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再壽險詳解長期醫療險費率調整 政策鬆綁帶來發展新契機

2021-01-08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財經

繼去年11月發布徵求意見稿後,銀保監會正式下發了《關於長期醫療保險產品費率調整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從產品範圍、基本要求以及信息披露等多個方面,對長期醫療險費率調整進行了規範,引導險企開發銷售長期醫療保險產品。

近日,中再壽險從政策背景、可調費對象、調費觸發條件和調費頻率等多個方面對《通知》中的關鍵條文進行了解讀。

在政策背景方面,新健康保險管理辦法明確長期醫療險產品可以進行費率調整,政策層面的鬆綁為長期醫療險發展帶來契機。與此同時,政策是對於長期醫療險費率調整的細則規範。

《通知》指出,在可調費對象方面,保險公司開發設計費率可調的長期醫療保險產品,僅限於以自然費率定價,且保險期間超過一年,或保險期間雖不超過一年但含有保證續保條款的醫療保險產品。

中再壽險解讀稱,相比於均衡保費,自然費率定價更符合可調費產品的定價理念。此外,均衡保費定價下的醫療險產品需要設置現金價值和未到期責任準備金,費率調整也需要考慮對於現金價值和未到期責任準備金的影響,實務操作層面有很多複雜性。

在調費頻率方面,此次《通知》規定在產品上市三年內費率不得調整,目的是給消費者一個費率的保護期,也為了引導行業對於長期醫療險審慎定價。事實上,美國監管對於長期健康險的定價也有類似「保費穩定條款」的規定,不得以非常極端的低價去釐定保費水平,以搶佔市場,之後再通過調費機制來彌補損失。

此外,在調費維度劃分上,《通知》明確,長期醫療保險產品應當以單個產品為單位進行費率調整。同時,保險公司可以對不同組別的被保險人確定不同的費率調整幅度,但分組方式應當與產品定價政策保持一致;保險公司不得因為單個被保險人身體狀況的差異實行差別化費率調整政策。

中再壽險認為,此項政策增加了醫療險長期風險管理的難度。同質業務合併考慮是保險公司管理風險的一種手段。雖然長期醫療險允許增加保險責任,但由於受到調費上限等限制,增加責任是有限度的,若干年後保險公司必然會通過開發新產品的方式適應新的醫療環境和醫學技術。屆時,老產品變成一個閉合業務,閉合業務由於無法有新業務來分攤風險,管理不善會最終會走向死亡螺旋的困境。允許同質業務合併計算賠付率可以幫助保險公司管理閉合業務的風險。

附:長期醫療保險費率調整政策解讀報告

相關焦點

  • 中再壽險評長期醫療險費率調整政策:為長期醫療險發展帶來契機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中再壽險本報告是針對2020年4月2日中國銀保監會下發的《關於長期醫療保險產品費率調整有關問題的通知》的研究解讀報告。該政策從深化人身險供給側改革出發,為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保障需求,豐富醫療保險產品供給,保護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奠定了政策基礎,有利於助推醫療保險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 疫情衝擊:呼籲鬆綁公立醫院特需非醫保收入政策限制
    醫保部門作為「超級購買方」,建立完善醫保「藥品、診療項目、醫用耗材」目錄動態調整退出機制,完善醫保協議管理、定點醫藥機構退出機制,推行以按病種付費(DRG)為主的多元複合式醫保支付方式等,對藥品、耗材、醫療服務戰略性購買作用凸顯,切實維護基金安全、提高基金使用效率,醫保稽核監管將會越來越嚴,絕對不會回到分享全面醫保盛宴的 「從前」,對醫院帶來重大的影響和衝擊,政治風險和經濟危機將會「壓力山大
  • 加大實體經濟股權融資支持力度 險資運用再獲政策鬆綁
    標題:加大實體經濟股權融資支持力度 險資運用再獲政策「鬆綁」   在今年7月1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取消保險資金開展財務性股權投資行業限制後,該政策於近日正式
  • 壽險舊帥赴集團「上調」還是「下派」?壽險新班子...
    有資料顯示自2011年錢仲華分管個人業務以來,堅持人力發展與產能提升並舉,個人業務新保保費連續5年大幅增長,年複合增長率達27%,新保市場份額不斷提升。這也是推動太保壽險轉型的關鍵所在。  2017年,錢仲華升任為太保壽險總經理,並繼續推動太保壽險轉型。而這一時段,正值太保壽險從轉型1.0時代,到轉型2.0的過度時期。
  • 專題一|長期醫療險深度分析和經營建議(中)
    作者簡介 孫嘯辰 中再壽險產品精算部產品開發處 【版權聲明】 中再壽險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禁止複製傳播。
  • 能源結構調整為地熱大發展帶來契機
    近幾年地熱開發利用在我國雖有重大進展,然而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佔比還比較小,屬於後起之秀,整體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成熟的地熱管理體制和機制還沒有完全形成,導致地熱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系列問題。改革就是要解決問題。隨著我國能源結構調整的持續深入,地熱能源利用力度會越來越大。
  • 地方為樓市「鬆綁」是飲鳩止渴
    公開資料顯示,在樓市政策從嚴的基調下,北京、上海、杭州、重慶、成都、武漢、合肥、南京、常州、吉林、長春、蕪湖、廣州從化等超過14個城市對其當地的樓市政策進行適當微調。其中蕪湖、佛山、成都等地因為微調幅度過大,政策頒布不久就被「叫停」。   對此,北京理工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周畢文的解讀是,中央調控、地方鬆綁都是他們各自在自己的位置上所做出的理性選擇。
  • 天風證券:中國太保(02601)低谷已過,NBV反轉的短期和長期動能兼備
    長期來看,公司堅持「聚焦價值、聚焦隊伍、聚焦賦能」的轉型2.0戰略,轉型方向非常堅定。我們判斷能打造出「全職化、專業化、精英化代理人隊伍」,提供差異化服務的保險公司才可在新時代行業競爭中勝出,太保壽險無疑正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既有優良的公司治理與人才儲備作為支撐,又有先進同業的正確經驗可供參考從而提升自身發展質態,再加上相對先進的大類資產配置能力與投資實力。
  • 太平洋壽險(青島)王京濤網談
    近年來,在 「以客戶需求為導向」轉型戰略的指引下,公司堅持以黨的十八大精神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按照「穩增長、重價值、促轉型、增效率」的工作方針,緊跟總公司節奏,應對複雜多變的內外部形勢,堅持「聚焦營銷、聚焦期繳」,圍繞產能提升和投入產出比可持續優化,努力實現內涵式增長和公司價值的可持續增長,關注新需求,搶抓新機遇,努力擴大服務面。
  • 精於齒科3D列印,明星產品SprintRay Pro為國內齒科醫療帶來新契機
    隨著經濟發展,生活水平提高,我國口腔疾病患者對口腔醫療的重視度高於從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更加關注自我形象、牙齒增白、正畸和牙齒美容。即便如此,能享受到口腔治療的患者仍在少數。據前瞻產業院數據統計,我國口腔疾病患者有6.78億人,但接受過口腔治療的僅有0.32億人。
  • 和諧健康申請壽險牌照,第一大股東福佳集團金融版圖或再添一子!
    今年3月,和諧健康迎來五大地產系股東,與此同時新一屆領導班子也完成搭建。而五大股東或許不滿足於單一的健康險牌照,正申請壽險牌照。12月21日,據媒體消息,在福佳集團入主後,和諧健康正申請壽險牌照,擬更名為福家人壽,並欲將總部遷至北京。與此同時,除旗下15家分公司外,其計劃在遼寧、天津、河南等地籌建分公司。
  • 專訪前海人壽總經理沈成方:老齡化來臨 保險與醫療養老協同發展是...
    摘要 【專訪前海人壽總經理沈成方:老齡化來臨 保險與醫療養老協同發展是大方向】保險、醫療與養老三大板塊協同發展,是前海人壽近年戰略布局的大方向。近日,前海人壽總經理沈成方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詳解了這一戰略布局的最新進展。
  • 中金公司:中性情景下未來十年中國壽險增長空間仍很大
    中證網訊(記者 張利靜)1月6日中金公司研報指出,未來十年中性情景下壽險行業保費複合增速仍顯著高於GDP增速,中國壽險長期增長空間仍然很大,但相較歷史增速有所放緩。  中金公司認為,在當前政策框架下,估計中性情景下未來10年壽險行業保費複合增速為10%(過去10年14%),仍顯著高於GDP增速。
  • 中保協發布《2020年「後疫情」時期商業健康保險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商業健康保險行業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在產品、渠道、運營等多個方面積極應對,專業健康險公司迅速調整經營策略,壽險和養老險公司穩步前進,財產險公司增長勢頭強勁,行業整體取得了良好成長,並在市場集中度、險種及渠道增長結構方面得到了改善。
  • 平安人壽新「基本法」來了 待遇、關懷、管理三個維度全面升級
    有業內人士歸納,從實質上看,「基本法」是保險公司對利益分配所實行的辦法,是壽險營銷隊伍發展的「指揮棒」。  在現行保險公司「基本法」要求下,傳統保險代理人的組織架構呈「金字塔」型,代理人被劃分為四到五個級別,甚至有公司設置的層級更多。雖然這種利益分配方式調動了組織中每一個人的增員積極性,但過多的銷售層級也導致了處於金字塔底層的代理人的保費貢獻與佣金收入嚴重不匹配。
  • 以局省合作協議為契機 開啟湖北民航發展新徵程
    2020年9月17日,馮正霖局長赴湖北調研,民航局與湖北省政府籤署了加快推進湖北民航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合作協議。這為湖北民航的疫後重振注入了強大的動力,更為湖北民航贏得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明確了方向。湖北民航將以此為契機,凝心聚力,謀篇布局,發揮區位優勢,打造民航強省。
  • 中國再保險(1508.HK)風險抵禦能力凸顯,業績保持快速發展
    本來這幾年重疾發生率惡化比較快,而新定義下重疾發生的惡化趨勢會大幅下降,對於再保險公司來說,是很好的情況。所以這對於我們進一步發展產品提供了信心。Q2:境內財產再保險方面,賠付率上升較多,費用率下降較多,綜合成本費比較穩定,請問具體是什麼原因?境外財產再保險方面,在國際費率上升的前提下,請問管理層未來準備如何把控疫情帶來的持續影響?
  • 2030年16萬億大健康目標,醫療險出路何在?
    近年來國家頻繁頒布各類政策,鼓勵商保在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中發揮作用,2020年初國務院辦公廳頒布《關於發展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的若干意見》指出「至2030年全面建成以基本醫療保險為主體,醫療救助為託底,補充醫療保險、商業健康保險、慈善捐贈、醫療互助共同發展的醫療保障制度體系。」
  • 劉鶴5000字長文,信息量巨大,詳解「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劉鶴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逆全球化趨勢更加明顯,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重大衝擊,風險加大。面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必須順勢而為調整經濟發展路徑,在努力打通國際循環的同時,進一步暢通國內大循環,提升經濟發展的自主性、可持續性,增強韌性,保持我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