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在林業三大領域開展創新性研究—新聞—科學網

2021-01-21 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黃明明)記者從1月8日召開的中國林科院林業研究所建所60周年慶祝大會上獲悉,為了給林業可持續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十二五」期間及今後一段時間,我國將在對林業發展具有重大和全局性作用的領域開展創新性研究,目標集中在林業應用技術、高新技術和應用基礎研究三大領域。

 

據悉,在林業應用技術研究方面,科研人員將在生態建設與生態安全技術、高效產業化技術、林木良種與資源培育技術、現代化林業生產和管理技術等方面取得進一步突破;在高新技術研究領域,科研人員將重點在林業生物技術、生物資源開發利用、生物質能源等領域進行創新性研究,力爭在木本生物質能源林的培育技術、生物質柴油和酒精的高效轉化技術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應用基礎研究方面,科研人員將重點系統開展林木抗逆生理生態機理研究,為主要速生豐產人工林樹種的優質、高產和高效培育提供生理基礎,並強化林木基因組學研究,力爭在楊樹、毛竹等樹種功能基因組學方面取得顯著進展。

 

林業研究所相關負責人表示,研究所今後將建立以績效評價和資源配置為核心的規章制度,逐步建立有利於學科交叉、形成整合優勢的管理體制,促進重大原創性成果產出。同時,注重引進高端人才,培養青年學術帶頭人,進一步優化人才隊伍結構。

 

《中國科學報》 (2013-01-10 第1版 要聞)

相關焦點

  • 林業關鍵領域將形成一批高水平標誌性成果—新聞—科學網
    中國林科院院長劉世榮在會上指出,2020年,林業關鍵領域將形成一批高水平標誌性成果,為「十四五」重點研發任務布局打好基礎。 今年是「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的收官之年。劉世榮說,中國林科院主持了26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要精心組織和全面推進項目研發工作,確保項目按期高質量完成。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舉辦創新創業年會—新聞—科學網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舉辦創新創業年會116個項目集中亮相 展示大學生創新成果   波浪滑翔器、氣溼敏傳感器晶片、水下裝備微缺陷智能檢測儀、可燃冰高效開採技術
  • 科學網—中國林科院獲批自然科學基金林業工程領域首個重大項目
    中國林科院獲批自然科學基金林業工程領域首個重大項目 「木材高效利用結構調控與定向重組機制」將針對「木材資源多層次高值化利用」面臨的重大理論問題,瞄準國際前沿方向,以楊樹、馬尾松、杉木三大人工林木材為研究對象,針對實木、木質纖維、木材化學成分三個層次在高效利用方面亟待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開展木材多維結構互作及調控、木材纖維精準解離與界面調控、木材主要成分分子修飾及超分子結構演化機理、木材定向解聚及可控重組機制四個方向創新性研究。
  • 木質素基可降解塑料 助力解決「白色汙染」—新聞—科學網
    而這些生物降解垃圾袋的技術正是來源於北京林業大學林木分子設計育種高精尖創新中心和林木生物質化學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教授袁同琦團隊的科研成果。 塑料製品大多不可降解且難以回收,隨著使用量的逐年增加,已成為「白色汙染」的主要源頭。尋求綠色環保的可降解生物基材料,以替代石油基塑料至關重要。
  • 我國衛星導航領域首本英文期刊上線—新聞—科學網
    1月20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與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團合作的開放獲取期刊《衛星導航(英文)》(Satellite Navigation)正式上線出版
  • 富硒豬肉或將問世—新聞—科學網
    富硒食品日漸走紅,現在,消費者將有可能買到富硒豬肉了這有賴於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優質功能畜產品創新團隊的最新科研成果。 該團隊首次開發了豬肉中硒形態分析新方法,建立了豬肉富硒技術,發現優質硒源「硒代蛋氨酸」在豬肉中富集效率較高,對於改善我國居民膳食硒營養水平具有重要意義。相關研究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食品化學》。 硒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攝入不足容易導致機體免疫低下、死亡風險增加、肌肉功能障礙等問題。
  • 中科院化學所:技術創新與產業化「雙管齊下」—新聞—科學網
    OPC鼓   化學所供圖 ■本報見習記者 馬卓敏 通訊員 李丹 作為我國化學界從事基礎科學研究的頂尖「殿堂」,中國科學院化學所在從事基礎化學研究的同時不忘及時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作為以基礎研究為『陣地』的科研院所,中科院化學所始終致力於開展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高新技術研究,並以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和為化學科學和國家經濟建設提供可持續發展動力為目標。迄今為止,化學所無論是在與大型央企聯手開展戰略合作、大型化工核心技術智慧財產權國有化上還是在技術入股創辦公司、開拓市場方面皆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王篤金說。
  • 科普圖書《探索太陽能的奧秘》將出版發行 —新聞—科學網
    「以太陽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代表了中國未來能源的發展方向,少年兒童思維活躍、時代感強,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是未來科技創新的主體和社會中堅力量,二者有著天然的聯繫。」宋登元表示,《探索太陽能的奧秘》一書通過科普太陽能領域知識,讓少年兒童更多接觸前沿科技成果和可再生能源相關知識,豐富知識體系,從中獲取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增強創新潛能,激發他們成為我國急需的清潔能源及應用人才的理想。
  • 59所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將接受評估—新聞—科學網
    近日,教育部科技司發布《教育部科技司關於組織開展2020年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評估工作的通知》,明確本年度將對機械與運載領域的59所工程中心開展評估。
  • 中科院化學所高分子科學60年:走向國際前沿—新聞—科學網
    化學所是國內最早開展高分子科學與材料研究的科研單位之一。早在建所之初,高分子科學就成為化學所的主要學科方向之一。六十年來,化學所重視基礎研究,不斷拓展研究領域,按照國民經濟和國防科技需求,在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材料等重要學科前沿和應用領域開展了系統的創新性研究,有力地促進了高分子學科的發展。
  • 重視林業五大功能 重點投資三大領域(世界脈動)
    世界銀行最近發布《2016年-2020年森林行動計劃》,深入分析了林業發展在氣候變化、競爭性土地利用、林產品需求增長、森林治理、可持續森林經營的私募投融資、林權分配管理等方面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倡議重視林業扶貧、提供生態系統服務促進經濟發展、創造就業和財富、應對氣候變化、傳承文化等五大功能,並確定未來5年將重點加強可持續林業、林業智慧發展、應對氣候變化等投資方向。
  • 我國林業生物質材料產業現狀與發展趨勢
    為推動我國林業生物質材料產業的發展,筆者對林業生物質材料產業現狀和存在問題進行了研究,以期為林業生物質材料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提供參考和指導。市場年增長率為30%,預計到2015年,WPC產量將達到250萬t。 3)農作物秸稈複合材料主要包括麥秸刨花板、麥秸定向刨花板、稻草中密度纖維板、麥秸纖維板及草/木複合中密度纖維板、軟質秸稈板複合牆體材料、秸稈塑料複合材料等,並在家具製造、建築裝修和包裝等領域得到應用。
  • 賈治邦撰文談拓展現代林業三大功能構建三大體系
    發展林業對減緩溫室效應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斷增長,造成全球氣候變暖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有關權威機構預測,隨著氣溫和海平面的上升,許多濱海城市和沿海地區將變為一片汪洋,到2035年,將有2億人淪為「氣候難民」,15%—40%的物種面臨滅絕,造成的經濟損失相當於20世紀上半葉經濟大蕭條和兩次世界大戰損失的總和。我國經濟高速增長,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長勢頭難改。
  • ...Molecular Cancer發表創新性研究,首次揭露RNA m6A甲基化修飾在…
    【突破】兒中心在Molecular Cancer發表創新性研究,首次揭露RNA m6A甲基化修飾在… 2020-01-02 17: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突破】兒中心在Molecular Cancer發表創新性研究,首次揭露RNA...
    【突破】兒中心在Molecular Cancer發表創新性研究,首次揭露RNA m6A甲基化修飾在… 2020-01-02 17: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國農林生物質資源化學利用研究生學術創新論壇在南京林業大學召開
    江蘇省化學化工學會秘書長趙偉建在講話中概述了我國特別是江蘇省化學化工行業的發展趨勢、化工行業轉型升級及綠色生物質化工發展需要等方面的情況,他認為本次論壇的召開對推動我國生物質資源化學利用及綠色化工領域研究生學術創新將產生積極重要的作用。論壇開幕式由論壇組委會主席、南京林業大學化學工程學院院長王飛教授主持。
  • 材料基因工程引領我國材料科技創新—新聞—科學網
    圍繞豐富和發展材料基因組工程理念和方法、推動材料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11月23日至25日,在雲南昆明舉行的中國工程院國際工程科技戰略高端論壇——第三屆材料基因工程高層論壇上,材料領域30多位院士,150多位國內外知名的新材料領域專家學者,近千名科研人員、企業代表齊聚滇池之濱,聚焦當前材料領域發展的重點、熱點、難點,分享學術思想,交流學術成果。
  • 我國加速器超導高頻腔技術取得創新性成果—新聞—科學網
    12月17日,記者從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獲悉,該所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高品質因數9腔室(9-cell)超導腔的中溫退火工藝,且成功完成了小批量(6隻)超導腔的首次試製,這意味著我國相關技術跨入世界前列
  • 替代氮肥:生物固氮有了路線圖—新聞—科學網
    生物固氮在農業生產中應用潛力巨大      生物技術所供圖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氮肥生產和使用國,化肥過度使用已成為我國保障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的重大障礙。但近年來,新興科技公司異軍突起,圍繞制約農業微生物產業發展的關鍵瓶頸技術,如微生物種衣技術等開展研發工作並取得創新突破,成為全球風險投資的熱點。 三步走實現關鍵技術突破 為此,該任務將聚焦生物固氮國際科技前沿,同時針對我國在基礎理論和技術方面存在的瓶頸問題開展關鍵核心技術研發。
  • 中國地調局與東協國家開展國際地學合作—新聞—科學網
    這些數據和圖件可廣泛應用於地質科學研究、環境監測、礦產勘查、農業規劃等領域。據悉,我國已與「一帶一路」60餘個國家和地區展開深度地學合作,與30多個國家開展了合作地質調查。 當天,中國地調局還在中國—東協地學合作研討會上,舉行了「中國—東協地學合作中心東協學院」揭牌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