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強全省第三極 建好長三角南大門

2021-01-17 華夏經緯網

  「十四五」時期,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溫州如何錨定發展方向和目標定位?記者從12月16日召開的溫州市委十二屆十一次全會獲悉,溫州將堅定扛起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的政治使命,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加快建設「五城五高地」,全力做強全省第三極、建好長三角南大門,奮力續寫好新時代溫州創新史、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市。

  「十四五」時期,溫州處在新舊動能轉換的提速期、新發展格局構建的窗口期、都市能級躍升的關鍵期、改革系統集成的深化期、市域現代治理的迭代期,溫州將堅定以奮力續寫新時代溫州創新史為戰略方向,以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市為戰略目標,更加突出戰略融入、內外統籌、改革探路、創新致勝、安全發展和普惠共享,通過5年努力實現綜合實力顯著增強、轉型升級全面突破、中心城市快速崛起、改革開放縱深推進、美麗溫州加快建設、民生福祉大幅躍升、先進文化繁榮發展、市域治理形成示範。

  「全力做強全省第三極、建好長三角南大門」是溫州「十四五」時期的戰略定位。溫州作為長三角27個中心區城市、浙江三大中心城市和四大都市區之一,在唱好杭甬「雙城記」背景下,主動融入全省戰略全局,高起點謀劃建設溫州都市區,培育經濟增長第三極,力爭到2025年邁上萬億級地區生產總值、千億級地方財政收入、千萬級常住人口、百萬級新增人才的發展新臺階。在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格局中,溫州將主動發揮輻射周邊區域3000萬人口的腹地優勢、250萬在外溫州人的網絡優勢和國際國內、線上線下市場融合優勢,打造長三角輻射閩臺贛、聯通粵港澳的南大門。

  系統建設「五城五高地」,是溫州「做強第三極、建好南大門」的戰略支撐。「五城」是一個有機整體,建設東南沿海區域中心城市是城市發展方位,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是城市發展先導,建設全國民營經濟示範城市是城市發展特質,建設改革開放標杆城市是城市發展動力,建設生態宜居幸福城市是城市發展目的。「五高地」是重要功能支撐,溫州將實施創新首位戰略,打造科創高地;堅定先進文化引領,打造文化高地;強化人才智力支撐,打造教育高地;厚植醫療康養優勢,打造醫療高地;發揮強大市場優勢,打造新消費高地。

  5年看頭年、開局是關鍵,溫州將逐步構建黨建統領的整體智治體系,堅持用好「溫州擂臺·六比競賽」主抓手,提升黨員幹部隊伍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能力水平,奮力開創「科創高地建設、民營經濟躍升、循環樞紐構建、現代化產業培育、改革系統集成、都市能級提升、四港聯動發展、文化溫州引領、市域治理創新、幸福城市共建」10個新局面,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記者 尤建明)

 


來源:新華網   來源:浙江在線

相關焦點

  • ...學習姚高員市長作「錨定『全省第三極、長三角南大門』戰略坐標...
    12月28日晚,市科技局舉辦第13次「創新講壇」活動,專題學習市委副書記、市長姚高員在全市縣處級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集中輪訓班上,作「錨定『全省第三極、長三角南大門』戰略坐標以更強擔當奮戰奮進『十四五』」的專題輔導報告。局機關全體人員,局屬單位中層以上幹部參加學習活動。
  • 浙江溫州以排頭兵領跑者擔當做強全省第三極
    前不久召開的溫州市委十二屆十一次全會,系統分析了溫州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提出要把溫州放到全省、長三角、全國一盤棋的大背景下,統籌謀劃近期、中期和遠期目標,精準布局、精準發力。「五大新坐標」從戰略方向、戰略目標、戰略定位、戰略支撐、戰略基石等五個維度謀劃溫州「十四五」發展,明確提出溫州戰略定位是做強全省第三極、建好長三角南大門。「這是溫州市委堅持以系統觀念謀劃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部署,為溫州未來5年乃至更長時段全面高質量發展確立了目標藍圖、提供了行動指引。」
  • 以系統觀念開好局③丨溫州以排頭兵領跑者擔當做強全省第三極
    正威(平陽)長三角電子信息產業中心項目開工現場。新年第一天,位於溫州平陽的濱海新區項目工地彩旗飄飄、鑼鼓喧天,市縣兩級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悉數出席,共同見證投資超百億元製造業項目正威長三角電子信息產業中心開工。就在一天前,總投資約1200億元的浙江三澳核電基地項目已在蒼南開工。
  • 犛牛背上的地球第三極
    就連犛牛的糞便也是高原上最寶貴的資源之一,在樹木匱乏的地球第三極,幹牛糞是藏族人生活中最好的燃料。正是像這樣無處不在的聯繫,讓犛牛成為了生活在地球第三極上的藏族人最好的夥伴。而犛牛與藏族人在高原上為伴的歷史,也幾乎貫穿了地球第三極的整個文明歷程……在流傳於地球第三極的古老創世神話中,人們認為宇宙中的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都是犛牛身上的各個部位演化而來。
  • 「山東第三極」,憑什麼是臨沂?
    濟南背靠黃河、南依泰山,城市有泉、湖的滋養,好似北國江南;青島周邊丘陵起伏、海岸彎曲,營造了「綠樹紅瓦碧海藍天」之城。▲ 臨沂的人口與面積,傲視十六城市。▲ 臨沂商品城全貌。特色產業的發展,讓臨沂的GDP總量從全國150名開外躋身50強。
  • 中共青海省委首場新聞發布會:數字宣告保護「地球第三極」擔當
    馬銘言 攝中新網西寧12月28日電 題:中共青海省委首場新聞發布會:數字宣告保護「地球第三極」擔當作者 張添福 潘雨潔雄踞青藏高原東北部的青海省,如何守護地球「第三極」?28日在西寧舉行的中共青海省委首場新聞發布會上,通過幾組數字或能展現該省保護「地球第三極」做出的昔日努力及未來決心。
  • 「地球第三極」 青藏高原!
    大家都知道地球上除了北極、南極,還有個「第三極」:世界的高級青藏高原
  • 大型西藏紀錄片《第三極》(在線觀看)
    中國首部全面反映青藏高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大型涉藏電視紀錄片《第三極》由五集電視紀錄片和一集花絮片組成,每集46分鐘。全片借「第三極」這個地理概念,重在講述青藏高原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故事。全片近40個故事,以自然為背景,以人類活動為中心,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展現青藏高原上的生命之美和人們的祥和生活,反映藏族傳統文化得到繼承、傳統生活方式得到延續、以及自然環境得到保護等情況。
  • 「地球第三極·西藏新名片」驚豔亮相 西藏正式邁入大品牌時代
    並將把「地球第三極」品牌發展規劃納入自治區「十四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以「地球第三極」品牌為整合驅動平臺,支持組建「地球第三極」品牌行業聯盟,體系化、系統化整合發展西藏特色優勢品牌,建立品類矩陣,減少無序內耗,提升「地球第三極」品牌統率下的產業品牌整體形象與核心競爭力。
  • 駛向第三極:「鑿」山而上,與大俠華山論劍
    駛向第三極和東南DX7星躍一起挑戰極限一起突破自我一起碰撞古今文化一起感受名山大川東南DX7星躍挑戰日記>駛向第三極的徵途還在繼續,從零度海平面向上攀升,走過南嶺山脈、衡山、武當山……從峻美秀麗到雄奇峻險的變化中,在一路走來的「大俠(DX)之旅」中,徵服山川之意越發明顯。
  • 離天空最近的地方——地球第三極
    地球第三極位於北緯25°—40°之間,平均海拔4000米,是地表海拔最高的高原。如果把對流層頂部看做是天空的高度,南北兩極距離天空約8000米,赤道距離天空約16000米,地球第三極距離天空僅有5000多米。因此,可以說地球第三極是離天空最近的地方。
  • 偉大工程——在「世界第三極」頭上動土,壯哉
    朋友們,看到題目,您也許會有疑問:這個在「世界第三極」頭上動土的偉大工程,究竟是什麼?先別急,既然題目中出現了「世界第三極」,我們就先來看看,世界第三極究竟是什麼?「世界第三極」是青藏高原,而青藏高原上出名的是珠穆朗瑪峰,她的美景,正如上圖中所展現的一樣不可思議,然而引人入勝的同時又危機四伏
  • 韓國南大門,火災後復元的首爾城郭門,又名「南大門」
    由於是8座大小城門之中位置最靠南的門,因此又被稱為「南大門」且這一稱呼沿用至今。作為韓國最古老的城門,崇禮門在1962年被韓國政府指定為「國寶 第1號」,是非常珍貴的歷史文物。不幸的是與2008年2月因為一場火災,城門上層的木質結構遭到了巨大的破壞。歷時5年3個月的修復工程後於2013年5月4日重新開放參觀。此外,定期舉行的「崇禮門把守儀式」也吸引了大批外國遊客的前往參觀。
  • 跟著紀錄片「雲旅行④|走進地球「第三極「 感受青藏高原上治癒...
    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在地球的南、北極之外,有一處地方被人們稱為「第三極」。這裡曾是地球運動最活躍的地帶,遠古的造山運動,形成了壯觀的痕跡,巨大的落差,也產生了豐富多樣的生物類別。2015年3月,紀錄片《第三極》開播,作為「西藏三部曲」的首部作品,其是中國首部全面反映青藏高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涉藏電視紀錄片。紀錄片用更清晰全面的視角,帶領觀眾了解這個靜謐的「第三極」。
  • 空中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全省首條低空短途通勤航線在鎮江新區起飛
    飛機的順利起飛,標誌著水陸通衢的鎮江也有了自己的航線,空中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開啟水陸空立體交通新篇章。江蘇鎮江至浙江建德千島湖,全省首條低空短途通勤航線正式上線運行的同時,全省首個A類飛行服務站——江蘇(鎮江大路)通用航空飛行服務站也同步啟動建設。
  • 地球第三極
    西藏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稱,境內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50多座,其中8000米以上的有11座,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就位於西藏,青藏高原又被稱為除南極、北極以外的「地球第三極」。  青藏高原高聳入雲的地勢,年輕而龐大的高原塊體,複雜多變的地形,高寒而又特殊的氣候,獨具特色的生態環境,使它成為地球上獨特的自然地理單元。
  • 研究揭示第三極地區擁有全球最潔淨環境條件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重慶大學的研究人員聯合發表在《地學前緣》雜誌上的一篇論文揭示,以青藏高原為核心的第三極地區擁有全球最潔淨的環境條件。" 新的研究首次從雪冰 - 大氣化學角度闡明了第三極是全球最潔淨的地區之一,研究成果為推動第三極地區環境保護提供了新的科學數據支撐。" 論文通訊作者、重慶大學副教授遊超告訴《中國科學報》。第三極地區毗鄰全球人口最稠密且發展迅速的地區,其環境狀況一直備受科學家和社會的廣泛關注。
  • 地球「第三極」的未來水資源
    地球「第三極」的未來水資源喜馬拉雅山脈。喀拉崑崙山脈。興都庫什山脈。亞洲高山的名字讓生活在遠方的人聯想到冒險,但對10億多人來說,這些名字是他們最可靠的水源。這些山脈中的雪和冰川包含了地球極地冰原之外最大的淡水量,這使得水文學者將這一地區稱為「第三極」。世界上七分之一的人口依靠從這些山區流出的河流來獲取飲用水和灌溉作物。
  • 憑「海」揚帆長三角
    鹽城是蘇北地區唯一進入長三角中心區的城市,也是黃海沿線的重要節點。鹽通高鐵通車,徹底打通我國的沿海動脈大通道,北至青島乃至環渤海經濟圈,南接上海、融入長三角一體化。 「這條高鐵的意義不僅是鹽城和南通通車,更在於有效連接起青島和上海,在黃海形成南北向的城市發展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