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聽力正常 生兩胎卻都是聽力障礙

2020-11-29 杭州網

杭州網訊 38歲的龔女士,兩年前足月順產分娩一子,取名喜寶(化名),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原本是一件非常喜悅的事情,可是喜寶出生後多次聽力篩查未過,6個月大的時候喜寶到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做聽力檢查以及耳聾基因檢測,確診為先天性耳聾,需佩戴助聽器並行語言訓練,幸好就診及時沒有延誤喜寶的語言等各方面的發育,可是其中的辛酸只有日益陪伴在喜寶身邊的父母知道。

二胎依然是聽力障礙原來是基因惹的禍

今年龔女士再次懷孕,她希望能得到一個健康的二寶。於是,龔女士懷孕21+周時來到市一醫院的遺傳諮詢門診,抽取羊水及其父母靜脈血2ml進行耳聾基因檢測,不幸的是驗證結果為,腹中胎兒基因位點和第一胎喜寶相同,兩個突變位點分別遺傳自健康的父母。

根據遺傳規律,考慮腹中胎兒和哥哥喜寶一樣是耳聾患者,也就是說父母親雖然都是聽力正常的正常人,但都是耳聾基因攜帶者,若再生育後代,50%機率為耳聾基因攜帶者,不發生耳聾,25%機率為純和突變,為先天性耳聾。

市一醫院產科副主任醫師夏建妹說,耳聾其實在我們身邊經常遇到,大家想到的是有耳聾的父母可能生育耳聾子女可能性較大,所不知的是,我國每年約有3萬以上患嚴重耳聾殘疾的寶寶出生,新生兒耳聾發病率為1-3/1000,與唐氏綜合症的發病率一樣高,而80%以上的聾孩子是由聽力正常的父母所生。

因此普通人中,大約有5-6%的人也會攜帶隱性狀態的耳聾基因突變。如果夫妻雙方都攜帶相同的耳聾基因,就算聽力正常,也有高達25%的機率生育出聾兒。就像龔女士,因此如果能擴大耳聾篩查的範圍,可以更有效的預防一定量的耳聾患兒出生,或者及早明確耳聾病因,利於治療,可以最大限度減少傷殘,提高生存質量。

夏建妹說,遺傳性耳聾有不同的遺傳模式,包括:1、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此類遺傳方式在一個大家系中可以有很多耳聾病人,耳聾就像一個幽靈一樣在這個家系中遊蕩。2、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發病比例最高,但不會引起大家注意,詢問病史時都認為自己家系中沒有此類疾病,因為此類患兒的父母均表現聽力正常的正常人,但常常會同時攜帶相同位點的基因突變,因此表現為散發病例。3、X或Y性染色體遺傳:一般比較少見,X連鎖遺傳多是由母親傳給兒子,女兒一般不發病,或者病情較輕,Y連鎖遺傳是男性相傳,更為少見。4、線粒體母性遺傳:母親將基因傳給兒子或女兒,有些線粒體基因突變患兒可以出現氨基糖甙類藥物耳毒性,這種患兒即使使用正常劑量的藥物,有時一針即可致聾。

80%以上的聾孩子是由聽力正常的父母所生

「人群中擴大開展耳聾基因檢測有很大的必要性。」夏建妹給出了建議:

(1)耳聾患者夫婦,在當下較為普遍的聾-聾婚配模式中,若雙方具有相同的突變基因,則其後代患耳聾的機率將極高。在婚前進行耳聾基因檢測,明確雙方的基因型及突變位點,指導基因互補型婚姻,即避免相同基因型的耳聾患者間婚育,可有效地避免聾兒出生;

(2)新生兒,因為一定比例的新生兒在聽力篩查時表現正常,發生漏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聽力會下降,發生遲發性耳聾,在新生兒聽力篩查的同時進行耳聾基因檢測,可警示其父母,以便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

(3)孕婦,對孕婦進行耳聾基因檢測可有效地指導、幹預其生育過程,我國每年有兩千萬孕齡女性生育,通過孕期耳聾基因檢測,可預防大約7000名先天性聾兒出生和約40000名耳毒性藥物敏感個體耳聾的發生。按人工耳蝸植入術治療及康復費用40萬元/例計算,可為國家節省耳聾治療費用188億/年;

(4)由於耳聾基因的高攜帶率,且90%-95%的耳聾患兒出生在正常家庭,擴大耳聾基因檢測的範圍,通過對正常夫婦進行婚檢或孕檢,對其婚配、生育進行指導,才能從根本上杜絕遺傳性耳聾的發生。對於有明確生育耳聾患兒風險的夫婦,檢測時應結合產前診斷,即在孕早期進行絨毛膜穿刺,孕中後期進行羊水或臍帶血穿刺,進行產前基因診斷,可有效地規避生育耳聾患兒的風險。

市一醫院產科常規開展耳聾基因的篩查和檢測以及遺傳諮詢,孕前、產前以及新生兒的耳聾基因篩查,對有生育計劃的,結合家族史及病史對後代患病的風險進行評估,最終做出客觀、準確的生育指導,提供相應的幹預措施,達到減少遺傳性耳聾發生的目的。

相關焦點

  • 孩子的耳朵可別隨便掏 聽力障礙遺傳佔六成,還有不少外因造成
    &nbsp&nbsp&nbsp&nbsp市民趙先生一家在無限期待中迎來寶寶出生,然而不久便接到孩子聽力篩查未通過的消息。接下來的檢查更是打破了他們的僥倖,孩子聽力真有問題。可是,夫妻倆百思不得其解,兩人聽力都很正常,為什麼寶寶會聽不見?也有父母疑惑,孩子耳朵能掏嗎?
  • 聽力篩查:寶寶通過了嗎?
    新生兒聽力障礙的發生率0.1%-0.3%,聽力障礙將直接導致語言發育障礙,即聾啞,嚴重影響人群的生活質量及健康水平。
  • 腦癱夫妻生下健康寶寶令人稱奇,語言障礙真的沒有遺傳危險嗎
    腦癱夫妻也能生下健康寶寶前段時間看新聞,四川的一對特殊夫妻,生下了一個健康的寶寶,引起了大家的關注,作為語言障礙康復從業者,我們也非常感興趣。爸爸鄭先生,出生時臍帶繞頸導致窒息,小腦受損。媽媽吳女士,出生後不久發生高熱,影響小腦發育,夫妻倆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行為障礙和語言障礙。屬於少見的特殊夫妻。從相識相戀到組建家庭走入婚姻,兩人一定想過孩子的問題。倆人從小就接受過康復訓練,接觸過不同專業的人群,對自己的特殊情況有著清醒的認知,生怕自己的殘障會遺傳給下一代,所以在考慮生育之前就問過很多人。
  • 人工聽骨:讓聽力障礙患者重回有聲世界
    人工聽骨:讓聽力障礙患者重回有聲世界 字號:小大 2014-09-01 17:06由於李女士患有多年的中耳炎,隨後,她的左耳又痛又癢,並開始流膿,原來聽力較好的左耳聽力下降得非常快。作為生意人,聽力障礙為其帶來了諸多不便,先後七次輾轉各地求醫都沒有突破性的進展,聽力反而持續下降。8月11日,李女士聽人介紹到婁底市中心醫院門診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就診時,從接診醫師八病室副主任、副主任醫師李泉那裡聽到了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可以手術治療,通過鼓膜修補及安裝人工聽骨重建聽力。
  • 調查顯示:我國近16%的人患有聽力障礙
    會上發布調查數據顯示,我國有15.84%的人患有聽力障礙,其中患致殘性聽力障礙,即中度以上聽力障礙的人佔到總人口的5.17%。 全國聽力障礙與耳病調查由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牽頭實施,目的在於調查了解我國聽力障礙的現患情況、致病原因、幹預需求和服務利用狀況,評估《全國聽力障礙預防與康復規劃(2007—2015年)》實施情況。
  • 聽力障礙考生順利完成高考 高考闖關他戴著助聽器
    這是來自執信中學的雙耳極重度聽力障礙考生徐揚常對自己說的話。極重度聽力障礙,意味著即使對著他耳朵大聲喊,他也只能聽到很小的聲音。不過在高考考場上,徐揚與其他同學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雖然第一天的首場考試,他一度因為誤會被要求摘掉助聽器,但徐揚很快調整狀態,順利完成了考試。未來,徐揚希望研究神經生物學,幫助有聽力障礙甚至是耳聾的孩子恢復聽力。
  • 溫州這家人到了一定歲數就會聽力下降…
    26歲小夥聽力障礙牽出一個家族「魔咒」——到了一定歲數聽力就會下降已有15人中招這是怎麼回事?,最初只用戴一隻助聽器,現在兩隻都戴了,效果還是很差。」提及自己的聽力,來自永嘉的26歲小夥小南(化名)顯得很無奈。小南說,他上初三那年發現聽力變弱,身邊人講話都聽不清內容。得知小南聽力變弱,其父親帶他去上海、北京等地大醫院求醫。小南的父親告訴醫生,他們家族有一個「魔咒」——一些家庭成員到了一定歲數,會發現自己的聽力變得越來越差,甚至到最後一點都聽不見。除了他自己,小南的奶奶、姑姑、哥哥、姐姐等15人都已陸續中招。
  • 服用這種藥後 帶耳聾基因的寶寶就會喪失聽力!
    張豔珍建議,夫妻二人準備要寶寶前,最好做一下遺傳性耳聾基因的染色體篩查,如果本身已是攜帶者又已懷孕,可以通過羊水穿刺檢查確定胎兒是否也被遺傳。藥物導致的重聽根源在基因曹女士是一名高齡二胎孕婦,這幾年,夫妻倆開了個服裝店,生意不錯,有了車也有了房,還有一個可愛的兒子。現在二胎放開了,夫妻倆也「跟著時代的腳步」又懷上了寶寶。
  • 江津100名聽力障礙患者免費適配助聽器
    9月23日至24日,江津區殘聯在殘疾人康復就業中心開展2020年度康復工程助聽器適配項目,為100名符合條件的成人聽力障礙患者免費適配助聽器。2020年度康復工程助聽器適配項目,是殘疾人精準康復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 單側聽力損失和輕度聽力損失需要幹預嗎?
    輕度聽力損失是指平均聽力在26-40分貝屬於輕度的聽力損失,由於正常的語言交流在50分貝左右,所以大部分輕度聽力損失患者感覺日常交流沒有問題,只是聽不到一些小聲講話或者遠距離的聲音。對於輕度聽力損失患者來說,最大的問題是在會議等聲音嘈雜的環境下很容易錯過別人的談話內容,因為聽起來很費力,其他時間自己感覺和常人無異。
  • 為什麼助聽器不能重建正常聽力
    首先,限於目前的助聽器狀況和知識的局限性,選配助聽器實際目的是儘可能減少或克服語音敏感性障礙,在「噪聲」中傳送語音到助聽器,提供最大程度的語音理解,儘可能提供韻律要素,以最大舒適和最小自身調節獲得上述要求。
  • 濫用抗生素致聽力障礙 盤點兒童用藥六宗罪
    使用抗生素半年後患聽力障礙不合理用藥究竟會對兒童造成怎樣的危害呢?記者在採訪殘障人士時曾遇到這樣一個例子,8歲的童童(化名),2006年出生時通過了大連市婦產醫院的聽力篩查。 3歲那年,童童因為感冒發燒使用了氨基糖甙類抗生素。
  • |噪音|寶寶|聽力_網易親子
    懷孕大約五個月左右,肚子裡的寶寶的聽力逐漸形成,能聽到媽媽親切的問候了,但各種噪音也不免傳到胎寶寶的「耳朵」裡。為了胎寶寶的健康成長,準媽媽和胎寶寶都需要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以保證母嬰身心健康。
  • 【科普知識】老年人的聽力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WHO最近發布新的全球聽力殘疾數據表明:在65歲以上的老年人群中,約1/3為聽力殘疾。我國學者用WHO方案在蘇、川、黔、吉四省進行的調研顯示:我國≥60歲老年人群聽力減退患病率高達59.5%,聽力殘疾患病率達26.6%。換言之,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群超過1/4為聽力殘疾。
  • 年紀大了如何預防聽力減退的症狀?這樣保健對聽力有很大好處
    人到中年,每多耳鳴,40歲以上的人,聽力就會逐漸的減退,以後隨著年紀的增長,聽力減退的症狀也會隨之更加的嚴重,並逐漸影響對言語的聽覺,給日常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那麼,該如何緩解這種老年性聽力減退的症狀呢?首先,可常按摩。
  • 聽力不好?老年人需要戴配助聽器嗎?
    家中老年人聽力下降了,是絕大部分人都會遇到的問題,有些人以為這是正常現象,但放著不管真沒問題嗎?老年人聽力不好到底有沒有帶聽力器的必要?而在這些老年人當中每3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其中就有一個患有聽力障礙,在74歲的老年人中,聽力障礙患者更是所佔比例高達30%。對於老年人來,說聽力障礙不僅會導致生活中聲音信息交流困難從而帶來溝通受阻引發生活不便,長此以往之下更是會帶來孤獨感,自閉,焦慮多疑等嚴重的心理問題,長時間處於這種狀態下更是變本加厲的影響老年人的身體健康。
  • 有這種遺傳基因的正常夫妻注意,有可能生下耳聾寶寶
    &nbsp&nbsp&nbsp&nbsp「有些聾兒的父母是聽力正常者,一聽孩子存在聽力障礙往往無法理解,更不能接受這個現實。其實,這些父母可能攜帶了耳聾基因。先天性耳聾的產前診斷可在孕18-24周時進行羊水穿刺,從羊水的胎兒細胞中提取DNA進行基因檢測,從而提前判斷胎兒的耳聾基因攜帶情況,提前告知父母進行科學幹預,有效避免出生缺陷。」
  • 聽耳機毀聽力 如何保護聽力不受損
    1、戴耳機要注意保護 晨練、學生、上班族長期地使用耳塞型耳機能導致噪聲性聽力下降。使用耳塞型耳機時間越長,聽力損害越嚴重。據研究,戴耳機連續聽1小時音樂,聽力明顯下降,連聽2小時,真的會對聽力造成不可恢復的傷害。
  • 聽力不好到底選擇人工耳蝸還是助聽器
    助聽器(Hearing Aid) 是一個有助於聽力殘疾者改善聽覺障礙,進而提高與他人會話交際能力的工具、設備、裝置和儀器等。助聽器有電力的和非電力的兩類,後者目前已被廢棄。前者又有電子管式和電晶體式兩種。電晶體式助聽器最為靈巧輕便,於1950年問世後已取代電子管式而被普遍採用。
  • 助聽器是如何補償聽力的?
    助聽器是如何補償聽力損失的?在明白這個答案之前,先了解一下人是如何聽到聲音的?為什麼會發生聽力損失?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助聽器聽力補償的原理哦。 一、人是如何聽得聲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