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月大的方方(化名)
是個聰明可愛的寶寶
但是,他卻不能好好睡覺
只要他睡覺
那他的父母就睡不著了……
意外 男嬰睡覺時全臉抽搐 醫生說要開顱
說起這件事兒,還要退回到3個月前,方方兩個月大的時候。
有一天,方方睡覺時,方方媽媽突然出現兒子的雙眼皮開始抖動,下巴也開始抽動,而隨後全臉也出現抽搐,方方的媽媽原本以為這只是偶然事件,可隨後她發現,在兒子睡覺,這些嚇人的情況時常會出現。
不知所措的家人有些慌了,連忙帶方方去當地醫院就診。
在醫院做了頭顱CT後發現,方方大腦一側,被一團高密度陰影籠罩著,當地醫院的醫生告訴方方父母,懷疑方方患的是腦出血引發的癲癇。
「腦出血怎麼來的?也沒有磕著碰著啊。」醫生的話,讓這一家人一頭霧水,卻又十分焦急、緊張。
「醫生說腦血管病變也會引起出血,看孩子的情況,有可能是腦血管畸形引起的,可能要開顱。」方方父母聽到「開顱」兒子嚇得不知所措,就在他們無法接受這一說詞時,醫生緊接著建議他們到上級醫院再看看。
轉機 按癲癇病治療3個月 給大腦拍個電影後發現是缺乏維生素所致
前不久,方方來到河南省兒童醫院就診,而這時,他已經5個月大了。這段時間,他一直接受抗癲癇治療,不過,治療效果不佳,方方的病情也是反覆不定、時好時壞。
2個多月過去了,方方顱內怎麼樣了?做了CT檢查後,該院放射科醫師狄奇告訴方方父母,從CT結果來看,確實無法排除血管畸形的可能。
家長一聽,急得幾乎哭出來。
「還不能確診,要想確定腦血管是不是真的有畸形,只有DSA的檢查結果才是真正決定性的。」狄奇急忙安慰道。而聽到孩子有希望不用開顱,家長喜出望外,可這DSA又是什麼,對孩子有啥影響呢?
狄奇說,DSA就是腦血管數字減影造影,是一種微創檢查。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說CT檢查的結果是一張照片,那DSA就是將全腦動脈拍成電影給你看。
經過DSA檢查確診,方方的腦血管並沒有畸形,腦出血是由於缺乏維生素K導致的,根本不用開顱手術。
聽到這一結果,一家人開心不已。經過一段時間對症治療後,目前,方方已經康復出院。
提醒
出血幾乎無先兆,但可能致命
「維生素K缺乏性出血病在咱河南還是有不少,臨床上遇到的不少是從地市轉來的,大多數都是吃母乳的孩子。」在談到維生素K缺乏性出血病時,省兒童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馮書彬如是說道。
為何多數吃母乳的孩子發病呢?馮書彬表示,母乳的綜合營養比牛奶、配方奶好,可唯獨就是母乳中維生素K的含量較少,僅為牛奶的1/4。而維生素K又對維持血液正常的凝血功能至關重要,可防止出血性疾病。
「3月齡以內純母乳餵養的新生兒,比較容易出現維生素K缺乏性出血病。」這是因為3月齡以內的嬰兒,其從母體胎盤中帶來的維生素K存量在不斷漸少的同時,其自身還無法合成維生素K,再加上母乳的維生素K含量低,新生兒吸乳量也少,就很容易誘發凝血功能紊亂,從而發病。
馮書彬說,維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可發生在任何部位,但屬顱內出血最嚴重。「出血幾乎沒先兆,孩子可能會莫名地頻繁嘔吐、抽搐、吐沫。」不及時治療,輕者造成紫癍、消化道或其他臟器出血,嚴重的可能顱內出血,而一部分孩子搶救後也可能對智力和運動產生影響。
建議
避免寶寶缺乏維生素K 媽媽要注意補充維生素K
哪些孩子容易發生維生素K缺乏性出血病?馮書彬稱,主要是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出生時體重小於2500g的嬰兒)、有產傷的嬰兒,但即便是健康的足月兒,也可能因缺乏維生素K而引起出血。
馮書彬表示,母乳作為最安全綜合營養最高的「食物」,寶媽還是應該選擇純母乳餵養寶寶。但為避免寶寶缺乏維生素K,可以在孩子出生後打一針維生素K,或口服維生素K片劑,直到3個月大後,「一般半歲後,就不會缺維生素K了。」
對孕婦而言,可從懷孕中後期開始補充維生素K。生完孩子的媽媽們也應該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K的水果蔬菜,如蘋果、火龍果、香蕉、土豆、青菜等。
「也不用太慌張和擔心。」馮書彬說,預防維生素K缺乏性出血病並不難,一些醫院會在新生兒出生時,預防性地打一針補充維生素K。就算寶寶出生後沒打過針,也可在醫生的指導下,口服或注射一定劑量的維生素K,降低發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