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一輩農民的疑惑與希望

2020-12-06 精準三農加油站

父親是老一輩農民,今年60多歲了。他知道我只有周末休息才有空能和他嘮嘮家常嗑。今天一大早就發微信給我。

「這幾天一直在和屯裡人研究土地託管的事,像我這樣年紀大的,幹不動的人都覺得是好事。不用種地,照樣自己賣糧掙錢。可像你李叔、馬舅這樣的,年紀才50出頭,而且,人家自己會種地,種的也比較好,可以說是村裡數一數二的,自己手裡也有農機的,人家為啥要託管呢?」微信剛一接通,父親就把他的問題提出來了。

我笑了笑,和他慢慢聊:「首先,幹土地託管服務的人是需要種地能手,需要農機具的。農民之家的土地託管模式就是整合當地的種地能人,整合當地農機具,由當地能人管理當地的土地。他們幫您們種地,您們不是更放心嗎?他們有農機具,可以加入託管組織。在組織裡,他們叫『成員』,用他們的農機具為託管的土地犁地、播種、施肥、噴藥等,照樣給他們農機服務費,而且還給他們機手作業服務費。他們帶動周圍百姓加入託管,在農民之家購銷平臺統一採購農資,還有分紅返利。這樣算下來,他們不僅農機具可以得到充分利用,機手有錢賺,還可以發揮他們種地能手的特點,幫助整個村的人種地。您們不放心嗎?」

父親聽了我的一番解說,琢磨了好一會才說「由他們給我們種地,我們肯定放心呀,以前種地前用啥種子,用啥藥,都要問問他們呢。這下好了,他們給種,啥心都不用操了。而且這樣算下來,他們好像賺的也不少呢。平時他們的機器活也不是很多,大部分時間都閒著。你要知道,機器不怕用,就怕放。時間久了都生鏽不好用。他們還為這事上火呢」這老頭又在幫他們算帳呢,哈哈哈。

「而且,組織還會對他們進行培訓,對接農科院、農業院校等機構最新的種植技術和成果,掌握更專業的種植技術,提升他們的種植水平,更好的服務於進入託管的農戶。」我告訴他。父親更高興了。

「咱家西邊的你佟叔不太同意託管,他要是不託管,咱家還能託管

嗎?不連片了呀!」琢磨了一會,父親又說。

「如果他家真的不託管也沒關係,託管組織會根據地塊面積情況選擇合適的機械作業,並不是一定要大面積連片作業。當然,能連片兒最好。」「等明年佟叔看到您的收成比他家好,他自然就託管了。」

父親現在是非常認可農民之家的生產託管,到處做工作,宣傳,就怕他的土地託管不了。

相關焦點

  • 「詩歌小鎮」的農民詩人
    75歲的中學退休老師談湛梧,站在德慶縣官圩鎮金林村村口「中國詩歌小鎮」的牌匾下,吟誦著李白的千古名篇。去年12月20日,中國詩歌學會、北京大學中國詩歌研究院授予官圩鎮「中國詩歌小鎮」的稱號,它也成為廣東唯一獲此殊榮的小鎮。談湛梧說,從那時起,他就決定在村裡起詩社,教年輕人特別是小朋友寫詩。
  • 知乎熱門:老一輩給年輕人挖的最大的坑是什麼?
    當然,老一輩給我們挖的「坑」遠不止這些,今天就給大家細數。同時,也希望你能準確識別,並跳出這些坑。01一味強調吃苦「年輕的時候就要多吃苦,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在老一輩看來,只要是「吃苦」,就會有出路,人生就會有希望。他們不管你現在做的事有沒有價值,假如你不能有始有終的做一件事,那就是吃不了苦,他們又會給你講一堆大道理。這種把自虐當上進,把「吃苦」這一行為本身當成出路的想法,真的坑苦了很多年輕人。
  • 弘揚老一輩科學家精神
    原標題:弘揚老一輩科學家精神 9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指出: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新中國成立以來,廣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國大地上樹立起一座座科技創新的豐碑,也鑄就了獨特的精神氣質。我國科技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報國的科學家前赴後繼、接續奮鬥的結果。
  • 博士生變身莊稼漢 農民當起實驗員 他們奮鬥在希望的田野上
    今年7至8月,記者跟隨中國農業大學的師生來到這座被稱為「科技小院」的鄉下實驗站,見證了涉農人才給當地農業、農民、農村帶來的改變。  博士成了莊稼漢  走進「科技小院」,不大的院落裡四處散落著正在晾曬的玉米秸稈。沙野跳下車子,麻利地卸下剛從田地裡取回來的秸稈樣本。
  • 中國喀斯特地貌有「奇蹟」——屬於老一輩人的風景
    無論是古代還是七八十年代,老一輩人的智慧一直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去借鑑。接下來帶你進入他們的智慧,看看是不是作為遊客應該參觀一下呢?懸崖峭壁上的公路-貴州的山都是一道道口子,像當年盤古開天地時那樣清澈,乾淨的沒有一絲塵土。當年三國時期屬於蜀國,魏國遲遲進攻不了,當年日本的侵略沒打到這,也和這裡的地形有莫大的關係,說這裡是世外桃源也不為過。
  • 中國農民豐收節環伍姓湖長跑比賽盛大起跑
    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奔向小康」環伍姓湖長跑比賽盛大起跑秋風送爽慶豐收,瓜果飄香迎小康。9月20日,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奔向小康」環伍姓湖長跑比賽在山西運城永濟市伍姓湖溼地公園盛大起跑。舉辦此次賽事,既是展現新時代運城農民奮發向上、勇爭一流的精神風貌,也是展現億萬農民群眾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昂首闊步奔小康的喜悅心情和豪邁雄姿,必將進一步凝聚起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磅礴力量,奮力譜寫新時代農業農村發展嶄新篇章。希望運動健兒在環湖賽道上,放飛自我、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用速度和激情展示生命活力,用拼搏和進取演繹無限精彩,用堅毅和汗水詮釋運動真諦,跑出幸福加速度,奔向美好新生活。
  • 這種野草人稱「黑地雷」,過去農民用它餵豬,但根卻是養生良方
    下面筆者給大家分享農村裡一種野草,這野草人稱「黑地雷」, 過去農民用它餵豬,但根卻是養生良方。估計很多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一聽到「黑地雷」這個名字就會笑,原因很簡單,在一些地方的農村裡,人們也會把牛糞、馬糞之類的動物排洩物稱之為「地雷」,而在動物排洩物風乾之後就會變黑,也就會被稱作「黑地雷」。
  • 「尋根」大劇《老農民》 為中國農民浮一大白
    正在熱播的電視劇《老農民》就是這樣一部記錄中國農民歷史的尋根大劇,歌頌了中國農民的勤勞質樸和生生不息,保存了農村60年的文化底蘊。網易娛樂1月15日報導 如果說中國是一棵枝繁葉茂、欣欣向榮的松柏,那中國的8億農民無疑是支撐這顆大樹蓬勃發展的根基。
  • 在農村,3種動物「闖入」家中,農民非但不趕,還會「以禮相待」
    大家都知道,農村當中是有非常多的動物的,讓農民自己養的動物之外,還有很多野生的動物。有些動物讓農民覺得很討厭,如果進了家門,肯定會想辦法把他們趕走,但是下面這三種小動物卻很招農民的喜歡,如果說它們跑進了農民家中,農民不僅不會趕走它們,而且還會對它們特別的好。到底是哪三種動物?
  • 毛澤東與中國農民問題
    中國人民的革命戰爭,實質上是共產黨領導的農民戰爭。農民佔中國人口的絕大多數,農民的向背關係著革命的成敗。毛澤東同志是最早關心農民問題,最早提出農民問題重要性的黨的領導人之一。他出生在農村,對農民的疾苦有切身的體驗和深刻的了解。他在廣州和武漢親自主持了農民運動講習所,培養了大批的農民運動幹部。
  • 老一輩人常說:生肖蛇只要度過「2難」,後半生定能鹹魚翻身!
    每一個人的生命中都會遭遇劫難,這是上天註定的,也是應該經歷的人生過程,當一切厄運開始向一個人靠近時,相信一定能磨練人的心靈,但知道自己的劫難在幾歲時,相信對發展很有好處,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生肖蛇一生的劫難在幾歲,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為什麼浪費糧食的沒有一個是農民
    除了我們了解的老一輩人曾經吃不飽餓肚子,新世紀的「糧食大戰」,卻鮮為人知。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網絡搜索「驚心動魄的糧食大戰」,了解中國和國際糧商對戰的過程。大體是先在大豆上小輸,然後全面大勝。總結下來就是國家為我們扛下了國際糧商的壓力,穩住了國內市場,確保老百姓有穩定的平價糧食供應。為何國際糧食暴漲,而國內糧價如此平靜?因為有國家儲備糧。
  • 中國一位農民所遇到的外星人事件是否是真實的
    2020-11-06 19:23:58 來源: 跨境達人珍妮 舉報   中國有一位農民
  • 老農民說出理由,漲知識了
    大家都知道,黃鼠狼喜歡夜深人靜偷農民養的雞吃,所以人們對於黃鼠狼基本上沒啥好印象。然而,抓到黃鼠狼後老一輩農民卻說「黃鼠狼不能殺」,即使人們抓到也會將其放掉。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在黃鼠狼身上流傳著很多傳說,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黃大仙」的身份。有不少人認為黃鼠狼身上帶有仙氣,更有甚者會將其當作神仙供奉。
  • 從「在希望的田野上」到「鄉村振興戰略」|40年40組關鍵詞
    小井村黨支部書記李景衛說:「我們要發揚老一輩小井人敢闖敢幹的精神,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再當排頭兵。」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40年前,我們通過農村改革拉開了改革開放大幕。40年後的今天,我們應該通過振興鄉村,開啟城鄉融合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 王福重大罵中國農民對中國沒一點貢獻,你怎麼看?這是沒有良心的表現!
    王福重破口大罵中國農民,傷了幾億農民的心,這是沒有良心的表現 自古以來,農民都是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為國家提供著大量的糧食和各種經濟作物支撐國家的發展。 袁隆平老先生就是研究雜交水稻被國內外高度讚譽,足以證明糧食對人類的重要性,而水稻只是糧食的一個分支呀。
  • 希望的田野上「新農人」:用科技播種「開心農場」
    新華社發80後小夥放棄白領工作,紮根農村種植蔬菜、水稻;90後姑娘大學畢業後回歸農村,建起了家庭農場……在中國農村,活躍著一批80後、90後年輕人,他們帶著夢想、激情回歸田園,又利用所學知識闖出一條和父輩不同的農業之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現代職業農民。
  • 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奔向小康」環伍姓湖長跑比賽盛大起跑
    舉辦此次賽事,既是展現新時代運城農民奮發向上、勇爭一流的精神風貌,也是展現億萬農民群眾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昂首闊步奔小康的喜悅心情和豪邁雄姿,必將進一步凝聚起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磅礴力量,奮力譜寫新時代農業農村發展嶄新篇章。希望運動健兒在環湖賽道上,放飛自我、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用速度和激情展示生命活力,用拼搏和進取演繹無限精彩,用堅毅和汗水詮釋運動真諦,跑出幸福加速度,奔向美好新生活。
  • 「火葬」難實行,農民寧願被罰也要「土葬」,專家:舊俗難破
    導讀:「火葬」難實行,農民寧願被罰也要「土葬」,專家:舊俗難破自古我國就有這麼一句俗話,那就是「入土為安」,無論是客死他鄉還是壽終正寢,都是依照當地的習俗進行土葬,全國的這個習俗是統一的,無論在哪裡都能見到土葬,土葬似乎已經成為了人們心中的傳統意識
  • 水稻田裡一種似竹葉的野草,農民痛恨不已,卻是3元一斤稀罕野菜
    生活在農村裡老一輩農民朋友,大多是以種田為主,在種田前以及農作物生長期都會做一件,那就是除掉農作物田裡的雜草、害草,以免它們為禍農作物,導致減產,不過有些雜草、害草是怎麼都除不完,也是讓農民朋友痛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