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改進的高速低功耗電流型靈敏放大器設計流程詳解

2021-01-10 電子發燒友
一款改進的高速低功耗電流型靈敏放大器設計流程詳解

21IC中國電子網 發表於 2020-01-01 17:18:00

0 引言

靜態隨機訪問存儲器(SRAM)最初作為CPU與內存之間的緩存。近年來已廣泛應用於高性能通信網絡、可攜式設備以及SOC系統中,呈現出向高速器件與低功耗性能方向發展的趨勢。因此,設計高速低功耗的SRAM已成為現在SRAM技術的主流方向。靈敏放大器是SRAM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將位線上的微小信號差迅速放大到全擺幅模式,從而有效減小數據的讀出延遲,同時由於不需要對位線電容完全充放電,因此也在某種程度上降低了功耗。所以,對高性能靈敏放大器進行設計是得到高速低功耗SRAM的一個有效途徑。根據對位線上要進行處理的信號類型的不同,靈敏放大器可分為電壓型靈敏放大器和電流型靈敏放大器。由於電流型靈敏放大器直接檢測位線上的電流變化,不需要轉化為電壓信號,因此在速度上更具有優勢,可滿足高速的要求。針對不同的應用層面,目前出現了多種電流型靈敏放大器的設計結構:有源負載PBT結構,其優點是輸出不受電源電壓及偏置電壓的影響;基於電流鏡結構的電流靈敏放大器,可以應用在低壓非易失存儲器中;為了消除位線噪聲電流,而提出的採用位線漏電流補償技術的電流型靈敏放大器;單端偽差分電流靈敏放大器,旨在改善SRAM讀出操作時的穩定性及延遲;為降低功耗而提出的由兩級放大(全局和局部放大)構成的全電流模式靈敏放大器以及APD靈敏放大器。

本文在分析目前廣泛應用的電流型靈敏放大器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改進型的結構,以提高靈敏放大器的速度為主要目標,兼顧考慮功耗,以實現速度和功耗之間合理的折衷。

1 傳統的電流型靈敏放大器

傳統的電流型靈敏放大器是由4個電晶體構成的交叉耦合反相器單元,位線信號從漏極輸入,經正反饋放大,再由漏極輸出,電路如圖1所示。靈敏放大器有2個工作階段:預充電和信號放大階段。預充電時,2個上拉P管將位線電壓拉至VDD,同時平衡管(M3)開啟,使位線電壓近似相等;當靈敏放大器使能信號有效時,便進入放大階段,檢測到位線上電流的變化差值並放大輸出。

2 改進的電流型靈敏放大器

上述分析的靈敏放大器的輸入和輸出共用同一個埠,容易相互產生串擾,造成輸出結果錯誤,並且當該埠作為輸出端時,由於位線寄生電容較大,會浪費部分時間在對該電容進行充放電上,由靈敏放大器的延遲公式即式(1)可以看出,當位線電容Cbit增大時,延遲Td也將變大,不利於高速靈敏放大器的設計。所以可在原有電路結構的基礎上添加一對隔離管,並對外圍電路做一改進,具體結構如圖2所示。

當靈敏放大器進行放大時,隔離管(M10和M11)開啟,信號輸入和輸出端被隔斷,輸出時可以不必考慮埠的寄生電容,因此有效提高了靈敏放大器的速度;並且當靈敏放大器處於預充狀態時,隔離管關閉,這樣反相器的P管和N管就被隔離開,之間沒有通路,也就沒有漏電流,從而降低了電路的功耗。

另外電流型靈敏放大器的輸入為電流信號,故不需要在位線上建立較大的電壓差,即可快速放大差值信號。因此,從動態功耗即式(2)及式(1)可以看出,小的電壓擺幅△Vs可使電流型靈敏放大器的功耗與延遲同時減小。

此外,對靈敏放大器的時序控制也非常重要。若時序設置不當,有可能會造成靈敏放大器的讀出錯誤,相反若設計得當,不僅可以減小數據的讀出延遲,還可以有效地降低靈敏放大器的功耗。因此,需要對這部分做一特別考慮。

2.1 靈敏放大器的工作過程

在預充電階段,DRP為「0」,此時M1,M2,M3,M6,M7管導通,M10,M11管關斷,位線BL和BL被上拉至電源電壓VDD,平衡管M3使兩邊的位線電壓處於近似相等的狀態。同時交叉耦合反相器的輸出端C,D也被上拉至VDD,使得在預充電時DPU為「0」,DPN為「1」。M4和M5管為電流傳輸管,由信號SP控制,在預充電時,SP為低電平,M4、M5導通,電流通過這2個管傳輸到A、B端,等待放大信號的到來。M10,M11關閉,將放大通路阻斷,此時靈敏放大器使能信號SRCD為低,M14導通,使C,D兩端電壓相互平衡,M15則關閉,從而切斷了電源到地之間的通路,使得靈敏放大器在預充電時沒有漏電流,進而降低了電路的功耗。這一階段是準備階段,即靈敏放大器為下一個放大操作做準備的過程。在放大模式下,首先DRP跳變為「1」,結束預充電過程,同時M10、M11管導通。隨後SRCD變為高電平,M16管導通,M14關閉,放大通路由此形成。之後SP變為高電平,將電流傳輸管關閉,此時A,B端之間的微小電流信號差通過正反饋被迅速放大成全擺幅的邏輯信號。當被放大的輸出信號穩定後,靈敏放大器將重新進入到預充電狀態。在整個靈敏放大器電路中,M8、M9、M12和M13管構成的交叉耦合反相器是核心,其管子尺寸直接影響放大器的速度。因此,還需適當調整這4個管的尺寸從而最大化的提高靈敏放大器的速度。表1為核心管子的尺寸。

2.2 時序控制電路

該靈敏放大器的時序控制信號包括:預充電控制信號DRP、電流傳輸信號SP、靈敏放大器使能信號SRCD。在外部看,整個靈敏放大器的時序基於一個GTP_2信號,該信號是由外部時鐘CLK產生的同步脈衝,即通過反饋把周期的時鐘信號變成一個周期的窄脈衝信號GTP_2,從圖3的波形中可以明顯看出。用該脈衝代替CLK控制SRAM的讀寫操作,可以儘可能地減少電晶體的開啟時間,從而有效降低了電路的功耗。

由於預充是為放大做準備的階段,因此預充電控制信號DRP要先於其它所有信號,以便在其它信號到來之前先對電路進行充電。在DRP跳變為高電平之前,電流傳輸信號SP以及使能SRCD都為低電平,SP為低保證位線高電平已傳輸至A、B端,而SRCD為低則將平衡管M14開啟。當電路進入到放大狀態時,DRP變為高電平,為了保證位線電壓被充分傳輸至A、B兩端,SP應在DRP跳變後再變為高電平。而在進行信號放大之前,應使SRCD為高,關閉平衡管同時開啟尾電流源,並且關斷M14一定是在打開隔離管M10和M11之後進行的,因為若立即關斷平衡管,放大器兩邊輕微的失配就會觸發正反饋進行工作,從而導致讀出結果的錯誤。因此,信號SRCD可由DRP經過反相器鏈延遲後形成,同時SRCD應先於SP變高,並且SP的高電平只需持續到下一次預充準備時,即DRP變為低電平時,所以SP可由DRP和GTP_2的反信號相與產生。圖4即為控制該靈敏放大器工作的時序電路,由該電路產生的波形如圖5所示。

3 仿真結果

本設計採用SMIC 0.13μm數字工藝在HSpice下進行仿真,在位線BL和BL_上各加1個1 pF的電容來模擬大容量SRAM電路中的位線電容,並添加一個六管的存儲單元,輸出端各加1個50 pF的負載電容,字線WP用窄脈衝控制,仿真時工作電壓設為1.2 V,溫度為室溫。

圖6為改進後的電流型靈敏放大器的實際仿真波形。從圖中可以看出,在圖4時序電路的控制下,靈敏放大器的實際工作過程完全符合上述分析。如圖6(a),在預充電時由於位線被上拉至VDD,所以輸出DPN為高電平,而DPU為低電平;放大時,由於存儲單元存儲的信息為「0」,所以BL一側對寄生電容放電後電流略微減小進而與BL_側形成電流差值,之後由正反饋迅速放大,在輸出DPN端得到全擺幅的邏輯電平「0」,存儲數據被正確讀出。圖6(b)為存儲單元存儲信息為「1」時的輸出波形,分析同上,最後是在DPU端得到全擺幅的邏輯電平「1」。

改進型電流靈敏放大器的版圖如圖7所示,面積為82.39μm2。版圖設計時特別考慮了器件的匹配性以及布局布線的合理性,儘可能減小寄生效應對電路性能的影響。對該靈敏放大器進行後仿真,結果顯示其放大延遲為0.344 ns,平均功耗為102μW。由此可見,本文設計的改進型的電流靈敏放大器可以實現高速低功耗的要求。

在工藝條件及工作電壓相近的前提下,將本文的靈敏放大器與文獻中提到的幾種靈敏放大器在速度和功耗上進行比較,見表2。結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改進型電流靈敏放大器無論在速度,還是在功耗上都較其它靈敏放大器更具有優勢。速度為0.344 ns,與文獻提出的電流型靈敏放大器相比提高了9.47%,比文獻所示的放大器則提高了31.2%;功耗則較兩者分別降低了64.8%和63%。

4 結語

本文提出了一款改進的電流型靈敏放大器,其優勢在於讀取速度快,功耗低,並且適合在低壓下工作。與文獻提出的電流靈敏放大器相比,速度分別提高了9.47%和31.2%,而功耗則降低了64.8%和63%。由於電流型靈敏放大器輸入阻抗小,並且本文在原有的基礎上加了一對隔離管,使得輸出不受負載電容的影響,同時優化了四個核心管的尺寸,進而有效提高了靈敏放大器的速度;此外,對放大器的時序控制電路也做了細緻合理的設置,在完成放大的基礎上儘量減少管子的開啟時間,從而減小靜態電流,達到了降低功耗的目的。因此,該靈敏放大器完全滿足高速低功耗的需求,更適合低電壓,大容量SRAM的應用。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高增益低功耗CMOS運算跨導放大器的設計
    圖1(b)是套筒式運放,整個電路可以看成是單極點系統,無需補償,因此頻率特性好;又因為它只有2條主支路,因此功耗低,但輸入/輸出擺幅小。圖1(c)是摺疊式共源共柵結構,它改進了套筒式輸入/輸出擺幅小的缺點,但存在4條主支路,功耗大且穩定性變差。綜上所述,本文結合圖l(b)、(c)的優點,設計了全差分套筒式增益增強型運放,如圖2所示,它能滿足高增益帶寬、低功耗等設計要求。
  • 高速電流反饋運算放大器
    CFB運算放大器簡化電路和模型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0/307997.htm現在,我們將詳細考察高速運算放大器中非常流行的電流反饋(CFB)運算放大器拓撲結構。
  • 基於跨導放大器的電流模式積分單元的設計
    基於跨導放大器的電流模積分器可以實現電流到電流的積分轉換。同時可應用於各種集成濾波電路的設計。在此採用0.18μm CMOS仿真工藝,使用共源共柵結構設計一款供電電壓為1.8 V的高增益低功耗的跨導放大器,採用具有PTAT基準電流源的偏置電路,使用HSpice進行優化設計,並將此放大器應用於電流模式積分單元的電路仿真。
  • 簡化電流感應:如何使用電流檢測放大器進行設計(三)
    用於在這些 PWM 驅動應用中進行直列式電流測量的放大器選擇以信號帶寬在 200kHz至 500kHz 範圍內的放大器為目標。以往選擇放大器時並不基於顯著低於 PWM信號帶寬的實際信號帶寬。選擇更高的放大器帶寬可以使輸出幹擾在輸入電壓轉換後快速穩定下來。INA240 是一款高共模雙向電流檢測放大器,專為這些類型的 PWM 驅動應用而設計。
  • 簡化電流感應,如何使用電流檢測放大器進行設計(一)
    使用電流檢測放大器的PLC系統中分立式數字輸出的安全和保護簡化電池測試設備中的電壓和電流測量第 2 章:超出範圍電流測量測量電流以檢測超出範圍的情況第 3 章:開關系統中的電流檢測具有增強型PWM抑制功能的低漂移、精密直列式電機電流測量第4章:集成電流檢測信號鏈集成電流檢測信號路徑
  • 一款高性能共源共柵運算放大器設計
    R Assaad等人提出的復用型摺疊式共源共柵(Recycling Folded Cascode,RFC)結構比摺疊共源共柵運算放大器具有更高的增益帶寬、低頻增益和擺率,同時並不增加功耗和設計面積。本文利用復用型摺疊式共源共柵單級運放結構,在5 V電壓下驅動5 pF負載電容,設計了一個單級運放。
  • 簡易音頻放大器電路圖大全(九款簡易音頻放大器電路設計原理圖詳解)
    音頻放大器的發展先後經歷了電子管(真空管)、雙極型電晶體、場效應管三個時代。電子管音頻放大器音色圓潤、甜美,然而它體積龐大、功耗高、工作極不穩定,且高頻響應不佳;雙極電晶體音頻放大器頻帶寬、動態範圍大、可靠性高、壽命長,且高頻響應好,然而它的靜態功耗、導通電阻都很大,效率難以提高;場效應管音頻放大器具有與電子管同樣圓潤、甜美的音色,同時它的動態範圍寬,更重要的是它的導通電阻小,可以達到很高的效率。
  • 跨導放大器實現電流模式積分單元
    跨導放大器是電流模電路的基本單元。本文基於0.18μm CMOS工藝仿真設計一個基於OTA的低功耗,高增益的電流模式積分單元。並採用HSpice軟體對電路進行仿真。  跨導運算放大器分為雙極型和MOS型2種,相對於雙極型跨導運算放大器而言,CMOS跨導運算放大器的增益值較低,增益可調範圍小,但是它的輸入阻抗高,功耗低,容易與其他電路結合實現全CMOS集成系統。因此在COMS電路中一直被採用。
  • TI推出業內首款集成高精度、低漂移分流電阻器的電流檢測放大器
    2015年7月16日,北京訊   日前,德州儀器(TI)宣布推出業界首款可集成高精密度、低漂移分流電阻器的電流檢測放大器-INA250,該器件可在寬泛的溫度範圍內提供高度準確的測量。INA250將分流電阻器與雙向、零漂移電流檢測放大器完美的集成在一起,從而可支持低側和高側實施方案。在許多系統中,設計人員憑藉其準確度和低漂移的性能可減少甚至取消校準工作。與同類競爭產品的解決方案相比,這種集成還能實現更低的系統成本和更小的電路板佔位面積。如需了解有關INA250電流檢測放大器的更多信息並獲得樣片,敬請訪問:www.ti.com.cn/ina250-pr-cn。
  • 高端電流檢測:差動放大器vs.電流檢測放大器(一)
    許多半導體供應商都為高端電流檢測提供了多種方案,然後研究這類應用的設計工程師發現,這些方案都可以遵循兩個截然不同的高壓結構來進行分類:電流檢測放大器和差動放大器。  接下來,我們將會詳細介紹這兩種架構的重要差異,以幫助高端電流檢測設計工程師選擇最適合應用的器件。
  • 採用運算放大器實現低電壓大電流的電源轉換
    本文通過分析當前主板設計要求和PWM電路的特點,提出了採用運算放大器實現低電壓大電流的設計思路和方法。 INTEL晶片組和CPU要求電源的電壓越來越低,而電流卻越來越大,主板設計工程師不僅要很好地解決晶片之間互連產生的信號完整性和EMI等高速信號設計問題
  • 基於精密超低功耗放大器的電源電壓的高端電流檢測方法
    基於精密超低功耗放大器的電源電壓的高端電流檢測方法 Catherine Chang 發表於 2017-11-29 15:45:01   簡介
  • TI推出業內首款集成高精度、低漂移分流電阻器的電流檢測放大器,讓...
    日前,德州儀器(TI)宣布推出業界首款可集成高精密度、低漂移分流電阻器的電流檢測放大器- INA250,該器件可在寬泛的溫度範圍內提供高度準確的測量。INA250將分流電阻器與雙向、零漂移電流檢測放大器完美的集成在一起,從而可支持低側和高側實施方案。
  • 低功耗DDS波形發生器的實現
    這是來自ADI公司模擬對話上的一篇關於DDS波形發生器實現的技術文章,裡面涉及了非常詳細的設計信息,故轉載於此供大家參閱。電路功能與優勢圖1所示電路為一款75 MHz低功耗(合計25 mW)直接數字頻率合成(DDS)波形發生器。
  • 運算放大器工作原理及誤差分析
    按照工藝分類,是為了便於初學者了解加工工藝對集成模擬運算放大器性能的影響,快速掌握運放的特點。 標準矽工藝的集成模擬運算放大器的特點是開環輸入阻抗低,輸入噪聲低、增益稍低、成本低,精度不太高,功耗較高。
  • ...功率預算實現精密測量第2部分:應用毫微功耗運算放大器幫助電流...
    在第二部分中,我們將回顧電流感應的一些基礎知識,並介紹如何在提供精確讀數的同時,利用運算放大器來實現系統功耗最小化。雖然專用的電流感應放大器能夠發揮十分出色的電流感應作用,但如果特別注重功耗的情況下,精密的毫微功耗運算放大器則是理想的選擇。  有兩個位置可以根據負載放置分流電阻:負載與電源之間(圖1),或者負載與接地之間(圖2)。
  • 一種高速低壓用增益增強型運算跨導放大器設計
    高增益要求運放採用多級、長溝道器件,小的工作電流;而高速則要求運放採用單級、短溝道器件,大的工作電流。增益增強技術的提出解決了這對矛盾,提高了運放的直流增益而又不影響其高頻性能。然而,零極點對(doublet)的存在會影響運放的建立特性[1,2]。通常,消除doublet影響的方法是提高其發生的頻率,但若過高的doublet發生頻率將導致系統的不穩定[3,4]。
  • 關於PWM型D類音頻功率放大器的設計
    關於PWM型D類音頻功率放大器的設計 工程師4 發表於 2018-05-09 14:41:00 中心議題: D 類音頻功放的系統設計
  • 射頻功率放大器降低功耗提高效率技術的比較
    在手機設計中兩個最耗電的部分就是基帶處理器和射頻前端。功率放大器(PA)消耗了射頻前端中的絕大部分功率。實現低功耗的關鍵是使射頻前端中的其他電路消耗儘可能少的功耗且不影響PA的工作。在目前所用的選擇中,帶解碼器的GaAs開關吸納的電流為 600μA,但在典型的射頻前端應用中,UltraCMOS SP7T開關只吸納10μA的電流,因此,可以大幅降低射頻前端的功耗,從而提高射頻功率放大器的效率。 目前,採用CMOS工藝製造射頻功率放大器的公司包括:英飛凌、飛思卡爾、Silicon Labs、Peregrine、Jazz半導體等公司。
  • 高性能低功耗的採樣保持電路的設計與實現
    作為其前端最關鍵的模塊,採樣保持電路的性能直接決定了整個ADC的性能,在以上系統中對功耗的要求十分嚴格。本設計在實現高速高精度採樣保持功能的同時,還實現了MDAC功能,這樣既能降低ADC功耗又能減少晶片面積。 1  採樣保持電路結構 傳統流水線ADC的最前面為一級採樣保持電路其後接MDAC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