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異化到物化:馬克思的現代性社會關係批判
一馬克思將現代性的本質視為一種物化,這一對現代性本質的「透視」卻經歷了一個艱難的理論轉變過程,即實現了從異化論到物化論的邏輯轉換。實現這一轉變的關鍵環節在於現實性的社會關係取代了抽象的類本質,成為人的本質規定性。
-
凝練馬克思與韋伯比較研究的標識性概念
「現代社會的複雜性」是《馬克思與韋伯社會理論比較研究》(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9年5月出版)所提出的標識性概念,對這一概念的理解,乃成為馬克思與韋伯社會理論比較研究的基礎。我們知道,是馬克思、韋伯和涂爾幹奠定了現代社會理論的基礎,他們的共同點之一,就是對現代社會持有一種「複雜性」的理解。
-
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研究
關鍵詞:批判;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哲學;實證主義;理解;生產方式;研究方法;人民出版社;辯證法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鮑金(1980- ),男,山東濰坊人,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哲學博士,研究方向:馬克思哲學基礎理論、《資本論》,上海 200240
-
社會學四大範式滿足學者多維研究旨趣
社會學四大範式滿足學者多維研究旨趣 2015年05月22日 08:0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張小山 字號 內容摘要:張小山基於社會學的基本性質、研究旨趣、理論預設、分析框架
-
政治的話語分析範式
②該書是對政治現象跨學科研究非常有建樹的理論著作,尤其重要的是該書超越了對政治的一般分析,走向了「尋常政治」的話語—歷史分析,使政治喪失了高懸在廟堂之上的神秘感。沃達克關於政治的話語研究,雖然不能說是一次範式革命,但的確是把政治研究引向了一個全新的分析範式。
-
中國近代史研究範式與方法再檢討
革命史範式、現代化範式、「衝擊—回應」範式與「中國中心觀」取向、「社會—國家」範式與市民社會理論等,一方面為研究近代中國歷史提供了分析工具,從不同方面豐富和深化了中國近代史研究,並帶來歷史敘事的變革。另一方面,這些範式的產生都有其特定的時代背景和學術淵源,也各有其局限。
-
論馬克思的現代性批判思想
如何對馬克思的哲學革命實現一種總體性的解讀,是馬克思哲學當代詮釋的重要任務。受制於當代學術分工體制,當代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往往受到所謂學科門類的局限,這種人為性的劃分無疑是外在的。馬克思通過對法國唯物主義學說的研究,對於物質利益原則形成了新的看法:「正是自然的必然性、人的特性(不管他們表現為怎樣的異化形式)、利益把市民社會的成員彼此連接起來……他們不是神類的利己主義者,而是利己主義的人。」馬克思在這裡強調的是物質利益原則,強調的是利己主義的個人,試圖從法國唯物主義傳統中尋找哲學現實性的理論資源。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是從現實的個人出發的。
-
展現馬克思思想中的理論邏輯
原標題:展現馬克思思想中的理論邏輯 150年來,如何理解《資本論》的哲學思想一直是馬克思哲學研究中的重大課題。對於國內學界來說,經過改革開放以來近40年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的重新探索,如何在總結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結合當下的時代問題,繼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這是當前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研究中的重大課題,而重讀《資本論》,展現馬克思思想中的理論邏輯,則是實現上述理論目標時繞不開的關鍵環節。
-
馬克思的「新唯物主義」如何可能?——論實踐哲學的構成和限度
實踐哲學的研究界面是社會領域而非自然領域,由於唯物主義抽象的實體性的本體論立場無法處理以人的關係為中心的社會領域中的複雜理論問題,馬克思大規模地吸收了德國唯心主義的哲學成就,對唯物主義進行改造和重建。 但唯物主義為什麼成為馬克思革命理論的哲學綱領?這是一個極為複雜的歷史研究課題,絕非一般人看上去那麼明顯。上個世紀的西方馬克思主義學者對其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
馬克思的意義世界理論探析
」重大專項課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問題與基本理論研究」(項目批准號:19JZDZ015)階段性成果。{1} 「生命」是馬克思關注的焦點之一,「構建人的意義世界」成為其全部思想的精神內核和一以貫之之道,當然馬克思並沒有刻意去繪製這一體系,而是其所有的理論、學說、行動自覺融匯成一個整體,凸顯出這一精神要旨,彰顯出馬克思特有的精神氣質、理論旨趣和人文關懷。
-
對社會再生產系統的動力學分析——基於馬克思再生產理論所做的研究
基本思路和主要內容如下: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一)研究的目的 馬克思社會再生產理論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它既是馬克思經濟增長理論的基礎,也是馬克思宏觀經濟理論的基礎。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外經濟學家對該理論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為其後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
鮑德裡亞對馬克思拜物教理論的誤識及其方法論根源(2)
三鮑德裡亞對馬克思拜物教理論的誤識有其深層的方法論根源。此時,真正支撐鮑德裡亞對馬克思拜物教理論及其政治經濟學進行顛覆性批判的方法論基礎,不僅包括索緒爾和巴特的符號學方法,更根本的是莫斯和巴塔耶的象徵交換與非生產性耗費理論。
-
張義修:馬克思對"對象化"與"異化"關係的三次建構
,德國左翼思潮研究。江蘇 南京 210023 內容提要:馬克思對「對象化」和「異化」的關係進行過三次理論建構,折射出其批判方法論的變革。青年馬克思在費爾巴哈影響下,用應然狀態的「對象化」批判實然狀態的「異化」,是一種價值性的、人本學的批判;《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對象化勞動」和「異化勞動」則是在對經濟學理論加以哲學透視的基礎上,將理論與現實相對照,是一種經驗性的批判;在晚期政治經濟學批判語境中,馬克思通過對「對象化勞動」和「活勞動」的辯證分析,內在地解析了「異化」的生產關係本質與現實歷史基礎,實現了歷史唯物主義的批判。
-
青年馬克思如何走近「三大理論來源」
這些理論形成於不同國家,分屬於不同學科領域,在思想的起始點上也有所差異,但它們卻在同一時間段裡相繼進入了各自發展的黃金期,共同構成了青年馬克思思想形成的重要支援性背景,列寧稱之為馬克思學說的「三大理論來源」。長期以來,針對「三大理論來源」的討論主要集中於對馬克思理論來源的邏輯維度考察,相對忽視了青年馬克思如何走近「三大理論來源」這一重要的歷史線索。
-
馬克思的幸福觀及對物質主義的批判
因此,只有變革阻礙人們實現幸福生活的生產關係和交往關係,使人們真正意識到幸福是在實現社會進步的勞動中創造的,從而擺脫物化邏輯,超越物質主義,才能在進一步實現物質豐裕的奮鬥中實現精神的富足。馬克思對幸福和「幸福時代」的理解青少年時期的馬克思就深入思考過如何實現人生幸福的問題。
-
南哲思享|張亮:馬克思的理論創新道路及其當代效應
儘管古典政治經濟學家沒有從根本上擺脫唯心主義歷史觀的束縛,但他們率先在理論上描述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本質及其運動,其認識達到了那個時代的最高水平。在轉向共產主義後,研究、批判維護私有制的政治經濟學成為馬克思思想發展的內在需要。1844年初至1845年春,馬克思對政治經濟學進行了第一次系統的學習、研究和批判。
-
馬克思恩格斯經典著作中的倫理學論域
因為無論是對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史的整體性研究,還是對某個倫理學命題的研究,或者是對某個概念、範疇的研究,等等,都需要以解讀、研究經典著作為基礎和前提,即首先必須弄清楚馬克思恩格斯的經典著作究竟敞開了怎樣的倫理學論域。概而言之,這一論域應當包括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價值主題,二是方法要旨,三是思想特質。
-
馬克思「世界歷史」思想的理論意涵
馬克思關於「歷史成為世界歷史」的科學預言正在被日益生成的人類普遍交往所證實,這充分顯示出馬克思思想的前瞻性與洞見性。馬克思「世界歷史」思想既是我們科學審視當今世界發展重大問題的理論武器,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方法論基礎。馬克思「世界歷史」思想的出場邏輯。馬克思「世界歷史」思想誕生於近代歐洲大變革的時代。
-
「五種社會形態」是馬克思親述的理論嗎?|讀嘉
從此,「五種社會形態」理論粉墨登場,任何違背這條定論的言論都屬於離經叛道。在中國,毛澤東曾高度評價蘇共頒布的歷史簡明教程,稱它為「理論和實際結合的典型」。建國之後,由於實行「一邊倒」的政策,《聯共(布)歷史簡明教程》作為幹部和知識分子必修的政治及歷史讀本,「五種社會形態」作為研究歷史的真理範式,從此主導了中國史學的研究,並作為編寫歷史教材的基本原理。
-
混沌理論助力語言探索 新的研究範式正在興起
混沌理論助力語言探索 新的研究範式正在興起 原標題: 【環球科技報導】據義大利通訊社消息,卡拉布裡亞大學的語言學家埃莉奧諾拉·比洛塔教授和數學家彼得洛·潘塔諾教授最近採用混沌理論(chaos theory)中的奇異吸引子(strange attra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