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月球背面著陸」用英文如何表達?

2021-01-08 外刊譯言

1月3日上午10點26分,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背面,,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

一起來看幾段外刊的相關報導,學學「在月球背面著陸」用英文怎麼說。

《紐約時報》:China reached a milestone in space exploration on Thursday, landing a vehicle on the far side of the moon for the first time in history, the country’s space agency announced.

milestone重要事件;重要階段;轉折點;裡程碑;同義詞landmark ;常見搭配:reach/achieve a milestoneland ;在這裡是動詞,表示「使…登陸」;the far side of the moon:月球背面The landing of the probe, called Chang』e-4 after the moon goddess in Chinese mythology, is one in a coming series of missions that underscore the country’s ambitions to join is one— and even lead — the space race.

probe:名詞,表示a space probe即「航天探測器,太空探測器」;也可以作動詞,表示「調查;打探,探究;探測,探查」。the probe也是第一段「a vehicle」的替換詞。underscore: to emphasize the fact that something is important or true強調,同義詞underline;第二段就一個句子,句子主幹是The landing is one(mission),具體來分析一下:①The landing of the probe, ②called Chang』e-4 ③after the moon goddess in Chinese mythology,④ is one⑤ in a coming series of missions ⑥that underscore the country’s ambitions ⑦to join— and even lead — the space race.其中,①是整個句子的主語,②是過去分詞作後置定語,修飾的是the probe,③after在這裡的用法是「To be named after someone means to be given the same name as them. 以 (同樣的名字命名)」,指這個探測器是「以中國神話故事裡月亮女神「嫦娥」的名字來命名的」,④是這個句子的系表部分,⑤介詞短語,⑥是定語從句修飾限定missions,⑦不定式作後置定語,修飾ambitions.

參考譯文:中國用神話故事裡的月亮女神「嫦娥」來命名這個探測器,即「嫦娥四號」。中國未來還有一系列雄心勃勃的太空計劃,彰顯了中國加入太空競賽、甚至在這場競賽中領先其他國家的雄心壯志,而嫦娥四號的著陸還只是開始而已。

The Chang』e-4 is the first to touch down on the side of the moon that perpetually faces away from the Earth.

這裡出現表達「著陸月球背面」的第二種表達:touch down on the side of the moon that perpetually faces away from the Earth.perpetually :adv. 永恆地,持久地

再看《華盛頓郵報》:The moon is tidally locked to Earth, rotating at the same rate that it orbits our planet, so the far side - or the "dark side" - is never visible from Earth. Previous spacecraft have seen the far side of the moon but none has landed on it.

The landing "lifted the mysterious veil" from the far side of the moon, and "opened a new chapter in human lunar exploration", the broadcaster said.

lift the mysterious veil揭開神秘面紗《衛報》也有一篇文章對 "dark side"進行了說明:The moon’s far side is sometimes known as the dark side, although it is not darker than the near side in any literal sense. It undergoes the same phases of illumination by the Sun as the side facing Earth. But because the moon spins on its axis at exactly the same rate as it orbits Earth, one side remains permanently out of view.

literal字面意義的;常見搭配literal meaning/sense/interpretationillumination 光亮,照亮月球被地球潮汐鎖定,月球公轉一周的時間恰好與月球自轉一周的時間相等,因而我們在地球上的人,就永遠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正面),而不能看到另一面(背面)。

所以「著陸月球背面」又有另一種表達「touch down/land on the far side/"dark side" of the moon」或者」 touch down/land on the side of the moon that is never visible from Earth」

相關焦點

  • 月球背面拓荒者——嫦娥四號著陸月球背面一周年
    一年前的今天,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的馮·卡門撞擊坑;1月4日,「玉兔二號」月球車與著陸器成功分離,分別開展科學探測;1月11日,兩器完成互拍成像,地面接收圖像清晰完好,中外科學載荷工作正常,探測數據有效下傳,搭載科學試驗項目順利開展,達到工程既定目標,標誌著嫦娥四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嫦娥四號為何著陸月球背面?五大原因詳解
    這就好比我們把用一條繩子繫著的物體甩起來一樣,那個被甩起來的物體總是只有一面朝著繩子的方向。這被稱為「潮汐鎖定」現象。月球背面作為一個看不見的神秘世界,催生了許多和外星人、宇宙飛船、神秘基地、金字塔、神廟有關科幻小說。當然,這些都是不存在的。那麼,這裡為何值得「走一趟」?
  • 在月球背面著陸很難嗎?
    昨日凌晨,「嫦娥四號」探測器順利發射升空,後續它將進行人類歷史上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展開月球背面就位探測及巡視探測,開啟中國探月工程全新旅程。但是,「嫦娥」的發射時間為什麼選擇在夜裡?「嫦娥」的「座駕」有何特別?在月球背面著陸難度有多大?要經過哪些步驟?你知道嗎?「嫦娥四號」發射時間是如何設定的?
  • 外媒:中國邁出了人類月球背面著陸與探測的第一步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昨日,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了一顆中繼衛星,為今年晚些時候計劃的月球探測器任務做準備。外媒指出,這也是中國邁出了其月球背面著陸與探測的第一步。據悉,該中繼衛星為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的「鵲橋」,後續,該衛星將經過中途修正、近月制動和月球借力,最終進入使命軌道,為年底擇機實施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任務提供中繼通信
  • 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 目標鎖定2個「國際首次」
    2019年1月3日上午10點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東經177.6度、南緯45.5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此次任務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開啟了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12月8日,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成功發射。
  • 嫦娥四號將首次著陸月球背面,搭載衛星探測宇宙「黑暗時代」
    2018年1月9日11時24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將高景一號03、04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新華社 圖新華社北京3月2日消息,「嫦娥四號將首次著陸月球背面,極具發現性。
  • 嫦娥4號著陸月球背面後,美國人告訴你:中國在月球背面做了啥?
    繼嫦娥四號月球背面探測器從西昌基地飛天,2018年12月12日,嫦娥四號已經在離月球100公裡處首次完成剎車,中國瞬間成為全世界第一個成功登臨月球背面的國家。之後,收到了鋪天蓋地來自許多國家和眾多國外網友敬佩的聲音,近日,就連老對手--美國媒體2月4日也發文,感嘆一番:中國到底在月球背面做了什麼?
  • 人類首個在月球神秘背面著陸的探測器——嫦娥四號
    月球的背面一直背對著地球,關於月背的傳說有很多,比如上面有外星人、有納粹黨……在嫦娥四號著陸前,還沒有一臺人類的探測器在月球背面工作過。2018年5月21日,清晨要想在月背著陸,首先就要解決通訊問題,月球自身完美的屏蔽了所有來自地球的電磁信號。
  • 科學家詳解嫦娥四號著陸月球背面五大科學原因—新聞—科學網
    月球由於自轉與公轉周期相同,始終只有一面對著地球。這就好比我們把用一條繩子繫著的物體甩起來一樣,那個被甩起來的物體總是只有一面朝著繩子的方向。這被稱為「潮汐鎖定」現象。 月球背面作為一個看不見的神秘世界,催生了許多和外星人、宇宙飛船、神秘基地、金字塔、神廟有關科幻小說。當然,這些都是不存在的。 那麼,這裡為何值得「走一趟」?
  • 「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 傳回世界首張月背近照
    「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 傳回世界首張月背近照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1月03日 20:01 A-A+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今天上午10點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預選著陸區
  • 嫦娥四號登月,如何用英語解釋「月球背面」?
    中國成月球背面登陸首國,很多人注意到這個「月球背面」,外媒不是用了back,而是the far side of the moon。
  • 「嫦娥四號」探測器今年著陸月球背面
    其中廣受關注的航天任務包括:「大火箭」長徵五號將實施第三次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將在月球背面著陸,北鬥衛星組網高密度進行。  此前,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已公布了一次快舟十一號火箭發射計劃。這意味著,我國今年將實施至少36次宇航發射任務。
  • 嫦娥四號原計劃著陸月球正面 是誰極力主張落到月球背面看一看?
    ,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在前面,提到了一句話「作為嫦娥三號的備份,嫦娥四號將是國際首次在月球背面著陸的探測器」。什麼是備份?為什麼要設置備份?【嫦娥探月工程,誰是誰的備份?】嫦娥三號探測器出色完成了預定任務(儘管玉兔號月球車後來出現一些故障,但從工程實施角度看,還是非常出色完美的),所以嫦娥四號究竟幹什麼曾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不能確定,因為有關專家意見不一致,為此論證甚至爭吵了2年,分歧的核心是嫦娥四號是落在月球正面還是背面?【背面沒去(著陸)過!】
  • 「時間短、難度大、風險高」:專家詳解月球背面著陸三大看點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新華社北京1月3日電 題:「時間短、難度大、風險高」:專家詳解月球背面著陸三大看點新華社記者胡喆、喻菲、金立旺2019年1月3日,人類首個在月球背面軟著陸的探測器嫦娥四號穩穩降落在月球南極-艾特肯盆地馮·卡門撞擊坑。
  • 人類將首次在月球背面著陸,嫦娥四號拉開大幕,低調發射服務衛星
    鵲橋號為降落在月球背面的著陸器與巡視器進行通信中繼的模擬圖。本報特約記者 張亦馳 杭添仁 任 重5月21日晨,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中繼通信衛星鵲橋號發射升空。
  • 月球背面是什麼樣的?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文昌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嫦娥五號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期任務的收官之戰,將實現我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宇宙到底有多大?這是人類秉承探索發現的天性不斷追尋的問題。
  • 著陸月球背面有什麼困難?
    在我國探月工程中,「嫦娥四號」探測器與「嫦娥三號」一樣,都選擇了在凌晨發射,這是由於他們都要 月球著陸,和月球交會的時間和落月的時間都是受到約束的。↓↓↓視頻來源:央視新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面臨幾大挑戰——著陸艾特肯盆地,地形崎嶇  嫦娥四號首選著陸區為月球南極-艾特肯盆地。
  • 「嫦娥四號」自著陸月球背面以來獲得多項原創性成果
    昨天(8日),國家航天局公布了「嫦娥四號」自著陸月球背面以來獲得的多項原創性成果,這些科學成果將為研究月球的形成以及我國後續月球探測規劃的制定奠定基礎。自2019年1月,「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以來,共獲得超過3TB科學數據。
  • 「嫦娥四號」自著陸月球背面以來獲得的多項原創性成果
    2020-09-09 08:32:49 來源:央視網央視網消息:昨天(8日),國家航天局公布了「嫦娥四號」自著陸月球背面以來獲得的多項原創性成果,這些科學成果將為研究月球的形成以及我國後續月球探測規劃的制定奠定基礎。
  • 月球背面存在外星人?中國嫦娥四號月球背面軟著陸,揭開謎底!
    2018年12月8日2點23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改二型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隨後它在近地點約200公裡、遠地點約42萬公裡的地月轉移軌道上,為人類開啟了首次「月背之旅」,此次發射任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94次發射,次年,1月3日上午,北京時間10點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