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科學的空難電影-搜狐文化頻道

2020-11-22 搜狐網

【導讀】馬航MH370的謎團尚未解開,MH17空難又引發舉世悲慟,機上無一生還,死亡約300人,被視作自「9·11」以來最嚴重空難。空難的慘烈,絕大多數人並未親身經歷過,但從電影或者其他影像節目中還是能得出對飛機事故的認知。不少電影人抓住了大眾心理,將人所忌憚的空難情節搬上了銀幕。不可否定,這些關於空難的電影中,的確有一些隱藏的冷知識可以為我們提供常識上的參考,教人如何在險境中求生。在這些影片中,到底有哪些情節是真實的?又有哪些細節經不起常識推敲?且看搜狐文化的梳理……

別被空難片「迷惑」

從1970年代波音747與協和式這兩種「最大」與「最快」的飛機問世之後,「空難片」就成為常見電影的種類之一,早期的情節不外乎飛機故障(或損毀)、飛行員失能之後,某位乘客或空服員勇敢接過駕駛桿,歷經驚險將飛機降落回地面....不過1990年代之後,動作片元素也開始加入空難片,始作俑者可能是《747絕地悍將》,讓反恐部隊偷偷登上被劫的班機。而在2001年「美國911事件之後」,以《93航班》為代表的一批恐怖襲擊類的空難電影又開始了新一輪的狂潮。

但除了一些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之外,有很多「空難電影」因為編劇的懶惰或者劇情需要,飛機都不免出現一些不合理之處,比如在《空軍一號》的747客機,機艙玻璃居然可以防彈,使得大家可以拿著衝鋒鎗相互幹個痛快,而且飛機降落、反推力器與減速板打開之後居然可以重新飛上天。不過最離譜的就是所有的編劇都告訴觀眾,飛機上除了一般人走得到或看得到的客艙、廁所、廚房、駕駛艙之外,還有一個廣大、神秘的「隱藏」空間。因此每架飛機的下貨艙都是又高大又寬敞,而且還有電梯可以通往主甲板的客艙,足供電影中各種善惡角色進行各種動作,或是拿它當捷徑來來去去。

另外,不但駕駛艙的門可以防彈,而且前艙還有閉路電視可以監看外面動靜,甚至下層貨艙與航電艙內之間的隔板,可以抵擋炸彈的爆炸……也就是說,即使真的有人造出這種超大型客機,飛機裡也不會有這麼大的空間;如果飛機裡的隔板都改成防彈材質,那飛機所有的載重額度都會被這些「安全措施」吃光,根本載不了別的東西,這些「戲說」成分是電影中常見的橋段,那接下來就以三部具體的「空難電影」來分析其中不符合常識的細節。

「空難電影」裡的逃生手段多不靠譜

《迫降航班》——為迫降飛機倒飛

影片梗概: 此片的事故原型為國家地理紀錄片《空中浩劫——阿拉斯加航空261號班機空難》。飛機沒有墜毀,迫降也是選擇在了空曠場地,造成的毀滅被降至最低,但迫降前的驚險度足以載入影史。減速板被卡住,客機在高過載的情況下急速下墜。常規的迫降會導致飛機來個倒栽蔥,機長索性讓龐然大物在低空翻了個身,讓機翼產生反向升力,降低過載。雖然脆弱的起落架難以支撐這樣的加速度,但這種做法讓飛機在遠離鬧市區的草坪實現「軟著陸」,機翼削掉了一座教堂的塔尖,飛機斷成兩截,6人遇難。他擁有一個職業飛行員的本能,打破常規,處理了飛行手冊裡無法參考的航空器特情。

現實解讀:倒飛的時候,飛機機翼的一部分被推向反面,這樣原先壓力小的正面凸面變成了凹面,壓力變大,升力反了過來。當然這時的升力要損失一部分機翼固定形狀的反向力。但固定翼飛機是不能倒飛的。客機不能做橫滾動作,播音747客機滾轉超過一定角度會斷油,且客機不允許失速,在失去動力且低於700米的高度下做半橫滾和自殺基本沒有區別。一個正常的機翼,在飛機飛行的時候升力方向始終是垂直於機翼(確切的說是垂直於氣流來流方向)向著機翼的上方的,所以要是有人真的讓飛機肚皮朝天開,那麼機翼升力方向會和重力方向一致,然後飛機就會很快掉下。(資料來源:果殼網)

從電影中的這架客機的角度來說,先不說飛機的結構根本無法支持倒飛機動,更不用說平尾驅動絲杆已經磨光了,唯一的結果就是飛機直直地栽向地面。絲杆磨光後平尾直接滑到操縱範圍的一端,然後絲杆脫落,滑得更遠,附仰操縱直接超越飛行員人力控制範圍甚至升降舵操縱能力的極限,沒有任何辦法操縱。這部影片是以真實空難為基礎改編的,甚至動用了調查報告裡面的資料,但這樣的民航客機倒飛幾乎可以說不可能。

《海猿4:東京港空難》——飛機入海經救援全部生還

影片梗概: 《海猿》系列改編自佐藤秀峰創作的同名漫畫作品,描述了一群海難救援隊的不服輸的精神與死神搏鬥的勁頭。《海猿4》中讓一架客機在海上迫降,所有乘客面臨葬身魚腹的危險。 一架滿載346名乘客的波音747超大客機九霄之上引擎突然失效,沒有任何減速設備,從萬裡高空急速墜入東京灣水域。客機在水面上屬於「秒沉」。最後通過海上救援隊的救助成就了如此毀滅性的空難在沒有超人的幫助下最終無人死亡的案例,也算是影史第一。電影的靈感來自2011年震驚世界的「311東日本大地震」中的死士。不難看出,在日本電影熱血系與煽情系合二為一的情況下,本片將愛情、友情融為一爐,突出救援隊在災難面前不屈不撓的英雄精神。但現實中如果一架重達41噸的客機直衝水面,又會是怎樣的場景呢?海上救援隊有如此強大的能力使得全體生還嗎?

現實解讀: 在航空安全方面存在一個誤區——很多人認為飛機出了問題找片水面降下去就行了。人們認為水有緩衝作用,而實際上,水面是飛行員最不希望降落的地方。飛機在海面迫降時很高的速度會構成一個威脅,入水姿態與水面情況是另一個威脅。以太陡的角度入水,後果是災難性的。一旦飛機扎進水面,巨大的阻力會讓它立即停下來。這股力量足以撕裂整架飛機,壓碎裡面所有的物體,包括人。現實是殘酷的,消失在水中的飛機很少有完整的。不是因為迫降太難操作,而是因為有些飛機根本沒有機會去迫降。失控的飛機從幾千米的高空直衝進海中,正面撞擊速度高達980~1225公裡/小時。這個速度撞海和撞地的唯一區別可能就是沒有火災了。撞擊加速度可以達到30~300g,如果一個乘客體重50公斤,那麼他的身體撞到前方的飛機殘骸時會瞬間受到1.5~15噸的壓力。土耳其BirgenAir301航班墜海時,打撈上來的殘骸裡有個金屬咖啡筒被生生壓成了一張餅。

而在關於2009年法航447航班失聯事件的調查中表明,確實有乘客在墜機後仍然生還但不久後便死去,但某些乘客也有可能存活得更久。塔希爾檢查點附近海面的海水溫度在六月份大約是80華氏度(不到27攝氏度),在這種溫度下,人在陷入昏迷狀態之前,在水裡最多可以堅持12個小時。但搜救隊伍的飛機卻在事發後13個小時才抵達塔希爾檢查點。

《空軍一號》——飛行途中打手機

影片梗概: 劇情是關於美國總統一家及其政要乘空軍一號總統專機返回美國,安全人員百密一疏,艾格的真實身份是效忠於雷迪克將軍的恐怖分子。飛機起飛後,艾格和同伴們劫持飛機,綁架美國政要及總統家人,只有詹姆斯僥倖逃脫。恐怖分子要求俄美釋放雷迪克將軍,而藏身空軍一號中的詹姆斯則和這群匪徒展開殊死決鬥。在這部虛構的電影中,出現了影片中人物在飛行途中打電話的場景。但是真實情況下飛機上可以打手機嗎?

現實解讀: 據了解,真正能夠撥打手機的客機最早應該是2000年以後、阿聯航空公司使用的一款波音747客機,但是由此會產生巨額的漫遊費。但這部電影拍攝的時間顯然早於新千年。就算美國總統專機「空軍一號」為特別製作,而且防禦能力極好,甚至能夠在核爆炸的電磁脈衝攻擊下依然能夠完好無損地繼續使用,但也完全無法保證飛機上可以打電話。

而在現實中,一般乘客在登機之後就會收到要求手機關機的指示動作,並且只開飛行模式也不行。因為行動電話屬於無線電發射器,被(中國民航和)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禁止在民航飛機上使用——除非某架商業飛機或私人飛機的駕駛員認為它不會干擾航空器上的電子設備。而不管飛行員認為設備有多安全,飛行途中的手機通話都被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嚴令禁止。波音公司的專家布魯斯-唐納姆,從事飛行器電磁兼容性研究已經長達10年。據他回憶,波音確實收到過幾例這樣的事故報告,比如說在巡航過程中,自動駕駛系統會偶爾莫名其妙地關閉或偏航。還有一些航空公司報告說,乘客使用手機,對艙壓、磁向、導航和地空通信等系統都造成了影響。在一次事故中,一架波音737在一次夜航著陸時,定位器突然發生了大幅度偏轉,且沒有任何提示。當機長察覺到這個嚴重事件時,飛機已偏離航線1英裡。當時的飛行高度很低,發生這樣的事故是非常危險的事。在報告中,這位機長抱怨塔臺沒有及時提醒他偏離航線,並且非常肯定地說:客艙有手機幹擾了定位器。

在空難之外,地震、海嘯、火山噴發,命運無常生命脆弱,哪怕在荒山郊遊也有可能遇險。外部救援固然重要,但生存下來的人與人之間的互救也很重要。雖然電影終究是虛構的藝術,但有一些拍攝細節考究的經典災難片還是可以讓觀眾在與時間賽跑的過程中獲得一些冷知識,這些都有可能成為救命的錦囊。但建議觀眾在觀看這些影片時也要保持一定的思辨態度。如果要獲取必要的自救知識,最好通過其他更加科學的渠道。

「空難」代表影片:國家地理頻道《空中浩劫》紀錄片系列、 《緊急迫降》、《機組乘務員》、《天劫餘生》

求生指南: 切實描繪空難危機情況的影片,比如《緊急迫降》和前蘇聯影片《機組乘務員》,都是詳細描述機組工作人物和地勤人員怎樣排除飛機故障,為解救乘客生命而進行一切可行的努力。對於乘客本身的自救,影片中也進行了解析,除了在飛機迫降前保持最穩定的安全體位:彎腰,雙手握住膝蓋下,把頭放在膝蓋上,兩腳前伸緊貼地板。迫降時必須在90秒內全部撤離飛機,乘客分別從左右兩側的緊急出口離開飛機。乘客必須要把領帶、戒指、項鍊、鑰匙等尖銳物品取下,女士的尼龍襪也必須脫掉,否則身上著火之後,尼龍襪會粘在身上。飛機因故緊急著陸和迫降時,在機上人員與設備基本完好的情況下,要聽從工作人員指揮,迅速而有秩序地由緊急出口「滑」落地面。而《空中浩劫》系列紀錄片以模擬演出的方式,分別以乘客、機師等不同人的視角,從一開始旅客登機、起飛,一直到事故發生、後續善後及調查為止,重現整個過程。在片中穿插對於乘客及機師的訪談(若有生還者且其願意受訪時),另外也會訪問空難調查人員、目擊者等。取材以事故調查報告及相關新聞報導為主;若因調查單位不公開報告以致無法取得事故調查報告時,則會徵詢相關專家的說法以拼湊出全貌。這樣具體的場景剖析也會讓觀眾更加細緻地了解飛機的結構以及事故的原因,以及對歷史上的這些空難的認知。 而描寫空難餘生的電影《天劫餘生》,則是從勵志的角度表現了在劫後惡劣的環境下求生的各種方式。

「地震」代表影片:《紐約大地震》、《唐山大地震》、《山崩地裂》

求生指南: 地震逃生影片是災難片中最豐富的一個類型,這些影片不但留下了寶貴的逃生經驗,也還原了地震情景:高大的房子東倒西歪,物件散落,玻璃破碎,到處是熊熊火苗,電線桿傾斜著,好像隨時就要倒下。觀看過影片對地震現場的還原,觀眾不啻是經歷了一次實景訓練。另外,《加州大地震》、皮爾斯·布魯斯南領銜主演的《山崩地裂》等片,均以真實災難為藍本。這些影片也展示了一些可貴的經驗:地震發生之後,警察、軍隊等外部救援固然重要,但等待畢竟需要時間,生存下來的人與人之間的互救也很重要。不少紀錄片也涉及地震求生的題材。貝爾的《荒野求生》系列,其中就有一集《教你如何在地震中生存與自救》。探索發現頻道的《浩劫求生:地震》,也介紹了在1989年發生的洛馬普雷塔大地震,以救難人員在倒塌高速公路中用現場截肢的方式救出受困小男孩的例子,教會觀眾如何應對壓碎外傷帶來的殺傷力。觀後也能大概明白,在面對如此嚴重的天災時,一般人該如何應對,在地震發生時如何就地找掩護救自己一命,不致因為倉促逃生害得自己丟了性命,並靜候專業救難人員的幫助。

「海嘯」代表影片:《海嘯奇蹟》

求生指南: 2013年上映的《海嘯奇蹟》,故事背景是2004年的東南亞海嘯。影片由一個倖存家庭的真實經歷改編,與那些主題為末日災難的科幻式影片相比,寫實風格的《海嘯奇蹟》生動展現了生與死就在一瞬間的感覺。影片主角瑪莉雅的經歷告訴觀眾,碰到海嘯一定要往高處走,哪怕你的腿像瑪莉雅一樣還在滴血,也要努力往樹上爬。另外,海嘯過後如果你尚倖存,一定不能待在原地,因為海嘯通常不只有一波,在一波大浪衝過去之後,重力會把海浪拉回海裡,隨後形成第二次海嘯。在海嘯來襲之後,兩母子在洪流中掙扎,正在被洪流拉向大海的方向,緊接著觀眾看到了第二次海嘯來襲。在通往安全地帶的過程中,在充滿危險的水中行進時,最好能夠找到保護身體的防護物,因為水裡滿是漁網和尖銳物體。同時也要及時檢查自己的身體狀況,如果肢體受傷了,要注意肢體是否變色壞死。最好能找到讓你輕鬆地浮在水面上的物件比如床墊。保持求生意識也很重要,除了洪水退後即刻撤到高處等待救援之外,也要懂得在不知道救援何時到來的情況下注意收集手邊的淡水資源。比如影片中,盧卡斯在海嘯過後從水中撿起了一瓶可樂,就是很正確的做法。隨身攜帶家人照片是一個很好的習慣,如果你與家人失散,這些照片在醫院等地方就是你尋人的最佳幫手。

「火災」代表影片:《摩天樓》

求生指南: 於2012年12月在韓國上映的韓國災難片《摩天樓》,不但引起觀影熱潮,而且成為都市火災逃生的活教科書。影片中,位於首爾市中心的120層摩天大樓突發火災。剛剛還奢侈華美的大廈瞬間變成殘酷的人間煉獄。如今摩天大廈盛行,萬一著了火,那些平日裡風光無限的超高層就會變成難以逃生的火爐。不少觀眾看了這部電影才發現,原來不少都市消防隊用的高架雲梯最高只能升至19層。根據片中消防局長的臺詞,19層以上的高度就只能靠消防員衝入火海肉搏了。不過,也有部分城市擁有現在全球最高的雲梯車,這種雲梯車由芬蘭一家公司研發,在風力良好的情況下可攀升至最高 112 米的高度,按 3 米一層的高度計算,最高可到達大約 37 層樓的高度。因此,在發生火災的大樓內,萬一不能迅速撤離到地面,也要儘量逃到19層以下,方便使用雲梯車逃生。

相關焦點

  • 《狼圖騰》導演讓雅克阿諾專訪-搜狐文化頻道
    搜狐文化:因為《狼圖騰》的故事背景是「文化大革命」,關於這一部分歷史其實是非常敏感的,你在拍攝電影過程中有沒有因為這個敏感的社會背景而刻意刪減一些內容? 搜狐文化:有人說投拍《狼圖騰》這樣的電影是為了向世界展現中華民族現在更強盛的精神面貌和狀態,你怎樣認為?
  • 專訪景凱旋:違背人性的東西不可能長久-搜狐文化頻道
    理性主義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產生道德標準  搜狐文化:理性主義可以解決道德問題麼?  景凱旋:我覺得,科學理性主義最大的問題就是無法產生道德標準。道德標準應當是長久的,幾代人乃至幾十代人都是同一個原則,而樹立模範很快就會過去的,不可能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所以解決不了道德問題。  魯迅是一個大文學家,但在政治上卻不高明  搜狐文化:俄羅斯產生了一大批偉大的作家,作家的產生需要特定的條件麼?
  • 盤點那些好看的空難電影
    空難電影,是不少影迷們喜愛的電影題材之一。試想萬米高空一旦發生事故,是多麼的令人驚心動魄。在大銀幕上,有不少跟“空難”有關的影片,有些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如《薩利機長》,有些則是杜撰的故事,如最近幾年的《迫降航班》。
  • 搜狐文化獨家梳理中國電影譯製片66年
    建國初期,我國在文化上是比較開放的,進口電影國家的範圍不斷擴大,開始時進口的完全是蘇聯電影,後來擴大到東歐國家,在後來擴大到整個亞、非、拉、歐諸國。文革前,中國只引進過一部美國故事片,1960年由上譯廠譯製公映的進步影片《社會中堅》。
  • 一部著名的空難電影:挑戰人類極限
    近日衣索比亞航空波音大飛機又發生一起空難,誰也不想有這種悲劇發生,一旦發生都是關乎性命生存問題。不由讓我想起一部空難電影。 衣索比亞空難題目之所以說挑戰人類極限,一方面是身體層面,另一方面是倫理道德層面。
  • 【空難事件】一場在天空上掙扎了半小時最終墜落的空難,來自「國家地理頻道」的紀錄
    這是是描述 1985年的「日本航空‧空難事件」的紀錄片,該事件共計524人死亡,目前仍是航空史上第三大空難。片段來自「國家地理頻道」的紀錄。中間有一些警報跟大喊的聲音、都是當時墜落前、駕駛艙的「真實錄音」……找到這個視頻,看著看著眼淚都掉下來!很多時候,我們總覺得來日方長,依然還有很多人,他們優秀、熱情、可愛,職場上能幹、運籌帷幄;家庭也照顧的很好,是個好媳婦好媽媽,但他們留給自己的時間越來越少。
  • 搜狐視頻下載_搜狐視頻下載安裝【官方客戶端】-太平洋下載中心
    搜狐視頻官網app下載是國內頂尖的免費手機視頻應用,內容包括最新經典正版電影、獨家美劇、動漫、綜藝等豐富節目。
  • 去年「華航」空難遇難者家屬首次在美提出訴訟
    中新社傳真任晨鳴攝  中新網5月29日電 發生在2002年5月25日的臺灣「華航」空難事件中不幸罹難乘客的家屬,洛杉磯時間23日,通過律師向洛杉磯高等法院控告「華航」公司與飛機製造商波音公司,要求共同負起賠償責任。
  • 經典電影_時尚頻道_鳳凰網
    標籤:經典電影章子怡張曼玉完美造型值得收藏的經典電影臺詞[來源:搜狐] 2011-1-7 11:39:48  編輯:君爾九個像羅馬一樣經典的電影外景地 經典的電影場景總是讓人不忘懷,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世界9部經典電影的極致美景拍攝地。
  • 《中國機長》熱映,讓這部十九年前的國產空難電影又火了
    上映八天,票房19億,《中國機長》再一次刷新了中國觀眾對國產災難題材電影的認識。可是你知道嗎?中國首支空難題材電影,其實早在十九年前就已經被搬上銀幕了。巧合的是,這部《緊急迫降》與《中國機長》一樣,都是改編自真實事件。
  • 《中國機長》與航空電影,空難改編難在創新與嘗試
    在航空工業發展初期,各類空難頻發是很平常的事。著名作家徐志摩就是在1931年的「濟南號」郵政飛機事故中不幸罹難。有數據顯示,超過80%的空難都是人為因素導致,其中飛行員操作不當佔了很大的比例。也就是說,整架飛機上的生命,幾乎就掌握在機長的手上。
  • 馬航MH370失聯6周年之際,回顧史上那些神秘的空難
    3月8日《每日星報》回顧了史上一些著名的空難事故未解之謎,其中包括MH370,百慕達三角迷蹤等。MH370可以說是航空史上最著名最離奇的未解之謎。即使在六年後的今天,依然會有許多人執著於了解飛機的下落和事件的答案。2014年3月8日,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H370航班從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起飛,目的地中國北京。
  • 國際博物館日 與電影頻道來一場「雲見光影」的直播之旅
    帶著電影頻道的祝福,電影頻道融媒體中心總編輯王巖將「星辰大海——電影頻道青年演員計劃」海報及《影響·中國電影人訪談錄》贈予中國電影博物館永久珍藏。  新中國「二十二大電影明星」之一的表演藝術家王曉棠也到場慶賀開館。帶著頭紗的宣傳照,記載著時年28歲的王曉棠最美的時代容顏。憶起在電影《野火春風鬥古城》中分飾兩角的經歷,王曉棠藉助隨身攜帶的「音笛兒」介紹著當年靈活塑造角色的「科學依據」,令兩位後輩受益不已。「機遇是可以創造的。」這句被她寫入紀念畫冊的話,無疑是對前輩影人開拓精神的最佳註解。
  • 這部災難電影,被稱為空難版的《2012》
    俄羅斯不是一個電影大國對於這個戰鬥民族的電影,很多人也許還停留在《這裡的黎明靜悄悄》或是《史達林格勒》這樣的初級印象其實俄羅斯電影早就不再是滿幕紅歌了尤其是這兩年,大有刷出新高度的架勢譬如前段時間刷爆朋友圈的俄羅斯電影《他是龍》,就廣受好評今天君君要給大家安利的電影同樣來自俄羅斯不同的是,這是一部難得的俄羅斯災難大片
  • 《中國機長》火了,這3部經典空難電影也值得一刷!
    *防走失提示*今年祖國70周年的電影國慶檔,可謂三足鼎立,精彩紛呈。而其中一部根據一起2018年真實的川航遇險事件改編的《中國機長》至上映以來,票房一路高歌,口碑持續發酵,分分鐘有望實現逆襲成為國慶檔的黑馬。
  • 737 MAX空難調查報告揭示波音與FAA「糟糕的文化問題」
    這種壓力導致了其付出了大量的努力來削減成本,同時保持737 MAX的研發與生產節點不延遲。同時,波音還訓練飛行員如何排除潛在的故障,但是這些飛行員基本不知道MCAS的存在。03 「隱瞞」成為了一種文化波音向FAA、客戶和737 MAX飛行員隱瞞了包含內部測試數據在內的一系列重要信息。但這些測試數據已經顯示,一名波音試飛員在飛行模擬器中對未接收指令的MCAS的行為做出反應和診斷的時間超過了10秒。
  • 737 MAX空難調查報告揭示波音與FAA糟糕的文化問題
    這種壓力導致了其付出了大量的努力來削減成本,同時保持737 MAX的研發與生產節點不延遲。同時,波音還訓練飛行員如何排除潛在的故障,但是這些飛行員基本不知道MCAS的存在。03 、「隱瞞」成為了一種文化波音向FAA、客戶和737 MAX飛行員隱瞞了包含內部測試數據在內的一系列重要信息。但這些測試數據已經顯示,一名波音試飛員在飛行模擬器中對未接收指令的MCAS的行為做出反應和診斷的時間超過了10秒。
  • 《中國機長》霸屏,必須二刷這些真實空難改編的電影
    圖片來源自網絡 在世界電影史上,根據真實空難事件改編電影還有很多,雪山求生、遭遇恐怖分子劫機、機艙損毀成「敞篷」、「英雄機長」差點反轉成「肇事者
  • 乾貨:十部有關空難的電影
    用於緬懷死者,祭奠亡靈,願天堂沒有意外」其實類似的電影有很多,這幾年比較出名的就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而來的電影《薩利機長》講述了美國飛行員切斯利·薩倫伯格(湯姆·漢克斯飾)為了拯救飛機上的乘客和機組人員,將受損的飛機降落在哈德遜河上而成為英雄的故事。