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了相對論,很多人都無法駕車遠遊

2021-01-09 懷疑探索者

相對論是差不多100年前由德籍科學家愛因斯坦提出來的,那時候他還是一個瑞士伯爾尼專利局的一位年輕的技術員。在相對論剛剛被發表的時候,曾經被當時的哲學界強烈的質疑,甚至是極端鄙夷。這是因為,相對論給出的全新時空觀,是如此的與傳統直覺相違背。在愛因斯坦的腦海中,時空體系是可塑的、動態的,不再是分離的、靜態的。時空不但能彎曲,還能造成鍾慢尺縮效應這種讓人匪夷所思的情況。比如,拳王泰森臂粗腰圓,腰圍起碼得有3尺8,當泰森乘坐一艘以光速的99.99%運動的宇宙飛船時,他的腰圍就會變為0.3尺,打敗了全世界的楊柳細腰。當然,具體的數值計算需要一種叫做洛侖茲變換式的工具來做。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之所以被科學界接受,主要源於英國天文學家愛丁頓爵士的大力讚許和宣傳。愛丁頓爵士也是一個超重量級大牛,當時是英國科學界的扛把子。正是因為愛丁頓爵士的強烈推薦,相對論才引起當時英國科學界上層的重視,最後由英國皇家學會資助,組織了兩支科考隊,分別在非洲幾內亞萬灣的普林西比島和巴西的索布拉爾進行了實地觀測。按照相對論的預言,大質量天體會明顯的扭曲光的路徑,而金牛星座發射出來的光線經過太陽周邊引力場的時候,我們在地球上就會觀測到。科考隊的觀測數值證明了相對論的準確性,愛因斯坦下了一城。

愛丁頓爵士的劇照

但讓愛因斯坦真正成為家喻戶曉的熱門人物,還是因為媒體界的宣傳。據說,在一篇新聞報導中,記者採訪了一直支持愛因斯坦的愛丁頓爵士。記者問他,據說相對論很難被搞懂,世界上只有5個人懂得它,這5個人裡面有您嗎?愛丁頓爵士眨了眨眼,對記者說,我也一直在想,這5個人裡面到底有誰呢?這樣的新聞當然是極具眼球效應的,愛因斯坦立即在西方世界火的一塌糊塗,被認為是「智慧的化身」。愛因斯坦的一言一行,都備受矚目,他的妙語語錄,被民眾廣泛傳播。當時沒有網絡,否則的話,愛因斯坦就是頭號網紅。不過,「相對論很難,普通人不可能懂」這一理念,就一直被流傳下來,以至於很多人一提相對論都說「我知道」,但是他們不敢去研究具體說的是什麼?因為在傳聞中相對論很可怕。其實,今天任何一個理科專業的大學生,都是可以懂得相對論的。畢竟我們的時代不同了,起點也不一樣了。100多年前的知識界還普通相信以太,而科學家則早就證明它是不存在的。科學家用自己的努力,不斷提升著整個社會的智慧高度。

愛因斯坦的髮型很酷

有些朋友就會問,相對論既然這麼牛,那麼它在生活生產之中有什麼具體的實用價值呢?按照某些人的理解,相對論等科學理論,純粹就是科學家腦海中構思出來的「玩具」,很牛,很酷,但是與日常生活有點遠。其實,除了純粹的數論,絕大多數的科學理論或者數學理論,都是可以指導生活生產實踐的。就比如量子力學,沒有對它的研究,就沒有半導體產業。相對論是一種很有效的科學理論,這是被嚴格證明的,已經沒有爭議。同時,相對論也是一種很好的指導生活生產實踐工具。

我舉一個例子,大家都聽說過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英文縮寫是GPS。現在我們出門開車,去一個沒有去過的遙遠的陌生地方,就需要用到電子地圖,而電子地圖就需要GPS來定位。簡單來說,GPS系統就是利用空間人造地球衛星向活動在地面的人提供一個三維的服務系統,這個服務系統包括了三維空間坐標定位、時間、運行速度等要素。我們有了GPS,我們去了哪裡,坐在交通工具上就知道我們在具體的什麼時間點運行到了具體哪裡。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了相對論,很多人都無法駕車遠遊,因為相對論與GPS的應用密切相關。

導航定位系統不但具有民用價值,還有很大的軍事價值。而美國,就是最早研發GPS系統的國家,它一直走在這一領域的最前列。早在1978年2月22日,美國就為了建立GPS系統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如今,美國一共發射了25顆人造衛星,它們在太空軌道上圍繞地球運轉,時時刻刻向地面發送時間信號。由於人造衛星的覆蓋面廣,在地球的任何一個角落,都有至少4顆衛星在無時無刻的進行信號傳輸,哪怕你去了南太平洋的一個遠離大陸海岸線幾千千米的無人煙的荒島,你也可以隨時接收到這些衛星的信號服務。

開車經常需要導航服務

除了美國人搞出來的GPS系統,其他國家或者地區也有類似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研究和應用。畢竟這東西太寶貴,價值太高,誰都不想永遠受制於美國。

於是,我們國家搞出來一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這是我們中國人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一種衛星導航系統,它可以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此外,我們的鄰居俄羅斯也搞了一個「GLONASS」,它就是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其作用類似於美國的GPS和中國的「北鬥導航」。歐洲研發導航系統也比較早。歐共體時代,歐洲國家就一起開始搞一個「伽利略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在這個系統裡面,一共由30顆衛星組成,目前已經組建完畢。歐盟委員會認為,我們現在也擁有了自己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終於可以打破美國GPS系統的壟斷地位了,在全球高科技競爭浪潮中將獲取有利地位,更可以為建設歐洲獨立防務贏得保證。而日本人也不甘居於人後,花費大力氣搞了一個「準天頂衛星定位系統」。這個系統的規模小一點,差不多就是4顆衛星,比歐盟的少26顆。原因是日本受制於美國,由於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可以直接服務於軍事用途,如果搞得規模太大,就會被美國猜忌。所以,日本人不敢搞大的,就弄4顆衛星先使用起來。總之,雖然一直有「大哥」美國的保護,日本人處心積慮還是想要在這一領域自己弄一個獨立的系統出來。

環繞地球的GPS導航定位衛星

不管是哪個國家或者地區搞的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它們都要在距離地球表面上空至少2萬千米處運動,其運行時速很快,一般不小於14000千米。這樣,這些分布在地球上空的衛星,就會不可避免的牽扯到與相對論有關聯的一系列的問題。比如,依據相對論的鐘慢尺縮效應,衛星快速的做圍繞地球的運動,就會導致一個時間的膨脹問題。簡單說,衛星上的時間和地球上的時間速率不一樣了。一個物體的運動速度越快,它所經歷的時間就會越短暫,時間速率會趨於緩慢。這不是因為時間計算儀器的缺陷造成的計算誤差,而是真正的時間出現了差別。

其次,衛星和地球表面的重力場是不完全一樣的,而重力是直接影響到時間的,這樣也導致了衛星上時間與地球上時間的差異。我們即使攀登上一座2層的小樓,我們站在樓頂,由於重力場的差異,樓頂的時間就與一樓的時間的速率就是不一樣的,只不過由於很細微,難以直接察覺。但是人造衛星距離地表的高度有至少14000千米,而美國的GPS衛星距離地球地表高達20200千米,這樣的距離已經足以把差異放大到足以影響生活生產的程度。因為,在美國GPS衛星所在的區域的高度,其重力場的值大概只有地球表面的4.8~4.9%。按照相對論的理論,重力場越強,其區域內時間流動的速率越慢,重力場越弱,則時間流動的速率越快。

所以說,黑洞的重力場強大的最變態,所以黑洞附近的時間流動非常緩慢。美國GPS衛星所在區域的重力場不到地球的5%,重力場這樣的弱小,則時間流動的速率就會加快上去。這樣計算下來,由於重力場的差異,衛星的時間速率與地球上的時間速率的差異將達到千分之十七秒多一點,或者是百分之一點七秒多。

黑洞

一旦時間出現誤差,定位就會失靈,這些誤差如果不找辦法解決掉,就會造成全球衛星導航地位系統的服務會越來越差,最終失去一切的應用價值。而如果我們掌握了相對論,就懂得原來這些都是有誤差的,也就會提前找出修正的方案,讓導航衛星的服務更加精確。一般來說,為了消除時間誤差造成的定位失誤,我們會將導航衛星的時鐘標準頻率調小為4.5X10-3赫茲。而如果我們不知道相對論理論的存在,就沒有辦法應用衛星導航系統了。

作者:懷疑探索者

相關焦點

  • 「父母在不遠遊」,下一句是什麼?其實很多人都理解錯了它的意思
    可能大家也知道,在古代的時候,文化發展都是以文字為載體流傳到今天的。但是,很多字以及詞語的意思到了今天卻已經發生了變化。而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這一句俗語,其實和古代的意思也是有一定的差距的!「父母在不遠遊」,想必大家經常能夠聽說這句話吧。而且很多人覺得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還健在,我們就不應該離開他們去遊歷四方,而應該守在他們的身邊,這樣才是孝順的體現!
  • 「父母在,不遠遊」這是斷章取義,後面一句,更為經典
    古代有點文化的人,嘴裡都會經常掛著一句:「父母在,不不遠遊。」這句話是聖人孔子說的,一直流傳到如今,依然還有不少人經常說。「父母在,不不遠遊」的這句話,意思是父母還在認識,就不應該遠行。而今人也模仿古人,以家庭為由,放棄遠大理想的年輕人不計其數。其實「父母在,不遠遊」這句話是斷章取義,後面一句,更為經典。《論語·裡仁》一書記載的是: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所謂的「遊必有方」,就是如果要出門遠行,或者到其他城市生活,一定要告訴父母的具體位置,好讓父母安心。
  • 百度地圖「預知」十一駕車出行 路線、用時、路況皆通曉
    國慶與中秋相會,使人們在歷經疫期後迎來了難得的八天小長假,不少人都做好了駕車長途遠遊或歸鄉探親的準備,萬事具備只差行程規劃。別急!百度地圖這便給駕車出行的用戶指一條"明路"。預備駕車出行的用戶,可在出發前用百度地圖搜索要去的地點,選擇"駕車"場景,點擊屏幕右側的"未來出行"查詢未來出發情況,設置好路線和時間並添加至行程提醒,便能在外出當天收到百度地圖的出發提示。無需為十一首日擁堵"早起晚睡做攻略",有百度地圖即可輕鬆出門、按時到達。
  • 人類無法達到絕對零度,但溫度沒有上限如何解釋?科學家:相對論
    在我們的認知當中任何事物都是有限度的,我們如果把手放進100攝氏度的沸水之中,大多數人肯定無法忍受.溫度是有限度的,但是它只有下限:絕對零度!目前已知人類創造出的極限高溫是5.5萬億攝氏度,該溫度由2012年歐洲科學家使用相對論重離子加速器實驗室創造出的.在未來這樣的記錄會被不斷刷新.以目前的理論來看,溫度是沒有上限的.
  • 黑洞中的奇點,用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都無法解釋,它真的存在嗎?
    先說一下這個詞的讀音,很多人搞不清楚,究竟應該讀「奇怪」的「qi」,還是讀「奇偶」的「ji」,個人認為應該讀讀「奇怪」的「qi」。因為「奇怪」這個詞是翻譯過來的,它的英文是「singularity」,有奇怪、奇特、奇異、異常的意思。所以讀「qi」,我覺得應該更合理一些。
  • 為什麼可以得出很多科學公式,卻都與事實不符,比如,相對論
    自從有了科學以來,人們經過長期的努力,已經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很多規律被總結出來,並且形成了公式,人們也把那些學科分為很多基礎學科,從小就學習!但是細細推敲不難發現,那些公式和學科與現實的衝突很尖銳而且明顯!
  • 很多人認為相對論很深奧,如何通俗地理解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分為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系相對論,狹義相對論適用於慣性參照系,忽略了引力的作用,而廣義相對把慣性參照系擴展到任何參照系,把慣性質量等效為引力質量!
  • 為什麼廣義相對論無法被完全精確求解?
    由於有許多因素會影響空間本身如何彎曲,或者隨時間以其他方式演化,這使得物理學家甚至無法寫出描述一個簡單宇宙的方程。舉個例子,想像一個可能存在的最簡單宇宙:一個空無一物、沒有物質或能量、永遠不會隨時間而改變的宇宙。這可以說是最簡單、最特殊的宇宙,其空間是平坦的歐幾裡得空間。然後,取一個點質量,把它放在這個宇宙的任意地方。突然之間,時空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 《時間的形狀:相對論史話》科學有故事,一本人人都能讀懂的相對論
    就這樣,《時間的形狀:相對論史話》誕生了,將高深的物理請下了神壇。通俗、易懂,讓人為之瘋狂!很多人沒有想到,這樣一本科普書也能搞得像懸疑電視劇似的,一環扣一環。地球自轉,日出東方,這些看似尋常的事情,都是時間的表達形式。當物理學的概念進入人的研究世界,時間便有了自身的形狀。它在很多大師的眼中有著不同的模樣。伽利略和牛頓是早期對時間有見解的大師。他們眼中的時間和周圍的物件一樣。或是牛頓實驗中的水滴,或是伽利略的模型。愛因斯坦的廣義和狹義相對論,時間的收縮與膨脹。它就像那氣球,頗為形象。在理論中,它會膨脹;在實踐中,它能收縮。
  • 狹義相對論成立的前提條件,竟然無法證明?
    我們通過前面的幾期文章,詳細談到了狹義相對論的核心思想,同時也通過量化方式給出了長度收縮公式,時間膨脹公式和質速變換公式。但是大家通過理解相對論的發現過程,你是否發現一點:那就是相對論成立的前提條件無法證明!這是怎麼回事呢?
  •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那麼偉大,為什麼沒有因為相對論獲得諾貝爾獎?
    讓諾獎榮光的科學家首先,在整個科學界有很多科學家拿到了諾獎。但是很多人是因為諾獎而感到無限榮光的,但還有一些人是因為他們拿了諾獎,諾獎因為他們而榮光的。這樣的人在歷史上並不多,比如,蘇聯有個著名的物理學家叫做朗道。
  • 愛因斯坦相對論影響很大,為何沒有獲得諾獎?難道是名過其實?
    大家對於愛因斯坦最初的印象就是上小學時,走廊裡張貼的各種名人頭像,一般排在第一位都是頭髮蓬亂雜亂無章,看起來特別滄桑但是有智慧感的頭像,那就是愛因斯坦。說起愛因斯坦,最被大家熟知的是他的高智商,以及著名的相對論,但是大部分人只知其名不知其具體含義。
  • 愛因斯坦相對論影響很大,為何沒有獲得諾獎?難道是名過其實?
    很多人對於這一點都很疑惑,為什麼影響重大成就很高的相對論卻沒有獲得諾獎?二十世紀初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威廉.湯姆生(即開爾文男爵)在一次演講中提到,回顧過去物理學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座巍峨的大廈,以後所要做的就是修修補補。
  • 在當時沒有事實驗證的情況下,愛因斯坦為何可以提出相對論?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尤其是狹義相對論的誕生過程很多人並不太了解,會認為狹義相對論是愛因斯坦一個人的功勞,是愛因斯坦天才大腦的結晶!因為直到今天,也並非所有的科學家都認同是愛因斯坦創立的狹義相對論,有些科學家認為龐加萊或者洛侖茲比愛因斯坦更早創立了狹義相對論,科學界確實存在著這種爭議。這說明什麼?說明狹義相對論的誕生條件早已經相當成熟了,即使沒有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也會很快誕生。
  • 三分鐘帶你理解相對論,可以去向未來,但永遠無法回到過去
    相信我們所有的人對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都耳熟能詳,但是究竟相對論闡述了什麼樣的理論,相信絕大部分的人都搞不清楚。據說在相對論剛被發現的時候,全世界只有兩個半人能夠理解,現在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知識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可以理解相對論。但是絕大部分的人對相對論的理論還是一頭霧水。
  • 駕車途中「耳石症」復發無法駕駛 和平交警快速反應 患者20分鐘送醫
    1月11日上午,一名女市民在駕車途中「耳石症」復發,身體不適無法繼續駕駛。交警和平支隊貴州路大隊接警後快速反應調度,交警第一時間到達現場處置疏導,為120救護車順利抵達創造了通行條件,僅用20分鐘將患者順利送醫,為救治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 為何在「相對論」中,物體的運動速度,無法超過光速?
    何在「相對論」中,物體的運動速度,無法超過光速?要說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那可以說是20世紀物理學界最偉大的發現了(沒有之一)。相對論的提出,完全改變了人們在「經典物理學」中,對時間空間,對世間萬物的認知。
  • 有沒有可能愛因斯坦相對論誤導了科學家?
    網絡上對於相對論的質疑從來沒有停止過,這種情況很正常,畢竟相對論對人類固有思維的顛覆性實在太大了,它打破了人類幾千年來的固定思維模式。事實上,不要說普通人了,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一大批著名的物理學家就是因為無法擺脫牛頓經典力學的束縛,最終與相對論擦肩而過!
  • 有沒有可能愛因斯坦相對論誤導了科學家?
    網絡上對於相對論的質疑從來沒有停止過,這種情況很正常,畢竟相對論對人類固有思維的顛覆性實在太大了,它打破了人類幾千年來的固定思維模式。事實上,不要說普通人了,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一大批著名的物理學家就是因為無法擺脫牛頓經典力學的束縛,最終與相對論擦肩而過!比如說洛侖茲,龐加萊等人都已經非常接近相對論了,但牛頓經典力學在當時物理學的影響根深蒂固,想要突破這種束縛談何容易?
  • 廣義相對論的精確度達到了99.7%,為何還有很多人說它是錯的?
    愛因斯坦知道此事後揶揄道:「那些人要想顛覆相對論,實在用不著糾集一百個人,如果相對論是錯的,只需要一點小小的事實證明便可。」之後的1932年12月,愛因斯坦永遠離開了德國,輾轉了幾年之後最終去了美國,當他決定在普林斯頓安頓下來的時候,立即就成為了美國最著名的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