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關愛日」為什麼胃癌會被稱為「中國式癌症」?預防胃癌請您...

2020-12-04 瀟湘名醫

11月26日,在第二屆胃癌關愛日來臨之際,我院胃部腫瘤科聯合內鏡診療科、消化腫瘤內科共同開展系列科普宣教活動。

在中國,胃癌是發病率較高的惡性腫瘤之一,佔全球42.5%,患者人數佔全部腫瘤人數的1/4,被稱之為「中國式癌症」,平均每2~3分鐘就有1人死於胃癌,發病情勢堪憂,胃癌至今依然是嚴重威脅我國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是我國公共衛生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12年胃癌患者新增近百萬,中國胃癌發病人數幾乎佔全球患者一半。胃癌是中國第二大高發惡性腫瘤和致死疾病。東亞、東歐、南美時胃癌高發地區,中國是胃癌高發大國。

胃癌指源於胃黏膜上皮畑胞的惡性腫瘤,主要是胃腺癌。

1 飲食因素

·鹽醃食品:高鹽、燻制、醃漬食品

·長期酗酒和吸菸

2 微生物因素

幽門螺桿菌感染

3 環境因素

出生在胃癌高發區,或曾在高發區長期生活過

4 遺傳因素

家族中有其他人患過胃癌或其他消化道癌

5 其他

·40歲以上有慢性胃病史,或近期出現消化不良;

·本人患過其他腫瘤;

·A型血者胃癌發病率比其他人群高15%-20%;

·精神受刺激和抑鬱症者等

早期胃癌常沒有特異性的臨床表現,患者可僅感到上腹飽脹、噯氣、反酸、飯後出現隱痛等。當胃癌進展到晚期,才會出現一些典型的臨床表現。這就是為什麼胃癌高風險患病人群應該定期進行胃鏡等相關胃鏡的檢查。

1 體格檢查

望診、觸診

2 影像學檢查

上消化道造影(鋇餐)、B超、CT、磁共振(MRI)等

3 實驗室檢查

常規生化檢查、腫瘤標誌物檢查

4 胃鏡檢查

胃鏡檢查是目前診斷胃癌最有效、最重要的方法

5 病理學檢查

病理學檢查是胃癌診斷和治療的最終依據

6 其他

腹腔鏡檢查、腹腔灌洗細胞學檢查

胃癌的治療方法多種多樣,目前主要有手術治療、放射治療(放療)、化學治療(化療)、分子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而具體方案的選擇,則需根據病變的分期、患者的身體情況等進行綜合分析,採取個體化的綜合治療。

圖文提供、審核 | 胃部腫瘤科【來源:天津市腫瘤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中國式癌症」你了解嗎?平均每1-2分鐘就有1名中國人因胃癌失去生命
    12月1日,西安交大一附院第二屆胃癌關愛日「胃愛喝彩」公眾宣教義診活動在門診廣場舉行,多名專家共同為現場群眾提供義診諮詢等服務  胃癌發病情勢不容小覷 嚴重威脅國人健康  胃癌是全球發病排位第五、死亡排位第三的惡性腫瘤。在中國,胃癌是發病率較高的惡性腫瘤之一。
  • 胃癌患者究竟如何預防復發?這份指南請收藏|NK細胞|免疫療法|胃癌|...
    胃癌是中國第二大常見癌症(2015年新診斷病例為679,100例),也是中國第二大死亡原因(2015年為498,000例死亡)。胃癌的5年總生存率僅為35.9%。目前的療法包括手術,化療,放療,近兩年靶向治療也在胃癌領域大放異彩,將無進展生存期和總生存期分別延長至6個月和8-14個月,讓大家不再提胃癌「色變」。
  • 胃癌篩查的中國經驗
    《中國癌症防治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明確指出,在我國需要推廣和完善癌症篩查及早診早治策略,擴大癌症篩查和早診早治覆蓋面,力爭重點地區、重點癌症早診率達到50%。因此,在自然人群中推行早期胃癌篩查措施和高危人群進行內鏡精查策略,是改變我國胃癌診治嚴峻形勢的可行、高效途徑。
  • 男子打嗝半年是胃癌 經常打嗝是胃癌前兆
    直到不久前他感覺胃疼,到醫院檢查,結果竟是胃癌。  延伸閱讀:頻繁打嗝不可忽視,當心胃癌找上門  很多人會問,為什麼胃癌引發打嗝呢?「平日生活中的打嗝,在醫學上稱為呃逆,往往因進食過快、過飽、精神刺激或大笑、咳嗽、體位改變時,肋間肌或膈肌承受的壓力突然改變引起的。」
  • 預防胃癌,根除幽門螺桿菌是首選,最佳檢測方法是……
    在胃黏膜萎縮和(或)腸化生發生前實施根除治療可更有效地降低胃癌發生風險。表1:Hp根除指徵《中國幽門螺桿菌根除與胃癌防控的專家共識意見(2019年,上海)》詳細描述了Hp感染及根除與胃癌的關係。陳述3:Hp感染是我國胃癌的主要病因。陳述6:目前認為Hp感染是預防胃癌最重要的、可控的危險因素。
  • 確診胃癌後,他的半個胃被切除!這些症狀,都是胃癌的「腳步聲...
    胃癌是我國第二大高發的癌症,針對胃癌,最近南京醫科大學和北京大學的團隊一起建立了風險分析模型,研究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柳葉刀·腫瘤學》(The Lance Oncology)雜誌上。
  • 胃癌的早期症狀 胃癌早期存活率超過90%
    核心提示:胃癌的早期症狀有哪些?胃癌的死亡率是居高不下的,而且胃癌的發生率是越來越頻繁。但是早期的胃癌存活率可以達到超過90%,所以要對於胃癌的早期症狀有所認識,這樣才能及時發現胃癌,做到預防以及早日預防。   胃癌的早期症狀有哪些?胃癌的死亡率是居高不下的,而且胃癌的發生率是越來越頻繁。
  • 29歲女子查出胃癌,4個症狀不斷出現,警惕是胃癌前兆
    黃女士急忙到醫院檢查,胃鏡提示胃癌,病理檢查提示為印戒細胞癌,醫生說這種病理類型的癌症預後很差。 第二,上腹痛,我們都知道消化性潰瘍會引起上腹痛,但胃癌也會引起,所以要鑑別是潰瘍還是胃癌,在出現上腹痛的時候
  • 高鹽飲食+幽門螺桿菌=胃癌高危
    核心提示:日前召開的第七屆中國腫瘤內科大會公布了一組數據:我國胃癌患者約佔全球胃癌患者總數的40%;預計到2015年,我國胃癌的發病率還將以每年1.6%的幅度攀升,胃癌和哪些因素相關,生活中又該如何預防?
  • 驗尿能查胃癌?GC-MS助胃癌實現無創化診斷
    上海瑞金醫院7日披露,瑞金醫院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朱正綱、於穎彥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發現尿液中可以檢測到胃癌標誌物。  這預示著今後通過尿液就可以篩查胃癌。該成果對於實現胃癌的「無創化」診斷、提高胃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有著積極的意義。
  • 「我28歲,入職體檢,查出了胃癌。」
    但熬夜,會影響胃腸道黏膜的修復,還會導致內分泌及免疫系統出現紊亂,為癌症的發生創造條件。 2. ✎ 暴飲暴食or過度節食 暴飲暴食會導致胃超負荷工作,而過度節食會導致胃裡沒有食物。 但不管啥情況胃酸都在不斷分泌,導致微黏膜水腫,嚴重時導致胃炎、胃潰瘍,從而產生胃癌隱患。
  • 胃癌新藥開發,路在何方?
    02 流行病學與市場空間 流行病學 中國癌症發病率與死亡率遠高於全球水平,且呈增長趨勢,市場潛力巨大: 根據WHO全球癌症研究機構估算,2018年全球胃癌發病人數約1.03百萬人,佔全球癌症發病人數的
  • 我國胃癌發病率第二,死亡率第三,防治胃癌,癌前病變是關鍵
    原創 曾哥每日科普 曾哥每日科普根據最新的癌症大數據顯示,我國胃癌的發病率已經躍居第二,僅次於肺癌。
  • 幽門螺桿菌:輕則導致胃炎 重則導致胃癌
    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幽門螺桿菌(感染)在一類致癌物清單中。幽門螺桿菌病的不良預後是胃癌。胃癌是全球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癌症死亡原因中位列第二。在我國,每年大約有16萬人死於胃癌。 預防和控制胃癌已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
  • 什麼人容易得胃癌?醫生袒露:人過了這一歲數就容易得
    在最常見的癌症中,胃癌在我們國家排第二位,更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的胃癌患者已經佔到全世界的40%。正因為胃癌的發病率如此高,大家更應該注意預防和篩查。在胃部健康的多種篩查方式中,「胃鏡」的準確性更高,對於一些特殊人群來說,建議要定期「胃鏡篩查」;關注特殊人群,科學預防胃癌,您各位還需「靠譜為之」。哪些人容易得胃癌?
  • 幽門螺桿菌(H.pylori)和胃癌到底啥關係?
    幽門螺桿菌(H.pylori)和胃癌到底啥關係?東亞是胃癌絕對病例數和死亡數增加的主要地區,而中國,又是導致東亞胃癌病例數增加的主要國家。這其中,幽門螺桿菌「居功至偉」。必須指出,目前業界公認,H.pylori感染是預防胃癌最重要可控的危險因素。這句話是《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裡面的原話。早在1994年,WHO屬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就將H.pylori定為胃癌的一類致癌原。大量研究證據顯示,腸型胃癌(佔胃癌大多數)的發生是H.pylori感染、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 幽門螺旋桿菌可致胃癌!三招解決它
    核心提示: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2017最新中國腫瘤現狀和趨勢》顯示,腫瘤是中國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胃癌在死亡前10位惡性腫瘤的構成中位列第二。可見,胃癌已經成為我國居民的一大強敵,胃癌防治應引起重視。   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2017最新中國腫瘤現狀和趨勢》顯示,腫瘤是中國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胃癌在死亡前10位惡性腫瘤的構成中位列第二。可見,胃癌已經成為我國居民的一大強敵,胃癌防治應引起重視。
  • 「我28歲,入職體檢,查出了胃癌」
    但熬夜,會影響胃腸道黏膜的修復,還會導致內分泌及免疫系統出現紊亂,為癌症的發生創造條件。 ,導致胃黏膜糜爛、潰瘍等,嚴重的會導致胃癌。家裡人曾得過胃癌 醫學證明,癌症有遺傳因素。 一般來說,40歲以上人群是胃癌高發群體,但是有家族史的人,可能提早10年甚至更早發病。
  • 博爾誠:全球首創基因甲基化胃癌早診產品獲批,掀起癌症早診創新革命
    「癌症很狡猾,只要有一個癌細胞沒殺死,很快會捲土重來。早發現和早治療才是提高治療效果、降低死亡率的關鍵。」 於是,韓博士萌生了投身癌症早篩早診領域的想法。2020年,以「新型冠狀病毒無症狀潛在感染人群篩查和預防的可行性研究」 獲得北京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數十萬元資助。
  • 從胃癌分型、臨床診斷及治療出發,看胃癌綜合診治的重要性
    胃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我國每年新增胃癌病例數約40萬,死亡病例數約35萬,其發病率在我國惡性腫瘤中排名第二位,死亡率排名第三位。由於早期胃癌症狀不典型,確診時多數已是進展期胃癌,預後差。隨著胃鏡檢查的普及以及環境衛生、飲食習慣的改善,近年來胃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呈下降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