣、可複製的鹽鹼地改良模式。內蒙古現有鹽鹼化耕地1585.3萬畝,佔全區總耕地面積的11.4%,耕地鹽鹼化成為影響當地農業生產、生態環境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問題。今年,內蒙古將鹽鹼化耕地改良作為重要工作進行部署推進,在臨河區、五原縣、達拉特旗、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右旗、科爾沁左翼中旗開展鹽鹼化耕地改良試點工作。
  • 全區鹽鹼化耕地改良試點工作完成近七成
    記者從自治區農牧廳獲悉,今年內蒙古安排專項資金2.48億元,開展鹽鹼化耕地改良試點示範12.2萬畝。截至8月底,全區鹽鹼化耕地改良試點工作總體工程完成近七成,探索形成了脫硫石膏改鹼排鹽、摻沙降容、增施有機肥、種植耐鹽作物、施用改良劑「五位一體」的鹽鹼化耕地改良技術模式。
  • 【土壤改良】為什麼你的土地會發生鹽鹼化、酸化?
    【土壤改良】為什麼你的土地會發生鹽鹼化、酸化?一般大棚作物種植3-5年後開始出現土壤障礙現象,主要表現為土壤酸化鹽鹼化(南部酸化、北部鹽鹼化)。出現以上三種現象就說明土壤鹽漬化已經比較嚴重,土壤需要進行治理改良了。白綠紅現象的出現,直接反映出我們向土壤中投入的化學肥料嚴重過剩,或土壤有機質的降低使土壤性狀惡化,保肥能力下降。土壤出現紅、白、綠現象都會對作物產生不同程度的危害。二、土壤鹽鹼化、酸化現狀:土壤鹽鹼化、酸化障礙主要是不良施肥習慣和土壤差異導致的。
  • 土地鹽鹼化治理方案
    土地鹽鹼化治理是目前國內關注度較高的問題,其危害性深,受害面積大,所以社會各界專家等對鹽鹼地改良都有了很深入的研究。今天我們就土地鹽鹼化的治理加以分析和探討。對於土壤鹽鹼化的危害,關注它的都很清楚,在這裡只做一下簡單普及:土壤鹽鹼化會導致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等能力嚴重下降,造成植株病害,長勢弱小甚至死亡,這些對於農作物而言是致命的,可直接導致減產和質量下降,甚至絕收。
  • 如何治理土地鹽鹼化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當前,土壤鹽鹼化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鹽鹼地是指地下潛水位升高、礦化度增強,加上氣候乾旱和蒸發強烈,導致深層土壤鹽分向表土遷移,表土鹽化或鹼化程度加重的現象。鹽鹼土形成的實質是可溶性鹽類在土壤中發生重新分布,鹽分在土壤表層積累超過了正常值。鹽鹼地是中國最主要的後備土壤資源,改良利用鹽鹼地可以增加耕地面積,緩解人地矛盾。
  • 肥料配施對土壤養分含量影響的研究
    作者簡介:楊麗輝(1987—),女,博士,研究方向為新型肥料與現代施肥技術本文引用格式:楊麗輝,張希子,韓建鑫.肥料配施對土壤養分含量的影響[J].肥料與健康,2020,47(6):14-20.農業生產中存在偏施肥等不合理施肥現象,導致肥料浪費,土壤養分不均衡。化肥在提高土壤速效養分含量和土壤供肥容量方面作用顯著,但容易導致土壤酸化。
  • 土壤鹽鹼化嚴重 改良后土壤容重降幅達22%
    項目名稱:新疆自治區某州鹽鹼地改良項目主要問題:土壤鹽鹼化修復技術:施用秀谷鹽鹼改良劑實施面積:35000畝項目簡介:新疆自治區土壤鹽鹼化情況更為嚴重,加之當地長期缺水,嚴重影響當地的正常耕種。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按配比使用秀谷生態自主研發生產的秀谷NYJ-0204鹽鹼改良劑,其含有大量的二價陽離子,通過離子對換改變鹽基類型,釋放影響種植的陽離子鈉,其納米結構能有效吸附穩固土壤中的鹽基成分,並補充中微量元素,藥劑中的有效矽元素使土壤疏鬆、通透保水保肥,優化土壤結構,從而解決土壤鹽鹼化問題。配合相應的水肥管理,有效的解決了當地的土壤鹽鹼問題。
  • 改善土壤的鹼化度---硫酸鋁
    還可製造人造寶石及高級銨明礬。大約佔總產量50%的硫酸鋁第一大用途是用於造紙,第二大用途是在飲用水、工業用水和工業廢水處理中做絮凝劑,大約佔硫酸鋁總產量40%。當向這類水中加入硫酸鋁後,可以生成膠狀的、能吸附和沉澱出細菌、膠體和其他懸浮物的氫氧化鋁絮片,用在飲用水處理中可控制水的顏色和味道。
  • 內蒙古高標準農田建設和鹽鹼化耕地改良取得明顯成效
    據發布會介紹,多年來自治區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探索開展鹽鹼化耕地改良,努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提升糧食生產能力。特別是近兩年,通過整合部門職能、聚焦工作重心、聚集人員力量、聚合財力資源,強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鹽鹼地改良,取得了明顯成效。
  • 微專題|鹽鹼化
    四、鹽漬土改良措施國內鹽鹼地改良常用的方法包括物理改良、化學改良、生物改良和耕作改良措施。(一)物理改良措施1)平整土地平整土地可使水分下滲均勻,提高降雨淋鹽和灌溉洗鹽的效果,防止土壤斑狀鹽漬化。(2)鹽鹼化形成與蒸發旺盛及排水不暢有關。先在底部鋪塑膜,然後堆土成臺田用於耕作,塑膜可隔斷上、下鹽分的移動,即阻擋塑膜上方鹽分下行,也阻擋塑膜下方鹽分上行;塑膜上鋪暗管,塑膜還利於匯集下行水分和鹽分,使暗管更好的發揮作用。暗管通向溝渠,通過透水孔,快速排水、排鹽到溝渠,降低地下水位,減少鹽鹼化的發生。
  • 鹽鹼地改良不再是世界難題
    「現在好了,通過改良,零散的土地整合起來,種植也方便多了,過去種植不了小麥、玉米的土地如今都可以種了,加上渠通、溝通、路通、地平,澆灌時間縮短了2/3,每畝地還可節水60立方米。」丁紅高興地說。王慧 攝   據了解,2000年以來,巴彥淖爾市結合當地實際,針對不同類型、不同程度鹽鹼化耕地集成了三種鹽鹼地改良技術模式,即「五位一體」改良技術模式、上膜下秸綜改技術模式(秸稈阻鹽)、暗管排鹽技術模式。
  • 土壤鹽鹼化形成原因(附考點設計,關注+分享有驚喜)
    四、土壤鹽鹼化的危害土壤鹽鹼化不僅對農作物生長發育產生危害,而且使土壤物理性惡化,地下水礦化度提高,水變苦,地下水源不能充分利用。同時使大片土地荒蕪,農耕地減少,土壤中水、肥等因素互不協調,影響農作物產量。如土壤板結與肥力下降;不利於農作物吸收養分,阻礙作物生長。
  • 鹽鹼改良、減源增效,2019年這些關於土壤的內容你必須要清楚...
    鹽漬土快速改良與地力培肥產品的研發與應用鹽漬土快速改良與地力培肥技術、鹽鹼地冬小麥一次性施肥技術是山東省2017年度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017CXGC0304)「鹽漬土快速改良與地力培肥產品的研發與應用」主要研究內容。
  • 科學網—促進土鹽分離的鹽鹼化治理新模式
    由於氣候變化和不當灌溉,耕地次生鹽鹼化和草場鹽鹼化面積還有增加趨勢。 鹽鹼化土壤中可溶性鹽類含量高,通常有機質含量極低,土壤結構不良,土表常有白色鹽分積澱,直接影響植物生長發育和作物生產。為此,治理和改良鹽鹼土已經成為世界發展農業、治理環境的重點之一。
  • 什麼是土壤鹽鹼化?如何治理土壤鹽鹼化
    植物也是一樣,如果土壤表面的鹽分太多,超過了植物能夠承受的範圍,影響植物正常生長,就會形成土壤鹽鹼化。土壤表面的鹽分主要是來自地下水的,即地下水的上升將鹽分積累到土壤表面。土壤鹽鹼化是由於地下水向上運動將鹽分累積到地表形成的。  形成土壤鹽鹼化的要素包括:地下水中要含有一定鹽分;濱海地區的鹽鹼化主要就是這個原因,尤其是在「海水入侵」背景下,地下水含鹽量更高。
  • 復混肥料中總氮測定注意事項
    復混肥料中總氮測定注意事項文 崔淑玲肥料是以提供植物養分為其主要功效的物料統稱為肥料。地球大約存在著100多種元素,農作物生長所必需的元素有16種,氮是其中一種元素,是農作物所需的大量元素之一。試驗方法一、檢測方法按照GB/T 8572-2010《復混肥料中總氮含量的測定 蒸餾後滴定法》進行檢測。
  • 土左旗:深入推進鹽鹼地改良示範項目
    據了解,土左旗腹地鄉鎮鹽鹼地面積較大,種植作物長勢弱,影響了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鹽鹼地改良工作勢在必行。今年以來,土左旗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切實推進鹽鹼地改良試驗示範,加強全旗鹽鹼地的改良利用,在土左旗塔布賽鄉塔布賽村、帳房村、旗下營村、鐵旦板村實施了2萬畝的高標準鹽鹼地改良示範項目。
  • 怎樣鑑別和解決大棚土壤鹽鹼化問題?
    土壤發生鹽鹼化後,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會減產,同時作物品質大幅降低,植物抗性變差,容易發生病蟲害,給種植戶生產、銷售都會帶來麻煩和經濟損失。那麼如何鑑別大棚土壤是否出現鹽鹼化問題呢?綠苔最喜歡潮溼的鹽鹼地,如果大棚土壤長綠苔,肯定是土壤已經鹽漬化了,紫球藻在地面聚集多了就會讓土壤變成紅褐色,這種鹽鹼地的指示植物,它的出現表示土壤裡的鹽分達到了必須要改良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