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做父母的太馬虎了!」養了14年的女兒,醫生一查竟是個男孩

2020-12-06 半島晨報

「你想當一個男孩子嗎?」

「真的可以嗎?太好了!」

這組對話發生在一年前,14歲的女孩芳芳(化名)正與爸媽一起,在浙大兒院性發育異常(DSD)多學科診療(MDT)中心,與多學科專家們面對面交流。

當得知自己是個男孩子,並且以後可以做男孩子,芳芳臉上竟然有種難以掩飾的興奮。

一年過去了,經歷手術-用藥,芳芳恢復了真正的男兒身。

養了14年的女兒竟然是男孩

在朋友和大人的眼裡,芳芳從小就是個假小子,不喜歡長頭髮、扎辮子,也不喜歡洋娃娃、公主裙,成天只和男孩子一起玩,偶爾還會因為打哭了別的男孩被告狀。

剛上初一時,學校的生理課上,講了很多乳房發育、生理周期等兩性相關的生理知識。芳芳聽得懵懵懂懂,尋思著女生真麻煩。再看看自己一點都沒有女性第二性徵,甚至還有點竊喜,心想自己要是一直不發育就好了。

後來,芳芳無意間與母親提到,自己的外生殖器和書本上的女孩不太一樣。聽到孩子的話,起初,母親有些吃驚,仔細想想後,也覺得不對勁,加上孩子已經14周歲了,一點發育的跡象都沒有,趕緊帶上芳芳到浙大兒院就診。

「你們做父母的太馬虎了!」浙大兒院內分泌科傅君芬教授一看就發現了異常,芳芳的外生殖器發育不同於正常女孩,陰蒂肥大,只有尿道口,沒有陰道口,沒有正常的大陰唇、小陰唇結構。傅教授緊接著對芳芳進行了相關檢查,染色體核型是「46,XY」, 為男孩子的染色體核型,而且在盆腔裡,找到了睪丸樣組織,因此,芳芳被診斷為性發育異常(DSD)。

為了從源頭上找到性發育異常的原因,芳芳和父母都做了基因篩查,明確是「SRD5A2基因複合雜合變異,分別遺傳自父親和母親」。

真相大白,芳芳其實是個5α還原酶缺乏的男孩子。SRD5A2基因可以編碼5α還原酶,這個酶促使人體內的睪酮轉化為雙氫睪酮,雙氫睪酮的作用是使外生殖器男性化。芳芳由於基因缺陷,導致雙氫睪酮在胎兒時期就非常低,不能分化成男孩的樣子,才被家長從一出生就當成了女孩子撫養。

前期診斷後,為進一步給予芳芳全面的評估與治療,芳芳參加了浙大兒院性發育異常多學科會診,由傅君芬教授主導,泌尿外科主任唐達星、內分泌科主任董關萍,以及遺傳科、心理科、少兒婦科、超聲影像學、腫瘤科等各科專家參與,與芳芳及其父母作了面對面交流。

最終,經過心理測試、性腺功能等評估,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報導和經驗總結,芳芳開心地接受了一系列治療,恢復了真正的男兒身,還給自己取了個很酷的男孩的名字,而且也可以像正常男孩一樣站立解小便了。

「芳芳」媽媽說,女兒突然變成了兒子,她和家裡人一開始有點難以接受,擔心孩子會受到傷害,但看到孩子興奮的樣子,並很快適應了自己的新角色,他們也慢慢地接受了。

如果家長早點來治療可以避免第二個孩子出現同樣問題

浙大兒院泌尿外科也是接診性發育異常患兒最多的科室之一。泌尿外科主任唐達星主任醫師提到門診有一對姐妹,姐姐欣欣(化名)12歲,妹妹6歲,不禁嘆息:「如果家長能早點來就診,至少可以避免第二個孩子出現同樣的問題。」

欣欣雙側腹股溝有兩個包塊,4歲時在當地醫院被診斷為「雙側腹股溝疝」並做手術。腹股溝疝就是老百姓常說的「小腸氣」,通常是腸管疝入腹股溝,做簡單的疝修補術就可以了。但當時手術醫生發現,欣欣腹股溝內的包塊竟是睪丸樣結構,活檢病理也提示為睪丸組織。考慮到病情的複雜性,當地醫生建議轉上級醫院就診。

因為家裡經濟比較困難,欣欣父母無所適從、一拖再拖,孩子表面上也沒什麼異樣,也就暫時給擱置了。

欣欣7歲的時候,家裡新添了一個活潑可愛的妹妹,可就在妹妹一歲多時,腹股溝也多了兩個包塊,跟欣欣一模一樣。「我當時感覺天都塌了!可是卻不知道該去哪裡看,所以一拖再拖。直到去年,我在公眾號上看到浙大兒院有關於性發育異常的報導,我覺得新聞裡的孩子跟我家情況很像,感覺終於抓到了救命稻草。」孩子母親說。

最終,姐妹倆在浙大兒院DSD多學科團隊的幫助下,診斷為性發育異常(DSD),染色體都是「46,XY」(男性),CYP17A1 基因變異,在接受了一系列手術和藥物治療,被困擾了將近10年的難題得到解決,欣欣一家總算鬆了口氣。

來源:浙大一院

相關焦點

  • 父母懵了!養了7年的女兒竟是「男孩」|內分泌|染色體|男孩|女兒|...
    在臨床上較為罕見,其發病率為八萬分之一,這是一種先天基因缺陷引起的性別發育異常症候群。近日,就看到這樣一則類似的事件...據悉,7歲的小珏(化名)是位活潑可愛的小姑娘,一直被家人視為掌上明珠的她卻在一次檢查中查出讓所有人震驚的結果,"她"竟是遺傳學性別為男的孩子,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 14歲男孩身高221釐米,獲得吉尼斯紀錄,父母身高皆超一米九
    14歲的男孩子才剛剛進入青春期,身高還沒有開始拔尖,一般就是一米六五左右。但是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讓我們仰望的身高,四川有一個叫小宇的男孩,14歲身高卻已經高達了221釐米。姚明是我國著名的籃球運動員,也因為身高的優勢得以打入了NBA,在NBA高手如林的籃球場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而他的身高是226釐米。
  • 高三女孩女性特徵不明顯,一查嚇壞了染色體竟是男性
    近日,齊河縣劉先生的女兒劉靜(化名),突然發現自己女性特徵不明顯,到醫院一查,染色體顯示竟然為男性,這令他鬱悶不已。原來,18年前,劉先生的妻子生下了女兒劉靜,夫妻兩人就一直撫養到了今天。「孩子今年馬上高考了,前幾天孩子說同宿舍的女同學都發育了,而她卻沒有,奇怪的是竟然覺得自己有了喉結。」劉先生稱,他當時一聽頗為吃驚,覺得很不正常,就領著孩子去了齊魯醫院檢查。經檢查發現,劉先生的女兒有女孩的特徵,也有男孩的特徵,但染色體檢查是男性。
  • 家有女兒,父母做好3件事,將女兒養育得堅強獨立
    第三階段 5-10歲(大致為幼兒園大班-小學低年級)鍛鍊女兒社交能力,能與朋友和諧相處,互相學習,多和積極、友善的人在一起。第四階段 10-14歲(大致為小學高年級-初中階段)發現女兒的內心世界,樹立女兒正確的價值觀。第五階段 14-18歲(邁向成人)為進入成年人世界的做好準備。
  • 女兒智商130成績卻不好?父母帶她去醫院後嚇一跳
    在測智商後,方醫生又為小娟做了注意力、視聽整合等一系列專業的檢查,然後又向老師和家長詳細了解小姑娘的日常表現,最後得出的結論竟是孩子患有多動症。方醫生說,患有多動症的孩子因為不能好好集中注意力,90%以上學習成績都不好。
  • 11歲男孩開車250公裡離家出走:兒子「作」起來,真要了父母的命!
    ,而被攔截之前,他已經開車到上海轉了一圈,後又經過蘇州和無錫,全程開了5個多小時250多公裡。 攤上這樣主意大、膽子大的「作」兒子,這對父母的心理陰影面積真是無法估算了,帶回家以後,是打還是不打?還真是個難題! 而山東濟南一個14歲的男孩同樣「作」得很,居然開學第一天就逃了課,帶著100多元零花錢獨自爬泰山去了!
  • 伊能靜「富養」女兒,穎兒「窮養」女兒,倆孩子的差距並非一點點
    娛樂圈典型的富養案例——伊能靜。四十幾歲生下女兒後,就整天寵著孩子,每天把心思全部放在培養孩子身上,她日常中曬出的照片,可以看出她對於孩子小米粒的教育方式,是標準的富養型。孩子小小年紀,拿著紅酒杯,身穿浴袍,敷著黃瓜面膜,做指甲等等行為,都可以看出伊能靜對女兒的寵愛。
  • 弟弟讓我養,我的孩子誰又來養!女兒的吶喊,讓父母無言以對
    多數決定要二胎的父母,要麼就是要多一個兄弟姐妹相伴,不會讓孩子一直是獨生女,以後沒有幫襯,也不會有親朋好友。或者是一些傳統的父系家族,想趕緊生個兒子,搞得家裡就像繼承了王位一樣。「你們的孩子由我撫養,誰來幫我撫養?」
  • 14歲男孩養竹葉青蛇當寵物
    最新進展:已注射抗蝮蛇蛇毒血清,受損器官正在恢復中瀋陽一名14歲男孩被毒蛇咬傷!咬傷他的這條竹葉青蛇,竟是男孩養的寵物!遭毒蛇咬傷後,男孩母親立即領著兒子趕到醫院,然而,醫院並沒有抗蛇毒血清……怎麼辦?抗蛇毒血清哪裡能找到?男孩會出現生命危險嗎?
  • 「金龜子」女兒王逸宸近照爆出,有著和父母相似的愛情經歷身高差
    王逸宸小時候被當作假孩子養大。父母是眾所周知的人物,父親王寧有著象徵性的國字面孔,是《新聞聯播》的主持人,是一個認真的幹部風格,被寵愛著。 母親是《大風車》欄的主持人,年輕有名。 藝名是金龜子,本名是劉純燕。 她的籤名是有蘑菇頭的髮型。一種是神格老幹部的做法,另一種是古靈的輕喜風。 這兩個人的結合,會產生怎樣的戀愛結晶呢?
  • 初三男孩英語突然變好秘密竟是養小動物
    原標題:初三男孩英語突然變好秘密竟是養小動物 徐風起說,現在家裡還養著六種龜,有的扔在陽臺上冬眠,有的放在飼養箱裡。 從初一起,徐風起養過的小動物不下上百隻,僅僅各種各樣的龜就有二三十種,有的買來只有銅板大小,要一直餵小魚;有的龜個頭大,要餵食小白鼠呢。 徐風起的家就在吳山花鳥市場附近,他會經常去逛一逛,但他的大多數小動物,都是從網上購買的。「很多小動物市場上沒得買,需要自己上網買,有些還要通過熟人介紹才能買到。」
  • 14歲男孩1.55米,再也長不高,不是基因問題,而是父母的疏忽大意
    《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我國18-44歲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別為169.7釐米和158釐米,與2015年相比分別增加1.2釐米和0.8釐米。但是也有個別的孩子出現了問題,卻沒有引起重視,導致發的時候已經晚了,父母追悔莫及。
  • 醫生暗示胎兒性別有多委婉,這些幽默回答,真的太好笑了
    但是醫院是有明確規定的,不能告訴父母孩子的性別,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老一代的重男輕女思想極度嚴重,上個世紀重男輕女思想極度嚴重,以至於很多家庭一聽到懷的是女孩就不要,這不僅僅對母親是巨大的打擊,也對孩子是極度不公平的。
  • 阜陽潁州區一14歲男孩身患罕見病
    頭痛、發燒,對於14歲的東東(化名)來說,已經成了家常便飯。出生不到一年,他就患上一種罕見疾病,只能頻繁往返於醫院和家。  快樂而無憂的童年生活,東東沒有享受到。他一直有一個夢想——活著,上大學。如果沒有患病,他應該會坐在明亮的教室裡讀書,努力朝著夢想前進。
  • 3歲男孩長出「鯊魚牙」,媽媽著急送醫檢查,醫生:無知的父母
    有一次奶奶來家裡做客,感覺小孫子總是噘著嘴不太對勁,直接上手掰開小孫子的嘴巴,發現孩子竟然長出了一嘴"鯊魚牙",好幾個牙齒都是尖尖的,看上去很可怕。 奶奶趕緊喊孩子媽媽來看,兩人把孩子送到醫院檢查,醫生看了之後就批評寶媽: 做父母的怎麼能這麼無知呢?
  • 男孩馬虎、沒專注力,真不是「學習態度」問題,而是大腦鍛鍊不足
    簡單分析一下數學分數不理想的原因,大致有三種:一是數學思維能力不足,二是心理問題,三是馬虎、計算錯。數學思維和重建自信兩個問題,會在後面的章節詳細介紹,今天咱們主要談談關於馬虎、看錯題、專注力不足的問題。是什麼讓你「氣歪了鼻子」?
  • 14歲男孩身高1.55米,媽媽帶他去醫院,醫生痛斥:一些老話信不得
    《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我國18-44歲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別為169.7釐米和158釐米,與2015年相比分別增加1.2釐米和0.8釐米。但是也有個別的孩子出現了問題,卻沒有引起重視,導致發的時候已經晚了,父母追悔莫及。
  • 7歲的女兒是男孩?女童患病住院,檢測結果令醫生大吃一驚
    而在湖北黃岡,卻有一個七歲女孩,是真正的雌雄難辨,在此之前,父母與女孩自己全都對此一無所知。小女孩是在一次體檢中,發現身上長出一個腫塊,父母擔心的帶孩子去醫院檢查。就是這一查,讓小女孩的性別出現了大反轉。
  • 男孩開竅晚,大多因大腦太「貪玩」,3個方法鍛鍊大腦「意志力」
    應該不少家長有這個苦惱,覺得養女兒比養兒子省心多了,管教起來更輕鬆,甚至還說:兒子與女兒,教育起來就像天與地的差別。男孩子調皮的個性從小學的時候就有所顯露,班上搗亂、不愛聽課的大部分是小男孩,再稍微長大些,小男孩的叛逆期也會比小女孩更難對付。
  • 偏心的父母有多可怕?網友:逼棄養的孩子,給偏愛的孩子捐骨髓
    可生母嫌當地做手術太貴,要貴十幾萬,於是她做了個驚人的決定:她不僅直接找到女兒,告訴她自己是她的親媽,還在大街小巷貼大字報,說女兒養父只認錢不認人,沒有同情心,不是人。最可怕的是,當女子被問到會不會對女兒造成什麼傷害的時候,對方根本沒有想過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