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千萬顆海草種子 助海岸生態系統恢復

2020-10-13 經濟網

越來越多的人試圖通過積極的恢復來扭轉生態環境退化,但據報導很少有大規模成功的報告來指導這些努力。美國維吉尼亞海洋科學研究所的羅伯特·奧爾特等研究人員報導了一項獨特而又非常成功的海草恢復項目的成果:自1999年以來,超過7000萬顆海洋植物大葉藻的種子被播撒到中西部大西洋沿岸的瀉湖中,從而恢復了3612公頃的海草。發育良好的草地現在促進了動物群落的繁殖和多樣性,封存了大量的碳和氮,並促使了海灣扇貝的並行恢復。恢復後的生態系統服務正接近歷史水平,因此,本研究可作為恢復和維護健康生態系統的藍圖,以保障多種利益,包括隨時間推移可能成為管理優先事項的共同利益。

相關焦點

  • 海草生態系統到底有多重要?
    這已成為眾多海洋生態保護人士非常關心的話題。        「認識海草及其生態系統的生態價值,面向社會公眾普及科學常識,通過建設海草床及海藻類型的海洋牧場等措施,共同保護好美麗海洋的任務十分迫切。」山東大學(威海)海洋學院教授王亞民說。        長期以來,王亞民承擔了「膠東半島海藻海草場調查與生態功能評估」等相關科研項目。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草植物的種子庫
    而海草為了延續後代、「發展生產」,也有自己的種子庫,這一點卻很少有人知曉。  原來,在自然界中,具有休眠特性的海草種子散布到海底表面或海底泥沙中,並不立即萌發,而是形成種子庫。由於海草床容易受到人類活動的幹擾,為了保證種族的延續,因此海草種子會休眠,這對維持海草床長期穩定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 山口紅樹林——集中分布有紅樹林、鹽沼草和海草海洋生態系統
    保護類型為海洋和海岸生態系統,重點保護對象是紅樹林生態系統。這裡集中分布有紅樹林、鹽沼草和海草海洋生態系統,是中國沿海具有較高的海洋高等植物生態系統多樣性和豐富的海洋動物多樣性的區域。保護區屬典型潮間帶森林溼地,符合《溼地公約》國際重要溼地指定標準的 3,即擁有對維持特殊生物地理區域生物多樣性的動植物種群。
  • 在海底 種一片草原(美麗中國·關注海洋生態保護(下))
    今年4月,海南省海洋與漁業科學院海洋生態研究所承擔的清瀾港5000噸級航道擴建填海造地項目生態環境修復任務,已順利通過第三方檢測。「作為熱帶海洋典型生態系統之一,海草床能夠為眾多的海洋生物提供棲息地、索餌場及育幼場,海草也是海洋生物的基因庫和漁業生物資源的種源地。修復工作能取得成功,在生態學上具有重要意義。」海科院生態所副研究員陳石泉表示。
  • 三機構發布《海草——海洋之肺:海草對環境和對人類的價值》報告|...
    筆者認為,較之公眾更了解的紅樹林,海草床的關注度遠遠不夠。而我國的海草床及其生態系統亟需予以保護和恢復。現將此新聞翻譯發布如下。(拓展閱讀:2020世界海洋日:為可持續海洋創新|綠會關注海洋保護)(上圖:這份權威海草床報告的首頁。
  • 南海區珊瑚礁、紅樹林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退化
    5 近岸生態系統健康狀況2009年,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與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局以及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對南海區7個生態監控區進行了監測。監控區總面積達1.08×10(4)平方公裡,包括10個生態系統,主要類型有海灣、河口、珊瑚礁、紅樹林和海草床等典型海洋生態系統。
  • 海草和海藻到底有什麼區別?
    海草海草隨波飄搖海草海草海草海草
  • 「扶貧故事」播撒科學的種子
    《播撒科學的種子》【扶貧故事】《播撒科學的種子》.mp305:07來自中國科協「老區科普行」活動是中國科技館的品牌活動,單位每年都會安排隊伍前往貧困地區或革命老區,為當地的學生帶去科普活動,張志堅和呂梁的情緣也是由「老區科普行」活動聯結起來的。
  • 保護海洋生態系統,引領海洋綠色發展—記海南三亞海洋生態系統國家...
    這群種珊瑚的人來自海南三亞海洋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他們所做的工作只是研究站進行熱帶海灣生態系統保護的其中一部分。扭轉珊瑚礁退化趨勢隸屬於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研究站,始建於1979年,前身是中國科學院海南熱帶海洋生物實驗站。
  • 海草,水下星球的純美外套
    作為近海海洋生態系統三大典型之一,海草把我們這個水下星球裝點的綠意盎然,可是,它卻遠不如偉岸的紅樹林、奇觀的珊瑚礁聲名遠播,它不諳世事,只在隨浪搖曳中肆意生長……誰說小海草 不可做英雄哪裡有碧水,哪裡就有海草。它們陽光活潑,樂觀包容,熱愛跳舞,卻又深沉。
  • 視頻丨科技助農 無人機播撒紫雲英
    秋末冬初,湖南藍山縣農業部門派出技術小分隊下到田間地頭,指導廣大糧農利用冬閒田播撒紫雲英種子田岸上,種植戶陳學高和農業技術人員指導飛防操作手進行紫雲英撒種作業,兩臺農業飛防無人機幾個來回,幾十畝稻田便撒上了綠肥種子。另一邊,旋耕機立馬在播撒好種子的田塊裡開溝,便于田塊排水,以防田塊積水影響紫雲英發芽生長。紫雲英俗稱草籽花,是一種綠肥作物。
  • 2020年北部灣紅樹林和海草床野外調查完成
    本報訊 近日,自然資源部北部灣濱海溼地生態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組織開展了2020年北部灣紅樹林和海草床野外調查工作,圓滿完成了金海灣、廉州灣、防城港、欽州灣等地的濱海溼地生態調查任務。本次濱海溼地調查工作由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員陳光程帶隊,30餘名來自該研究所的海洋生物與生態實驗室、海洋—大氣化學與全球變化重點實驗室、海洋與海岸地質實驗室、海洋放射性技術與環境安全評估實驗室及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的隊員參與了調查。
  • 保護海洋生態系統,引領海洋綠色發展—記海南三亞海洋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這群種珊瑚的人來自海南三亞海洋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他們所做的工作只是研究站進行熱帶海灣生態系統保護的其中一部分。自20世紀60年代初開始,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就陸續開始對三亞灣的珊瑚礁、紅樹林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與生物資源,三亞灣的水環境特徵,沉積物特性等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查,同時開展了對珊瑚礁的形成演化及其保護、恢復和管理模式的研究,承擔了一系列國家或地方委託的項目,積累了大量數據、資料及研究成果,為最終建立海南熱帶海洋生物實驗站奠定了基礎。
  • 見證近三十年兒童文學發展的《蒲公英》,正「憑藉好風,播撒種子」
    今天分享的文章來自上海作協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王偉,他為今年的《蒲公英》書寫了文章《憑藉好風,播撒種子》,期待會刊「一起承擔好向廣大的兒童文學讀者播撒種子的使命,一起為新生命的心靈成長護土、培根、澆水,一起為未來塗抹上一道明麗的基色」。
  • ...科學中心開展互花米草治理攻關 助推黃河三角洲溼地生態系統保護
    上世紀80年代,互花米草作為固岸護坡植物被引種到山東沿海,但近幾年來,互花米草呈爆發式擴張,影響本地原生植物物種,降低潮間帶生物多樣性,阻隔溼地水文連通性,導致濱海溼地生態系統局部崩潰,嚴重威脅生物多樣性,成為制約山東濱海溼地生態系統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災難之一。
  • 從海岸、森林到保護動物,保護生態系統各國有何妙招?——博鰲亞洲...
    從海岸、森林到保護動物,保護生態系統各國有何妙招?實際上,在汙染管理之外,加強生態系統管理和保護,將有效從源頭上防治汙染的發生,實現可持續發展。2019年5月,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IPBES)發布《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全球評估報告》,報告指出,自然對於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至關重要。自然及其對人的貢獻,構成了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功能及服務,全球範圍內正在惡化。
  • 毫不起眼的海草,竟如此重要?關於海草,你可能不知道的那些事
    全球海草的種類約有 50 種作為一種水生植物,海草實際上是在約一億年前由陸生植物演化而來的。這就是為什麼廣闊的海草草甸會讓人聯想到陸地草原的原因。需要注意的是,海草與海藻(一種相對簡單的藻類)經常容易被混淆。
  • 綠會政研室對《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
    近日,自然資源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
  • 印尼群島珊瑚礁三角區海草草甸告急—新聞—科學網
    研究人員研究了廣闊的印度尼西亞群島間海草草甸所面臨的威脅。印度尼西亞群島是著名的地處西太平洋海域的珊瑚礁三角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珊瑚礁三角區生物多樣性極為豐富,因被譽為「世界生物多樣性中心地帶」而聞名,而海草草甸則被視為「海洋的草原」。它們是由海洋植物組成的具有生產性的淺水和沿海海域,生產重要的食物,並為海洋動物提供了「庇護所」。
  • 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開展互花米草治理攻關 助推黃河三角洲溼地生態系統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
    記者近日從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了解到,自2016年以來,該研究中心聯合山東省東營市政府,依託中國科學院黃河三角洲濱海溼地生態試驗站,開展互花米草入侵機制與治理技術科研攻關及工程示範,治理成效顯著,成果被評估為「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為推進黃河三角洲溼地生態系統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高質量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