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條某網紅在直播間售賣「假燕窩」遭人打假的新聞,讓燕窩成為了輿論的焦點。
出具的質檢報告顯示,辛巴團隊所售燕窩的蔗糖含量高達4.8%,而成分表裡碳水化合物為5%,從而確認該產品「就是糖水」。此外,該產品的蛋白質含量為0,不符合燕窩各等級質量規定中「燕窩中的蛋白質含量約在30%-50%之間」的標準。
在滋補養生類目中,燕窩獨佔鰲頭,成交額佔比接近三成。
近幾年,朋友圈各種燕窩營銷廣告不斷,即食燕窩這股風也是愈刮愈大,吃燕窩,不僅是養生的標配,更成了一種身份的象徵。但是在這背後,卻是產品良莠不齊、真假難辨的亂象。
那麼,即食燕窩的真身究竟是什麼?真燕窩又到底值不值得花大價錢買來吃呢?
而且,即食燕窩這類食品,國家還沒有出臺相應的強制標準,不少商家就更有空子可以鑽了。
在這款即食燕窩的配料表裡,我們發現,其中含有海藻酸鈉和乳酸鈣兩種成分,只要這兩種成分混合,就能形成外觀、口感近似燕窩的膠狀物。
職業打假人@王海指出,「即食燕窩行業根本不需要真正去添加燕窩,只要有水、糖、海藻酸鈉和乳酸鈣及少量唾液酸即可生產。」
在某寶上,即食燕窩在售的10碗裝價格為398元,相當於一碗39.8元,但按照王海的計算,這類燕窩價值僅為7分錢,連帶包材、內容物、加工費、工業成本甚至都沒超過一塊錢,說商家血賺也不為過。
而且,丁香醫生此前撰文分析,燕窩中唾液酸成分的功效只停留在動物研究層面,並不能說明對人有什麼保健作用。換而言之,燕窩對於人體的營養價值尚無定論。
某寶上幾百塊錢就能買到一片「唾液酸海洋」
再來看看蛋白質。從成分組稱上來看,燕窩的蛋白質胺基酸組成並不完全,從蛋白質質量來說還遠不如雞蛋。
這就更好理解了,沒人會拿燕窩當飯吃,頂飽這個說法就更加站不住腳了。
也有人會說,古代的皇帝,現代的女明星,不都是靠吃燕窩才延年益壽,永葆青春的嗎?
乾隆皇帝就是燕窩的忠實愛好者,他活到了89歲,很多商家也喜歡以此來說明燕窩的養生功能。
但是清朝還有另一個愛吃燕窩的皇帝,叫鹹豐,30歲就病死了。
我們需要知道的是,不管它多昂貴,燕窩本質就是食品,而不是藥品。
附加在它身上的那些「神奇」功效,目前還沒有紮實的研究去證實,吃很貴的「補品」,除了能給自己一些心理暗示外,還能給外人提示:我很有錢。
如果你沒有錢
還是不要去盲目跟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