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太和文明論壇
2018年9月7日至9日,由太和智庫發起主辦、每日經濟新聞戰略合作的第二屆「太和文明論壇」在北京舉行。
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出席論壇並做主旨演講。蒲慕明介紹,現在大部分的疾病都找到解決方案,但神經頭腦疾病仍然沒有一個有效的治療方法。
他說,實際上,現在已經有很多的醫藥公司正在開發這種可以提升人們認知功能的藥物,而這些藥很有可能會操縱人類的大腦。這時需要考慮,對於人類大腦的調控要到什麼樣的程度?什麼樣的人可以購買這樣的藥物來控制自己的大腦?所以,我們的神經科學也面臨著很多倫理問題。
「當然,還有其他的問題,比如人類基因疾病的基因編輯。我們可以如何對胚胎進行基因編輯,我們對於唐氏症候群可以進行什麼樣的基因治療。我們是不是可以把有問題的基因進行替換或者將我們的染色體進行替換,確保人類生的孩子不會受唐氏症候群的侵擾。這樣的做法是否符合倫理?」
同時,蒲慕明說:「我們是否真的能夠達成一個有關於前沿科學倫理的共識。我們需要達到一個平衡,前沿科學的追求和社會需求這兩者之間需要達到很好的平衡。現在有很多的前沿技術已經對我們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有的時候,我們的道德準則並沒有被很好的制定出來,當我們的前沿技術出現的時候,我們的行為準則是可以進行指定的。想要做到這一點,是需要整個科學家以及全社會達成共識一起正確的應對這個問題。」
為此,蒲慕明建議,大部分的倫理規則以及對於前沿科學的倫理規則都是由西方發達國家所制定的,前沿科學的倫理準則,主要由西方的科學家控制,應當更好地聽取發展中國家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