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看黃花菜上看起來磣牙的砂,想起去年看過藍莓。小咪去年雲南遊售時顧念我,把留給自己的藍莓給我。我當時看過,裡面有不少看起來「硌牙」的東西。
橫切一個藍莓,有五組放射狀的溝。
仔細看,每條溝都是「摩瑞亞礦坑」,藏滿「寶石」。
這一塊塊「寶石」都是一個個石細胞,石細胞是經細胞壁強烈地木質化次生加厚形成。遙想一下,最初要形成石細胞的那個細胞大小和現在看到的「寶石」大小差不多,細胞壁為比較薄的纖維素壁。它得到指令得知自己的天命是要發育成一個石細胞,就會關閉一些功能,開啟木質素合成的功能。然後這個幼年的石細胞就忙碌著製造木質素運到細胞膜外,不斷地在纖維素壁內堆積木質素。隨著木質素的增厚,細胞的原生質(細胞膜及其內的生命物質)逐漸變小。細胞與外界逐漸隔絕。木質素合成需要由其它細胞運入原材料,細胞留了一些通道,即紋孔,紋孔處有胞間連絲保證細胞間物質信息的交流。當原生質體縮小到一定程度,這個細胞的使命也已完成,這時候會啟動細胞程序化死亡的程序,原生質內可再利用的物質會經胞間連絲運到其它細胞。最終細胞死亡,失去生命活動,它構築的結構成為生物個體的一部分。
除了石細胞外,另外一種看著覺得硌牙的是種子。
這是一個藍莓裡面的種子,我沒想到有這麼多。基本上都是敗育種子,種皮細胞也是厚壁死細胞,形成過程和石細胞形成類似。生物體中起支撐保護作用的結構大多是這樣形成。
當然,一粒藍莓裡面絕大多細胞是活的。切一點果肉,果皮下面的細胞圓鼓鼓,滿是汁水。就是這些細胞,會讓人在吃一粒藍莓時讚嘆:「美好的果實」。
滴點果汁還有結晶形成美好的圖案。
小時候上山會採一種叫「雀米」的野果來吃,是藍莓的親戚,杜鵑花科越橘屬Vaccinium植物。在超市常會看到一盒盒粒大飽滿的藍莓在出售,我一般都不會買,但會想起「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