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億兒童處於「隱性飢餓」狀態,醒一醒!你家飲食結構該調整了

2021-01-11 福林媽咪

文|福林媽咪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2019年公布了「兒童現狀調查報告」,其中提到:

全球7億的5歲以下兒童中,約有1.1億兒童正遭受因缺乏必需營養素而造成的隱性飢餓。

這個比例相當於每7個5歲以下兒童中,就有1個正在遭受「隱性飢餓」。

我想沒有哪位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吃嘛嘛香,身體倍兒棒」的吧?

可是孩子怎麼還會出現「隱性飢餓」?

所謂隱性飢餓,通俗點說,就是看孩子吃得不少,但是必須的營養素沒攝入多少。

根本原因有兩點:

①飲食結構不合理;

②家長們把營養密度低的食物,當做營養食物給寶寶吃了。

這兩點加在一起,就會導致寶寶的身體長期「吃不飽」。

其實,不光是寶寶,很多大人也在面臨著「隱性飢餓」的問題。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資料顯示:全球約有20億人正在遭受隱性飢餓,中國更是有3億人面臨隱性飢餓!

這其實跟我們的飲食習慣有很大關係。

還記得那個「膳食金字塔」嗎?

類似於這個

這是我國2007年發布的版本,也是被更多大眾所熟知的。

其實不光中國,各個國家都相應公布了居民膳食金字塔,來指導人們的飲食。

最具影響力的就是美國農業部公布的「飲食指南金字塔」,我國的則與其大體一致。

然而,美國公布的「飲食指南金字塔」推廣了11後,美國各種與不健康膳食習慣密切相關的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持續上升。而且人們的肥胖指數也呈現出年年增長的趨勢。

美國哈佛大學大眾健康教授威力特博士發現其中的不合理,並提出批判,為了糾正被誤導的飲食習慣,又提出了「威利特健康膳食金字塔」,這也成為了迄今為止最科學、最可行的健康飲食方案。

對比一下不難發現,以前依靠攝入比較多的穀物麵包這些主食為主,調整之後,以前穀物多的飲食基礎現在只佔以前的三分之一,整個「金字塔」看起來每種食物的量都更均衡一些。

然而我們很多家庭,至今仍是每天攝入過多碳水化合物。

北方人習慣吃麵食,麵條、包子、餃子、饅頭等等,南方人習慣吃米飯,這些食物最主要營養素的就是碳水化合物,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糖類。

它可以給我們帶來飽腹感,同時為我們的身體帶來熱量,但是吃多了,運動又少的話,熱量消耗不出去,就會轉化成為脂肪。

這也是為什麼我國糖尿病及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就在前段時間,張文宏提到要家長們在特殊時期,早餐用牛奶雞蛋代替饅頭白粥,僅這一個觀點,就被很多網友炮轟。

對於很多人來說飲食習慣已經養成,想要轉變很難,但更難的是明知有問題還不轉變,甚至認為人家說的不對。

白粥、饅頭這些食物其實就屬於營養密度低的食物。

營養密度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同等熱量下,食物中所含的營養素含量。

那麼所謂營養密度低的食物,就是那些相對熱量高,而且營養素含量還低的食物。

而白粥、饅頭,碳水化合物多,微量元素少,吃了會飽腹,但並沒有什麼營養價值,所以,家長如果經常給孩子吃這些,那麼孩子就可能存在「隱性飢餓」了,說這兩樣東西是「假營養」都高估他們了。

也許你還會反駁,說老祖先都吃米飯喝粥,不也好好的嘛?

這麼說吧,我們現在吃的米可比以前的米要精細的多了,因為我的打磨工藝技術進步,大米最有營養的胚芽被去掉了,這就讓大米丟失掉了很多營養。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市面上會有專門賣胚芽米的,因為胚芽米遠比大米要有營養,而大米更多的是糖分。

現在的條件比以前好多了,很多家庭不需要再過以前那種只需要填飽肚子的日子了,所以有條件的話,選擇營養食物。

除此以外,還有一些真正被家長誤解的「假營養」食物,不少家長也在給孩子吃。

●骨湯,說補鈣,但實際上骨頭裡的鈣不溶於水,反倒是脂肪更容易溶於水,喝一肚子脂肪多的水。要補鈣,湯渣都比湯強,不如多吃裡面的肉,可以補充鈣鐵鋅及蛋白質等營養元素。

●果汁,水果當中富含多種維生素,也叫纖維素,但是被壓榨的時候會損失掉很多纖維素,很進肚子裡的多是糖分,喝多佔肚子還有增胖的風險哦。

家長們,如果你們家還在給孩子吃這些營養密度低的食物,是時候該調整飲食結構了。

兒童的飲食結構不光關係的孩子的健康,還與孩子的學習成績有一些關聯。

澳大利亞一項研究發現,一歲嬰兒的飲食結構對他們日後在學校取得好成績至關重要,食用大量水果和乳製品的孩子更容易取得好成績。

據報導,由納亞冉德(Anett Nyaradi)博士牽頭,來自馬拉松兒童研究所(Telethon Kids Institute)的研究小組發現,飲食健康的一歲嬰兒在5歲和7歲時,學習成績明顯較高。

(參考文獻:兒童飲食結構影響學習成績[J];中國食品學報;2016年01期)

第一,活動量做支撐

真的想讓孩子健康成長,飲食是一方面,但是運動也是很重要的。

攝入的食物需要將多餘熱量消耗掉,孩子平時在學校做操啊、用腦啊、上體育課啊、課間活動啊,這些都算是在活動的,都有在消耗熱量。

但有的孩子就比較懶一下,課間如果不上廁所都不想離開自己的座位,這就需要爸爸媽媽平時帶孩子做運動了。

增強孩子的肌肉力量,鍛鍊孩子的心肺功能,這都是百利無一害的。所以運動是基礎的。

第二,主食換一換

如果家裡一直是米飯、饅頭、白粥這樣的食物作為主食的話,偶爾換一換,換成粗糧,像是玉米、高粱米、蕎麥、胚芽米、糙米等等,這些粗糧當中的微量元素膳食纖維要高很多,所以營養密度也相對高。

不過有一點還是要說一下的,對於孩子來說,腸胃功能相對薄弱,粗糧不容易消化,所以給孩子準備時,可以考慮粗細搭配。最常見的粗細搭配,就是熬粥了,不要光用大米,適量放入一些粗糧,也會相對營養一些的。

第三,水果蔬菜每天都要有

對於水果蔬菜來說,固體的要比液體的營養密度大,所以別榨汁啦,直接吃!還能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和抓握能力,這樣多好呀~

第四,每天注意乳製品的攝入

中國營養學會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年》中明確建議:每天每人要飲奶300克或相當量的奶製品。

如果換算成我們常見的液態奶來說,300克奶大致就是300毫升,不過市面上的奶大多都是250毫升或500毫升的, 那麼每人每天要在保證喝一袋(250克)牛奶的基礎上,再攝入一些奶製品,如酸奶、乳酪等,以使奶製品多樣化。

不過這裡要說一下,每天300克牛奶適用的是6歲以上兒童和普通成人。

在新的膳食指南中有說到:

●4-6歲的學齡前兒童每天要攝入300-600毫升的奶類;

●1-3歲的幼兒要攝入不少於相當於350毫升的幼兒專用配方奶粉,不宜直接給孩子喝純牛奶;

●6個月-1歲的嬰兒則是每天要攝入600-800毫升(或克)的母乳或嬰兒專用配方奶粉,外加一些輔食。

第五,肉類優先選這幾類

既然要吃,咱們就吃營養密度高的食物,熱量低還有營養的肉當然是首選。

例如:魚肉,尤其是海魚,比如三文魚、鱈魚這些魚肉營養密度較高。

牛、羊、雞,這些肉類的營養密度要高於豬肉。

有條件的優先選擇這些肉類會更好。

不過在烹飪過程中應該注意少油、少鹽、少糖,這樣會更健康一些。

如果寶爸寶媽稍微花點心思,每天保證上面說的食物都攝入到,那麼你的寶寶起步就比別人高,因為「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嘛~更何況,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讓身體真真正正的「吃飽」才是關鍵!

相關焦點

  • 「我,190斤,營養不良」:3億中國人,正在遭受隱性飢餓
    他的胃被一些高熱量垃圾食物佔據,反而更可能因營養結構失衡,而導致營養不良。武漢市曾經發布一份報告,顯示武漢營養不良的兒童中,有70%都是小胖墩。來源 | 武漢晚報還有研究發現,肥胖的女大學生,相比於其他女大學生,更容易患上缺鐵性貧血。
  • 兒童多見「隱性飢餓」?科學膳食要有「四格餐盤五類食物」
    兒童多見「隱性飢餓」?然而,家長們可能並不知道,自己孩子即便是小胖墩,也可能面臨「飢餓」的問題。實際上,偏食、挑食、營養不均衡等情況,都可能造成「隱性飢餓」。什麼叫「隱性飢餓」?簡單來說,吃不飽餓肚子,那就是顯性飢餓。吃飽了,甚至吃撐了,但身體所需的維生素、微量元素卻不夠量,這就是隱性飢餓。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營養科主任張靜表示,隱性飢餓並不少見,也是營養不良的一種表現。
  • 又被「鬼壓床」,想醒卻怎麼也醒不過來,壓住你的到底是什麼「鬼」?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王蕊 金麗娜你是不是有過這種經歷:有時在半夢半醒中聽見各種稀奇古怪的聲音,但奇怪的是,你用力也好,拼命大喊也好,就好像有人捂住你的嘴,壓住你的身體一樣,怎麼也無法掙脫。剛開始劉大伯以為是做夢,但一周之內頻繁遇到類似情況,且比夢境真實,迷信的劉大伯覺得是不是被「鬼壓床」了?想了很多辦法破解,但劉大伯已經依舊被「鬼壓床」。鬼壓床的真兇不是鬼,而是你的腦子壓著劉大伯的到底是什麼鬼?就這麼喜歡劉大伯?
  • 植物人能醒嗎?專家:長期植物狀態幾無可能
    而植物人是指長期處於植物狀態的患者。   患者進入植物狀態多長時間才能被評定為植物人?   不同的損傷類型有不同的評判標準。潘樹義說,心臟停止跳動導致腦部缺氧,造成腦損傷,患者進入植物狀態,一般3個月後未醒就是植物人;腦外傷造成患者進入植物狀態,一般一年後未醒就可判定為植物人。   造成植物人的原因是什麼?
  • 賣回的鮮花到家就蔫巴,不是質量不好是你不會醒花
    康爸嚴選的鮮花,都是直接從雲南花棚現摘現發的,大部分花兒還是含苞未放的狀態,在被切割的那一瞬間她就離開媽媽,斷水斷糧,還要進入冷庫降溫休眠處理,然後又經過一路的舟車勞頓,已經疲憊不堪,處於嚴重缺水狀態,我們要耐心地照顧好它們。其實真實情況是這樣的,花花們長途跋涉來到我們身邊,整個運輸過程都是無水運輸。
  • 夢見鬼衝過來被嚇醒 夢見鬼追我嚇醒了
    夢見鬼衝過來被嚇醒夢到被鬼神追打,表示你最近可能會生大病,最好快去做全身檢查,尤其要注意肝臟的健康狀況。夢見被鬼追,表明最近因為一些心事令你感到有很大的壓力,使你心事重重的,而壓力得不到釋放。
  • 1個月內是促醒的黃金時機|植物人|昏迷|意識障礙|康復治療|-健康界
    患者顧先生(化名)因車禍導致頭部受傷、當場喪失意識,在當地醫院進行手術治療後,仍處於昏迷狀態。後來,顧先生輾轉到了腦科醫院康復醫學科。腦科醫院康復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呂曉細緻地檢查後,發現患者不僅有嚴重的顱腦損傷、瀰漫性軸索損傷及第6頸椎骨折,同時還合併肺部感染。
  • 孕期常做噩夢被嚇醒,晚上睡不好,白天沒精神,多是這三種原因
    但是最近感覺很煩惱,晚上經常做噩夢,大多數時候都很恐怖,經常被嚇醒,醒來之後要好久才能再睡著。幾天下來,晚上睡不好,白天沒精神,連飯都吃不下去了。不過幸好,柳柳現在通過調整,睡眠質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孕期為什麼會經常做夢呢?在懷孕的時候經常做夢,原因是多方面的。
  • 蘭花狀態差?別急,給它來點「醒神水」
    那麼,蘭花狀態差怎麼辦?別急,給它來點「醒神水」,想不開花都難。那麼接下來跟隨菇涼一起往下看吧!這「醒神水」是什麼呢?其實就是普通的淘米水而已,這很多花友都已經有所了解了,菇涼也講了好幾回了,今兒個就給一些還不知道的花友說一說。這淘米水含有大量的營養成分,既可以補充到植物的營養,又能促進生長,肥效也是極好的,蘭花不開花,生長期用一用,不怕花不開。
  • 世界糧食計劃署因「為消滅飢餓而戰」獲諾獎,中國貢獻不可磨滅
    但是,全球面臨的飢餓形勢依然嚴峻,尤其是在今年,氣候變化、病毒蔓延和經濟衰退,讓全球飢餓人口面臨更嚴重的威脅。比斯利明確表示,現在全球有 6.9 億飢餓人口,其中有一部分處於嚴重飢餓狀態。今年由於疫情影響,WPF 給出了讓人擔憂的數字:到今年年底,在該機構開展業務的 88 個國家中,嚴重飢餓人口可能達到 2.7 億,比 2019 年增加 82%。
  • 平時睡不醒,放假睡不著,有同款嗎?
    剛睡著怎麼又醒了?而且就算睡著了,總覺得在各大劇集裡穿來穿去,早上起床,大腦就像「工作了一晚上」……(3)醒得早。平時上班,早起打卡,假期明明關停了鬧鐘,還是準時準點早早醒來,甚至比平時醒得還早。聽著家人的呼吸聲,盯著臥室的天花板,或者閉著眼睛在床上「烙餅」,一通胡思亂想之後,好想求自己爭氣點,繼續睡個回籠覺!
  • 睡覺總是凌晨一點醒和三點醒,暗示了身體什麼問題?看專家的理解
    這句話的意思其實就是說陽氣進入到陰氣之中,人就睡著了,陽氣則從陰中出來,人也就醒了。反之,如果自身的睡眠不好,則說明身體的肝臟也出現了一定的問題。而晚上一點鐘是我們身體肝血流經肝臟的時間,如果總是在這個時間段醒,則就說明肝火比較的旺盛,身體肝血不暢。
  • 嬰兒睡覺總會醒?三個原因家長要知曉,助寶寶安穩入睡
    堂兄剛生完寶寶,那天拜年時我去看她,結果一進門她就哭了起來:「照顧孩子太累了,每晚都要醒來幾次,我簡直要崩潰了。」本來表妹的寶寶夜醒次數很多,少時三次左右,多時七八次也有,弄得表妹一夜無法入睡。嬰兒夜間醒來次數增多的原因生理上的現象與成人相比,新生兒還不能適應日夜交替,再加上身體發育不完善,所以他們的睡眠周期更短,因此醒後就更多。簡單的說,也就是寶寶睡眠過程中淺睡眠狀態較多,而深睡眠狀態較少,所以才會經常在晚上醒來。
  • 聯合國:2019年全球近6.9億人食不果腹 「零飢餓」目標挑戰重重
    此外,今年還有多達 1.3 億人可能因新冠疫情而陷入長期飢餓,實現到 2030 年消除飢餓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挑戰重重。報告對中國、墨西哥和孟加拉國等 13 個人口總數接近 25 億的國家進行了關鍵的數據更新,使得對全球飢餓人數的估值顯著減少至 6.9 億人。
  • 主臥的床,選1.5米還是1.8米?家具店老闆一番話點醒我!差點選錯
    主臥的床,選1.5米還是1.8米?家具店老闆一番話點醒我!差點選錯在我們裝修完房子後,家裡家具的選擇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家裡一些大型的家具,像沙發是用來平時休息,來客人時需要坐的,而且也是整個客廳的重心,無論是顏色還是質感,設計上都很關鍵。
  • 夢見鬼被嚇醒 夢見鬼是什麼預兆解夢
    夢見鬼被嚇醒 孕婦夢見鬼意味著,與情人之間的感情微妙地感到有些不安,也因此讓你表現得比平常更黏人、追問不休。沒必要的忌妒心反而讓對方的心越離越遠了。即使內心不安表面上也要裝得平靜一點,慢慢拐個彎來套話吧。會發出閃光燈號的東西,這兩天的幸運物。
  • 寶寶「落地醒」,未必是「慣壞」惹的禍!「莫羅反射」了解下?
    有人說,寶寶沾床就醒都是因為平時抱得太多了,這種「壞毛病」都是大人慣的!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寶寶為什麼「落地醒」寶寶「落地醒」多發生於3、4個月大之前,這個階段睡著覺一放下就哭,是寶寶一種正常的生理性反射——莫羅反射。
  • 文件首次曝光,自醒英語成功的第一步:《喚醒語言的天賦與靈性》
    這是自醒英語首次對外公開此份文件,從這份文件裡,我們可以一睹自醒英語的精神與教學秘密。一是希望滌清現在紛亂的語言教育現狀,告訴大家優秀的教育是尊重規律,從「心」出發,而不只是所謂的迎合學生興趣,漫無目的的追求考試成績。二是希望更加開放的吸收學生(包括成年人)加入海燕老師畢生要構建的「跨文化之旅」之目標。
  • 今日驚蟄丨自然界的生物醒過來
    無論如何,但求如學者餘世存所說的,在驚蟄節氣,人該學會如蟄蟲般聽見、聽懂天地間的滾滾雷聲,不裝睡、不昏睡、不貪睡。這也是一種不辜負了。時序到了3月初,即每年的3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的位置,這一時間是農曆的第三個節氣——驚蟄,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
  • 3歲寶寶凌晨4點就醒,寶媽崩潰大哭,父母學會這幾招孩子不再早醒
    小薇最近很苦惱,3歲的兒子這幾天像鬧鐘一樣準時,每到凌晨4點就醒。她作為一名自媒體人,每天凌晨1-2點睡覺是經常的事情,全靠早上的小睡續命呢,兒子這樣讓她很頭疼!這一天,兒子又早早地醒了,她抱起兒子拍了拍,試圖把他哄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