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作為「民族英雄」嶽飛的後人,歷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名將嶽鍾琪,在《雍正王朝》中的出場次數和橋段演繹並不多,對於其能夠在年羹堯之後接替大將軍一職,也沒有給予明確原因說明。但,作為雍正皇帝用以制衡年羹堯,確保其無法製造有效武裝政變的關鍵人物,嶽鍾琪的政治智慧和政治站位選擇,絕對不容小覷。
除了在接替年羹堯時,跟隨年羹堯數十年卻在其獲罪之際,堅定站位雍正皇帝的「匪夷所思」;在跟隨年羹堯血洗江夏鎮時,嶽鍾琪的反常表現也確實令人費解。
「釋放」駐防江夏鎮的淮安營千總阮必大以後,嶽鍾琪引刀將自己臉頰劃破,到底目的何在?
歷史上的嶽鍾琪,乃係被乾隆皇帝譽為「三朝武臣巨擘」、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屢立戰功、功勳顯赫的名將,絕對不屬於一筆帶過、輕描淡寫地所在。康熙六十年,嶽鍾琪接替年羹堯,成為四川總督;雍正三年,年羹堯因九十二款大罪賜死天牢。七月,嶽鍾琪接任川陝總督。此時的嶽鍾琪達到了仕途的頂點,封三等公爵,手握川陝甘三省兵權。
康熙五十年,嶽鍾琪「從軍,請改武職,上命以遊擊發四川」作為自己武職生涯的起點,在雍正三年,僅僅十幾年的時間,連升數級,達到仕途頂點。由此可見,歷史上的嶽鍾琪不但戰功赫赫,而且是政治智慧也絕非常人能比。
那麼,《雍正王朝》對於嶽鍾琪政治智慧的演繹,是否到位?
關於政治智慧,僅憑跟隨年羹堯血洗江夏鎮中,嶽鍾琪將自己的臉頰劃破,就足以說明一切。
和年羹堯不同,嶽鍾琪並沒有堅實的後臺,也沒有直接參與到「九子奪嫡」事件中去,對於諸皇子之間權謀手段的你來我往,嶽鍾琪不想參與也不能參與。所以,對於年羹堯的命令,嶽鍾琪給予了以下意見:
「我們是四川的防兵,叫我們去安徽抓人,這與體制不合!」
可是,早已經在心中確定了具體目標的年羹堯,對此並不以為然,只是回答道:
「理由是現成的,四爺已經關照吏部,通知我明天進京述職,順便讓我去江夏鎮抓拿欽犯。」
對於這項任務「於體制不合」的顧慮,年羹堯為何敢於不放在心上?
1、年羹堯手中有刑部該管阿哥——皇十三子胤祥籤發的刑部公文;
2、前往江西鎮具體目的何在,年羹堯心中有數,這是自己的主子——皇四子胤禛交代的任務,有著「不得不」為之的無奈;
3、對於如何在守備森嚴的江夏鎮完美的完成任務,年羹堯心中早已經明確了「官兵扮盜行劫」的計劃。
但,嶽鍾琪對此並不明確,即使心中有數,也必須提出自己的意見,這是將來一旦「越境調兵」罪行事發,嶽鍾琪用以洗脫自身罪行的呈堂證供,並不多餘。
那麼,既然嶽鍾琪已經為自己將來脫罪留下了伏筆,為何在對江夏鎮血洗之前,將自己的臉頰劃破,然後再大喊「造反了」,在施行冷血手段呢?
筆者認為,嶽鍾琪此舉的目的有三:
01 《雍正王朝》劇情設定的必須
雍正皇帝登基以後,年羹堯接替皇十四子胤禵,成為節制西北四省的大將軍,跟隨年羹堯幾十年的嶽鍾琪也隨之來到了西北前線。但是,對於嶽鍾琪的出現,我們需要著重說明一下:
年羹堯初到西北前線,遇到富寧安將軍的掣肘時,嶽鍾琪出現了;
亂箭射死富寧安以後,嶽鍾琪以「雍正皇帝硃批指示」為由,公然違抗年羹堯軍令之時,嶽鍾琪被提及了;
年羹堯獲罪被貶為杭州將軍時,嶽鍾琪不顧「舊時情分」,接替了年羹堯的大將軍之職;
注意,嶽鍾琪每次出現,他當初在血洗江夏鎮時劃破臉頰,留下的疤痕,始終都在!
而在年羹堯取得西北大勝,回京述職,受到雍正皇帝至高待遇加官進爵的時候,同樣立下赫赫戰功的嶽鍾琪卻沒有出現。
這說明什麼?
筆者認為,這是導演在照顧劇情發展需要,強調年羹堯的「自作自受」之舉的必然情節設定。
想當初,年羹堯血洗江夏鎮,何等的果決、威風,為皇四子胤禛報了「胯下之辱」、落得一大筆財富的同時,還獲得了揚名立萬的機會。
可就在血洗江夏鎮以後,年羹堯的「奴性」開始出現,驕橫跋扈的性格開始表面化;在雍正朝取得西北大勝以後,年羹堯的囂張跋扈、逾制僭越行為更是層出不窮,誓將「作死之路」進行到底。
嶽鍾琪臉上的疤痕,就是年羹堯從任勞任怨、忠誠恭敬到驕橫跋扈、不可一世的風水嶺。
每一次年羹堯落於下風的時候,嶽鍾琪臉上的疤痕必然出現;而在年羹堯不可一世的時候,那道疤痕就會適時消失;而在年羹堯獲罪被貶成杭州將軍以後,也成了嶽鍾琪最後一次出現的機會,年羹堯被處死,已經註定。
所以,筆者認為嶽鍾琪劃破自己的臉,正是導演在刻畫年羹堯這個「自作孽不可活」的人物時,所採用的必要藝術手段,其主要目的在於噁心年羹堯,凸顯年羹堯的「找死」!
02 應對康熙皇帝未來可能會有的追責
對於嶽鍾琪而言,血洗江夏鎮之時,他只是四川提督年羹堯手下的總兵,身後既沒有當朝皇子——皇四子胤禛這類人的堅定站臺,也沒有其餘皇子值得拉攏的絕對權力,更沒有康熙皇帝需要忌諱其對「九子奪嫡」結果的影響,而對其罪行不予追究的考慮。
說到底,當時的嶽鍾琪還只是一個無足輕重,毫無影響力的「小人物」,面對「越境調兵」、「濫殺無辜」等足可以將其處死的罪行,嶽鍾琪必須採取自保手段。
將自己的臉頰劃破,最基本的目的就是在於製造淮安營江夏鎮駐防官兵的造反假象。
1、嶽鍾琪一個正二品的總兵,被正六品的千總或者其手下劃破臉頰,已經構成了造反之實;
2、年羹堯當眾拿出的刑部公文,代表著朝廷,代表著皇權;淮安營官兵面對刑部公文,依然作出了「刀傷」正二品武官的行為,就是對皇權的挑戰,妥妥的造反之舉。
3、嶽鍾琪作為年羹堯的手下,越境調兵也只是奉命之舉,有了臉上的刀傷,對於江夏鎮的血洗,更是對於造反行為的必要行為。
有了這三方面的考慮,再加上臉上的一道刀傷,即使康熙皇帝將來會追究此事,嶽鍾琪也能巧妙脫身,沒有後顧之憂。
03 應對年羹堯的必要手段
早在江夏鎮任務之前,就在年羹堯手下的嶽鍾琪肯定就對年羹堯的脾氣秉性倍加熟悉。
年羹堯曾經在一年之內,肅清了四川境內的土匪;張廷玉也曾經勸誡年羹堯,多點恕心,少點戾氣;在交代江夏鎮任務之時,年羹堯更是直接說道:
「什麼體制不體制的,叫你來,是給你商量一下怎麼去幹!」
專橫、獨裁,沒有迴環和商討的餘地,叫嶽鍾琪前來是安排任務,而不是給出意見的!
這就足以說明年羹堯對於四川一省綠營的絕對掌握,對於軍事行動的絕對領導地位。
作為年羹堯的下屬,嶽鍾琪在必須聽其命令的同時,還必須讓其消除對自己會洩密或者背叛的懷疑。
將自己的臉頰劃破,就是嶽鍾琪將自己置身血洗江夏鎮行為之中,甚至將血洗罪行獨攬在身的實際表現。
畢竟,正是因為有了「刀傷」,才有了血洗江夏鎮的事實。嶽鍾琪此舉再打消了年羹堯懷疑的同時,還定會讓年羹壓對其更加的信任和倚重。
《清實錄·高宗實錄》記載了乾隆皇帝對嶽鍾琪的至高評價:
三朝師武臣,鍾琪為巨擘。勇而且有謀,群番讋闢易。所見綠營多,鮮或踵其跡。卓有古將風,書勳太常冊。
單就《雍正王朝》對嶽鍾琪的演繹而言,乾隆皇帝對其的評價,至允至當!
參考資料: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雍正王朝》
(本文僅基於《雍正王朝》具體演繹情節和人設解析,並不以歷史史實為依據,乃係@清朝那些人個人觀點,歡迎提出批評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