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法學期刊同一期兩論文被曝大面積雷同,回應:已有專人調查

2020-11-26 上遊新聞

 近日有網友報料稱,由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主辦的社科類理論期刊《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0年第2期論文集中,有兩篇論文從標題到內容都大面積雷同,被懷疑有抄襲嫌疑。

上遊新聞(報料微信號:shangyounews)記者了解到,兩篇相似論文分別是署名為黑龍江省人民檢察院王國棟、金銀牆發表的論文《試論新合同法關於合同責任的幾個問題》,以及署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法學系劉暢的論文《試論新合同法關於合同責任的若干問題》。兩篇論文不僅題目僅兩字之差,查重報告顯示,兩篇論文的複製比為68%。

▲兩篇被指內容雷同的論文發表在同一期刊物上。拼圖來源/知網

據悉,《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創刊於1994年,是由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主辦,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以法學為主的社科類理論期刊。

記者查詢發現,2000年第2期《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中,上述兩篇論文分別在25頁和85頁,字數分別為4700字與4200字左右。對比兩篇論文發現,文章內容的確大面積雷同,均分為三個部分:合同概念外延的界定、合同責任的內容、合同責任的歸責原則。根據第三方平臺查重顯示,兩篇論文的複製比為68%。

根據期刊文章顯示,王國棟、金銀牆的論文收稿日期為2000年3月29日,責任編輯王瑾。劉暢的論文於2000年5月18日收稿,責任編輯劉慧萍,兩篇論文的技術編輯均為王澤宇。

▲《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系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以法學為主的社科類理論期刊。圖片來源/知網

公開信息顯示,署名為黑龍江省人民檢察院的王國棟,1992年12月時任黑龍江省檢察院副檢察長,直至2013年被免去職務。金銀牆則於1998年11月至2001年3月在黑龍江省人民檢察院任民事行政檢察處副處長。

另一篇論文作者,署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法學系的劉暢,個人身份等情況不詳。

同家期刊在同一期刊發兩篇內容大面積雷同的論文,是否存在抄襲等學術不端行為?如何存在,到底誰是抄襲方?當事期刊如何處理此事?11月25日,《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編輯部一名工作人員回應記者說,已有專人就此事展開調查,過一段時間才有結果。

上遊新聞記者 張瑩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黑龍江法學期刊同一期兩論文被曝大面積雷同
    黑龍江法學期刊同一期兩論文被曝大面積雷同 2020-11-26 20: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華中師大經管學院回應兩篇同屆碩士論文高度雷同:已展開調查
    華中師大經管學院回應兩篇同屆碩士論文高度雷同:已展開調查 澎湃新聞記者 羅傑 2016-04-08 18:05 來源:
  • 山東高校兩作者論文現大面積雷同,當事人回應:系共同作品
    澎湃新聞經過完整比對,發現上述兩篇文章確有大面積雷同內容。其中作者金永輝發表論文時,署名單位為濰坊學院,作者劉迎秋發表論文時署名單位為山東理工大學。劉迎秋的論文發表比金永輝早一年。 近日,澎湃新聞分別聯繫到在濰坊學院工作的金永輝,以及在山東理工大學工作的劉迎秋。
  • 安大兩名碩士論文被曝高度抄襲 將啟動碩博論文自查自糾
    日前,安徽大學2007屆碩士研究生劉某某、魏某的2篇學位論文被翻出,這兩篇成文於2007年的碩士論文,被曝與2篇成文於2006年,由曲阜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孔凡華、孔宇撰寫的碩士論文高度雷同,涉嫌大面積抄襲。奇葩的是,涉嫌抄襲論文的劉某某、魏某是安大同屆同門,同屬於一個導師,且兩人在畢業時還同在青島廣電大學任職,其中劉某某目前已是該校繼續教育學院院長。
  • 湖南益陽市委副書記再被曝碩士論文抄襲 複製比75.4%
    公開資料顯示,二人經歷亦相似,在從政期間,曾同在湖南大學法學院經濟法學專業學習,獲法學博士學位。7月3日晚10時29分,湖南大學通報稱,針對畢業生董某、黎某博士學位論文的質疑,該校已成立專門工作組,正在調查核實。↑湖南大學通報,成立專門工作組核查在湖南大學核查期間,董嵐碩士論文亦被指抄襲。
  • 法學專家搞不定學術打假 誰來判定論文抄襲?
    侯懷霞任職的上海政法學院回應「不構成學術不端」,授與其博士學位的母校中國海洋大學認定「不屬於輕微抄襲」。海大學術委員會的一位教授明確表示,侯論文存在瑕疵,但絕非抄襲,「調查資料翔實,我們隨時等待向有關部門匯報」。曾以272分通過司法考試、研究方向為智慧財產權法的姚洪軍困惑了。為了搞清事實,他電腦裡的資料已存了幾個G,但似乎掌握的資料越多,距離真理越來越遠。
  • 清華大學一論文被指抄襲 涉事期刊:有2千字雷同
    7月10日下午,《思想理論教育導刊》主辦單位高等教育出版社法律事務與版權管理部一位池姓工作人員回應澎湃新聞稱,上述提及的兩篇論文確實存在兩千多字雷同的情況。該池姓工作人員稱,在澎湃新聞反映了上述論文雷同的問題後,該出版社就讓《思想理論教育導刊》編輯部與馬津卓取得了聯繫,對方稱自己與楊雲成認識,他寫這篇論文時諮詢過楊。
  • 天大廈大兩碩士研究生同年畢業論文高度雷同 校方回應
    7月8日上午,澎湃新聞報導了天津大學、廈門大學兩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高度雷同事件。前述報導發布後,天津大學、廈門大學相關部門先後作出回應稱,已介入調查,若相關學生涉嫌學術不端,將依規研究是否撤銷其碩士學位。
  • 法學論文的「神」與「形」
    文獻是選題學術價值的重要判斷方法,論文不能突破前人的研究成果,意味著學術重複,無創新性可言。 四是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者不僅要衡量選題的客觀價值,也應評估完成研究的自身條件,量力而為。首先,題目難易、大小適宜為佳,如研究需要大量精力投入田野調查,博士生則須謹慎評估該研究是否適合作為畢業論文。
  • 教授被曝抄襲國外本科生論文!校方回應「正在鑑定」
    作者 | 陳彬近幾年,國內教授被曝抄襲本科畢業論文的事情時有發生。而這次,不但抄本科論文,還抄到了國外。時隔4年多,期刊終於發聲明撤稿。事情發生在江蘇大學理學院教授戴美鳳身上。4月9日,《自然》旗下《科學報告》雜誌在網站刊發聲明,撤回戴美鳳團隊於2015年12月15日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
  • 黎石秋繼博士論文被曝涉嫌抄襲後,其碩士學位論文也涉嫌抄襲
    繼博士學位論文被曝涉嫌抄襲後,曾在湘潭大學法學院攻讀碩士研究生的黎石秋又被舉報其碩士學位論文涉嫌抄襲,複製比例高達75.4%。經比對發現,黎石秋碩士學位論文大面積複製粘貼了《比較廣告法律規制的多維探討》和《論比較廣告的法律規制》兩篇論文中的內容。此外,其早年發表的《安全生產與經濟發展並行不悖》、《安全不應是「亡羊補牢」》 、《樹立科學的安全觀》等多篇文章涉嫌一稿多投。
  • 兩篇同屆碩士論文高度雷同 完稿時間僅差2個月
    值得注意的是,這兩篇同題碩士論文均為2014年初完稿,陳曉娟論文完成於2014年3月20日,陳龍論文完成於2014年5月26日,時間僅相隔兩個月。記者仔細比對後發現,陳龍論文除了「致謝」部分與陳曉娟論文有較大差別,其論文從標題到目錄設計到正文內容和參考文獻,均與陳曉娟論文高度雷同,大幅段落幾乎一字不差。針對兩篇碩士學位論文出現大面積雷同的情況,澎湃新聞記者先是聯繫到了華東理工大學的碩士畢業生陳曉娟。陳曉娟目前在鹽城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社保中心工作。
  • 廈大和天大兩篇碩士論文雷同相似,誰是抄襲者?官方回應來了
    近日有媒體報導:天津大學和廈門大學有兩名學生的碩士學位論文存在大量的雷同和高度相似,甚至在某些部分一字不差!陷入學術造假風暴的主人公為天津大學軟體學院軟體工程專業2018屆碩士畢業生劉宇宸和同年畢業的廈門大學信息學院軟體工程專業學生林鯉,他們的碩士學位論文題目同為《基於J2EE的環保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要知道除非是抄襲,完全雷同的論文基本上不可能存在,尤其是這種從標題到分段
  • 西安建科大、吉大兩碩士學位論文高度雷同,內容對比來了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杜剛的論文(左)和吉林大學孫福安的論文(右)存在雷同。澎湃新聞對比發現,前述兩篇論文頁數同為54頁,均分為六章,關鍵詞同為「榆樹壹號院小區;建築工程項目;成本管理」。揭秘:修改要加費 退款不答應在調查中發現,藉助網絡、電話,「代寫代發」論文已形成從尋找客源、寫手寫作、修改查重,甚至對接期刊發表的「一條龍」流水線。曾在一家打著「科技」旗號的企業做銷售和客服的許亮透露:「科技」只是幌子,公司幹的生意就是代寫論文。
  • 杭州一高校教師被指論文抄襲豆瓣文章,期刊和學校介入調查
    杭州師範大學教師郭彥努發表在《浙江建築》雜誌上的論文被指抄襲,雜誌編輯部、學校介入調查。針對「美術學院一教師所著論文被指抄襲」一事,8月14日15時許,杭州師範大學辦公室一名值班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學校已對此事進行調查。
  • 中國又有121篇醫學論文被曝學術造假!實驗圖像高度相似,被疑出自「論文作坊」
    繼今年2月,中國400多篇醫學論文被曝造假後,近日《華爾街日報》又報導,中國至少有121篇發表在經同行評審的國際期刊上的醫學論文涉嫌造假。據悉,這些有問題的論文發表時間超過四年,涉及不同的主題,作者來自中國多所大學。而且這些論文中出現的實驗圖像均與其他至少一篇論文中的雷同。
  • 林士平:法學期刊論文選題和寫作中的幾個誤區
    >林士平 西南政法大學學術期刊評價中心主任。內容摘要法學期刊論文選題和寫作是一門專業很高的技術性工作。在論文選題立項、修改論文提綱、評審論文質量等工作過程中,存在一些帶有普遍性的現象。這些現象主要表現為初學者容易步入誤區。撰寫者一旦跌入這些"坑",所寫的文章基本宣布作廢,或者根本寫不出像樣的文章。記住這些年不少人"一起跌過的坑",可以防止後繼者重蹈覆轍。關鍵詞:法學文章 寫作 法學期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法治建設進程中,法學教育獲得長足進展。
  • 法學專家搞不定學術打假 抄襲與否的邊界到底在哪兒
    侯懷霞任職的上海政法學院回應「不構成學術不端」,授與其博士學位的母校中國海洋大學認定「不屬於輕微抄襲」。海大學術委員會的一位教授明確表示,侯論文存在瑕疵,但絕非抄襲,「調查資料翔實,我們隨時等待向有關部門匯報」。  曾以272分通過司法考試、研究方向為智慧財產權法的姚洪軍困惑了。為了搞清事實,他電腦裡的資料已存了幾個G,但似乎掌握的資料越多,距離真理越來越遠。
  • 曝光:黑龍江一學術期刊,給錢就能發論文
    6月是畢業季,當很多研究生忙著發論文、拿學位時,南京一所知名高校歷史系的碩士畢業生們卻顯得特別淡定。因為3年讀研期間,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已經花錢在省級學術期刊《黑龍江史志》上發表過論文,以至於這本雜誌被同學們親切地稱為該校「歷史系研究生學報」。
  • 兩同年畢業碩士學位論文現雷同,相關高校啟動調查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近日接到網友反映稱,電子科技大學電子與通信工程領域2007屆畢業生賈桂林2007年11月提交的碩士學位論文《基於CAN總線的汽車組合儀表研究》和武漢理工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2007屆畢業生付勝波2007年4月提交的碩士學位論文《基於CAN總線的汽車組合儀表研究》,兩篇論文高度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