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鍾琪,南宋抗金名將——嶽飛的嫡傳後裔,身歷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一代名將。雍正皇帝曾經為其賦詩數首,以贊其功績,其中「智勇原無敵,忠誠實可風」的評價,至今流傳;乾隆皇帝更是將其評價為「三朝武臣巨擘」。嶽鍾琪率軍徵戰西北時,被敵將稱為「天人」;《清史稿》更是將其列為「忠而毅」的武將典範;直到現在,嶽鍾琪依然是「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惜命」的傑出代表人物!
所謂「英雄不問出處」,嶽鍾琪雖為名將之後,而且其家族在明清兩朝也幾乎時代為將,但嶽鍾琪卻是依靠「買官」的方式進入仕途,而且這個買來的官職還是一個類似於「副市長」的「同知」,正兒八經的文官。
康熙四十九年,嶽鍾琪的父親——時任「四川提督」的嶽升龍退休;康熙五十年,嶽鍾琪決定接過父親的衣缽,向朝廷請命「棄文從武」,被授予「遊擊」。
「遊擊」,清朝「將軍」中的最低級別,品秩為「從三品」。這個官職雖然只相當於今天的團長,但軍銜卻相當於今天的少將。自此,嶽鍾琪正式開啟了自己徵戰沙場的一生;這一年,嶽鍾琪25歲!
初入軍隊的嶽鍾琪
康熙五十七年,西北戰亂再起,康熙皇帝任命皇十四子胤禵為「大將軍王」,嶽鍾琪被破格提拔為「副將」,作為先遣部隊先行進入青藏作戰。
「副將」,品秩為「從二品」,基本相當於今天的軍長。
康熙六十年,西北大勝,戰功赫赫的嶽鍾琪被授予「左都督」銜,一個明確武將身份和地位的虛職加銜;而後,被晉升為「四川提督」,達到了其父嶽升龍的生前官職高度。
這裡,需要說明一下清朝綠營軍隊的武職排序:提督、總兵、副將、參將、遊擊、都司、守備、千把、把總等。
也就是說,憑藉著卓越的戰場表現,嶽鍾琪再次被越級提拔,直接成為了省軍區司令。這一年,嶽鍾琪35歲。
雍正朝的嶽鍾琪
雍正皇帝登基後,西北仍未消停;雍正元年,雍正皇帝拜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同時命嶽鍾琪為「徵西副將軍、參贊大臣」進入西北。大體而言,此時的嶽鍾琪基本相當於年羹堯的參謀長,地位特殊。雍正二年,嶽鍾琪因功獲封「奮威將軍」。
同年,嶽鍾琪率精兵五千,一戰收服失地六十萬平方華裡,雍正皇帝大喜,並加封嶽鍾琪「太子太保銜」,晉爵「三等威信公」,同時令其兼任「甘肅提督」。
「太子太保」,基本相當於人大或者政協的副職加銜;「三等威信公」,乃係清朝功臣爵位最高等級——「公爵」中的第三等;而「兼任甘肅提督」,則相當於嶽鍾琪同時成為了四川和甘肅兩省的省軍區司令。
雍正二年下半年,青海叛軍試圖重振旗鼓,嶽鍾琪再次親率精兵平定。這一次,嶽鍾琪知道將當地百姓全部安頓,恢復了當地農業和經濟發展以後,才將捷報上奏朝廷。雍正皇帝聞聽更是大喜,命嶽鍾琪再兼「甘肅巡撫」並督辦青海、甘肅兩省的軍務政要。
甘肅省省委書記兼省軍區司令、四川省軍區司令並監管青海省軍務政要,此時的嶽鍾琪已然成為僅次於年羹堯的西北二把手!
雍正三年,年羹堯作死作到了頭,嶽鍾琪順利上位,接任「川陝總督」,成為手握四川、甘肅、陝西三聲軍政大權的西北一把手,基本相當於現今兼任國務委員的地方局書記,行政級別稍低於正國級。
雍正六年,「曾靜案」爆發,但被無辜牽連其中的嶽鍾琪並沒有受到懲治,反被加封為「寧遠大將軍」,並在之前「太子太保銜」的基礎上再加「太子少保銜」。
注意,年羹堯雖然漢族出身,但他卻隸屬於「漢軍旗」,能成為「大將軍」並不奇怪;但嶽鍾琪卻是正兒八經的清朝唯一一位漢人大將軍。就此,嶽鍾琪成功問鼎清朝武官的最高級別;這一年,嶽鍾琪42歲。
只是「曾靜案」到底給嶽鍾琪的仕途發展埋下了隱患,而且他在之後的指揮作戰中有過幾次失誤,再加上此時的朝廷重臣鄂爾泰趁機攻擊嶽鍾琪,使得雍正皇帝對其徹底失去信任。
雍正十年,嶽鍾琪的「三等公爵」和「太子太保銜」被削除,降為「三等侯爵」,但仍保留「大將軍印」;可就在不久之後,雍正皇帝下令嶽鍾琪「回京述職」,將「大將軍印」交由副將暫管。嶽鍾琪知道,曾經用在年羹堯身上的手段開始用在自己身上了。
雍正十年十月底,返回京城的嶽鍾琪被捕入獄;可判決結果直到雍正十二年十月才正式下達:
兵部奏議,擬鍾琪斬決,上改斬監候並處罰銀七十萬兩。
好在,雍正皇帝於次年崩逝,嶽鍾琪的「斬監候」便被一直擱淺,直到乾隆二年,乾隆皇帝下令將嶽鍾琪釋放並貶為庶人。
乾隆朝的嶽鍾琪
被貶為庶人的嶽鍾琪,返回了成都老家並踏踏實實地過上了幾年退休的清閒日子,直到乾隆十三年,大金川叛亂爆發。
乾隆十三年三月,因清軍多次徵戰未果,乾隆皇帝決定重新啟用嶽鍾琪,先授「總兵銜」,再實授「四川提督」,命其趕赴前線指揮作戰。這一年,嶽鍾琪已經62歲,而且已經遠離戰場十幾年。可儘管如此,嶽鍾琪還是未負皇恩,成功平定了大金川叛亂。
乾隆十五年,西藏叛亂,嶽鍾琪再次率軍平亂並很快取得了勝利;
乾隆十九年,重慶邪教叛亂,重病在身的嶽鍾琪再次披掛上陣,平定叛亂。只是,在返回成都的途中,嶽鍾琪清兵惡化,溘然長逝。這一年,嶽鍾琪68歲。曾在雍正朝一朝跌倒的嶽鍾琪,到底憑藉著自己的努力,為自己爭回了身後清譽,成就了千古流芳。
後記
作為清朝唯一一位漢人大將軍,嶽鍾琪沒給他的先祖嶽飛丟人,青海一站,功勳蓋世,收服失地多達72萬平方公裡。「精忠報國」,嶽鍾琪做到了;「武官不惜命」,嶽鍾琪更做到了。
乾隆四十四年,乾隆皇帝將嶽鍾琪列為「五功臣」之一,將其稱為「三朝武臣巨擘」,並給予了「卓有古將風,書勳太常冊」的至高評價。
想了解更多關於清朝歷史人物的故事嗎?這本《這個清朝太有意思了》就能滿足你所有的需要!點擊下方連結,即可直接購買!
參考文獻:《清史稿·列傳八十三》、《清實錄·世宗實錄》、《清實錄·高宗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