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向宇院士:弘揚家國情懷 矢志知新創新

2021-01-11 南開大學新聞網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高春燕)1月4日,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周向宇做客南開,參加我校黨委研究生工作部和統計與數據科學學院研究生黨支部聯合組織的「弘揚科學家精神,勇擔新時代重任」主題黨日活動。向師生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分享自己對科學家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我認為對科學的定義,可以用《易經》等上的十二字來描述:『探賾索隱,鉤深致遠』、『格物致知』。也就是說,科學就是探索深奧隱藏的東西,從已知研究未知以獲取新知。所以科學家精神首先要有一種勇敢的探索、創新精神,既要學習已有的知識,也要思考未知的領域。這樣才能客觀地看待問題,正確地解決問題。」周向宇院士引經據典,以《易經》中的幾句經典作為開場。

  周向宇結合自身經歷,從學習、生活等多個角度講述了科學家所需要具備的基本學科素養。他說,做好一門學問,需要的是發自內心的熱愛、潛心研究的專注和百折不撓的毅力。

  周向宇院士認為,家國情懷是科學家精神的核心。科學沒有國界,但是科學家有祖國。新中國成立後,華羅庚先生等老一輩科學家依然選擇回到祖國的懷抱,是一種家國榮譽感、使命感與擔當感的體現,是科學家們的楷模,科學家精神的典範。

  周向宇院士指出,實事求是的科研態度和學習態度同樣重要。他以1930年華羅庚被時任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的熊慶來教授賞識的故事為例,和在場師生分享了嚴謹治學的重要性。他提到,無理數的發現說明畢達哥拉斯學派的理論學說有待拓展,貝克萊大主教的發問表明牛頓、萊布尼茨的微積分理論尚需嚴謹化……歷史的經驗一次又一次地告訴我們,盲目信仰某個權威的理論並非數學精神。求真求是,理性質疑,才是真正的數學精神,科學家精神。

  講座最後,周向宇院士以「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勉勵現場同學要「坐得住」,用功讀書,為國爭光,將小我融入大我之中。

  黨委研究生工作部、統計與數據科學學院有關負責人參加座談。

相關焦點

  • 頭條|《院士訪談錄》(第一期)——趙振東的家國情懷
    為慶祝山東省科技創新大會召開,更好地展示山東省科技成就、展現中國院士風採,山東省科學技術廳、山東廣播電視臺聯合出品,山東經濟廣播、山東衛視傳媒公司製作推出的全媒體系列專題《院士訪談錄》,7月2日全網正式上線。服務國家創新、助力山東發展、推動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 馮小明院士:科研精神是創新,是責任,是家國情懷
    馮小明說,做科研就得有家國情懷,要耐得寂寞,要敢於坐「冷板凳」。 馮小明所從事的是不對稱合成方法學及手性醫藥、農藥和具有生理活性化合物的合成研究。簡單而言,他研究的是催化劑,新型手性催化劑。不論醫藥、農藥,還是化妝品、食品添加劑等等,其合成過程中,都少不了催化劑。而馮小明團隊的催化劑成果,則是當前業內不對稱手性催化劑中「手性適用範圍最廣,反應條件最溫和,得來最容易的」。
  • 涵養家國情懷 做好結合文章
    【主題教育之大學篇】 2019年12月16日,新一代清潔化工及新能源技術領軍人物,挪威工程院、挪威皇家科學院院士陳德受聘為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新能源研究院院長。這項優化調整學科布局、服務國家能源戰略的舉措,是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推動改革發展、促進「雙一流」建設的一個縮影。
  • 弘揚科學家精神 |科學家精神內核是什麼?聽聽張伯禮院士等專家怎麼說
    日前,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科技部組織召開了「弘揚科學家精神」座談會,邀請「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檀棟,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蘇權科
  • 同濟大學雙聘院士陶文銓:逆境中如何培養奮鬥精神和家國情懷
    同濟大學雙聘院士陶文銓:逆境中如何培養奮鬥精神和家國情懷 2020-03-09 11: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弘揚紅色革命精神、白求恩精神和黃大年精神 吉林大學引導師生矢志...
    作者:吉組軒  近年來,吉林大學高度重視對師生進行政治引領和思想激勵,通過多種方式大力弘揚踐行學校紅色革命精神、白求恩精神和黃大年精神,持續推動全體師生牢固樹立家國情懷,努力傳承紅色基因、系牢紅色紐帶,矢志愛國奉獻、勇於創新創造。
  • 弘揚工匠精神 成就中國「智」造
    12月30日,本報報導了山東港口青島港「連鋼創新團隊」的自主創新故事,他們面對全球工業4.0給港口發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以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從一張白紙起步,經歷十幾萬次的流程測試,終於建成了全球領先的全自動化貨櫃碼頭,實現了從跟跑歐美到領跑世界的蝶變。報導刊發後,在全社會特別是製造行業引發了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
  • 「社科網評」端午文化的家國情懷決非牽強附會
    由端午節形成的端午文化,事實上反映出中國人民自古就有的國家意識和民族意識,也成為了傳承、弘揚、激發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感的載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人要有氣節、要有人格。氣節也好,人格也好,愛國是第一位的。我們是中華兒女,要了解中華民族歷史,秉承中華文化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要時時想到國家,處處想到人民,做到『利於國者愛之,害於國者惡之』。
  • 家國情懷是知識分子的高貴品質
    在構成知識分子的公共精神之中,家國情懷是維繫知識分子職業標識和價值實現的重要內容。為此,當代中國知識分子必須要形成以愛國之心、報國之情、強國之志為核心的家國情懷,擔負起職業職責和時代賦予的使命。  家國情懷已經積澱為中國知識分子的內在品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精煉地概括了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精神追求。
  • 聽聽張伯禮院士等專家怎麼說
    日前,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科技部組織召開了「弘揚科學家精神」座談會,邀請「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檀棟,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蘇權科,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天眼」(FAST)總工程師姜鵬,蛟龍號載人深潛團隊代表、高級工程師李豔青,
  • 科學家精神內核是什麼 聽聽張伯禮院士等專家怎麼說
    光明日報記者 袁於飛 光明日報通訊員 蔣程  日前,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科技部組織召開了「弘揚科學家精神」座談會,邀請「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檀棟,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蘇權科,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天眼」(FAST)總工程師姜鵬,蛟龍號載人深潛團隊代表、
  • 科技創新 引領未來
    8月18日上午,「科技創新、引領未來」—平江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展在平江縣檔案館開展。開展儀式由縣委常委彭喜豐主持。中共平江縣委書記汪濤為院士展致辭。平江籍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碳基納米電子學研究中心主任彭練矛親臨開展儀式。
  • 藥理學教授歐陽冬生的家國情懷
    李良婷/攝五十知天命,然而對於剛過五旬的歐陽冬生來說,「為國家作點事」才剛開始。從現實理想主義者到浪漫理想主義者,教授用他的行動詮釋了知識分子的家國情懷。現實力量走出農村把握自己的未來「你有自己的想法,爸爸很欣慰。」
  • 家國情懷:課本中的遼寧
    在開幕式現場,三位老師為讀者朋友帶來的迷你網課,不僅帶我們再一次走進積澱深厚的遼寧和建設發展中的遼寧,也讓無私奉獻、拼搏奮鬥的家國情懷深植心中。 遼寧是一個充滿奉獻熱情的地方,課本中的雷鋒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讓無私奉獻和愛崗敬業的精神接力傳承。「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
  • 李濤:用家國情懷書寫勞動者新榮光
    全國勞模李濤,用一份家國情懷書寫了新時代勞模新榮光。 面對疫情,他以特別捐贈的方式,踐行黨員初心,收到省委、省政府的感謝信; 競逐商海,他用實幹誠信與工匠精神,展現優秀企業家的風貌和責任; 帶領商會,他與會員團結一心破浪前行,為商會發展注入新活力,為社會傳遞正能量; 作為委員,他是率先垂範的優秀者,彰顯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情懷; 傾情公益,9年來,他心繫家國、兼濟天下
  • 涵養家國情懷 堅守天大品格——天津大學校長鍾登華在2017年第一次...
    三年前,在制定天津大學章程的時候,我們提出了「家國情懷、全球視野、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培養目標,把「家國情懷」作為天大學子應該具備的首要素質。所以,今天我想和同學們談一談「家國情懷」。  何謂「家國情懷」?「家國情懷」是一個人對自己國家和人民所表現出來的深情大愛,是對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所展現出來的理想追求。它沒有直接的出處,在古代文獻裡無從考證。
  • 天下士人的家國情懷
    天下士人的家國情懷什麼是「士」?許慎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是:「士,事也。」意為善於做事情有能力的人。班固在《白虎通·爵》中解釋為:「通古今,辯然不,謂之士。」班固在《漢書·食貨志》中又解釋為:「學以居位曰士。」範曄《後漢書·仲長統傳》中解釋為:「以才智用者謂之士。」
  • 肩負起工程科技創新的歷史使命
    這為推進我國科技創新事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對新發展階段開創中國科技創新的新局面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大力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堅決扛起歷史賦予的重任和使命,在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徵程中勇挑重擔、建功立業。
  • 追思陳定昌院士:赤誠無我 胸懷家國|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
    10月23日在北京舉行的「陳定昌院士精神追思會」上,王俊波的深情講述喚起與會人員的共鳴——赤誠無我、胸懷家國、敢為人先、勇於突破,是陳定昌科學家精神的最佳寫照。「讓中國人不再受欺負」「小時候,在父親和同志們交談的隻言片語中,有一個叫靶場的地方讓我心生嚮往。
  • 周向宇(陳嘉庚數理科學獎獲得者):「板凳」不冷 樂趣無窮-光明日報...
    因為「多復變中若干問題的解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周向宇研究員,獲得了2016年度陳嘉庚數理科學獎。「多復變與復幾何是現代數學的一個重要前沿方向,與數學的其他方向都有很緊密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