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1月20日),禮來與Incyte聯合開發的巴瑞替尼獲FDA緊急使用授權(EUA),與瑞德西韋聯合用於需要輔助供氧、有創機械通氣或ECMO的疑似或確診COVID-19成人和兒童(2歲或2歲以上)住院患者。
巴瑞替尼(baricitinib)是Janus(JAK1/JAK2)激酶抑制藥,除了巴瑞替尼,近幾年JAK抑制劑重磅藥物頻出,在多種疾病中均有效,迎來了發展熱潮,被稱為潘多拉魔盒的蓋子。
JAK抑制劑作用機制
JAK是一種非受體型酪氨酸蛋白激酶,可介導細胞因子產生的信號,並通過JAK-STAT信號通路傳遞下去。大多數細胞中存在兩條傳導細胞因子刺激信號的基本途徑:Ras-MAPK途徑和JAK-STAT途徑。前者在研究多種生長因子的信號傳導中發現,可能主要與傳遞細胞增殖信號有關;後者發現於幹擾素的信號傳導研究中,現在已知在幾乎所有細胞因子如(IL-6、IL-12、IL-10、INF-γ等各類細胞因子)信號的傳遞中,該途徑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文獻2:Janus激酶信號轉導和轉錄激活(jaks - stat)途徑
其中IL-6、IL-12、IL-10、INF-γ等細胞因子,若過度釋放發揮病理效應,會介導疾病發展,如IL-6參與RA發病,IL-12介導脊柱關節病發展等。當STAT(信號傳導及轉錄激活因子)被磷酸化後,發生聚合成為活化的轉錄激活因子形式,進入細胞核內與靶基因結合,最終導致細胞功能改變。
圖源網絡
而JAK抑制劑,承擔了潘多拉魔盒蓋子的責任,可選擇性抑制JAK激酶,如同關閉「潘多拉魔盒蓋子」,阻斷 JAK/STAT 通路,讓這條通路不再發揮作用。介導疾病的各路細胞因子傳遞受阻,這也是JAK抑制劑研究火熱的原因。
JAK抑制劑迭代上市
2012年輝瑞研發的JAK抑制劑託法替尼率先上市,目前,全球已獲批上市7款JAK抑制劑,其中2款屬第二代抑制劑。適應症囊括類風溼關節炎(RA)、骨髓纖維化、銀屑病關節炎、潰瘍性結腸炎、移植物抗宿主病等。
此外,由吉利德和Galapagos聯合開發的JAK1選擇性抑制劑filgotinib,此前已在美國遞交新藥上市申請,用於中重度RA成人患者。但它未在原定PDUFA日期獲FDA批准。
國內上市JAK抑制劑有3款。其中,託法替布和巴瑞替尼用於治療類風溼關節炎(RA),蘆可替尼被批准用於治療中危或高危的骨髓纖維化。
在研JAK抑制劑
目前還有多款JAK1、JAK3、和TYK2特異性抑制劑處臨床研發階段,且大多為新一代療法,有11款產品進入III期臨床階段。
其中輝瑞abrocitinib和CTI BioPharma的pacritinib已向FDA提交新藥上市申請(NDA)。Incyte開發魯索替尼乳膏劑和恆瑞選擇性Jak1抑制劑在中國藥企中進度最快。TD-1473依靠其獨特的腸道靶向特性具有獨特的競爭優勢。
結語
顯然,在眾多靶向療法的開發中,JAK是最熱門的靶點之一。JAK抑制劑在國內外仍如火如荼的研發,尤其第二代JAK抑制劑的開發,適應症更為廣泛,擁有極大潛力及市場,尤其在斑禿方面的光明前景,多家公司已拓展研發適應症。
但JAK抑制劑發展仍面臨挑戰。在較高劑量下,產生脫靶效應,引起感染、血脂異常等不良反應。3款上市JAK抑制劑在說明書中都加有黑框警告,託法替尼說明書被FDA要求增加血栓和死亡風險的黑框警告,烏帕替尼和巴瑞替尼有「嚴重感染、惡性腫瘤和血栓風險」。
此外,由吉利德和Galapagos聯合開發的JAK1選擇性抑制劑filgotinib,雖在歐盟和日本獲批,但FDA以安全隱患為由,拒絕批准其上市。Vertex的Decernotinib由於Ⅱ/Ⅲ期臨床試驗中引起中性粒細胞減少而終止研究。
現階段,JAK抑制劑在安全性和耐受性方面的問題亟需解決,若高選擇性抑制劑成功開發,將有望減少潛在風險,催生更多新一代療法。
參考文獻:
1.Schwartz DM, Kanno Y, Villarino A, Ward M, Gadina M, O Shea JJ. JAK inhibition as a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immune and inflammatory diseases. Nat Rev Drug Discov. 2017 Dec 28;17(1):78.
2.Banerjee S, Biehl A, Gadina M, Hasni S, Schwartz DM. JAK-STAT Signaling as a Target for Inflammatory and Autoimmune Diseases: Current and Future Prospects. Drugs. 2017 Apr;77(5):521-546.
3.美國臨床試驗中心官網等
文章轉自:佰傲谷BioVal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