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西網訊 記者喻雲亮報導:9月3日,網友在「問政江西」裡感嘆「南昌這幾天雷電特別多啊,這都入秋快一個月了,是否正常?」記者採訪江西省氣象臺專家了解到,過去的8月全省地閃(即俗稱的落雷)比去年同期多,原因是8月降水較往年增多三成,北方冷空氣勢力強,冷空氣頻繁南下到江南地區,同時冷暖空氣交匯的時間多,形成雷雨。
8月28日晚南昌電閃雷鳴 當晚落雷1100餘次
記者了解到,8月24日以來的11天,省氣象臺有10天發布了雷電預警信號,其中今天早上發布的是較高級別的雷電橙色預警。想必網友對8月28日晚的電閃雷鳴印象深刻吧。當晚10點左右,南昌市區突然電閃雷鳴,風雨大作,遭遇短時強降雨和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據監測,在一個多小時內,南昌上空響雷達1100餘次,這也是8月來最強的一次雷電天氣。
8月全省落雷同比增加18.37% 南昌6082次
記者從省氣象臺獲悉,今年8月,全省共發生地閃177316次,與去年同期149801次相比,增加18.37%。其中,南昌地區發生地閃6082次,高安6046次,修水5131次,貴溪4547次,贛縣4220次。雷電強度最大的為樂安縣(131.1KA)。
冷空氣頻繁南下 冷暖空氣交匯多形成雷雨
什麼原因造成8月雷電偏多呢?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許愛華告訴記者,今年8月全省降水偏多30%,氣溫偏低0.8℃,雷雨天氣也明顯偏多。北部「秋老虎」失蹤了,南部「秋老虎」的威力大減。原因在於北方冷空氣勢力強,「8月東北冷渦強,中高緯經向環流大,冷空氣頻繁南下到江南地區,同時冷暖空氣交匯的時間多,有利形成雷雨。」
「8月有3個颱風在我國東海到西太平洋北上,阻擋了西太平洋副高伸向大陸,西太平洋副高控制江南的時間短,高溫日數就少,這是另一個原因。」許愛華說道。
社會公眾對雷電危害認識不足 單位防雷不到位
28日前後,全省遭遇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襲擊。28日晚,吉安市安福縣1人因雷擊死亡。據省氣象臺提供的權威資料顯示,1-7月全省雷電災害致21人死亡。
省防雷專家表示,雷電造成傷亡多,社會公眾尤其是農民對雷電危害認識不足,缺乏相應的雷電防護知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是一大原因。全省農村地區防雷意識單薄,缺乏必要的防雷知識,大部分農民不關心也不知道怎樣防雷,對雷電的選擇性、瞬間性、毀滅性知之甚少。
此外,一些單位、部門、業主對防雷安全重視不夠,防雷減災措施不到位,有些應當安裝防雷裝置而沒有安裝,或者即使安裝了防雷裝置但長期無人管理和維護,主動申報檢測的單位少,年度檢測覆蓋率不高。
防雷安全知識
(一)個人及家庭防雷
1、檢查建築物是否有防雷設施合格證書。如果沒有防雷設施合格證書,即沒有經過氣象主管部門驗收,是沒有安全保障的。
2、收聽、收看雷電預警預報。
3、不能停留在建築物的樓(屋)面上。
4、要注意關閉門窗。
5、不能靠近建築物的外牆以及電氣設備。
6、不要使用淋浴頭衝涼。
7、不宜進入棚屋、崗、亭等低矮建(構築)物。
8、不宜躲在大樹底下。
9、不宜在曠野高打雨傘等物體。
10、不宜在水面或水陸交界處作業。
11、不宜開摩託車、騎自行車。
12、不宜進行戶外球類運動。
(二)單位防雷
1、新建建(構)築物開工前,應當到當地氣象主管機構申報防雷裝置設計審核,施工過程中要委託有資質的防雷專業檢測單位進行分階段檢測,投入使用前,須向當地氣象主管機構申報防雷裝置竣工驗收,這樣才能保證新建建築物的防雷安全。
2、已建的建築物定期委託有資質的專業防雷檢測機構檢測防雷裝置。一般為每年1次,對爆炸火災危險環境的防雷裝置每半年檢測1次。受雷擊損壞的防雷裝置,應及時修復、檢測。檢測時間一般在雷雨季節來臨之前。
3、安裝防雷裝置,委託有防雷工程專業資質的單位進行防雷裝置的設計和施工。
4、建立各項防雷安全工作制度,明確雷電災害防禦責任人,負責防雷安全工作。
5、雷電災害發生後及時向當地氣象主管機構反映情況,協助災害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