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是老一輩農民,今年60多歲了。他知道我只有周末休息才有空能和他嘮嘮家常嗑。今天一大早就發微信給我。
「這幾天一直在和屯裡人研究土地託管的事,像我這樣年紀大的,幹不動的人都覺得是好事。不用種地,照樣自己賣糧掙錢。可像你李叔、馬舅這樣的,年紀才50出頭,而且,人家自己會種地,種的也比較好,可以說是村裡數一數二的,自己手裡也有農機的,人家為啥要託管呢?」微信剛一接通,父親就把他的問題提出來了。
我笑了笑,和他慢慢聊:「首先,幹土地託管服務的人是需要種地能手,需要農機具的。農民之家的土地託管模式就是整合當地的種地能人,整合當地農機具,由當地能人管理當地的土地。他們幫您們種地,您們不是更放心嗎?他們有農機具,可以加入託管組織。在組織裡,他們叫『成員』,用他們的農機具為託管的土地犁地、播種、施肥、噴藥等,照樣給他們農機服務費,而且還給他們機手作業服務費。他們帶動周圍百姓加入託管,在農民之家購銷平臺統一採購農資,還有分紅返利。這樣算下來,他們不僅農機具可以得到充分利用,機手有錢賺,還可以發揮他們種地能手的特點,幫助整個村的人種地。您們不放心嗎?」
父親聽了我的一番解說,琢磨了好一會才說「由他們給我們種地,我們肯定放心呀,以前種地前用啥種子,用啥藥,都要問問他們呢。這下好了,他們給種,啥心都不用操了。而且這樣算下來,他們好像賺的也不少呢。平時他們的機器活也不是很多,大部分時間都閒著。你要知道,機器不怕用,就怕放。時間久了都生鏽不好用。他們還為這事上火呢」這老頭又在幫他們算帳呢,哈哈哈。
「而且,組織還會對他們進行培訓,對接農科院、農業院校等機構最新的種植技術和成果,掌握更專業的種植技術,提升他們的種植水平,更好的服務於進入託管的農戶。」我告訴他。父親更高興了。
「咱家西邊的你佟叔不太同意託管,他要是不託管,咱家還能託管
嗎?不連片了呀!」琢磨了一會,父親又說。
「如果他家真的不託管也沒關係,託管組織會根據地塊面積情況選擇合適的機械作業,並不是一定要大面積連片作業。當然,能連片兒最好。」「等明年佟叔看到您的收成比他家好,他自然就託管了。」
父親現在是非常認可農民之家的生產託管,到處做工作,宣傳,就怕他的土地託管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