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岸、森林到保護動物,保護生態系統各國有何妙招?——博鰲亞洲...

2021-01-10 澎湃新聞
從海岸、森林到保護動物,保護生態系統各國有何妙招?——博鰲亞洲論壇綠色報告(摘編2)

2019-09-27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博鰲亞洲論壇日前在京發布《「一帶一路」綠色發展案例報告》,報告從汙染治理、生態系統管理和保護、綠色能源、綠色生產、綠色生活和綠色金融六個方面,詳細分享來自全球十多個國家的成功案例,總結了「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的經驗。

接下來,我們將分期摘編《「一帶一路」綠色發展案例報告》中的相關內容,以饗讀者。

在昨日推送的中,詳細介紹了報告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汙染治理問題方面,所分享的大氣汙染治理(中國藍天保衛戰)和水資源管理(以色列可持續水資源管理)兩個案例,了解了中國和以色列在環境管理領域開展的工作、取得的成效,以及可供借鑑的經驗。實際上,在汙染管理之外,加強生態系統管理和保護,將有效從源頭上防治汙染的發生,實現可持續發展。

2019年5月,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IPBES)發布《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全球評估報告》,報告指出,自然對於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至關重要。自然及其對人的貢獻,構成了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功能及服務,全球範圍內正在惡化。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亟待經濟、社會、政治和技術各方面的變革。

值得注意的是,生態系統為人的生計(生產生活)提供必要的自然資源,但同時又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因此,綠色發展需要平衡人的生計(生產生活)與生態系統保護兩方面的需求。報告中的這部分案例從機制的設計、技術的應用兩個角度選取了綠色海岸、緬甸森林保護、網際網路技術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的重要作用三個案例,分享生態系統管理和保護方面的良好實踐。

報告由論壇研究院與「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課題組合作完成。

以下為報告原文:

綠色海岸:基於社區的海岸修復

(1) 背景

海岸生態系統能夠為沿海社區提供重要的生活和生計保障。然而,海岸帶也容易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尤其是氣候變化帶來的極端天氣事件。

2004年12月26日發生的印度洋海嘯給包括印尼在內的多個國家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人員傷亡、建築物損毀、海岸生態系統破壞等。在初期的災害應急結束之後,居民生計的恢復和海岸生態系統的重建成為重要任務。

2005-2009年,在樂施會(荷蘭)的資助下,溼地國際、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世界自然基金會、BOTH END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雲南省森林公安部門持續加大生態保護執法力度 有效保護生態系統...
    近年來,我省充分發揮森林公安作為保護生態環境專業警種的作用,不斷加大生態保護執法力度,有效保護了全省90%的典型生態系統和85%的重要物種。 內外雙防 密織防線今年2月,施甸縣森林公安局民警在村裡巡查時,正處於他們監測中的一群候鳥降落後就沒了蹤影,1分鐘……5分鐘……「肯定是出事了,快走,過去看看!」有經驗的民警拿上裝備就往候鳥降落的山頭跑去。
  • 浪潮打造亞洲象生態保護系統 用科技賦能瀕危物種和生態保護
    亞洲象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確定的瀕危物種之一,也是我國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在我國,野生亞洲象主要生活在雲南的熱帶雨林中。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國亞洲象數量僅有170頭左右。隨著近年來保護力度的加大,目前我國亞洲象數量已增至300頭,其中約95%的亞洲象種群棲息在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
  • 保護野生動物和森林資源:天津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性改善
    11月18日,天津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天津市規劃資源局黨委委員、一級巡視員、新聞發言人路紅圍繞保護野生動物、森林資源和建設生態宜居天津等向媒體做介紹。,天津市野生動物和森林資源保護工作「十三五」成效和「十四五」規劃有關情況。
  • 保護雪豹及其生態系統刻不容緩
    保護雪豹及其生態系統刻不容緩雪豹,位於高山生態系統食物鏈頂端,因其常在亞洲腹地的高山雪線附近活動,善於攀巖,行蹤隱秘,被譽為「雪山上的精靈」。全球雪豹潛在棲息地面積約302萬平方公裡,橫跨中亞和南亞地區的12個國家。保護雪豹及其棲息地對維持生物多樣性、維護高山生態系統健康以及提高人類福祉具有重要意義。
  • ...秦嶺野生動物與生態系統保護調查之四:生態系統 萬物的普遍聯繫
    一方面國家對林區群眾各項政策補償到位,群眾生活習慣和觀念轉變了,全社會的動物保護意識普遍提高;另一方面現在人防技防措施較過去先進得多,森林管護水平和效率也在不斷提高。森林中的羚牛。(紅外相機拍攝)2019年,西安市進一步加大對野生動物,尤其是秦嶺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力度。
  • 國際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保護
    當全球化讓世界成為一個相互依存的命運共同體時,任何一個區域環境的優劣往往會影響各國民眾的福祉,也因此生態資源的保護就已成為全人類應該關注的話題。2020年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我國將將圍繞《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確定的主題「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進行宣傳。
  • 《雲南的生物多樣性》白皮書發布:90%典型生態系統獲保護
    白皮書指出,經過多年努力,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著,全省90%的典型生態系統和85%的重要物種得到有效保護。地處中國西南的雲南,是中國乃至世界的天然基因庫,及中國西南乃至東南亞的生態安全屏障。雲南省國土面積僅佔中國的4.1%,卻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外的所有生態系統類型,高等植物及脊椎動物種數均超過全國的一半。
  • 恩施州生態系統保護成效顯著
    山更青、水更綠、天更藍、土更淨、城鄉更美,生活在恩施的人們切實感受到生態環境變好帶來的紅利。森林素有「地球之肺」的美稱,溼地被比作「地球之腎」,可見森林和溼地的重要性。近年來,隨著我州森林覆蓋率、溼地保護率逐年提升,物種的多樣性隨之增加,金絲猴、中華秋沙鴨、小天鵝、鴛鴦、黑冠娟隼、蛇雕等多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在我州棲息,成為它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 遠離病毒、保護野生動物,康定市森林公安局在「行動」
    近幾年,各地森林公安不僅加大對保護野生動物的宣傳力度,而且不斷加大對獵捕野生動物行為的打擊力度。其中,康定市的野生動物保護成效顯著。 2019年開展打擊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犯罪專項行動以來,共開展救助野生動物行動共9次。
  • 中國致力於生態文明建設和野生動物保護
    人民網2月11日電 (記者 李文雲) 在打擊野生動物非法交易倫敦國際會議召開前夕,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10日在使館應約會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遷徙物種公約大使瑞蒙德及動物保護、「環保外交」等組織負責人,闡述中國致力於生態文明建設和野生動物保護政策。
  • 大熊貓保護,一把神奇的生態保護傘
    旗艦物種(Flagship species)是一個保護生物學的概念,它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僅分布於某些特定的生態系統中,是這些生態系統存在的標誌,通過關注一個旗艦物種和它的保護需求,便於管理和控制大面積生境,這不僅是為了這些受關注的物種,而且是為了其他影響力較小而鮮為人知的物種;二是對於人類而言
  • 保護紅樹林 保護溼地生態系統
    我國相關工作人員不斷努力,按照總書記「一定要尊重科學、落實責任,把紅樹林保護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嚴格保護現有紅樹林,科學開展紅樹林的生態修復,擴大紅樹林面積,提高生物多樣性,整體改善紅樹林生態系統質量,全面增強生態產品供給能力。
  • 海洋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新視角
    1970年有118個海洋保護區在27個國家出現。截至2017年1月,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發布的報告,全球已建有1.5萬個海洋保護區,面積超過1850萬平方公裡,佔到全球海洋面積的5.1%、各國領海面積的12.7%。  我國海洋保護區的建設最早可追溯到1963年在渤海劃定蛇島自然保護區。
  • 讓亞洲象生生不息 浪潮雲數智融合護航西雙版納生態保護
    北京2020年8月21日 /美通社/ --「每天,全世界有75個物種滅絕」——2019年聯合國披露出來的一組驚人數字,讓人們意識到地球的生態系統正在遭受最嚴峻的考驗。若情況得不到有效改善,霍金曾預言地球將在200年內全面毀滅。
  • 博鰲亞洲論壇聚焦:攜手邁向亞洲新未來
    從根本上看,亞洲各國間無論存在怎樣的差異和分歧,但始終存在著兩大共同利益,一是各國都把發展經濟列為首要目標,沒有誰希望亞洲經濟繁榮被打斷;二是各國都希望享受持久的地區和平與穩定,以確保經濟的可持續增長,沒有誰願意看到地區出現軍事衝突甚至戰爭而斷送大家共同追求的和平繁榮。相比有關國家間各種具體的矛盾和摩擦,這兩大共同利益,遠遠重於分歧和摩擦,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對話與合作是亞洲各國相處相伴的根本之道。
  • 我國溼地生態系統現狀堪憂 美麗溼地亟須法律保護
    溼地與森林、海洋並稱為地球三大生態系統。  「溼地具有多種價值,」張西峰表示,一是生態價值。溼地是天然的「蓄水池」,我國可利用的淡水資源中96%來源於溼地。溼地上孕育著世界20%的物種。溼地通過一系列的物理過濾、化學合成和分解、生物吸收等複雜的過程,將大量的汙染物質和有毒物質吸收、化解、轉化,使水體被淨化。
  • 專家解讀國家公園:主要用於保護生態系統、兼顧保護重要物種
    但也必須認識到,保護生態系統常常也意味著保護珍稀動物(本文的保護均指conservation,臺灣地區譯作保育),且由於國家公園保護的生態系統面積較大,通常能較完整地覆蓋多數動物的棲息地。但反過來,只保護某種動物的棲息地不一定能確保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只有少數動物,其適宜的棲息地基本就能代表某種生態系統。
  • 熱帶生物海岸保護與發展研究
    生物海岸強調研究海岸動力地貌過程與生物過程之間的雙向相互作用,或稱之為海岸生物地貌學 [2]。生物地貌過程是海岸生態系統響應和反饋全球變化的主要機制之一 [3]。熱帶生物海岸的特殊生物棲息環境往往成為對維持海岸帶生物多樣性和資源生產力有特別價值的各種生物活動高度集中的海岸生態關鍵區 [4]。
  • 我典型生態系統和重點物種得到有效保護
    自然保護地佔國土面積百分之十八以上我典型生態系統和重點物種得到有效保護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張建龍在5日開幕的第二屆世界生態系統治理論壇上透露,目前我國自然保護區等各類自然保護地達11029處,佔國土面積18%以上,典型生態系統和重點物種得到有效保護,許多地方的生態狀況逐步好轉。
  • 保護森林和溼地 維護國家生態安全
    2011年是溼地保護事業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年。我們迎來了以「溼地與森林」為主題的第十五個「世界溼地日」及《溼地公約》成立40周年。今年溼地日的主題,深刻揭示了溼地、森林這兩大生態系統息息相關、相互依存的密切關係及其在維護地球生態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必將有力地引導人們更加關注這兩大生態系統。溼地具有強大的生態功能,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自然資源和生態支持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