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仇多方Samuel
人是活的,物是死的。
從人變成物,也就是從活的變成了死的。
物化的人,或許可以擁有更多的物質,但很可能丟失掉靈魂。
我們人是很特別的,當我們的心裏面堆積滿了物質、名利、虛榮、執念之後,靈魂就無處安放了。
這是一個物化非常嚴重的世代,人們看重的是經濟效益,精緻利己,物質享受,快速獲得虛榮。
人們追求牌子、高檔的、奢侈的、過度的。
人們還把物化用一個美好的代名詞形容「精緻」,所以也就有了另一個代名詞「精緻窮」,意思是我們窮,但也要精緻,也要物化。
《聖經》裡有兩個詞:「肉心」和「石心」。
肉心的人,靈魂是活的;石心的人,靈魂是死的。
當我們過度追趕身體以外的東西時,我們內裡的靈魂則處於極度飢餓的狀態。
你有沒有發現我們吃了非常想吃的東西,玩了很久的手機,刷了無數遍的朋友圈,買了心愛已久的衣服……我們還是感到空虛的,甚至更空虛了。
因為我們的靈魂沒吃東西,它餓極了,累極了,沮喪極了,痛苦極了。
它需要吃東西,需要安慰,需要休息,需要真理。
真正的精緻,其實不是物質的精緻,而是靈魂精緻。
我們的靈魂是乞丐?還是富翁?
這其實不取決於我們擁有多少物質的,而取決於我們和上帝的關係。
我們花那麼多時間看購物網站,看朋友圈裡的點讚,我們花了多少時間安靜我們的心?我們又花了多少時間親近主呢?
或許我們的心根本就安靜不下來,不斷的在各種APP上跳躍,直到耗盡心力。
《聖經》中以色列的第一個王掃羅,他曾經也被聖靈充滿,也是愛主謙卑的人。
但是當他做王以後,被眾人前撲後擁,被萬眾矚目,有無上的權力,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然後呢?
然後他就開始很在乎外在的這一切,在乎他的物質,以至於在打仗後,神吩咐當滅的物上,他捨不得;
在乎別人對他的評價,嫉妒別人比他有榮耀,以至於追殺他最忠心和有能的戰士大衛。
掃羅原來不是這樣的人,他原來是一個有敬虔的年輕人。
當他更看重他擁有的東西時,原本的那顆敬畏的靈魂就慢慢變了。
《聖經》裡還有一個財主,他擁有很多物質,他預備蓋更大的倉房來儲存他的物質。
他也以為他自己可以靠著這些物質,高枕無憂;
但是神怎麼說呢,「無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靈魂;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
當說到「物化」這兩個字的時候,人們第一反應會想到具體的物質,比如房子、車子、手機、包包、衣服、鞋子或者其他的具體物品,但不全然。
如今的世代,物化還包括我們在網絡世界裡建立起來的虛榮、人設和下沉的情感連接。
物化起源於一個原因,就是及時享樂,靠自己獲得更大的滿足,更多的榮耀。
我們需要物質,但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的物質嗎?
我們需要情感連接,但我們真的需要虛榮嗎?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有朋友嗎?
物質真的靠得住嗎?
沒有主,沒有對主的敬畏,我們總有一天會無路可走的。
物是中性的,人的貪婪是惡的。
不物化,不是不努力。
在我們自己應該盡的本分上面,我們要勤奮。
你吃飽了嗎?你的靈魂吃飽了嗎?
願我們每天吃飯的時候,都想到給靈魂也吃點東西。
願我們追求物的時候,也追求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