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流程管理的未來如何?聊聊BPM與RPA融合發展的四種跡象

2020-12-05 王吉偉

業務流程管理的未來如何?聊聊BPM與RPA融合發展的四種跡象業務流程正在走向融合,BPM或會被基於RPA的智能流程取代文/王吉偉

在以往RPA相關的文章中,王吉偉頻道多次提到BPM。因為現在的RPA,已經成為BPM中自動化環節不可或缺的部分。

什麼是BPM呢?BPM是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的縮寫,即業務流程管理。它涉及業務活動流的建模,自動化,執行,控制,度量和優化的任何組合,以支持企業目標,跨越企業邊界內外的系統,員工,客戶和合作夥伴。

BPM想要實現不同系統和數據的整合,就要藉助一定的技術工具,這個工具就是BPMS(流程管理軟體套件)。平時我們所說的BPM多是指BPMS,它是針對流程管理的信息化系統,特點是注重流程驅動為核心,實現端到端全流程信息化管理。

總結起來,BPM有四大特點:流程導向,強大的集成能力,端到端連接,效率提升。BPM可以有效幫助企業以流程為切入點,梳理企業業務,減少冗餘,從而減少業務實現時間,從內部管理角度實現降本增效。

通過BPM建立的流程線,企業經營的各個環節彼此聯繫起來,實現端到端對接,打破部門之間的「數據孤島」,輔助企業完成「以客戶為中心」的布局。BPM具有強大的集成能力,可以實現對OA、CRM、ERP等多種系統的整合。BPM通過管控企業流程和集成現有系統,實現高效和改進。

作為上個世紀伴隨「流程再造」管理思維誕生的BPM,它在信息化普及比較早的歐美,已經存在了多年。理論上,每個企業通過BPM都可以有效實現業務流程的優化。

但數位化技術發展到現在,BPM卻因為不夠高的ROI而被很多企業嫌棄。讓這些企業放棄BPMS套件而選用RPA的原因,則主要在於業務流程自動化的環節。簡單的講就是,集成自動化的實現成本太高。

RPA誕生的時間也夠早,但早期卻很少被集成到BPM,畢竟那時的RPA功能單一且應用場景有限。近幾年,隨著AI技術與RPA的融合,RPA的優勢逐漸顯露,使得很多企業在業務流程自動化上開始追捧RPA,並將RPA放到企業戰略架構中去推行。

BPM與RPA之間,本來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係。但現在隨著RPA的功能越發強大,在雲計算、大數據、AI等技術的加持下,基於RPA的智能業務流程平臺正在不斷誕生。在BPM藉助AI與RPA橫向發展的同時,RPA也在某些應用場景中開始替代並介入BPM。兩者,出現了融合發展的趨勢。

本文,王吉偉頻道就與大家聊聊BPM與RPA融合發展的四種跡象。

1、BPM逐步放棄傳統自動化,積極融合RPA

BPM之所以要放棄傳統自動化,一方面在於集成自動化的ROI太低,不是所有企業都願意投入重金耗費時間與精力去做的;另一方面,AI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與應用,也為RPA帶來了更多的應用場景,使得它足以代替傳統自動化技術以更低的成本實現企業所需。

當更多大、中型企業的CEO與CIO們更願意採用RPA工具,也就意味著RPA應用規模的持續增長。

這個市場機會,同樣各大BPM廠商早已經看到。紛紛開始在業務流程管理的自動化落地模塊,加入了RPA解決方案。

現在,BPM領域的玩家,包括老牌BPM的廠商,SAP、Oracle等ERP、CRM企管軟體廠商,專注辦公業務流程的OA廠商,以及IBM、微軟等科技巨頭,都通過推出商業智能平臺、業務流程PaaS、智能業務中臺等形式,將RPA工具放到了流程自動化模塊,並將RPA作為業務自動化部分的主推方案之一。

而BPM在自動化解決方案上集成RPA,也正是RPA興起的原因之一。

2、RPA生態越發完善,正在向BPM發起衝鋒

雖然RPA主要做的是業務流程自動化的事,但RPA與AI的融合發展,越來越多的應用場景,使得RPA在某種程度上開始充當部分BPM業務的角色。

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就是,很多企業開始將RPA COE(卓越中心)作為組織架構的重要部分,實際上RPA COE就是將RPA業務流程放到首位,通過業務流程自動化來決定BPM中各項業務的優先權。在一些組織中,乾脆直接建立以RPA為中心的運營架構,直接放棄BPM架構。

BPM一方面是幫助企業搭建業務流程管理架構,另一方面主要將業務流程進行自動化處理,以最大限度的幫助企業增效降本。事實上,在很多的業務流程中,自動化業務部分在BPM中的佔比較大。以致於很多時候,RPA解決方案成了BPM的全部。

尤其是當一個企業面對十數年積累下來的跨年代、跨平臺管理系統時,在BPM無法推進的那一刻,CIO們會首先想到RPA這個「萬金油」的存在,哪裡的自動化無法推進就把RPA放到哪裡。RPA的這個特點,使得它成為企業省錢辦事的「神器」。

當RPA能夠成為推動企業BPM企業前行的存在時,不知不覺中RPA已經在左右企業的數位化戰略。所以,把RPA當作企業的數位化戰略來推進,也已經成為歐美很多大、中型企業的共識。

而從UiPath、AA、BP三大RPA巨頭來看,它們戰略規劃、產品形態與生態布局,差不多已經能夠替代某些BPM。從RPA應用角度而言,RPA所挖掘的自動化流程越多,所接管的業務流程也就越多,能夠代替BPM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同時,RPA也不會滿足於僅做一個自動化工具。註定會有後向一體化的發展,向產業鏈上遊拓展是早晚的事。現在是BPM集成ERP、CRM等應用,未來則很有可能是基於RPA的智能業務流程平臺集成這些企管軟體。

3、BPaaS將成BPM最佳落地載體,RPA已是BPaaS自動化主流工具

BPM更多的是方法論或者戰略規劃,所做的是通過相關的架構與相應的套件進行PaaS層的完善。將數據中臺與業務中臺進行一個有效連接,以支撐上層的各種SaaS應用能夠有一個統一有序的管理。

但要實現這個規劃,最終要靠ERP、CRM等企業管理軟體來完成。即便有一個PaaS中臺的存在,但各種業務流程單線並列運作的,隨著企業管理軟體應用的越多,業務流程之間就割裂的越厲害,數據孤島的情況也就越嚴重。

這種情況,進一步催生了BPaaS。BPaaS就是業務流程即應用,存在於SaaS層之上,或者在PaaS與SaaS之間。它將企業經營中所有業務流程運作所涉及到的應用、資源、乃至架構做一個整體打包,使得每個業務流程可以調動多個應用與多種資源,以發揮最大公功效。

這樣,基於BPM的戰略規劃,就能通過BPaaS實現高效的沒有資源浪費的落地。某種程度上,它很像如今正在一些大型企業興起的COE(卓越中心)。

從產品架構而言,未來包含BPA(業務流程自動化)的BPaaS整體解決方案,才是BPM的最佳落地載體。而RPA,現在已是實現BPA的主流工具。未來的BPaaS類產品與解決方案,自然RPA不可或缺。

在BPA這個層面,RPA正在成為新興的業務流程自動化工具,更早的集成自動化正在走向瓦解的邊緣,同時集成自動化廠商同樣也在朝著BPaaS的方向發展。關於BPaaS與RPA,大家先了解這些即可,王吉偉頻道會通過另一篇文章詳解。

4、從AI這個角度,BPM與RPA也將殊途同歸

事實上,行業發展到現在,讓BPM與RPA相融合的主要因素都是AI。

因為AI的介入,BPM更進一步向商業智能靠攏,諸如IBPM、智能業務等概念層出不窮。也是因為AI的介入,擁有了NLP和OCR能力的RPA才具備了更多的應用場景,同時在業務範圍上也進一步向BPM方向擴展。

不管是BPM走向智能化,還是RPA的最終進化形態IPA,其實所表達的都是同一個意思,那就是業務流程管理最終要智能與自動化兼備,最終都會成為人工智慧應用於商業的超級載體。這一點現在已是定勢,不信你就去查一查,很多推出RPA產品與服務的廠商,過去都是做雲服務、AI與大數據的,顯然這些企業都是在借RPA落地。

到最後,PaaS中臺+SaaS+BPaaS的組合業務流程解決方案,會是業務流程管理的終極形態。想給予用戶最好的體驗與效果,當然非一站式解決方案莫屬。未來不管BPM廠商、RPA廠商,還是workflow廠商、流程PaaS廠商,亦或是OA廠商、中臺數據廠商以及人工智慧廠商,只要涉及業務流程管理相關業務的廠商,都會朝著一站式的生態路線演進。

殊途同歸,是各類廠商最終的歸宿。在這個進程中,投資、收購、合作自然是少不了的。這其中,就看哪個企業能夠憑藉各種能力與資源,最終成為笑傲江湖的超級整合者了。

事實上,自IBM推出集成RPA的智能工作流程解決方案開始,傳統BPM系統就已經開始淡出主流模式。等到微軟發布能夠應對更複雜應用場景的power platform時,幾乎就是在宣布OA和BPM時代的落幕。

當然,OA和BPM時代的終結,並不意味著廠商們就此沉落。各路英豪,正在爭分奪秒的借力AI和RPA進行智能工作流時代的新一輪布局。這也就意味著,業務流程管理領域將會呈現多元並立並且會走向相互融合的局面。

對RPA廠商而言,這既是殘酷競爭的開頭,也是更多機會的序幕。多元融合還是賣身合併,每一種抉擇都充滿無限變數與生機。

但不管選擇哪一種活法,RPA與BPM融合發展的帷幕已然拉開。

【王吉偉頻道,關注TMT與IoT,專注數位化轉型與流程自動化。】

相關焦點

  • 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和業務流程管理(BPM)如何結合在一起?
    如今業務流程管理(BPM)日益成熟,而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則成為技術新寵。而組織將BPM和RPA整合到其自動化策略中可以解決多個問題。BPM和RPA有一個明顯的共同點:字母「P」在兩個縮略詞中都代表「Process」(流程)。BPM推出的時間早於RPA。
  • RPA是什麼?解析AI和RPA結合方式和架構
    本文將為讀者介紹RPA的定義和概念,RPA的前世今生,實際應用場景,未來發展的趨勢(RPA如何與人工智慧結合)等方面。一、RPA的定義和工作原理RPA是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的簡稱。RPA的概念是由一家研發此類軟體的IT創業公司和一家研究機構在2012年所提出的。
  • RPA是什麼,AI和RPA結合方式和架構的解析
    RPA不僅可以模擬人類,而且可以利用和融合現有各項技術,實現其流程自動化的目標。 或者可以理解為:軟體自動化=人工+電腦。由於它可在無需改造原有業務系統的條件下即可為企業實現業務流程自動化,所以這種非侵入式技術部署受到了許多企業的青睞。為了更好地理解,我們可以舉個例子來解釋其運行原理。
  • RPA百年發展簡史:RPA的史前背景、發展歷程與四階進化
    信息技術與自動化技術不斷融合,奠定了企業經營流程自動化技術高速發展的基礎。屏幕抓取、業務流程自動化管理以及人工智慧這三大技術,最終使得專業的RPA工具在2000年初出現,一直到如今的全球RPA項目大爆發。
  • 打通業務流程的「最後一公裡」,RPA賦能銀行業數位化轉型
    首先,銀行業的特性決定了其處於強監管的環境下,業務流程大多具有標準化特徵,大量有標準化流程、可重複的工作均可由RPA完成。其次,銀行經過多年的信息化建設,系統眾多且多呈現煙囪式存列,數據錄入及調取需要大量人工操作,RPA替代人工操作,可以把寶貴的人力資源從繁重枯燥的操作工作中解放出來,去創造更高的價值。
  • 看華為人如何實踐流程變革:流程變革如何更好支撐業務穩健成長?
    流程的本質是什麼?流程為誰而變?管理者該如何從業務中萃取流程DNA? 局部流程優化該從何入手?流程該何時變革? 廣為大家熟知或道聽途說的IPD項目背後,優秀的華為質量經理人究竟如何所思所想?做對了什麼?流程制度建設是如何強有了的支撐華為持續業績增長的?
  • 大客戶銷售管理方案:含崗位職責、績效考核指標、業務流程管理
    文/微網商學院企業的管理離不開業務流程上的管理。企業要想穩步發展,必須有一套全面且行之有效的管理流程為之護航。企業每個部門每個環節都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流程,進行精細化運營管理。微網商學院精心打造的官方專欄《企業管理工作手冊-全新實用版》本專欄將從辦公室日常規範、財務管理制度、採購管理制度、經營管理、項目管理、行政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生產管理、倉儲管理、質量管理、營銷管理、信息化管理等多個板塊,系統全面深入的為各位專欄讀者分享。本節內容分享的是全套大客戶銷售業務流程管理與方法,收錄於專欄內。
  • 探討觀點:未來氣象預報發展之路
    天氣氣候預報模式一體化既是模式技術發展的趨勢,也將支撐天氣、氣候業務融合。延伸期預報業務就是天氣氣候融合發展的實例。  精細化和無縫隙還體現在適應用戶需求的預報針對性不斷提高以及常規預報和專業預報的融合發展。  「針對暴雨、霧-霾等災害性天氣帶來的影響及其風險的預報需要加強。」上海市氣象局副局長楊引明說。
  • 【原色動態】原色諮詢與中集物流啟動業務流程標準化合作
    2020年12月,中集物流業務流程標準化項目正式啟動。中集物流基於自身業務發展和公司的管理要求,與原色諮詢團隊合作,成立業務流程標準化項目組:聚焦中集物流的流程管理體系搭建和核心業務流程梳理,搭建中集物流標準化運作的流程能力基礎,為後續業務運營整合和業務擴張做好準備。
  • Vtoken創新加密資產產品、模式、業務流程,推動區塊鏈發展提質增效
    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成為全球趨勢,深刻改變金融服務市場格局,對傳統商業模式和監管規則提出新挑戰。如何看待金融科技創新?如何規範發展?金融科技是技術驅動的金融創新,技術為手段,金融為目標。根據金融穩定理事會(FSB)2017年《金融科技對金融穩定的影響》,金融科技是指技術帶來的金融創新,能夠產生新的商業模式、應用、流程或產品,從而對金融服務的提供方式產生重大影響。中國央行《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也參考了上述定義,指出「金融科技是技術驅動的金融創新,旨在運用現代科技成果改造或創新金融產品、經營模式、業務流程等,推動金融發展提質增效」。
  • 專欄連載|深度解讀RPA:RPA驅動力之運營模式驅動
    有時候在市場上將這種流程叫做「企業級流程」,與之對應的就是「部門級流程」。當然,每個領導、CIO、COO都希望能夠在企業中建立企業級的流程。但是,我們也發現,其實在推動企業級流程建設時會遇到各種方方面面的阻礙。第一,我們可以看到,企業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經過了若干年的發展,在若干年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很多條條框框是逐漸形成的。
  • 全流程業務標準化管理,訂單管家提升效率,「西雀」給公司助力
    財稅行業的標準化管理,這對於大多數財稅公司都是一個難題,客戶和業務之間如何做到有序的連接避免出現隔閡。近年來財稅行業在社會上所獲得評價逐漸降低,這也是跟很多財稅公司管理不善有關,客戶得不到滿意的服務,收不到相關的業務進度。
  • 如何打造高效率、高價值的倉儲業務流程
    在高價值、高品質、高效率的物流需求持續快速增長的影響下,原有的倉儲業務結構發生了變化,過去的人工管理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倉儲業務需求,因此企業需要加快供應鏈管理的轉型升級,避免被同行甩在身後,降低收益。
  • 速度記號的中文對應解釋和量化BPM
    這裡用中文釋義加上BPM量化一下這些概念Larghissimo 非常慢(20bpm或更低)Lento 很慢(40-60bpm)Largo,類似Lento,很慢(40-60bpm)Larghetto 還是很慢,但較Largo快(60-66bpm)Grave 慢且莊嚴的
  • 業財融合,企業模擬經營中的管理會計價值呈現(含沙盤)
    80%的CFO表示,業財融合將是未來財務的核心競爭力之一!點評:•   什麼是業財融合•   中國企業業財融合現狀分析•   如何透過財務數據看企業經營本質第2年:理性思考之年思考:企業如何進行現金流管理?企業如何進行市場分析定位?如何建立業財一體化體系?點評:•   企業的經營目的是什麼?如何做到利潤最大化?
  • 2020 INNO CHINA中國產業創新大會暨RPA+AI開發者論壇成功召開
    簡單來說,RPA是一種軟體創新技術,通過錄屏、模擬、腳本等多種形式模擬人類操作數位化業務的動作,從而將業務流程實現自動化節省時間和運營成本。的核心資產如何有效管控進行了系統化分析,尤其是財務人員的實際業務痛點。
  • 企業業務流程推行過程反思
    企業業務流程概念起源於企業追求精益管理階段、追求加加快市場響應速度的大環境背景下,是建立在企業管理體系成熟的基礎上。但是很多企業在實施推行過程中會出現問題,總結如下幾點:1、忽略了人的因素沒有認識到企業流程的設計、搭建和實施任何一個環節都離不開員工的積極參與。
  • 合同能源管理展望及未來發展趨勢
    此外,合同能源管理能夠有效融合多方企業優勢,能夠使得節能服務公司有效發揮自身專業能力,可預見收益期望高,能夠幫助企業有效提升自身競爭力。合同能源管理是未來綜合能源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與任何創新商業模式一樣,合同能源管理的發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本文將與讀者一起共同探討,合同能源管理存在的問題和未來發展趨勢。
  • 攜手思愛普(SAP),巨鯊醫療優化業務管理,開創業務藍圖
    會議由巨鯊醫療黨總支書記、HR 總監卜凡林女士主持,雙方圍繞項目歷程、平臺搭建、業務優化及未來合作等維度,展開了友好的討論和交流,共同期盼新的業務藍圖和市場前景。會議上巨鯊醫療董事長王衛先生表示:「巨鯊醫療一直致力醫療行業創新技術應用和場景化解決方案,期望運用先進的科技手段,為醫務工作者提供更多的技術便利。
  • RPA,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
    RPA,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剛才提到,買票流程的固化是搶票軟體可以進行搶票這一操作的根本原因,搶票軟體的本質是由機器人代替人工完成刷新買票這一操作,從這個角度來講,搶票軟體本身其實是一種RPA軟體,而自動搶票RPA技術眾多應用場景中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