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樹木也要睡覺嗎)
文·晴空飛燕
在進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後,樹需要睡覺嗎?
科學家說:「這要看你如何定義睡覺了。但是,我們所知道的是,樹在晚上確實會放鬆它們的枝椏。這就相當於人在打呼嚕。」
為了研究樹睡覺的情況,芬蘭科學家用雷射測量了兩棵垂枝樺在晚間的表現。這兩棵樹一棵位於芬蘭,另一棵位於奧地利。9月的秋分時分,監測就在乾燥無風的環境下開始了。這一天,世界晝夜等長,監測從晚間開始,經過黎明,一直到早間才會結束。
科學家說,他們使用雷射紅外線掃描儀照射樹的各個部分,每一部分的照射時間不到一秒。這樣一來,只需要幾分鐘,就可以得到整棵樹的細節圖譜。
研究發現:垂枝樺的樹枝和葉子在晚間時分就會下垂,而在日出到達前的幾個小時會垂到最低點。而當清晨來臨時,樹枝和樹葉則又會上揚到原來的位置。
研究報告的首席作者,芬蘭地理空間研究所的研究員伊圖·普特涅恩說:「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整棵樹都會在晚上下垂,因此,樹枝樹葉也會下垂。但是,樹的下垂幅度並不是很大,一棵5米(16英尺)高的樹最多也就下垂10釐米(4英寸)而已。」
研究人員表示:「目前,還不知道到底是太陽升起『喚醒』了樹木,還是樹木有其自身的循壞節奏。但是,有些樹木在太陽出來之前就已經上揚至白天的位置。這表明,樹木可能受自身生物鐘的支配。」該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期的《植物學先鋒》上。
研究團隊的成員稱,這樣的數據並不讓人感到驚訝,但是,卻非常少見。畢竟,現在才有人在研究中涉獵這方面的內容。大部分生物在白天和夜晚都有自身的循環節律。任何一位園丁都知道,有些植物在早晨開花,有些樹木則在晚上關閉葉片。
著名植物學家卡爾·林奈(1707年—1778年)發現花即使在暗室中也能盛開和凋謝。著名博物學者查爾斯·達爾文(1809年—1882年)注意到植物莖葉的夜間運動看起來就好似在睡覺一般。
然而,研究團隊成員表示,兩位前輩的研究針對的僅僅是小型盆栽植物。而這次的樹木研究則首次運用了雷射來精確測量晚間野生樹木樹葉的運動情況。
本次研究沒有解釋為什麼樹枝和樹葉會在晚上下垂,但這一現象可能和樹木的緊張以及樹木內部水壓的變化有關。
「植物的運動通常與其內部細胞中水的平衡程度有關。而水的平衡則又和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所獲得的光照有關。」匈牙利科學院生態研究中心的研究員安徳·茲林斯基說。
研究人員表示,將來,他們還會測試每棵樹內部的水流情況,並將所得結果與今天雷射測量所獲得的數據進行對比。這樣做的目的是使人們對每棵樹每天的用水量更加了解。同時,也能更好地監控樹木對於區域氣候的影響。
(轉自蝌蚪五線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