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早名薊城,因什麼草本植物命名?反映天人合一和自然崇拜

2020-10-13 文化地名

原創 牛汝辰

「薊」是西周初年一個封國的名稱,也是北京見於文獻記載的最早地名之一。薊城的舊址在今北京西城區廣安門一帶。

北京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稱為「薊」的早期聚落與修建了城牆之後作為周初「薊國」都城的「薊城」。

從周初開始到遼代改「薊縣」為「薊北縣」直至「析津縣」為止,以今廣安門一帶為中心的「薊城」「薊縣」始終是封國的都城或北方軍事重鎮「幽州」的治所。秦漢以前的「薊」與「薊城」以及其他城邑和山水名稱,在北京地區早期地名中佔有重要地位。

1995年,在北京原宣武區廣安門立交橋東北側的濱河公園豎立了薊城紀念柱,上有侯仁之先生擬定的榜文:「北京城區,肇始斯地。其時惟周,其名曰薊。

關於「薊城」的命名,孫冬虎認為,遠在《史記正義》之前,《水經注》就已指出:「昔周武王封堯後於薊,今城內西北隅有薊丘,因丘以名邑也。」(《水經注》卷13《㶟水》)

根據上述記載,薊城以城內西北角的土丘「薊丘」為名。薊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薊丘因丘上長薊,故名。《戰國策》有「薊丘之植,植於汶篁」之語。我們還可以把它當作文學上的比喻來理解,即隨著燕國伐齊之戰的勝利,薊丘上的植物被帶到了汶水流域去種植。

根據文獻記載和晚近時期的考古發掘,一般認為薊丘位於今北京西便門外的白雲觀西側,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前還保留著一些遺蹟。

「薊」具體是何種植被,北宋科學家沈括曾作為使臣到過薊城,據他在《夢溪筆談》裡說:「予使虜至古契丹界,大薊茇如車蓋,中國無此大者,其名薊,恐其因此也。」大薊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科薊屬的植物),沈括描述它的根莖高大,葉片支撐開來與車蓋相似,當時的中原地區很少見,因其獨特性而成為地方命名的依據。

最早的北京城是以生長的植物「薊」命名的,反映了當時北京的植被地理特徵。薊主要分布於朝鮮、日本、臺灣島以及中國大陸的河南、安徽、江蘇、河北、山西、山東、陝西、江西、雲南等地,多生長於海拔400—2100米的地區,一般生於荒地、草地、山坡林中、田間。

版權所有,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水飛薊?水飛薊因何被稱為「肝臟保護劑」?
    那水飛薊是什麼?水飛薊的功效有哪些?下面就來了解被稱為「肝臟保護劑」的水飛薊。 什麼是水飛薊? 水飛薊,為菊科植物水飛薊的乾燥成熟果實,別名為水飛雉、奶薊、奶薊草,屬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也是一種優良的護肝植物,其種植範圍分布於歐洲、地中海地區、北非及亞洲中部,在國內各地公園、植物園、園庭也有栽培。
  • 廣義天人合一與狹義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理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天人合一」的核心是順應自然規律,按自然規律辦事,達到與宇宙、社會同步共振。這一理論是中醫學和氣功學的理論基礎,也是社會科學的理論基礎。天人合一還蘊含著現代系統論、協同論、控制論,尤其生物控制論、控制醫學、控制病理學等現代醫學邊緣學科很多內容。
  • 為什麼要叫天人合一,而不是人天合一
    有時我始終在想,一念無我,人即與道相合,一念無我,即與自性相合,一念無我,小宇宙合於大宇宙,一念無我,應該是人天合一,人動而天不動,應該叫人天合一,不應該叫天人合一啊。今早起來,我想我一定要弄明白,解釋一下為什麼要叫天人合一呢?
  • 易學「天人合一」與現代宇宙觀
    由於生活在當代工業文明中的人類,處在技術崇拜和技術恐懼的張力之中,人們感受到了現代技術的反傳統性,也認識到科學理性的缺陷。於是一些思想家開始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尋求智慧。比如,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序言中就反對把中國傳統科學視為失敗的典型,認為它保存著「內在而未誕生的最充分意義上的科學」。
  • 天人合一的「天」在古代是什麼含義?
    古人所謂「天人合一」的「天」,就是指「自然」。自然和人為是一對矛盾統一體。人為效法自然,順應自然,人之所為合乎自然規律就叫「天人合一」,這也就是《道德經》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人道的終極遵循和最高境界。天地都是自然的具體體現,故天也泛指自然,自然也簡稱為「天」。《周易》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最高典範。
  • 有了「天人合一」,再說「天人相分」不是互相矛盾嗎?
    這是《太上感應篇》開頭,也是核心,這段話透露出思想,在古代非常重要,叫「天人感應」。「天」指自然、宇宙、神靈等概念,「人」指個體的人,「天」「人」存在存在「感應」和交流,其導致的必然結果就是相通,或者更進一步的合二為一,所以「天人感應」某些情況下可以表述為「天人合一」。
  • 深度解析「天人合一」:宇宙螺旋全息氣場!
    我們經常聽到「天人合一」,什麼是「天人合一」?天與人有什麼關係?也許有人會說:「天是天,人是人,這怎麼能合到一起,天與人又怎麼能談到關係」?但是,我們的老祖宗在幾千年前就發現了:宇宙與人是「全息對應」的,不能分開看。
  • 天人合一:古代環境保護法的核心
    宋時程朱理學的「天人合一」主張對生態倫理思想的發展,更具有重要貢獻。發掘中國古代有關生態環保方面的法律規定,探討各階段環保思想源流,對於我們今天的環保工作具有積極的借鑑意義。以往的認知論片面地認為:人類與自然的關係是主客二分的模式,人是主體,自然界是客體。主體在客觀世界中要不斷地認識客體,與客體鬥爭,戰勝它,以求得更大的發展與自由。
  • 天人合一是哲學表達宇宙的最形象生動的語言
    這種「理」與中國古代賢哲關於論理的名言又有什麼關係呢?我國古代有句名言,「天人合一」,漢朝董仲舒就說過「天人之際合而為一」,朱熹說,「天人一物、內外一理」,「天人無二理」,這個「理」對於我們自己的思想與外界的一切,是一回事情,這個整個的觀念,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基本的精神。
  • 水飛薊功效作用是什麼
    水飛薊功效作用是什麼?肝臟是人體中最大的消化器官,也是人體重要的解毒工廠,所以養護肝臟健康是尤為重要的。日常養肝護肝,應儘量做到少喝酒、戒怒減壓、注意勞逸結合、少熬夜、積極運動、注意調節情緒、慎用對肝臟有損害的藥物。 養護肝臟健康,其實也離不開水飛薊。下面就來了解一下,水飛薊的功效與作用,以及水飛薊哪個牌子好。
  • 常識|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區別是什麼
    經常聽見草本植物、木本植物這一說法,弄得不是植物專家的我們一頭霧水。通常我們將草本植物稱作「草」,而將木本植物稱為「樹」,但也有例外的。那麼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區別到底是什麼呢?草本植物多數在生長季節終了時,其整體部分死亡,包括一年生和二年生的草本植物,如水稻,蘿蔔等。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地上部分每年死去,而地下部分的根、根狀莖及鱗莖等能生活多年,如天竺葵等。
  • 薊,帶魚刺的草
    分享些「薊」jì,菊科裡的藍紫色妖精 「薊」也是個地名,是戰國時期燕國都成所在地,稱薊城,也就北京那一帶,或許那個地方會長很多
  • 「天人合一」,為何只說「天」和「人」,「地」哪裡去了?
    提起「天人合一」這句話,恐怕中國人沒有不知道的,它是《易經》之中所蘊含著的高深玄妙的哲理,不過,如果用最簡單的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人與自然界的和諧統一」。我們今天並不打算去探討它的哲理,而是想提一個有趣的問題,來和大家一起聊一聊,這個問題就是:我們常說「天人合一」,可為何有「天」、有「人」,卻沒有「地」呢?要知道,天、地、人三才才是「最完美的組合」啊?
  • 草本植物—刺菜薊
    學名:artichoke thistle, Cardoon科名:菊科花期:6-9月原產地:地中海沿岸,卡納利亞群島性質:多年生草本高度:800 ~ 200cm刺菜薊原產於地中海沿岸,喜溫暖溼潤氣候。早期在歐洲被視作是上層社會和貴族用來閒享之食。刺菜薊表面一層層如「盔甲」般的鱗片是刺菜薊的苞片,要想食用必須在開花之前採摘下來。刺菜薊長到1.5-2米高,長約0.5米的,呈拱形、深裂片、銀綠色葉。它的花蕾被稱為「球」,由緊密排列的三角形鱗片組成,鱗片圍繞著中心的「旋渦」呈輪生狀排列。如果不加處理,一朵美麗的淺粉色到紫色的花就會從這個球(花蕾)中出現,像寶石般絢麗奪目,惹人喜愛。
  • 謝過城街、博城路、福全路……泰城36條道路命名變更
    可是有市民發現,不管是路牌,還是之前網上發布的路名,有的路有了新名字,"謝過城街""博城路""七裡河路""福全路"等,這些路名既有些陌生,又有些熟悉,那麼新改的路名是如何命名的?哪些道路有改變呢?帶著疑問,14 日,泰安日報社 · 最泰安全媒體記者進行了走訪。
  • 風水與算命術數的理論根據來源於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指大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質與我們人體的結構存在著的一種相互對應的關係。如大自然中有河流,人體中有血液;大自然中有森林,人體中有毛髮;大自然會颳風,人體有呼吸;大自然會下雨,人體會出汗等等。這些有什麼用途呢?它又能說明什麼問題呢?
  • 植物命名的「奧秘」為什麼會俗名的命名方法會「五花八門」!
    俗名與拉丁名可以說,為植物和動物取名字是人類最原始的本能之一,名字是人們相互之間溝通、交流各種植物信息的基礎。但是因為各民族的文化不一,對同一種植物的稱呼往往不同,交流起來往往比較困難。通常情況下,世界各國都有用自己國家的文字命名的植物名,這就是俗名。
  • 從原始蒙昧的自然崇拜開始,人類是怎麼用文學表現自然的?
    先民們把某種動物看作是自己的親屬和祖先,禁止打殺、獵食,還把日月星辰、風雲雷雨、山石草木火等自然物尊奉為神明,對其頂禮膜拜。在反映人類童年時期的神話傳說以及口傳文學中,可以看到這種圖騰崇拜和自然崇拜現象,如黃帝族以熊、羆等動物為圖騰,商族以玄鳥為圖騰,夏族以熊、魚為圖騰。《淮南子》中記載了「石破生夏啟」的傳說。
  • 花色豔麗天人菊,美若天人~
    ,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虎皮菊、老虎皮菊(上海)。它的原產地是在熱帶美洲,花期主要在6-8月。或許你會覺得天人菊和其它的菊科植物沒有什麼區別,都非常的普通,但是你並不知道天人菊的花瓣非常的厚,而且它的色彩比其他的菊花都濃烈一些,遠遠的看過去,就十分的奪目,而且天人菊一根植株就只會長出一朵天人菊,為此,天人菊的單朵花的花期是特別的長,一朵花卉能夠保持在二十多都不會開敗!
  • 花和草還有果哪一個是最早的被子植物?
    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王鑫博士和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王士俊博士在2010年8月出版的《地質學報》英文版上報導了這種新發現的侏羅紀被子植物化石。他們以中科院院士、著名古植物學家李星學的名字作屬名,以中華為種名,將其命名為中華星學花。 中華星學花每朵的大小只有1至2毫米,最大的花的高度也不過只有2.6毫米左右,只有針眼大小,沒有花瓣。而且,中華星學花具有特立中央胎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