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身體在20世紀會成為一個問題?或者說,為何要研究身體?

2020-09-05 赴京一書生

為什麼身體在20世紀會成為一個問題?或者說,為何要研究身體?回答這個問題至少需要從兩個方面來考量。一是因為在此之前的漫長的歷史時期內,身體被粗暴地等同於物質,是認識的客體對象,而並不是引發人們思考的問題起點與中心;二是身體研究在20世紀中後期出現,是由於20世紀積累了有關身體的豐富的理論資源,為身體完全浮出水面作了充分的準備。

從古希臘一直到19世紀,人們是在靈魂(soul)、精神(spirit)、心智(mind)、理性(reason)與身體(body)二元對立框架中來認識身體的,認為身體是靈魂、精神、心智的附屬物,身體是被動的、臣服的。在自古希臘傳承而來的邏各斯中心主義(logocentrism)文化中,人們把身體當成物質客體來認識,如何才能更真實地認識對象,與最大限度地發揮理性精神有關,因此認識問題也是有關主體意識的問題,而不是身體的問題。而在提倡靈魂至上論的基督教傳統看來,人們關注的應是如何克服肉體欲望的阻撓從而達到精神的提升,其落腳點和最終目的是精神的修行,因此精神的純潔與神聖與否才是關於人的問題的核心。但是這種身心二元對立的身體觀很快暴露出了它的局限性。

在邏各斯中心主義和靈魂至上論宰制下的&34;身體論認為身體是有限的、物質性的、無時間性的,也是身體器官在空間上的組合。但這種身體觀及其背後的邏各斯中心主義無法解釋身與心的統一性問題,也無法解釋人們的主觀認識為何或者說能否與客觀世界相符,也就是人與世界的統一性問題。此外,與這種身體觀相輔相成的整體性的、普遍性的主體觀也越來越顯示出它的局限性,即無法妥帖地解釋個人性的動態性生存狀態。因此,怎樣為人與世界和諧有機的存在狀態提供理論說明,怎樣靠近並有力地解釋個人性為何如此存在,就成為身體研究的前奏朝向身體思考的推動力,以及其後的身體研究的根本目標和意義所在。在這些問題的推動下,從19世紀的尼採開始,20世紀的現象學、女性主義、精神分析學、生命哲學與後現代哲學逐漸瓦解了整一的、穩定的、無時間性的主體觀,研究重心越來越偏向注重個體性的、動態的、有生命的身體,為20世紀中後期身體研究的正式登場積累了豐富的理論資源。尤其是法國學者梅洛—龐蒂和米歇爾·福柯有關身體的思想,為歐美七八十年代身體研究的大規模興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如果回答&34;這個問題,我們獲得的答案歸根結底都是某一類對身體的看法。此外,說明&34;還需引入其他事物,也就是說我們對&34;的回答都暗含有&34;的結構模式,無論是醫學解剖學或生物學上自詡為客觀的研究,還是人們主觀臆想中的身體。縱觀歷史長河中身體觀念的演變,身體觀這一特性表現得尤其突出。我們幾乎無法獲得一個統一的、客觀的、純粹的本體論上的&34;,身體是人們的觀念中的身體,存在於與知識、權利以及其他文化的複雜互動中。若沿著當代歐美身體觀念的發展脈絡尋根探源,則會發現古希臘時期與後來基督教的身體觀為後世身體觀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礎,而17世紀法國哲學家笛卡爾(René Descartes)則開啟了現代的理性認識身體觀。

相關焦點

  • 「國王的兩個身體」:20世紀學術史上的一個神話
    《國王的兩個身體:中世紀政治神學研究》,作者:(德)恩斯特·康託洛維茨;譯者:徐震宇;版本: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六點圖書 2018年1月王恆(西南政法大學):近代早期英格蘭國家理論的特定密碼康託洛維茨的《國王的兩個身體》造就了20世紀學術史上的一個神話。
  • 為何說真正的機器人除了大腦還需要一個「身體」
    大約十年前的一天早上,我一覺醒來,發現自己不能走路了,由於長時間在電腦前工作,我患上了慢性的腰背和臀部疾病,大學畢業幾年後,這些症狀達到了最嚴重的程度,為什麼我使用科技會傷害我的身體呢?長期的慢性疼痛管理激發了我對人與科技之間的關係的興趣。
  • 為什麼說真正的機器人除了大腦還需要一個「身體」
    大約十年前的一天早上,我一覺醒來,發現自己不能走路了,由於長時間在電腦前工作,我患上了慢性的腰背和臀部疾病,大學畢業幾年後,這些症狀達到了最嚴重的程度,為什麼我使用科技會傷害我的身體呢?長期的慢性疼痛管理激發了我對人與科技之間的關係的興趣。這最終催生了紐約大學的交互式通信項目,我最近在那裡完成了為期三年的身體與計算交叉領域的實驗和研究。
  • 劉海龍 | 傳播中的身體問題與傳播研究的未來
    之所以在傳播研究裡面,身體問題論者稀少,我猜測有這樣兩個原因:第一個,大多數研究者有一個共識:傳播是精神交往及互動,基本和身體無關。第二個,我們對於身體問題有一種理所當然的看法,有點像一種意識形態或者德希達說的邏各斯中心主義,就是身體的在場。
  • 我國徵兵時,為何身體疤痕大的人會被淘汰?老兵:都是為了他們好
    都說歲月靜好,其實準確點來說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有很多人夢想著要當兵,但是當兵沒有那麼簡單,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的,有很多條條框框限制。我國每年都會徵兵,雖然是招的人數有限,但是報名的人數總是非常多。人數多了之後,徵兵部門自然會擇優錄取,誰的綜合素質高,誰就會更有優勢。參加過徵兵的人都知道,需要進行體檢,只有體檢合格才會有機會。在體檢中,有一項是說身體疤痕方面的。
  • 人工智慧為什麼一定要有身體?
    但也有一種聲音認為,迄今對強人工智慧的幻想未免太缺乏想像力:當超級智能已經無所不能之時,為何還會受到「肉體」的限制?表面看起來,這樣的質疑不無道理,人類對AI形態的構想似乎仍受自身經驗和認知水平禁錮——人有軀體,那麼未來的人工智慧也一定會有軀體。倘若AI能擺脫實體桎梏,以類似於數據的形式存在,那麼它無疑將更加空靈自由,能力也會更為強悍。
  • 為什麼快睡著時突然會有墜落感?身體出問題了嗎?看完要注意了!
    早睡早起身體好,這句話很多人經常說,但是有多少人會做到早睡早起的呢?現在生活節奏快,人們工作壓力也大,很多人都是為何加班,熬夜睡覺也會睡很晚,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那種感覺,就是在快睡著時,身體就會突然的一抖,有種墜落的感覺。隨後就是驚出一身冷汗,那個時候真的很可怕,很想要親親,要抱抱求安慰一下。
  • 夜晚進入睡眠後,身體為何會突然抖動一下?人體機制出現問題?
    夜晚人在進入睡眠之後,身體總會不受自己控制,仿佛大腦和意識在晚上徹底分離,不知道大家夜晚睡眠的時候,是否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夜晚人類一旦進入睡眠後,會夢到自己從懸崖上墜落,墜落後會感到身體抽搐一下,很多人睡醒之後,會感覺自己的身體特別乏累,甚至夜晚睡醒過後,大家會在網絡上搜索,為什麼夜晚睡覺的時候
  • 蛇為什麼那麼長? 蛇為什麼有一個長長的身體?
    蛇為什麼那麼長? 蛇為什麼有一個長長的身體?時間:2016-12-18 14:39   來源:煎蛋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蛇為什麼那麼長? 蛇為什麼有一個長長的身體? 這是孩子們經常問的問題蛇為什麼那麼長?是啊,蛇只有一個頭和長長的身體,為什麼長成這樣呢?
  • 為什麼會出現喝酒斷片的問題?喝酒斷片對身體是好還是壞?
    俗話說,酒壯熊人膽,很多人在喝醉酒之後,也會出現各種奇奇怪怪的表現,有些人酒品比較好,喝完酒之後就會選擇呼呼大睡,而有些人喝完酒之後就會發酒瘋,但是在酒醒之後卻不記得自己做的一些荒唐事,這種現象就被稱為酒後斷片兒,為什麼會出現喝酒斷片的問題?喝酒斷片對身體是好還是壞?若不想出現尷尬情況,在喝酒之前不要牢記這三句話,也能幫你預防喝酒斷片。
  • 為什麼中國人大部分沒有西方人身體壯?這個隱情很少有人知道
    曾經看過一篇報導,內容專門介紹中國人與西方人飲食差異的,報導中記述的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時,幾個四川的博士去美國出差,那時候國內的副食品供應緊張,雞蛋都是稀罕東西,可是他們到了美國發現:別說雞蛋了,雞腿都有的是。 這幾個博士還發現一個問題,肉類食品並不是很貴,而蔬菜類卻不便宜。
  • 37°C成為歷史,人類正常體溫現在是多少,我們的身體正在變冷?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了解一下,為什麼人體正常體溫是37°C?人是恆溫動物。這也就說明了,無論外界的溫度是60攝氏度還是-30攝氏度,其實對於人而言,它始終會保持到一個數值左右。在通常意義上,我們會把人體體溫用37度當作一個標準,不過在不同的部位體溫會有一定的差別,像皮膚的溫度會比體內溫度低一些。那麼37攝氏度這個說法是從什麼時候出現的?
  • 20世紀:宇宙學的一個世紀
    自從身體被束縛在輪椅上,思想卻在宇宙深處遨遊的物理學家霍金出版《時間簡史》之後,宇宙學更成為當代顯學,從科學家的書房走向了大眾的茶餘飯後。  和《時間簡史》面向普通公眾不同的是,朗蓋爾(Malcolm Longair)的《宇宙的世紀》是一部紮實的「宇宙內史」,閱讀它也許需要更多的知識準備。
  • 一個身體,兩個我
    宗教認為它是獨立於身體的,只是暫時存在大腦中,等我們去世後,身體不能再用,意識就會離開身體,但意識還是在的。 它不會隨著身體的腐化而消失。20世紀40年代,科學家們對大腦的研究趨之若鶩,並發現癲癇症發作時,左右腦之間出現大量的信息,由於超過大腦的負荷,所以患者會失去意識,並做出一系列自己無法控制的事
  • 都是鯊魚身體部位,魚翅為何那麼貴,鯊魚肉卻不受待見?
    魚翅為何那麼貴?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曾紀錄「腹下有翅,味並肥美,南人珍之」,說的就是鯊魚魚鰭製作的魚翅,可見當時南方人就已經珍重魚翅了。到了清末,魚翅更是成為豪華宴席的必備菜餚,更是有「無翅不成席」的說法。不僅我國,世界不同國家都有關於吃魚翅的記載。
  • 知識分子:面臨身體轉型
    過勞死和亞健康已經成為他們這一代人的兩大共性問題。可以說,他們是累倒的一代。 上海社科院最新公布的「知識分子健康調查」顯示,在知識分子最集中的北京,知識分子的平均壽命從10年前的五十八九歲降到調查時期的五十三四歲,比第二次全國人口普查(1964年)時北京人平均壽命75.85歲低了20歲。
  • 在做平板支撐期間,身體抖動厲害,為什麼會這樣?
    平板支撐這個動作大家並不陌生,它現在是一個網紅動作,大部分明星、網紅都喜歡用這個動作來鍛鍊身體。平板支撐大部分人都有練過,但你有沒有發現,很多人在進行平板支撐這個動作期間,我們的身體會出現像是顫抖、又像是觸電一樣抖動。可能這個時候有人就會叫你繼續堅持下去,這種情況就會改變。
  • 《國王的兩個身體》中的問題意識:現代政治思想的中世紀根源
    無論學術界是褒是貶,此書都已經成為一部經典,被譽為最為重要的中世紀政治思想史研究著作之一。《國王的兩個身體》的初版於1957年出爐。時隔一個甲子之後,中譯本於2018年初春上架,迅速引發中國學術界熱烈討論。這部七百多頁、以最為冷門的中世紀研究為主題的大磚頭著作也能熱銷,這出乎譯者、讀者、出版人的意料。
  • 為何身體檢查要抽血?抽血能查出哪些隱患?抽血前應注意什麼?
    為何身體檢查要抽血?抽血能查出哪些隱患?抽血前應注意什麼?人吃五穀雜糧,每天呼吸著不太乾淨的空氣,喝著充滿雜質的水,這就導致身體很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健康隱患,雖然我們身體的免疫力越來越強,但是仍然沒辦法做到全面保護,生活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而現在很多人只要身體已出現不適,就會馬上吃藥進行緩解,這樣雖然能夠有效地減輕身體不適,但是卻很容易給身體產生副作用,而且還會降低身體免疫力。
  • 為什麼有人晚上睡覺時,身體會突然抖一下?是出了什麼大問題嗎?
    因為現在的人對於自己的身體健康越來越關注,所以對於日常的一些異常的現象也就會比較敏感,一些小小的異常都會引來人們的胡思亂想。像是有些人晚上睡覺的時候,會突然猛地身體抖動一下,感覺像是要掉下去的那種感覺。有這種情況發生的人,往往很擔憂,擔心是不是身體出現了什麼大問題的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