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四大範式滿足學者多維研究旨趣

2020-11-28 中國社會科學網
社會學四大範式滿足學者多維研究旨趣

2015年05月22日 08:0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張小山

字號

內容摘要:張小山基於社會學的基本性質、研究旨趣、理論預設、分析框架、方法選擇等維度,許多學者認為可將社會學劃分為不同的傳統或流派,並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分類方法。如此,實證主義就屬於本體論上的實在論和方法論的價值中立型,批判主義屬於本體論上的實在論和方法論的價值介入型,解釋主義屬於本體論上的建構論和方法論的價值中立型,後現代主義屬於本體論上的建構論和方法論的價值介入型。其次,實證主義和解釋主義通常強調在研究過程中儘可能遵守價值中立原則,以避免研究者的價值觀歪曲研究結果,努力再現研究對象的本來面貌,千方百計弱化或隱藏自己的價值觀(而且,實證主義在這方面要更加執著堅定),至少他們都將價值中立當作研究的理想標準要求自己。

關鍵詞:實證主義;旨趣;批判;劃分;方法論;社會研究;中立;三大範式;本體論;分析

作者簡介:

  基於社會學的基本性質、研究旨趣、理論預設、分析框架、方法選擇等維度,許多學者認為可將社會學劃分為不同的傳統或流派,並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分類方法。社會學教科書通常將社會學的理論劃分為三大流派(或體系、板塊)——功能論、衝突論和互動論,或將社會學簡化為宏觀社會學與微觀社會學兩大部分;另一種比較流行的做法是將社會學劃分為實證主義和非(反)實證主義兩大類(或將其劃分為定量社會學和定性社會學兩塊);而美國社會學家瑞澤爾認為社會學是一門多元範式的學科,主要包括旨在探索以社會事實、社會行為和社會釋義為標誌的三大範式。

  實證主義、解釋主義、批判主義三大範式已確立

  英國當代社會學家吉登斯在其早期代表作《資本主義與現代社會理論》中,重點考察了與現代資本主義密切相關的三大古典理論家——馬克思、涂爾幹、韋伯,並認為他們分別闡述了現代性(社會學的核心問題)的三個重要維度——資本主義、工業主義和理性化。此後,越來越多的社會學家認同馬克思、涂爾幹、韋伯是現代社會學的奠基者。一般認為,上述三大家提出的社會學理論與方法論,奠定了西方社會學的基本框架與走向,並形成三個相當具有號召力的社會學傳統或範式:以涂爾幹為代表的實證主義,以韋伯為代表的解釋主義和以馬克思為代表的批判主義。事實上,當代社會學理論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對上述三大家所開創理論的不斷批判與重建的過程。德國當代社會理論大師哈貝馬斯關於合法性知識劃分的主張與三大範式是吻合的,他從認識旨趣的角度將合法性知識劃分為三類——經驗—分析型、歷史—解釋型和批判型,相應的三種認識旨趣分別是控制、實踐與解放。總之,三大範式的劃分逐漸在社會學界較大範圍內達成共識。

  後現代主義範式有一定潛力

  後現代主義作為一股重要的文化思潮興起於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的西方,逐漸流行後不斷向全球擴散。它以拒斥現代性為基本特徵,其核心源自後結構主義,擯棄現代主義思想教條的哲學與理論立場。它對當代西方社會科學各個領域造成了極大的衝擊,引發了眾多社會研究的新探索。問題是,後現代主義能否稱得上是一種與前面三大範式並列的社會研究或社會學範式?對此存在較大爭議。一個重要原因是後現代主義主要由非常鬆散、內部差異很大的相關話語混合而成,具有反宏大敘事、反理論化、反系統化傾向,而且其發展也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呈現為「一系列處於不斷變化的碎片」。

 

分享到: 0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編:陳茜)

相關焦點

  • 社會學有所謂的「入門書」嗎?
    這時候很多人會推薦吉登斯、瑞澤爾、特納等學者編著的社會學理論教材,這些理論教材或以議題類形式、或以人物分類形式對社會學理論進行介紹。除此之外,經常列入社會學「入門」推薦書單的還有鮑曼的《社會學之思》、彼得·伯格的《與社會學同遊——人文主義的視角》、柯林斯的《發現社會》、米爾斯的《社會學的想像力》、貝克爾的《社會學家的竅門》等著作。
  • 中國社會科學學者影響力排行榜(政治學、社會學)發布,湖南高校入選...
    12月26日,「中國社會學」發布《中國社會科學最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政治學、社會學)》,其中,湖南高校入選9人,其中湘潭大學3人:彭國甫(政治學、中國政治與國際政治)、盛明科(政治學)、寧國良(政治學);吉首大學3人:羅康隆
  • 傳統法律文化研究的四種旨趣
    譬如,在中國歷史上,劉邦「約法三章」的時間、地點、內容、效果,就是一個可以研究的具體問題,在各種文獻資料的支撐下,可以對這個具體問題做出明確的回答。這樣的研究旨趣,就在於尋找具體的真實。這種關於傳統法律文化的研究旨趣,主要體現在常規性的法律史學研究中。因為要尋找具體的真實,研究者通常偏向於選擇微觀的問題,習慣於「小題大做」。
  • 社會工作研究中方法論、範式和研究方法的選擇問題
    社會學試圖借用自然科學特別是物理學的方法來研究社會,把社會看作一個客觀存在的、有規律的實體。「對於創建者孔德來說,社會學將成為各學科的皇后,是一門具有實證主義性質的整合的、統一的社會科學」,「社會學家們開始培養一種實證主義信仰,這種信仰與他們所秉持的現實取向結合在一起,便把他們推到了注重研究普遍規律的學科陣營裡。」
  • 兒童文學翻譯的研究範式
    近年來,東西方學者對兒童文學翻譯的研究興趣持續升溫,研究成果迭出,《兒童文學翻譯讀本》(The Translation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A Reader)即為其一。該書由吉蓮·拉西(Gillian Lathey)主編、英國多語種圖書出版有限公司(Multilingual Matters Ltd.)出版,收錄了西方15位兒童文學翻譯研究領域重量級學者的17篇代表性論文,是翻譯學與兒童文學合流產出的研究成果。
  • 訪談︱彼得·伯克:歷史社會學的跨學科研究及方法論問題
    而新社會史和新文化史作為一場學術運動,主要是抵制19世紀由德國洪堡與蘭克首創的主流史學範式。正是從70年代開始,正統的蘭克史學就逐漸成為多元的史學,推動了歷史研究的發展。因此,我想向您提一個問題,我們如何可能從多元的歷史學研究中獲得可靠的客觀知識或者事實?在史學研究中是否存在一種牢不可破的現象學基礎?
  • 中國社會學的人文轉向
    在這股浪潮中,學者們主要關注的是定性與定量研究之爭、中國社會學本土化路徑這兩大主要問題,其中也有很多學者重新思考費孝通2003年發表的「擴展學科界限」思想,試圖為中國社會學的學科建設方向提供智識。對今天社會學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作用的社會學的經典人物涂爾幹當屬於傾向於「社會」這一派。在涂爾幹傳統下發展起來的中國社會學,例如1979年後恢復起來的社會學,大有隻見森林不見樹木(只見社會不見個人)的特徵,也經常被反思學科範式的人所詬病。可以說,費孝通對社會學視角下的人的位置反思,也是對這類研究的一個反思。
  • 論實證主義範式及其對教育學的意義
    如實證主義在追求知識的「確定性」,「說明」社會現象方面是有效的範式,但它在探尋知識的「意義」,「理解」社會現象方面與詮釋學等範式相比存在明顯差距。所以,在教育學研究中,我們重視但不能誇大或泛化實證主義範式的意義和功能,否則會帶來一些風險。  1.
  • 社會學方法論的基本問題
    摘 要:社會學研究的社會事實是非二元論的社會歷史性的關係現象, 對這一現象的社會學解釋本身也是這樣一種社會事實。所謂的認識對象和認識者並不是先於認識關係的先在的事實, 而是在認識關係中得以可能的分析要素, 這就是徹底的關係主義。
  • 歷史社會學的構成性難題:由來、演化與趨勢
    這得益於孔德繼往開來的實證主義哲學,歷史意識依然存在,但歷史研究喪失獨立性,從此服務於探索人類社會的因果關係和不變法則。顯然,歷史學與社會學在先驗假設上存在衝突。  從此,歷史學與社會學的具體研究在對待歷史研究方面招致各種爭論,逐漸形成幾種範式,一直影響到整個20世紀的發展。概括起來,爭論主要是圍繞歷史研究的「歷史性」、「非歷史性」、「反歷史性」三個層面展開。
  • 加快中國經濟社會學研究
    作為社會學專業建設的六腑之一,經濟社會學一直被認為是社會學學科體系裡十分重要的分支學科。2012年中國社會學會經濟社會學專業委員會成立,標誌著經濟社會學學術共同體的正式形成。受訪學者們認為經濟社會學是以社會學的視角觀察和解釋經濟現象和經濟制度一門交叉學科,它為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提供理論上的依據,為國家的現代化提供智力支持。
  • 研究前沿 | 情境社會學:一個理論遺珠
    Lowell Juilliard Carr關於社會研究,西方學者通常有兩條思路:一條是以狄爾泰為代表的生命哲學
  • 教育研究中的科學主義範式與自然主義範式辨析
    在教育研究中,科學主義範式排斥形上學的本體論,自然主義範式則認可質性研究方法;科學主義範式無視研究者個人的存在,自然主義範式則強調人直接參與調研的作用;科學主義範式傾向於將對象進行分解研究,自然主義範式則強調從整體上把握研究對象;自然主義範式主要採取緊跟設計和目的抽樣的研究方式,科學主義範式往往採取預先設計和傳統隨機抽樣的研究方式。
  • 法國與英國的學術空間:社會學與民族學
    法國社會學學派的建立既基於一方面與哲學,另一方面與歷史學進行批判式的對話,又基於對來自大英國協的民族志材料的依附。事實上,涂爾幹的作品就體現出一 種「集體智慧」,其中十幾位年輕的學者聚集在一起,在1898年創建了《社會學年鑑》雜誌,並毫無間斷地從事他們的研究工作,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 中國近代史研究範式與方法再檢討
    對於這些範式,我們應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在批判吸收各研究範式所長的基礎上,構建一個更具科學性、主體性、創新性和完整性的中國近代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這是時代賦予當代中國學者的學術使命。  範式化是中國近代史研究中的一個鮮明特徵。由於中國近代史研究中的範式不像自然科學那樣縝密,以一種範式取代另一範式,而是呈現多種範式並存的局面。
  • 中國社會科學報:社會學定量研究困境的解決之道
    作者:王琰  自社會學恢復和重建以來,我國社會學研究者就開始使用多種方法對研究對象進行分析,但直到21世紀初,嚴格規範的定量研究才開始湧現。定量研究在發展過程中取得了較大成績,但同時也面臨著一系列困境。本文試圖從青年學者的角度,通過個人觀察和同行交流得到的感受對社會學定量研究當前面臨的困境進行梳理,同時探尋解決之道。
  • 新時期以來女性文學研究範式與批評實踐審思
    內容提要:新時期以來,女性文學創作與批評之間形成良性互動,成績斐然,成為中國當代學術界獨具特色的研究領域。新時期以來女性文學研究經歷了三次範式轉換,從「人學範式」、「現代性範式」到「後女性主義範式」,從演進邏輯上看,呈現從單一到豐富並逐漸深化的走勢,逐漸由文學層面向社會學乃至哲學層面開拓和推進。
  • 計算社會科學:一種新研究範式
    時隔10年,這些學者再次在Science政策論壇發表文章,反思計算社會科學研究領域的不足和問題,同時提出若干建議。作為一個嶄新的研究領域,通過「10年回首」的方式進行自我反思,清理研究領域所面臨的若干問題,對於學科未來的發展很有必要。本文試圖通過回顧計算社會科學過去十多年的相關實證分析,對計算社會科學研究方法領域存在的若干爭論進行分析,以呈現此領域在當前所面臨的若干挑戰。
  • 社會系統與個體精神健康研究的兩個範式與前兩種脈絡
    將社會系統融入個體精神健康研究大體而言有兩種理論範式,四種脈絡(或路徑),這一期我們介紹兩種理論範式和前兩種研究脈絡。 一、理論範式 (一)社會結構與人格House於1977年第一次提出「心理社會學」(psychological sociology)或社會結構與人格(socialstructure and personality:SSP)作為社會心理學的第三個面向。
  • 2013年自考《社會學概論》衝刺重點:2.1社會學的研究對象、特徵與...
    第二章 社會學研究方法  一、本章複習建議  本章主要介紹社會學的研究對象、特徵、功能以及主要的研究方法等問題。  第一節 社會學的研究對象、特徵與功能  (一)社會學的研究對象  1、社會學是研究個人與社會的關係的一門社會科學。  2、關於社會學的研究對象,不同學者有不同的回答。  [例題·單選題]韋伯認為社會學的研究對象是( )  A. 社會行動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